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善博】库恩理论体系的整体论向度及其问题
通常人们从历史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库恩。这种研究固然非常有价值,但并非是理解库恩理论的惟一视角,否则我们对库恩的理解就将变得千篇一律,单调乏味。本文力图从整体论的角度来理解库恩的科学哲学。
一 从问题转换的角度对理论整体论的批评
库恩明确地把自己的科学哲学称为“新科学哲学”,而把以前的科学哲学称为“旧科学哲学”传统或者称为基础主义。他的“新科学哲学”要论述科学的动态发展过程,其中“科学已变成了一种知识制造厂”。旧的科学哲学传统在评价问题上有两个特征:一是有待评价的东西是“静态的命题实体”;二是只有通过命题之间的关系而作出的具体阐述才能影响到一种评价的结果。从第一个特征可看出,评价结果往往由单一理性个体决定,是强制性的,因为一种评价如需判决,就会容许理性个体的辨别,就会“受到主体性的污染”,科学变成了单人游戏。从第二个特征可得出“, 一切评价只要足够严格,就一定是整体性的。”[1]一句话,随着论证主义产生唯我论,随着命题主义则产生理论整体论。
理论整体论的总体检验将产生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个总体的范围显然是很难限制的”,只能是似是而非,不会很确切。库恩把奎因、亨普尔等人的理论整体论看作是命题主义出现的“多余的整体论”。换言之,库恩仍然把这种理论整体论划入旧的科学哲学或基础主义的大范围中。这也是库恩决定抛弃理论整体论的原因。
从问题转换的角度,库恩展示了他的整体论不同于奎因、亨普尔等人的理论整体论。首先,过去科学哲学所蕴含的静止态度转变为新的科学哲学的动态态度。只有在发展或动态的与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创新,因为创新实际上就是一些新的信念体系产生并与旧的信念体系区别开来的过程。因此,奎因、亨普尔的理论整体论产生于静态传统“, 只是一种副产品”。与其说理论整体论解决了逻辑经验主义与波普尔学派等基础主义科学哲学的问题,不如说它把这些问题取消了①。
其次,一种问题转换是,在过去的科学哲学中,人们会问:“如何证明现有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合理的?”库恩的新的科学哲学把这一问题转换为:除此以外,还能设想别的东西也合理吗? 换言之,当我们的论域从现有的科学理论变为整个信念体系时,就不单单是证明的问题了,这是由科学共同体的复杂的整体性决定的。在库恩看来,科学共同体就像一个部族(t ribe) 一样是由共同体成员的实践、观念、价值准则,甚至行为或生活方式构成的,具有大量的共识性的知识要求。其个别成员必须接受这些知识要求,否则他在“部族中的成员身份会减弱”。可以说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体系使成员联结在一起,使他们求同存异。不过,这些信念中的大部分只是某一时刻的一部分所与(givens) ,发现这些所与是再现过去科学家思想方式整体所必需的。这要求我们从一种历史的整体论维度去考察。但是,这样的维度却被基础主义的科学哲学完全忽视了,他们仅仅设定了一个超历史的单一理性评价的阿基米德讲台。
总之,库恩明确提出了问题转换的结果必然会导致理论整体问题消失。任何力图证明单个理论或信念的要求在库恩的新科学哲学那里都变得没有意义。因此,在问题转换以后,库恩的整体论将以一种不同的形式显现出来。
二 范式概念的整体论向度
“范式”是库恩科学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
过去,库恩用“意见一致”来说明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通常对其中某一研究论点的一致看法,譬如,他们一致规定了诸如“力”、“质量”等术语的特征。后来库恩发现,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根本不需要这种通过“一致规定”的“意见一致”,实际上他们通过一个范例就可以自发地形成某种共识。他于1959 年在《必要的张力》一文中开始采用“范式”这一概念②范式最初指范例或问题的理解、常规科学,后来扩大了范围,意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标准、信念,甚至一些经典著作。库恩范式概念既具有含糊性或不确定性,并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就像拉里·劳丹(Larry Laudan) 所宣称的:“众所周知,库恩的核心概念———范式———是含糊不清的”[2],同时范式又富有神秘性,成为众人追逐的宠儿,正如库恩本人所说:“范式简直成了有点神秘的实体或属性,可以像神力一样改变一切为它所感染的东西。”[3]但范式的魅力究竟表现在哪儿呢?在讨论范式的优先性时,库恩指明,维特根斯坦关于家族相似的思想对他的范式理论建立具有启发意义。他说:“‘直接检查范式’这一短语能意味着什么呢? 对类似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是由后期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详细阐述的,尽管是在非常不同的与境中阐述的。”[4]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是指家庭成员由于血缘关系而在身材、相貌、性格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这些相似之处并不为家族的所有成员具有,而是交错出现的。成员A 与成员B 在性格上相似,成员B 与成员C 在相貌上相似。讨论游戏、椅子、或树叶所共有的某些属性可有助于人们学会使用相应的词,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既可用于某个类的所有成分又可用于它的个别成分的一组特征。即便这样,在我们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动时,我们仍然用“游戏”来表示这种活动,因为这一活动与我们用“游戏”一词表示的其他活动很像是一个家族。
