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草药大全 52—38 疥癣用药
中文学名 枫杨 拉丁学名 Pterocarya stenoptera DC
别名 麻柳树、水麻柳、小鸡树、枫树、蜈蚣柳、平杨柳、鬼柳树
入药部分 以枝及叶入药
形态特征
胡桃科枫杨属植物枫杨,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灰色,有毛,皮孔明显,双数或稀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翅,小叶对生,无柄,10-24片,长圆形,长2.5-9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或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细小疣状突起,中脉和侧脉有极短星状毛,下面绿色,有极稀疏盾状腺体,侧脉腋内有一丛星状毛。夏季开黄绿色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葇荑状,生去年枝上,长6-12厘米,雄花具一苞片及两小苞片,花被片1-2,雄蕊6或较多,雌花序穗状,生新枝顶端,直立。雌花单生苞腋,左右各有一小苞,后来发育成翅果,花被片通常4,子房1室,1胚珠,花柱2。小坚果,有2窄翅,果序下垂,长达40厘米。
生境与分布
野生于原野、溪旁、河滩及阴湿山坡。分布于辽宁、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及西南地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叶多鲜用。
药理作用
枫杨叶在1:100以上稀释度时有良好的杀灭钩端螺旋体之效。动物体内试验也有抑制钩端螺旋体生长的作用。
性味功能
辛、苦、温。有小毒。杀虫止痒,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叶:治血吸虫病,外用治黄癣,脚癣。
枝、叶:捣烂杀蛆虫、孑孓。用量:6-10克。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搽患处。
参考配方
1.血吸虫病:鲜枫杨树叶1斤,加水1.5斤,煮沸10-15分钟,得500-600毫升,每服100毫升,每日3次,20-30天为一疗程。
2.皮肤疮癣:枫杨叶、苦参各120克,红浮萍60克,煎水洗患处。
3.烂脚丫:鲜枫杨叶捣烂揉患处。
4.癞头疮:鲜枫杨叶适量,煎水洗患处。
5.杀蛆虫、孑孓、钉螺:枫杨叶捣烂,撒入污水或粪缸中。
中文学名 博落回 拉丁学名 Pellionia scabra Benth
别名 勃逻回、勃勒回、菠萝筒、大叶莲、三钱三
入药部分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多年生大草本或呈亚灌木状,高1-3米。根状茎肥厚。茎直立,圆柱形,中空,绿色或有时带紫红色,光滑无毛,表面有白粉,折断后有黄色汁液流出。单叶互生,具柄,柄基部扩张而略抱茎,叶片广卵形,长15-30厘米,宽12-25厘米,通常5-7掌状分裂,每裂片边缘又呈不整齐浅圆裂状,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白色而密被细毛,叶脉明显,鲜时带紫红色,在下面凸起。夏季开绿白色花,大型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梗丝状,柔弱,下垂,紫红色,基部有一白色膜质苞片,萼片2,黄白色,花瓣不存,雄蕊20-36,子房1,倒卵形,花柱短,柱头肥厚,2裂至基部。蒴果长椭圆形而扁平,下垂,顶端有宿存的柱头,成熟时由顶端裂至基部,表面平滑,带褐紫色而有白粉。种子4-6粒。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及草丛中。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采集加工
7-9月采收。
药理作用
1.所含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和博落回碱有显著抑制线虫的作用。
2.有灭蛆作用,可使蝇蛆先兴奋后麻痹而死亡,并可抑制蝇卵的孵化,杀蛆效力以叶、果皮最大,茎次之,根最小。
3.抑菌试验: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和博落回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啤酒酵母菌、白色念珠菌、黑面霉菌、水稻白叶枯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4.所含的普洛托品对动物子宫有显著的收缩作用。
5.本品中的普洛托品内用,对大鼠、小鼠、豚鼠均有麻痹大脑的作用。小剂量使呼吸中枢暂时兴奋,继而有麻痹作用。大剂量可诱发士的宁样的痉挛。外用于局部,可麻痹知觉神经末梢,使痛觉、触觉暂时消失。
