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天宇:留俄手记之三十八——漫话哥萨克的今生


 

在这一期的《留俄手记》里,继续上一期关于哥萨克的话题。来向大家谈一谈俄罗斯近现代历史上的哥萨克。

十八世纪初,随着沙俄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从彼得一世起全面加强了对哥萨克的控制和利用。彼得大帝发动的北方战争、亚速海远征、克里米亚远征、波斯远征等战争中都活跃着哥萨克的身影。虽说哥萨克们一次不差地参加了俄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几乎所有战事,但真正使他们名扬全欧乃至世界的,还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

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悍然发动了侵略俄国的战争。此前他曾经率领法军横扫西欧,多次打败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等国所组成的反法联盟,此时的他正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本来以为迫使俄国屈服将是一件很快而且并不困难的事情,但是这次远征却让他的英名毁于一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他此次的敌人是哥萨克。

 
 
1812年卫国战争中,俄罗斯哥萨克骑兵结成小队对入侵的法军进行袭扰

其时的沙皇俄国主力军队是以哥萨克为主体的,他们是如何挫败拿破仑手下号称“欧洲第一”的陆军的呢?这与哥萨克所致用的战略战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拿破仑此前之所以能够横扫西欧、锐不可当,主要是由于他在阵地战中对于炮兵的正确运用。而在拿破仑侵略俄国的过程中,俄罗斯的哥萨克们反其道而行之,不与拿破仑的大军进行面对面的阵地战,广泛采用了游击战与运动战的作战方式。由于长期在南俄草原地区生活和战斗,绝大部分哥萨克都练就了一手极为精湛的骑术。他们组成一个个小队对入侵的法军进行袭扰,打死打伤几个法军官兵后就马上撤退,法军反应过来进行追击的时候便为时已晚;或者是哥萨克骑兵尾随在大队法军的后面,专门虏获和杀伤掉队的法军官兵;当法军深入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腹地时,哥萨克们又开始对法军漫长的补给线进行袭扰,烧毁法军的弹药、被服与粮草……虽说每一次这样的袭击对法军造成的损失并不算大,可是每天都有这样的袭扰的话,如何强大的军队也会感到疲于应付的。长期这样不间断的袭击使得法军官兵极为疲惫: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从某个地方窜出来几个哥萨克对他们袭扰一番,不管白天黑夜,而哥萨克游骑对于后勤补给线的袭扰让他们根本无法吃饱穿暖。法军的战斗力在哥萨克这样没完没了的袭扰中急剧下降,这点在博罗金诺战役中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法军在人数和装备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却付出了比俄军惨重得多的代价。在法军侵入莫斯科之后,哥萨克的袭扰所取得的效果就更为显著了,无论1812年冬在莫斯科发生与否那场大火,法军在莫斯科都无法长久地盘踞下去:一方面是因为俄军在撤退前执行了坚决的坚壁清野的战略,使法军在莫斯科城中一无所获;另一方面由于哥萨克们不断的袭扰,法军的后勤补给没有任何保障。这样的情况下拿破仑不得不选择撤退,而这场撤退对他的军队来说很快变成了毫无组织的溃退。在这条道路上法军被无组织地驱逐、杀戮,甚至连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本人都险些成为了哥萨克的俘虏。在这场卫国战争中俄国大获全胜,哥萨克在其中所建立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1812年卫国战争中哥萨克采用的战术也引起了众多军事家的兴趣。广泛地采用游击战术去对强大的敌人进行袭扰,是战争中较弱的一方战胜较强的一方的一大法宝。我国的人民军队在此后也广泛采用了这种战术来打击在数量和装备上占优势的敌人,尤其是在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游击战被提升到了战略地位,在战略相持阶段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最早和哥萨克进行接触,不得不提及阿尔巴津人,他们就是哥萨克中流落到中国的一支。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正当我国处于明清交替之际,一批哥萨克人就曾从西伯利亚窜入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地区修筑了一座壁垒,名为阿尔巴津。流窜至此的哥萨克衣食无着,经常四处侵扰、打家劫舍,被当地满、达斡尔、鄂伦春等族群众恨之入骨。对此,请政府组织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在这些战斗中,“总得罗刹(俄罗斯人)近百人”。这批哥萨克战俘被安置到北京东直门内胡家圈胡同,编入满洲镶黄旗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令其彼此相依,庶有资籍”。而他们的子孙后代就被称为“阿尔巴津人”,现在在我国的北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都有分布。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朝曾派崇厚使团前往俄罗斯办理外交事宜。随行翻译、镶黄旗汉军的张德彝在自己的著作《四述奇》中详细记载了他在俄国的所见所闻,其中留下了一段极为宝贵的、对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哥萨克的记载。让我们跟随张德彝的记载来看看哥萨克在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其(沙俄)正南、东南、西南近土耳其、黑海及塔塔尔人(鞑靼人)地方,有另种骁勇善骑者,通名哈萨克(哥萨克),色黄黑,貌比蒙古、回回。此等人来由八府,每府挑定人数,熟习操练,以备不时之需。中二大府:一名库班,专演一队,为出征御林护卫;一名特拉克克,专演一队,为平时御林军。此等人不比中华蒙古,亦不比美国黑人,乃一种游民,国家不收丁税,故皆有充兵之责。共分三等:第一等为幼丁,学习由十岁至二十岁;第二等为雄兵,入伍二十五年,至四十二岁,准其回籍候调;第三等为出营候调五年者,至四十七岁,始予除名,一切宽免,工商各听其便。”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哥萨克的生活有一大概的了解。那么在接下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1922年的俄国革命与内战中,哥萨克的命运又有着怎样的沉浮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哥萨克仍旧担当了沙皇俄国的主力军,但是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却极为欠佳。原因之一是在德军、奥匈帝国军队的大口径火炮和马克沁重机枪前,哥萨克挥舞着马刀,以密集队形冲锋成为了活靶子,往往付出巨大伤亡却取得不了任何战果。哥萨克们不得不去打他们此前并不熟悉的堑壕阵地战,在这种拼火力、拼消耗的战争中,俄国远不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对手——当时的沙皇俄国不仅装备落后,而且数量远远不足,居然出现了战场上三个士兵合用一支步枪的事情。原因之二,便是沙皇俄国战略战术的失当。沙皇俄国这样大而弱的国家与德国这样小而强的国家作战,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模仿1812年卫国战争中的办法——诱敌深入,使其疲弊,随后伺机歼灭之。可是沙皇俄国却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在中欧对德国、在东南欧对奥匈帝国和在高加索对土耳其同时展开进攻,结果败的是一次比一次惨。原因之三,是沙皇俄国在政治上的腐败与紊乱。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仅仅会一些莫名其妙“法术”的西伯利亚农民拉斯普廷靠着沙皇和皇后的信任获得大权,用“天意”来干预前线指挥。在这样的指挥下,俄军焉能不败?

