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清《翁同龢日记》中的北京冯氏花园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蓝色字“中华冯氏网” 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冯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冯氏文化,传播冯氏正能量。

 翁同龢(1830~1904),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名叔平字同龢,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他学识丰富,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著有《瓶庐之诗文稿》、《翁同龢日记》等。《翁同龢日记》是翁公记述自咸丰8年(1858)至光绪30年(1904)近半个世纪参与的许多重要史事及本人思想、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被誉为晚清三大日记之一,对研究晚清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翁同龢日记》第四册光绪十三年丁亥农历三月十五日十六日(1887年4月8日、9日)两天日记中,翁公记述着他由北京西南郊经良乡、卢沟桥返回北京,路过西郊小屯庄做客冯氏花园的故事。(《翁同龢日记》这两天日记原文附后)

一、《日记》中冯氏花园的位置
日记记述:“日落度卢沟,过桥七八里至小屯庄冯氏花园。”由此可知,当年北京冯氏花园应位于西山回北京的路上,距卢沟桥七、八里远的小屯庄。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已经过去了130年。查看网络腾讯地图:北京广安门外大街向西接广安路,再向西接京港澳高速,过岳各庄桥,路边在一个叫郭庄子的社区向北行,迎面有一条南北方向叫小屯路的马路。沿小屯路北行500米,马路西侧是一个公园,公园西侧叫小屯西路,公园北边几条街有一条叫小屯北街,这里应该是当年的小屯庄吧?那个三面被小屯街道包围的公园应当是当年的冯氏花园吧?!从卫星测距,公园距卢沟老桥直线距离约3.4公里。

二、《日记》中冯氏花园的规模
《日记》记述:“园凡(共)数十亩”,“乃营僻地 种花筑室,俨然世外矣。”“牡丹、芍药各数百畦,菊花种类 冠都下,人呼‘冯家种’者也,其花洞尤妙,香袭人衣,书画满案。”从日记看冯氏花园不算大,但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牡丹、芍药各数百畦,花中四君子菊花名冠京城,花洞应为温室,阳光充足,温暖如春,鲜花盛开,香气袭人,行书作画,休闲安逸的环境让翁公也感叹:俨然如世外桃源矣。经过百余年的变迁,今天的小屯公园已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从腾讯地图上看,公园东西长约400米,南北长约300米,面积百余亩。园中有一个环形河流,中间的陆洲与西南岸有桥相通,公园的卫星图则满目苍翠,郁郁葱葱。

三、《日记》中翁公与冯家情深意厚、关系密切
冯氏花园的主人是谁?《日记》记述:“此园乃冯子立兄弟所创,子立宦成,”子立是冯端本的字,他是开封冯氏科举家族“端”字辈排行第六,祖籍安徽绩溪冯村。与翁同龢同为咸丰丙辰(1856年)同榜进士。官至广州府知府、琼州府知府、护理两广盐运使,当年已58岁,辞官退休在家赋闲。日记还记述“其兄子汝骐(字伯麟),丙子复试门人。候我于门,具酒肴速(邀)客”,主人客人朋友之间“饮至亥初,复徘徊池上看月,亥正二(晚11时)始就枕,倦极矣。”“伯麟之弟汝骙,余癸未教习,今改户部主事,此次随围,亦同住此”。

冯汝骐负责接待客人,他是冯端本之兄冯端礼之子,是翁同龢光绪丙子(1876年)科举会试复试的门生,当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深造,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另一内侄是冯汝骐(字伯麟)之弟冯汝骙,此次也随围入住。冯汝骙是光绪癸未(1883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翁同龢当年是他翰林院的教习老师。散馆后签分户部主事,官至浙江巡抚、江西巡抚。从以上日记记述,可以看出翁同龢与冯家叔侄十分熟悉,加上同榜、同僚、师生,双方自然情谊深厚,关系密切。

翁同龢公二天的日记,寥寥十数行,短短二百字,记录了百余年前开封冯氏科举家族先祖在北京生活的片段,冯氏叔侄三人,三进士两翰林,令人赞叹,令人崇敬。  

附:日记原文

各位宗亲,如果您感觉内容不错,请在下面的拇指处点赞,并传给更多的宗亲!欢迎各位宗亲提供更多的冯氏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对联集锦
冯芝致史评札
太珍贵了!晚清数量最多、最成系统的名人信札惊现拍场!
晚清“清流党”实为祸国殃民的“战狼”
偶园史事
一双宰相,两辈帝师,三位公卿,四代翰林,还出了两个状元,一时显贵!家族如此兴盛,可称独步海内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