性味功能
苦、寒。有大毒。杀虫,祛风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跌打扭伤,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下肢溃疡: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粉撒敷患处;阴道滴虫:煎水冲洗阴道;湿疹:煎水外洗;烧烫伤:研粉调搽。可杀蛆虫。本品有毒,不作内服。
参考配方
1.杀蛆、灭孑孓:博落回全草切碎,投入粪坑或污水中。
2.足癣:博落回根、茎适量,用醋泡1-2天,取醋液搽患处。每日数次。
3.阴道滴虫:博落回全草,洗切后急火煎,再文火浓缩成糊剂,阴道冲洗,用带线棉球蘸药塞入阴道,24小时后取出,或蘸药涂于阴道壁,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
中文学名 钻天杨 拉丁学名 Populus nigra L. var. italica Koehne
别名 笔杨、箭杆杨、白杨、美国白杨
入药部分 以树皮入药
形态特征
杨柳科杨属植物钻天杨,乔木,高达30米。树皮暗灰褐色,老时沟裂,黑褐色;树冠圆柱形。侧枝成20-30度角展开,小枝圆,光滑,黄褐色或淡黄褐色,嫩时有时疏生短柔毛。芽长卵形,先端长渐尖,淡红色,富粘质。长枝叶扁三角形,通常宽大于长,长约7.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阔楔形,边缘钝圆锯齿;短枝叶菱状三角形,或菱状卵圆形,长5-10厘米,宽4-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叶柄上部微扁,长2-4.5厘米,顶端无腺点。雄花序长4-8厘米,花序轴光滑,雄蕊15-30;雌花序长10-15厘米。蒴果2瓣裂,先端尖,果柄细长。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与分布
长江、黄河流域各地广为栽培。钻天杨喜光,抗寒,抗旱,唯抗病虫害能力较差。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苦、寒。凉血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用法
风湿疼痛,脚气肿,高血压,烧烫伤,肝炎,痢疾,感冒疥癣秃疮。干树皮用量30克。
参考配方
1.风湿疼痛,脚气肿:钻天杨树皮泡酒服。
2.高血压:钻天杨树皮30克,水煎服。
3.烧烫伤:钻天杨枝适量,烧成灰,加冰片少量,香油调匀,搽患处。
4.肝炎,痢疾,感冒:鲜钻天杨树皮60-120克,水煎服。
5.疥癣秃疮:钻天杨树皮烧灰,香油调搽,一日数次。或树皮、花熬膏用。
中文学名 血水草 拉丁学名 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别名 广扁线、捆仙绳、黄水芋、鸡爪连、水黄连
入药部分 以根状茎及根入药,茎叶亦入药
形态特征
罂粟科血水草属植物血水草,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及根状茎均为黄色,剖面橙黄色,味苦,有黄色汁液。茎紫绿色,有光泽,含红黄色汁液。叶全为基生叶,叶柄长10-30厘米,叶片卵状心形,长3-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为深心性,边缘有波状大齿,上面青绿色,下面灰绿色,有白粉,叶脉呈掌状,5-7条,明显。夏季开花,花较大,成顶生伞房状的稀疏聚伞花序,花萼2,在下部合生,船型,淡绿色,开花时破裂,脱落,花瓣4,白色,雄蕊多数,子房卵形,花柱顶端2浅裂。蒴果长圆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沟边、林边等肥沃而湿润的土壤上。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全草。将根、根状茎与茎叶分开,分别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眼结膜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疖肿,疥癣,湿疹。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敷患处。
中文学名 荩草 拉丁学名 Arthraxon hispidus (Trin.) Makino
别名 绿竹、马耳草、马耳朵草、中亚荩草