沙俄在前线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政治危机,最终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沙皇宣布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自此终结。此前一直宣誓效忠于沙皇的哥萨克们面对革命观点与立场并不统一——有的宣誓效忠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的支持工兵代表苏维埃,还有的举行叛乱企图拥护末代沙皇复位。十月革命之后,围绕着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哥萨克们形成了红、白两大阵营。在随后几年的俄国内战中,无论是红军还是白军,其主力都是哥萨克:邓尼金、尤登尼奇、克拉斯诺夫等都是著名的白卫军哥萨克将领;而红军哥萨克中也有众多战将,如库班哥萨克柯楚别依、乌拉尔哥萨克恰巴耶夫(夏伯阳),以及红军顿河哥萨克骑兵军团司令米尔诺夫将军和红军混成骑兵军团司令杜缅科将军等。

 
布琼尼元帅和他领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

而在这场内战中,最为著名的哥萨克将领当属传奇英雄、苏联元帅布琼尼。191711月,他同战友们参与建立了南俄地区的苏维埃政权。随后,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及出于对骑兵的热爱,他在家乡组建了骑兵游击队。由于他的努力,部队逐渐扩大为骑兵团、骑兵旅。在察里津战役中,布琼尼指挥的以哥萨克为主力的骑兵旅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表现了一个杰出的骑兵指挥员的才干。1919年夏,布琼尼指挥新建的骑兵军在沃罗涅日击溃了其时气焰正盛的邓尼金领导的白卫军。不久,他便出任红军第一骑兵集团军司令,成为国内战争时期红军著名的将领之一。他所领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被称为赢得国内战争的“拳头”部队,曾在很多战线上被用于战略机动。红军领导人伏龙芝在评价第一骑兵集团军的作用时说道:“在我们的军队里,没有其他部队能够这样充分、这样鲜明、这样深刻地在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行动中反映出国内战争的全部特点、整个红军的性质,它的历次战役将永远以光辉的篇章载入骑兵史册。”

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哥萨克骑兵的尖帽和黑色的斗蓬、高高飘扬的鲜红的军旗、碧绿的顿河草原、白雪皑皑的高加索山岗、马刀挥舞出漫天血雨的场景、震天的高喊“乌拉”……这一切给不少苏联作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随后出现了很多反映哥萨克的苏联文学作品。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阿列克谢·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尤其是肖洛霍夫的鸿篇巨制《静静的顿河》所描写的顿河哥萨克那横刀立马、冲锋陷阵的英姿,视枪林弹雨如闲庭信步的洒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气,在倒映着篝火的静静的顿河畔高歌起舞的奔放……极具浪漫而富有张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冲动。