“对维特根斯坦来说,游戏、椅子和树叶都是自然家族,每一家族都由一张重迭和交叉的相似之网所构成。”[5]这里“家族”的整体性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范式概念的整体性。
库恩说:“在这本书[ 指《科学革命的结构》]里,‘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是由于他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6]。在科学共同体中,这些学有专长的科学家或科学工作者以多种共同性作为纽带,连结成一个整体:他们所受的教育和训练是相同的,他们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基本价值观念是相同的,他们的探索目标是共同的,甚至他们培养接班人的方式也是相同的。
在其后期科学哲学中,为了避免人们对范式产生误解或歧义,库恩把范式改称为“专业基体”(dis2ciplinary mat rix) (有人翻译为“专业基质”或“专业母体”) 。“正是在典型事例的意义上,我最初才选用了‘范式’这个词。但不幸《,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大多数读者都没有看出这个词的主要作用以及我是怎样在接近于现在的‘专业基体’意义上使用‘范式’一词的。”[7]专业基体中的“专业”一词是指一个专门学科的实际工作者共同掌握的那种东西。但是,我们理解库恩的“基体”或“母体”(mat rix) 一词时切忌重犯理解范式那样的错误。“mat rix”一词在英文中是“place where something begins or develops”,即发源地、基质、母体的意见。换言之,“母体”已经具有了某种东西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全部潜力。这里的全部潜力就表明了一种整体的涵义。“母体”是由各种各样条理化的因素有机地联结而成,而每一种因素都需要作进一步的说明。库恩所说的各种因素的条理化指“母体”之中的所有因素是有层次的,有结构的,这也就表明了“专业基体”的整体论特征。同时“专业基体”又是有待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总之,无论把范式理解为科学共同体,或者理解为专业基体,库恩都强调了范式的整体论特征。库恩指出:“ ??科学尽管是由个人进行的,科学知识本质上却是群体产物,如不考虑创造这种知识的群体特征,那就既无法理解科学知识的特有效能,也无法理解它的发展方式。”[8]科学共同体所信奉的范式的各种组分“形成一个整体而共同起作用”。[9]劳丹对此也作了同样的评论:“一个范式的组成成分是不可分解、不可分割的,这在库恩的研究工作中是一个恒定不变的论题。”[10]
三 描述自然现象语言的整体论向度
为什么库恩在范式理论研究中坚持一种整体论观念? 这主要在于,库恩坚持那些描述自然现象的科学语言具有整体论的特征。
首先,科学语言具有“局部的整体论”特征。库恩指出:“至少科学语言的许多指谓术语,是不能一次学一个术语、一次学一个定义这样孤立地学的,而是必须组成成套地学,才能理解。”[11]往往在描述世界时以分类学范畴把世界分成各个部分,其中的概括性术语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库恩以牛顿力学术语“力”和“质量”作为简单的例子进行了分析。人们如果不把术语“力”和术语“质量”联系起来学习,不同时学会使用这两个术语的话,就将学不会如何使用“力”和“质量”这两个术语中的任何一个。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借助于对牛顿力学第二定律学习和理解,也无法很好地把握“力”和“质量”这两个术语,也就是说只有借助于牛顿力学第二定律,我们才能深入地学习和领会牛顿的“力”和“质量”,并把这些术语与自然界联系起来。这就是库恩所说的科学语言的“整体论学习”的特征。
其次,一旦掌握了科学语言的一个集合中互相联系的基本术语,就能用这些基本术语来把只适于特殊条件(或在特殊条件下为真) 的无限多的新概括进行公式化。地球引力定律等自然规律是随条件而变化的。但是“, 如果第二定律失败,用另一定律代替,也只是局部改变以前用以陈述牛顿定律的语言而已。”[12]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仅仅从形式上改变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是不存在的。因此,只有在牛顿第二定律有效的世界中,其术语“力”和“质量”才成功地发挥作用。
再者,库恩认为,在科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般性的定律是必要的。他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做了说明,他进一步解释说,我们通过实例测量牛顿的力和质量的大小,并将其带入第二定律,以发现这个定律是否失效。牛顿第二定律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是必要的,是因为在我们相信这一定律的范围内,使用牛顿语言的相关部分,不会出现问题。但这一定律失败,牛顿的术语力和质量将也无法使用,用任何其他定律代替第二定律,都难以与牛顿的语言一致。