入药部分 以根、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禾本科荩草属植物荩草,一年生。秆细弱,无毛,基部倾斜,高30-60厘米,具多节,常分枝,基部节着地易生根。叶鞘短于节间,生短硬疣毛;叶舌膜质,长0.5-1毫米,边缘具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0.8-1.5厘米,基部心形,抱茎,除下部边缘生疣基毛外其余均无毛。总状花序细弱,长1.5-4厘米,2-10枚呈指状排列或簇生于秆顶;总状花序轴节间无毛,长为小穗的2/3-3/4。无柄小穗卵状披针形,呈两侧压扁,长3-5毫米,灰绿色或带紫色;第一颖草质,边缘膜质,包住第二颖2/3,具7-9脉,脉上粗糙至生疣基硬毛,尤以顶端及边缘为多,先端锐尖;第二颖近膜质,与第一颖等长,舟形,脊上粗糙,具3脉而2侧脉不明显,先端尖;第一外稃长圆形,透明膜质,先端尖,长为第一颖的2/3;第二外稃与第一外稃等长,透明膜质,近基部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长6-9毫米,下部扭转;雄蕊2;花药黄色或带紫色,长0.7-1毫米。颖果长圆形,与稃体等长。有柄小穗退化仅剩针状刺,柄长0.2-1毫米。花果期9-11月。
其变种中亚荩草:叶片两面有毛,小穗具较长的芒,花果期8-9月。
生境与分布
分布于全国各地。生于山坡草地阴湿处。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平。清热,降逆,止咳平喘,解毒,祛风湿。
主治用法
肝炎,久咳气喘,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腺炎,乳腺炎。
用量15-30克,水煎服。外用治疥癣,皮肤瘙痒,痈疖,用量60克,水煎外洗。
中文学名 苦木 拉丁学名 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 Benn
别名 苦皮树、苦树皮、苦皮子、苦胆木、赶狗木、熊胆树、土樗子
入药部分 以根、茎皮入药
形态特征
苦木科苦木属植物苦木,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灰褐色,平滑而具灰色皮孔和斑纹,小枝绿色至红褐色,老枝灰褐色,均具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5片,近无柄对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楔形或稍圆,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上面深绿,平滑无毛,下面青白色,沿中脉有柔毛。夏季开绿色花,花单性,异株,伞房状总状花序腋生。萼片4-5,卵形,被毛,花瓣4-5,着生于花盘基部,子房心皮4-5,卵形。核果倒卵形,3-4个并生,成熟时蓝绿色至红色,具宿萼。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山谷及村边较阴湿处。分布于全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寒,有毒。解毒杀虫。
主治用法
痈疖肿毒,疥癣,外用适量煎水外洗,或研末涂敷。不作内服。
中文学名 白鲜皮 拉丁学名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别名 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
入药部分 以根皮入药
形态特征
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多年生宿根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有强烈的香气。根斜出,肉质,淡黄白色,幼嫩部分密被白色的长毛并着生水泡状凸起的腺点。茎下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柄,小叶5-13,对生,纸质,无柄,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宽楔形,稍不对称,边缘有锯齿,沿脉被毛,叶柄及叶轴两旁有窄翅。夏秋开白色或淡紫色花,总状花序顶生,密生细柔毛及凸起的油腺。萼片5,宿存,花瓣5,长约2厘米,稍不整齐,雄蕊10,花丝细长,伸出花瓣之外。蒴果5裂,裂瓣先端呈锐尖的喙,表面密被棕黑色腺点、腺毛及白色细柔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疏林内或灌木丛中,或开阔多石的山坡以及平原草地上。分布于辽宁、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四川、贵州等省区。
采集季节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去须根,抽去木心。
药理作用
1.抑菌实验:本品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有解热作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解毒,祛风化湿,止痒。
