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如何上好一节课

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可以把它概括为九大点合成三部曲,即:前奏曲,进行曲,闭幕曲。                                                                                                                                                                                                                                                                                                                                                                                                                                                                                                                                                                                                                                                                                                                                                                                                                                                                                                                                                                                                                                  

                             前奏曲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同时也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这需要教师心中要有大目标,还要有小目标。

    所谓大目标,就是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大处着眼,要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发展、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终身的发展,要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所谓小目标,就是每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也就是我们备课中常提的“目的要求”。每一节课的“小目标”,要依据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原则——特别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立,绝不能简单地从“教参”上照抄照搬。

大目标和小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心中有个大目标,小目标才能正确定位,而小目标又是实现大目标的保证。所以,我们要“大(目标)处着眼,小(目标)处着手”。

二、认真钻研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

(一)尊重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首先要尊重教材,因为现行的实验教材是由教材专家、教研专家、教学专家经过反复推敲、实验编制而成的。尊重教材就意味着要研究编排意图,要理解表面材料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要做到字斟句酌,深入浅出。而没有对教材的“深入”,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浅出”。

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优秀教师把复杂的内容教得非常简单,平庸教师则把简单的内容教得非常复杂。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教材的研究深度存在差异;在备课的设计上,是用教材来“教”还是“教”教材。

(二)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

所谓科学灵活地使用教材,就是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使教材本身承载着的化学思想、化学意识、化学情感、化学方法等功能都释放出来,变成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信息。这就是说要结合生活实际去选用教材。不能教材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

要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充满吸引力和诱惑力,学习材料的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是首当其冲的。因此,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要将视角更多地投向现实生活,努力去发掘那些存在于学生身边的同时又暗含着某种化学现象或化学规律的实际问题,来建构学生化学学习的内容体系。

(三)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现行教材“专家式”编排,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状态,是静态的,抽象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努力将静态的转化为动态的,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应该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身参加的活生生的化学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算法的思维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这些内容的呈现方式,不是由教师说出来、端出来,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感悟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再创造而得出来的。

                      进行曲

  三、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

    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师德修养,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师的情感、态度,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和乐观态度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能使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获得最佳发展。教师的激情是明理、导行的前提,学生又正处于重感情、易动感情心理发展阶段,只要我们教师以满腔热忱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的激情从何而来呢?

(一)教师的激情来自于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才能实现师生情感共鸣——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

(二)教师的激情来自于全身心的投入

所谓全身心的投入,就是教师走上了讲台,就象演员走上了舞台,就象医生走上了手术台,就象战士走上了战场,他(她)会忘掉一切烦恼,忘掉一切病痛,丢弃一切杂念。所谓全身心的投入,就是教师的思维永远处在激活状态,不停地捕捉信息,并与学生交流。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教师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引发、激发学生的激情,同时进行信息交流。

    在向同行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都会深深感受到一个充满爱心、充满激情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的情景——这时候,课堂就充满了活力,课堂氛围就是民主、和谐的,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

正如北京特级教师吴正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特别重感情的老师。在课堂上她不仅是用化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们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塑造他们。她的课,师生互动,知情交融,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化学课,象磁铁那样,把每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四、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置和提出问题,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无论是探究式学习(带着问题探究),还是合作学习(带着问题讨论),传授式学习(讲述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问题”。 化学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发探究生成的,也可以是教师事先有目的预设的。数学问题可以出现在一节课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课中、课尾,……所有的问题只要能引发儿童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门的思维冲突,就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出现发展,就会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即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

(一)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探索)欲的问题。

现状:目前部分教师课堂上提问题,随意性大,没有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还有的教师爱“跟风”,赶时髦 ,为了体现创新思维,常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不同的想法吗?”……

教师预设问题要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学生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接受的区域。也就是老师要了解新旧教材的内在联系,知道新知识的基础。问题的设置,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地理解、熟练地掌握教材——掌握教材的内部结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所设计的问题应使学生既不感到高不可攀,又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

怎样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就必然亲切、有趣、易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2、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线索,通过问题,可以将教学内容逐步呈现出来。因此,设计的问题必须目标明确、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言简意明。

3、设置问题必须注意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设置问题时,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们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多给孩子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孩子们一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开发他们的智能。

4、提问题必须建立调控机制。

教师要在课堂上洞察入微,富有应变能力,善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提问。当思维受阻,学生答不上所提问题时,教师要灵活“巧”处理。可以旁征博引,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通过教具直观演示,来为学生铺路搭桥;还可以将一个难题重新分解设计成几个相关的小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去解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创设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景,一步一步地将孩子们的认识引向深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而不是教师的灌下去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从实践中逐步学会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人们常说:学问学问,就是学着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由此可见,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新之舟,要使学生获取知识,就必须要让学生会提出疑问。“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经过思考后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喜欢问“为什么”的科学品质,同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

