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是一种尊重

八月将尽,暑期结束,央视新闻暑假特别策划《带孩子走近世界名画》近期迎来尾声。艺术,是要恢复人的品味和感觉。每个人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独一无二的美学世界。今晚,走进绘画大师的艺术天地,在感悟美的过程中,热爱美、践行美、创造美。

配乐|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郎朗


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兰 后印象派画家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年少时,梵高曾为画商工作,后来在矿工中当传教士。他以最大的热情帮助煤矿工人,却因工作过分热情而被解雇。1881年,他开始绘画。1886年,初次接触印象派作品。随后他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感情。1890年,37岁的梵高精神崩溃,自杀身亡。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动的火焰,明亮的黄色饱和度极高,被称为“黄色交响曲”。

◎《星夜》

1889年,梵高的病症再次发作,被送入圣雷米的疯人院。在此期间,他创作完成伟大的作品之一《星夜》。

◎《献给高更的自画像》

1887年,梵高和法国画家高更相遇,彼时两人都处于生活的低潮期,他们成了惺惺相惜的难兄难弟,各自画了一幅《自画像》给对方。

◎《麦前的农妇》

梵高曾说,“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的更高,但我要前行。”




巴勃罗·毕加索

西班牙 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

他自幼不喜读书,绘画却极有天赋。据说,他第一个学会的词是“皮兹”,即西班牙语的“铅笔”。他是立体画派创始人,作品总计超3万幅。在1999年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民意调查中,他以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格尔尼卡》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格尔尼卡》堪称绘画界的反法西斯宣言,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朵拉·玛尔像

朵拉·玛尔曾是毕加索的情人,也是他艺术创作的模特。她姿势悠闲,相貌甜美,画作背景别出心裁地用不同色彩和方向的线条来制造透视和空间。

◎《梦》

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体态丰美的17岁少女初次相遇。又过17年,毕加索在给她的生日贺信中说,“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当时只有24岁,画中展现了一个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是他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奥地利 象征主义画家

1862年—1918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在中国普通大众中并没有太高的认知度,但在欧洲,他与毕加索、塞尚、莫奈等20世纪大艺术家齐名。他创立“维也纳分离派”,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发展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以此来和传统学院派保持对立。

◎《吻》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吻》是克里姆特“黄金时期”的作品。他发明了一种将金箔和青铜色油漆结合使用的技术,让一对正在拥吻的男女,仿佛周身散发着金光。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像1号》

这幅画作被视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2004年6月,该画被以1.35亿美元收藏,力压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创当时单幅绘画售价的世界纪录。

《帕拉斯·雅典娜》

1897年克里姆特和几位反传统美学的画家创办维也纳分离派。他们把智慧和战争女神雅典娜当做象征,克里姆特还专门画了女神像。

《艾米丽·芙洛格像》

有人猜测画面中的红发女子或是克里姆特的女友艾米丽·芙洛格。虽然两人没有结婚,但是与正常夫妻并无不同,两人心心相印,相互尊重。



克劳德·莫奈

法国 “印象派领导者”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他迷恋阳光,热爱自然,能根据同一场景的不同光影变幻,描出十几幅作品;他内向而勤奋,一生创作两千多幅油画、五百多件素描。莫奈是印象主义大师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绘画技法上。

◎《睡莲》(局部)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莫奈晚年只爱画睡莲,他在1897年至1926年这29年中,光是以《睡莲》为名的作品就有181幅,再加上其他和睡莲相关的画作,一共是250多幅。

◎《临终前的莫奈夫人》

1879年,莫奈的妻子卡米耶因盆腔癌不治身亡,年仅32岁。这幅油画是莫奈为妻子画的最后一幅作品。

◎《日出》

保罗·塞尚曾说,“莫奈是只眼睛,可是我的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雪和阳光下的干草堆》

1890年夏末的一天,他到屋后山坡画夕阳下的干草堆。此后,他一年四季,晨昏早晚都画这个干草堆,直到1891年完成整个系列。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荷兰 “光与影大师”

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早年跟从荷兰历史画家皮尔特·拉斯特曼学习。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历史画等。伦勃朗对绘画技巧的一大创新,是对光影的处理。其布置光源的打光技巧,现在在绘画、摄像和摄影领域仍被广泛应用。

◎《夜巡》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夜巡》是一幅“团体肖像画”,这种“集体像”大约始于十六世纪。伦勃朗在创作中设计了一个“舞台剧”,仿佛16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在做着准备。

◎1669年《自画像》

这幅《自画像》是伦勃朗逝世那年所做,他无意去掩饰自己的老态和缺陷,绝对忠实地观察自己,没有丝毫故作姿态的痕迹。

◎1631年《自画像》

◎ 1628年《自画像》

从年轻到年老,从衣着华贵到简陋落魄,无论经历怎样的起起伏伏,伦勃朗始终将绘画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从自画像中逐渐沉稳和丰富的眼神,我们能感受到生活带给他的历练。



扬·弗美尔

荷兰 风俗画家

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

他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长达两个世纪之久。弗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画中往往只有一两位人物。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市民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少女侧身回首的刹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似笑还嗔的眼神、捉摸不透的微笑……这幅画问世三百多年来,衍生出太多猜测和幻想,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