主治用法
皮肤搔痒,荨麻疹,湿疹,黄水疮,疥癣,急、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淋巴结炎,外伤出血。用量:3-10克。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
1.外伤出血:白鲜皮研细粉,敷患处。
2.淋巴结炎:白鲜皮适量,研粉,加高粱米饭捣成糊状敷患处。
3.阴囊湿疹:白鲜皮60克,煎水洗患处。
4.皮肤湿疹,皮肤搔痒症:白鲜皮、苦参各90克,为丸,每服6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并单用白鲜皮适量,煎汤外洗患处,每日1-2次。
中文学名 牛扁 拉丁学名 Aconitum barbatum. Pers var. puberulum.Ledeb
别名 曲芍
入药部分 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牛扁,多年生草本,有直根。茎高60-110厘米,有反曲的短柔毛。基生叶1-5片,和下部茎生叶有长柄,叶片圆肾形,长5.5-15厘米,宽10-22厘米,两面有短伏毛,三全裂,中央裂片菱形,在中部3裂,二回裂片有窄卵形小裂片。夏、秋开花,总状花序长10-17厘米,密生反曲的短柔毛,花梗长3.5-14毫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条形,萼片5,花瓣状,黄色,上萼片圆筒形,高1.9-2.2厘米,粗4-5毫米,花瓣2,有长爪,距和瓣片近等长,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长约8毫米。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林中或林边草地。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集根,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温,有毒。祛风止痛,止咳,平喘,化痰。
主治用法
慢性支气管炎,腰腿痛,关节肿痛,外用治疥癣,淋巴结结核。用量3-6克。外用适量。
中文学名 山杨 拉丁学名 Populus davidiana Dode
别名 响杨、白杨
入药部分 以树皮入药
形态特征
杨柳科杨属植物山杨,乔木,高达25米,胸径约60厘米。树皮光滑,灰绿色或灰白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树冠圆形。小枝圆筒形,光滑,赤褐色,萌枝被柔毛。芽卵形或卵圆形,无毛,微有粘质。叶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3-6厘米,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密波状浅齿,发叶时显红色,萌枝叶大,三角状卵圆形,下面被柔毛;叶柄侧扁,长2-6厘米。花序轴有疏毛或密毛;苞片棕褐色,掌状条裂,边缘有密长毛;雄花序长5-9厘米,雄蕊5-12,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厘米,子房圆锥形,柱头2深裂,带红色。果序长达12厘米;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毫米,有短柄,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山脊、沟谷地带。东北的在海拔1200米以下,青海的在2600米以下,四川、云南的在2000-3800米之间。分布广泛,东北、内蒙、华北、西北、华中、西南高山地区均有分布,多见于吉林、宁夏、陕西、四川。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辛、平。凉血解毒,清热止咳,驱虫。
主治用法
高血压,肺热咳嗽,蛔虫病,小便淋漓。用量1.5-3克。外用治秃疮疥癣,取适量研末,香油调敷患处。
中文学名 酸模
拉丁学名 Rumex acetosa L
别名 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头棵、水牛舌头、田鸡脚