随后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哥萨克们仍旧是很勇猛彪悍,但此时他们已不仅仅是举着马刀和骑枪冲锋的骑兵部队了。哥萨克的装备随着苏联国防工业的发展已经鸟枪换炮了,此时的他们拥有了冲锋枪、大炮、坦克和飞机,对于前来进犯的法西斯侵略者在各条战线上给予了猛烈的打击。正因为外来入侵者的阴谋在俄罗斯总是无法得逞,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总结战争的规律时,他把第一条定为:永远不要向莫斯科进军。由于哥萨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2015年庆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队伍里,就有一支哥萨克的队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所面临的各次战争中仍旧是少不了哥萨克的身影。两次车臣战争和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中,哥萨克便在俄军中大量参战。随着作风强势的普京总统主政克里姆林宫,哥萨克与俄罗斯中央政权的关系更是持续改善。2013年,俄总统特设委员会允许哥萨克作为正规执法力量的补充,保卫公共安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举行期间,哥萨克武装人员就不时现身索契街头。20143月,俄罗斯内务部第一副部长亚历山大·格洛沃伊对这些“编外安保人员”表示感谢,并授予其特别勋章。

此后,乌克兰发生政变,合法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这一时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境内的哥萨克团体多次进行集会,宣誓效忠莫斯科。20143月中旬,克里米亚人民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自身的前途与命运,公投期间大约千名哥萨克自发维持社会秩序,其中18人因“维护公共安全得力”获得俄罗斯政府颁发的奖章。后来由于乌克兰伪政府执行亲西方、扶植法西斯势力的愚蠢国策,乌克兰东部、南部许多地方人民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在这期间,乌克兰哥萨克领导人维克托·沃达拉茨基等人宣布,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个州“历史上就是大顿河军事力量的领土,其被划归乌克兰的历史决议属于非法”。

 
20144月,乌克兰各地哥萨克团体宣布效忠莫斯科

20144月,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起义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乌克兰伪政府立即进攻这两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权,妄图把它们扼杀在摇篮之中。大批哥萨克闻讯立即赶往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加入反法西斯战争的人民义师。哥萨克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乌克兰法西斯军队英勇抵抗,谱写了二十一世纪一曲人民战争的颂歌。正是由于哥萨克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的英勇作战,乌克兰伪政府的嚣张气焰才不得不有所收敛,最终在明斯克的和平协议上签字,承认了其无耻的失败。

简要地介绍了哥萨克的历史之后,笔者在本文的最后简要地介绍一下与圣彼德堡哥萨克的交往。最早本人与哥萨克有交往还是在2013年前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旅程中,在这一次旅途中我认识了两个哥萨克,一个名为罗曼,另一个名为瓦西里。在那次为期四日的旅途中,我们之间互相帮助,结下了很融洽的友谊。之后圣彼德堡哥萨克有活动时他们也会通知本人一下。2014年当他们在圣三一节(每年日期不固定,依复活节有变动,多在六月中上旬)举办音乐会的时候便热情地邀请本人去聆听。那一天圣彼得堡的十几名哥萨克演唱了许多传统的哥萨克歌曲,其中有慷慨激昂的战歌,也有哥萨克与姑娘们调情的男女对唱,还有极为风趣幽默的民间小调。那天笔者还有幸见到了圣彼得堡哥萨克的阿塔曼根纳季·叶戈罗夫,他很高兴见到来自中国的客人来聆听他们举办的音乐会,与本人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

 
2014年圣三一节音乐会 ,我和圣彼得堡哥萨克的阿塔曼(首领)根纳季·叶戈罗夫

在撰写这两期《留俄手记》的时候,我的哥萨克朋友们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并给予了本人很大的帮助。罗曼将他家藏书里关于哥萨克历史的几本书主动借给本人阅读。他们对于中国的阿尔巴津人的状况也大有兴趣,向本人饶有兴致地询问过。

在下一期的《留俄手记》里,笔者将向大家介绍我和室友去特维尔进行游历考察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和哥萨克有缘,俄罗斯和乌克兰,谁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日本骑兵为何能击败不可一世的哥萨克?原来是用了一个“阴招”
蒙古轻骑兵的最好继承者:打败拿破仑的不仅有严寒,还有堪称魔鬼代名词的哥萨克骑兵
罗刹弯刀
哥萨克:被俄罗斯帝国榨干的不羁战士
哥萨克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