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老师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她的课题里,有疑问,有沉思,有比喻,有赞许,有笑声,还有争辩。争辩是思维最好的触媒剂。

   总之,每节课教师都要有激疑——激发学生主动质疑,激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吝啬表扬、鼓励),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前进,从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

五、选择正确合理的学习方式是上好一节课的有效途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展现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面前。目前,教与学的方式百花齐放,有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实践学习,问题学习,个性学习,对话学习,网络学习,传授学习,……但概括起来说,主要是探究式学习和传授式学习两种。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以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获得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

适用探究性学习的教材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直观性强的知识。  

2、迁移性强的知识。通过教学,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孩子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学会迁移,会从已有知识中找到能用于解决新的问题有效途径,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方法相似的知识。老师就可以直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学具,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转化、观察、比较等探究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这里探究活动使孩子们领会了等积变形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
       4、规律性明显知识。

有的知识有较大的相似程度,规律较为明显,教师可以先呈现与规则有关的若干例证,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操作验证等探究活动逐步概括、归纳出一般的结论,从而获得规律、性质、法则等。

5、开放性强的知识。开放性强是指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知识。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

所谓传授式学习,是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但绝不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学习,它与注入式学习、填鸭式学习不能画等号。我们的前辈在传授式学习中创造了很多方法,如谈话法,问答式,启发式等等。

中学化学教材中孩子们初次接触到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但这里的传授式学习不是那种“满堂灌”“一言谈”式的接受,而是指教师能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与学的方式必须多元化。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一般简单的陈述性知识,可采用传授性学习省时高效。但是,在传授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策略——精加工策略,描述策略,表象策略,复述策略,记忆术。              

略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如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法则的总结,应用题的解答等等,多采用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理解,然后概括、总结。

总之,教学方式不是单一的,绝不可因提倡探究式学习而忽视传授式学习,必须灵活、合理地使用教学方式。人们常说教要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采取什么学习方式,只要达到参与者能学懂,能学会,能解决问题,能得到发展,就是好的学习方法。

六、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的开始。

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下面谈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导入的做法。

1 直接导入。

就是上课开始,直接向学生阐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这种导入法多用于“起始课”,用简捷,明快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悬念导入。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  设问导入。

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4  以旧拓新导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5  创设情境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6  类比迁移导入。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7  经验导入。

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教材导入新课。   

 8  实物演示导入。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以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事物。

七、拓展创新是上好一节课的最高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 ,发现欲望,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的本分,职责,绝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下面主要谈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素材,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给学生搭建创新舞台,拨动学生创新之弦。提出不同的问题,但最后还是要就聚合,提炼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

(二)通过开发性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求异性和广阔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开发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开放题大体有: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方法开放(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结论开放。

(三)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直觉思维是一种从感性材料中直接捕捉,迅速领悟到问题的意义和解决途径的思维,具有快速、跳跃、直接等特点。

() 突破思维定势,让想象张开腾飞的翅膀。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经常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只要我们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坚持不懈地努力地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八、正确处理讲和练的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突破口。

在教学中,讲授新知识和巩固练习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没有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而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认为讲的内容不多、不细(就是嚼碎喂给学生),就难以有效地进行巩固练习;讲得过于简略,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就去做练习,也不会收到实效。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尤其应该反对前者。教师固然要进行讲学,但以生为本的教学重在学生,教师的讲只是起导向作用。前者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一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以为只要落实了这些细密的要求,就会达到我们获得知识的期望。然而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被局限在这个细密的棋盘之上,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形成思想僵化懒得想问题。因此教师的讲只是为学生的练打基础,为学生的练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服务的,所以整个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教师的讲应尽可能简略些,要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学与思考。确处理讲和练的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突破口。

                         闭幕曲

九、课堂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正是学生大脑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做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抓纲的作用,纲举目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难点,同时可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氛围中把一堂课推向高潮。

(一) 课堂总结的方式——

1、 思考讨论式总结:就是师生共同回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探索思考总结。

2、前呼后应式总结: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总结时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3、悬念式课末总结:就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图表式的小结:就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导、归纳、总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5、游戏式总结:就是通过游戏让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还有激励式总结练习式总结、引申式总结等等。

    总结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共同总结,切忌教师一言堂,还要用一些时间进行师生在这节课的评价。课堂总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必须使课堂总结与教学融为一体,给学生留下一个能激发兴趣的悬念,使课堂的开始引人入胜,结尾扣人心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评一节数学课
好课是如何锤炼出来的
与青年教师谈听课和评课
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
郑州市第十六中学
有效备课要抓住十个关键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