入药部分 以根或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蓼科酸模属植物酸模,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肥厚,黄色。茎直立,细弱,通常单生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沟槽。单叶互生,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无柄而抱茎,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缘或有时略成波状,托叶鞘膜质,斜截形。夏季开花,花序顶生,窄圆锥状,分枝稀,纤细,弯曲,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裂,排为2轮,裂片椭圆形,雄花内轮被片长约3毫米,外轮被片更小,雄蕊6,雌花内轮被片圆形,于果时增大,基部心形,外轮被片较小,反折,柱头3,画笔状瘦果椭圆形,具3棱,黑棕色,有光泽。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和湿草地。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陕西、新疆、江苏、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有抑制大孢子霉菌繁殖和生长的作用。
性味功能
酸、苦、寒。解毒,通便,杀虫。
主治用法
内出血,痢疾,便秘,内痔出血,外用治疥癣,疔疮,神经性皮炎,湿疹。
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捣汁或干根用醋磨汁涂患处。
参考配方
1.内痔出血:鲜酸模全草30-60克,捣烂取汁,调白糖30-60克内服。
2.疥癣诸疮:酸模全草10克,芒硝、百部各12克,地肤子15克,水煎,熏洗患处。或用鲜酸模全草适量,捣汁涂患处。
中文学名 大风子 拉丁学名 Hydnocarpus anthelminticus Pierre ex Laness、H. hainanensis (Merr.) Sleum
别名 麻风子
入药部分 ,以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
刺篱木科大风子属植物:
1.大风子:常绿乔木。树干直立。单叶互生,叶柄长10-30毫米,叶片革质,窄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有短头,基部钝圆,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黄绿色,侧脉8-10对,细网脉明显。早春开红色或粉红色花,单生或数朵成聚散花丛,杂性或单性,花梗长1-4厘米,花5数,雄花有能育雄蕊5个,花丝短而肥厚,外轮退化雄蕊5个,通常退化为鳞片状,着生瓣基,中有退化子房,雌花的退化雄蕊合成纺锤状,子房被长硬毛,花柱粗短,柱头5裂,常反卷在花柱上成冠状。浆果球形,直径8-12厘米。种子30-50粒,卵形,有角面长约2厘米。
2.海南大风子(龙角、高跟、乌壳子):叶薄革质,长圆形,长9-18厘米,宽3-7厘米,常有不规则的浅波状疏锯齿。花序短总状,花4数,雄花雄蕊极多,全育,雌花有多数退化雄蕊,子房密生黄色茸毛,几无花柱,柱头3,顶端浅裂。浆果球形,径
5-7厘米,密被褐色柔毛,种子20粒左右,略成三角卵形,长1.5-2.5厘米。图示为海南大风子。
生境与分布
大风子:台湾、云南南部有栽培。
海南大风子:广西、广东、海南有分布。
采集加工
夏季采成熟果实,取其种子洗净,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抑菌:大风子油及其脂肪酸钠盐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及其他抗酸杆菌有抑制作用,比酚强100倍以上,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亦有抑制作用。
2.毒性:口服大风子油可引起呕吐,继续用药可逐渐耐受。肌注大风子油产生严重刺激和疼痛,易发生坏死。制取大风子酸乙酯后,副作用及毒性减轻。家兔和狗注射后引起溶血性贫血、肾炎、蛋白尿、血尿、肝脂肪变性和消瘦。人应用后出现头晕头痛、胸痛、噎感、周身不适、有发热感、发热、软弱、失眠、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还能刺激肾脏,使尿中出现蛋白及管型。
性味功能
辛、热,有毒。祛风,攻毒,杀虫。
主治用法
麻风,外治疥癣。用量1-3克。大风子霜多入丸、散剂。外用大风子适量,研烂搽,或烧存性麻油调搽,或榨取大风子油搽患处。
参考配方
1.水田皮炎:大风子、雄黄各30克,冰片0.5克,熟石灰15克,如患部无溃疡则加少量青矾,共研细末。先用黑面叶或苦楝树皮或刺苋菜泡开水,洗净患部,撒上药末。
2.体癣:大风子肉10克,硫磺、雄黄各6克,枯矾5克,供研细末,香油或凡士林调匀,涂患处,每日一次。
中文学名 土荆皮 拉丁学名 Pseudolarix amabilis (Nelson) Rehd
别名 土槿皮、荆皮树
入药部分 以根皮或近根树皮入药
形态特征