◎《老鸨》(局部)

该作品被认为是扬·弗美尔的自画像。

《代尔夫特的风景》

在海牙博物馆看到这幅画以后,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写信给朋友,说他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油画。这段经历也被写入文学巨著《追忆逝水年华》。

◎《倒牛奶的女人》

弗美尔绘画的艺术特点之一,是他无意于情节上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从平凡、普通的生活场面中发掘诗意。



约翰·康斯特勃

英国  风景画家

1776年6月11日—1837年3月31日

康斯特勃以纯朴的现实主义自然观向人们展现明净的大自然。在他的画里没有诗情的回忆,也没有理想的修饰,更没有哲理的暗示,他在用笔触和色彩表现某种特定的光线、时间和景色中语言所传达不了的东西。

◎《干草车》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干草车》描述的是康斯特勃的家乡萨福克郡一个叫特福德的小村庄的优美风景。“我生来就是为了描绘更幸福的大地——我古老的英格兰”,这是他对自己家乡最深的眷念。

◎《船闸》

在2012年7月的伦敦佳士得经典主题拍卖上,他的杰作《船闸》拍出3520万美元,打破了当时艺术家的最高价格纪录。

《威文侯公园》

《斯特拉福特磨坊》



爱德华·蒙克

挪威 表现主义画家

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

爱德华·蒙克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画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

◎《呐喊》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蒙克曾在他的日记中回忆,他与两位友人一同在峡湾附近散步,忽然看到天空被落日染得血红,他仿佛感到一阵尖叫划过耳膜,停下来不安地颤抖着,远远地落在了两位友人身后。这或许就是《呐喊》的创作来源。

◎《绝望》

《呐喊》《绝望》和《忧虑》都取景于奥斯陆峡湾,且都描绘了蒙克与友人散步时的心境,可见当时蒙克看到峡湾的落日之景后产生的心理震撼是非常激烈的。

◎《忧虑》

《忧虑》中,蒙克表现了一群“行尸走肉”般的人,血红的天空和死灰般的脸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蒙克对《呐喊》中来自个人的不安和恐惧的延伸。

◎《蒙克自画像》

图文资料/央视新闻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慢慢走,欣赏啊”
作者 | 蒋勋

美的定义是什么?美的范围是什么?

我想从一个非常好的角度来谈,就是“生活”。

美学的起点是“生活”

我特别将“生活”两个字放在“美学”前面,是希望美学不要太理论,不只是在大学里的一堂课,不只是一些学者、专家拿来做研究的题目,而是希望美学,最后能真实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许多大学设有舞蹈系、音乐系、美术系、戏剧系,都是跟艺术相关的科系,但为什么常有朋友忽然就会提出一个疑问:“我们的生活品质为什么没有相对地提高?”

我想大家可以建立起一个梦想:我们是不是能够把“美”放到现实生活当中来?

生活美学的重点是,你甚至不一定要离开家,不一定每天去赶一场音乐会、赶画廊的展览、赶艺术表演。我很大胆地说一句话:“艺术并不等于美。”

艺术其实是给我们美的感受,到最后如果艺术多到我们被塞满而没有空间感受了,其实是适得其反。

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学里,我们要强调的美,并不只是匆忙地去赶艺术的集会,而是能够给自己一个静下来反省自我的空间。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视觉、你的听觉,可以听到美的东西、可以看到美的东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尝到美的滋味,这才是生活美学。

给自己一个窗口,是给自己一个悠闲的可能,有一个空间你可以眺望,你可以在那边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潮水的上涨与退去,你会感觉到生命与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对话。

我们必定是自己先有了心灵的空间,才能有容纳他人的空间;我们必定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能把美与众人分享

美,是一种尊重

美应该是一种尊重,是对过去旧有延续下来的秩序有一种尊重如果这种尊重消失了,人活着再富有,也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

如果我们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觉无处不在的美,三天两头跑剧院、音乐厅、画廊,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风雅吧!

美其实就存在于那些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点滴中,离开了“食、衣、住、行”这些平凡又琐碎的细节,生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心。

美,是一种从容

美应该是一种从容,是生命中的一种悠闲、一种豁达。如果处在焦虑、不安全的状况,美大概很难存在。

我们的一生,从生到死,可以走得很快,也可以走得很慢。如果匆匆忙忙,好像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自己走过的这条路两边有什么风景,其实非常遗憾。我觉得这条路可以慢慢走得曲折一点,迂回一点,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也许大家都有印象,爬山的时候忽然会有亭子,你走到溪流旁忽然会有一个亭子,你会发现有亭子处就是让你停下来的地方。它是一个建筑空间,也是一种提醒和暗示:“不要再走了!因为这边景观美极了。”应该停一停,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

当你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身,会发现无所不在的美, 这就是生活美学的起点。

插图 | Ronnaldo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54、自画像-毕加索
一代艺术巨匠毕加索的珍贵自画像,画到最后我不懂了
奢美旋转楼梯,至尊享受的视觉盛宴
停一下,再出发
蒋勋:放慢自己的步调,学会绕圈,找到生活美学的起点
40位绘画大师的自画像,毕加索、夏加尔和席勒确定不是在自黑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