松科金钱松属植物金钱松,落叶乔木,高20-40米。根皮及近根树皮表面淡灰棕色,具纵横皱纹,并有横向灰白色皮孔。当年生枝无毛。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15-30簇生,辐射平展,秋后呈金黄色,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扁平,柔软,长3-7厘米,上面中脉不隆起,下面沿隆起的中脉有两条气孔带。春季开花,雌雄同株,雄球花数个簇生于短枝顶端,有梗,雌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苞鳞大于珠鳞,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胚珠。球果当年成熟,直立,卵圆形,长6-7.5厘米,有短柄,种鳞木质,卵状披针形,熟后脱落,苞鳞短小。种翅稍厚,与种鳞几等长。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山林林缘及杂木林中,大多栽培于行道或庭院。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采集季节
立夏前后采收根皮和近根树皮,晒干。
药理作用
1.抑菌实验:土荆皮酊剂或醇提取物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土荆皮酸作用最强,酚性、中性成分抗菌作用较差,鞣质、糖成分作用最差。水煎剂亦有抑制作用。
2.土荆皮提取物制成10%止血粉,对犬股动脉切口、断肢、肝或脾切口的止血效果良好。药物与血液接触后,在适当压力下即形成富有弹性的膜状物。
性味功能
辛、温。有毒。杀虫,止痒。
主治用法
手脚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癞痢头,外用根皮或近根树皮浸酒(土槿皮酊)外搽,或研细粉以醋调敷患处。
参考配方
1.头癣:土荆皮末30克,地榆末12克,用烧酒1斤,浸7日,蘸酒搽患处,一日数次。
2.阴囊湿疹:土荆皮6克,白酒30毫升,浸泡1-2日,外搽患处。
附注:
土荆皮酊:取土荆皮粉200克,乙醇400毫升,浸3-4日,渗漉,渗出后残渣再用200毫升乙醇与蒸馏水30毫升混合液再渗漉,再压出残渣中的乙醇液,过滤,渗出液和滤液合并,加蒸馏水200毫升,加乙醇至1000毫升。
中文学名 烟草
拉丁学名 Nicotiana tabacum L
别名 烟、烟叶
入药部分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茄科烟草属植物烟草,一年生或二至三年生草本,高0.7-1.5米,被粘质柔毛。茎直立,粗壮,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单叶互生,叶片极大,椭圆状卵形至矩圆形或倒卵形,长10-50厘米,宽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或有下延的翅状柄半抱茎,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绿色,主脉粗壮。夏秋季开花,花日间开放,为顶生圆锥花序,具梗和苞片,萼长圆形,绿色,长约2厘米,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淡红色,较萼长2-3倍,外面被毛,雄蕊5。蒴果卵形,长约1.5厘米,与宿萼等长。
生境与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阴干。
药理作用
1.烟碱有兴奋呼吸与循环的作用,作用途径可能是先作用于颈动脉化学感受器,也作用于延脑呼吸、循环中枢而达到兴奋呼吸与循环的目的。
2.把烟叶做成纸烟,应尽量除去烟碱,使其含量在0.1%以下,人的致死量为40-60毫克。一般不会急性中毒,但可造成慢性中毒。
3.烟碱的慢性中毒:如龋齿、慢性口炎、喉炎、胃炎、神经过敏、记忆力衰退、心悸、心绞痛等症。引起肺、气管、喉、唇、舌等器官发生癌变。
性味功能
辛、温。有毒。消肿解毒,杀虫。
主治用法
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灭钉螺、蚊、蝇、老鼠。多作外用,鲜草捣烂外敷。或用烟油擦涂患处。除四害是将烟草制成5%浸出液喷洒,或点烟熏之。
参考配方
1.头癣,白癣,秃疮:烟叶或全草煎水涂擦患部,一日2-3次。或取旱烟筒中烟油涂患处,一日一次。
2.项疽,背痈:烟丝焙干研细末,取3克,樟脑1.5克,以蜂蜜调如糊状,贴于患处。
3.风痰,鹤膝(包括骨结核,慢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烟丝、槟榔各60克,共炒焦研末,煅研牡蛎、白芷各30克,共研和,以姜汁加面粉少许调如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更换一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草药图片大全 >> 皮肤科 >>疥癣用药篇、疔疮疱疹用药篇
我的外敷方几则
传染病类
老子活到160岁的长寿秘方.中草药图片大全
九子不离母
大风子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