最后,不仅科学术语要结合在一起学习,而且就连对学科的理解也同样如此。描述各个学科的术语只有与我们的学科相似时,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库恩举例说,在古希腊,科学和哲学是一回事,古希腊人并没有区分哪是科学事业和哪是哲学事业。现代科学也并非一一对应地从古代学科中发展过来。
跟科学术语一样,要了解现代学科如科学、哲学、艺术等的指称物,就需要在语义学领域中关涉精确性、美、预见力、规范性、普遍性等活动。“只有那些符合这一具有学科特征的词汇说明,才能被人们承认为科学,因为只有那个词汇才能指明该活动近于科学的学科而远于非科学的学科之所在。”[13]但库恩指出,一种科学无需具备所有特征,并非一切科学都有预见性、精确性、数学化等,譬如,生物学难以数学化,同时这些证明有用的特征也不可能永远决定什么活动是科学的或非科学的。
库恩认为,对什么是科学或非科学,个体是无法决定的,否则会破坏语言描述世界的语义学规则,依据与学科特征相关的领域来使用的科学分类法来自于经验,并体现在学科的词汇之中。但这样的词汇描述的失败不是单个术语的失败,而是成套的许多词汇的失败,这里“需要调整大部分学科词汇来解决。”[14]
四 整体论主导的变化模式
范式固然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各种范式具有大致相似的成分或结构。在把范式理解为专业基体时,库恩曾指出范式的三种成分:符号概括、模型、典型例子。拉里·劳丹认为,库恩的范式大致包含了三种主要的构成成分: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15]。有人认为,范式应包括符号概括、本体论模型、启发性模型、价值、范例五种成分。符号概括是相关专业的形式体系,如“F = ma”、I = V/ R”;本体论模型,即能提供本体论意义的模型,如“热是物体各组分的动能”;启发性模型,即能提供启发意义的模型,如“气体分子像微小而有弹力的台球那样作随机运动”;价值就是库恩给出的价值表;范例可有多种形式,如有实验、工具使用、分析手段、表述方法及解难题的方法。范式的本质在于向科学家提供据以运作的具体理论背景和概念框架,在于科学共同体共有的信念。
那么,范式是如何变化的呢? 库恩认为,范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其转变过程中,范式的各个组分都要同时发生变化。正如他本人所言:“革命性的变化总会是整体性的,即,这些变化不可能是逐步进行的, ??,在革命性的变化中,一个人要么必须忍受不连贯性,要么必须修正大量的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概括。”[16]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题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范式变化的整体性。
我们可以把范式的这种整体性转变表示如下:范式1 (理论1 、方法1 、价值1 、本体论1) →范式2(理论2 、方法2 、价值2 、本体论2) 。从一个范式向另一个范式转变是一种“不可逆的格式塔转变。”这里,库恩有两层含意:一是范式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一维的,范式的发展不可能回归到原范式或原范式的变种形式,譬如,不可能出现类似P1 →P2 →P1 这样的情形;二是范式的转变也类似视觉上的格式塔转变,不可能兔子和鸭子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大脑中。
从范式1 到范式2 的转变就像视觉上从兔子到鸭子出现的过程,是整个变化的。若把这两层含义结合在一起,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科学家所处的两个范式P1 和P2 是完全异质的,那么科学家要么处于P1 中,要么处于P2 中,同一个人不可能在P1与P2 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每一位科学家往往会伴随一个范式度过他整个的研究生涯或一生。
五 结 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看法:首先,无论是问题转换、范式、科学共同体、专业基体,还是科学语言的学习和描述、科学变化的模式,都能体现出库恩在分析科学哲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整体论向度。因此库恩的立足点不仅是历史主义,而且更重要的是整体论。
其次,过去从历史主义的角度,人们往往把库恩归到非理性主义者的阵营,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体论的角度去理解库恩,问题就并非如此简单。从整体论角度,我们会发现库恩思想中所具有的合理性因素。库恩坚持,科学合理性、科学活动及整体论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他明确指出,科学合理性处于合理性的最高级别上,是最好的合理性范例。
“科学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是我们所具有的合理性事例中最好的一个”[17],并且建立在科学活动之上(而非仅仅科学的逻辑结构之上) 的是科学的整体论观点。
最后,库恩理论的整体论维度也招来了许多批评。劳丹宣称,“库恩的理论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他清楚地认识到,大理论与小理论相比有不同的认识功能和助发现功能。他也许是强调大理论的韧性的第一位思想家。他正确地反驳了(普遍公认的) 科学的累积性。”但是,“库恩使科学成了一个非理性的‘怪物’。”[18]劳丹建议人们,“我们必须放弃库恩关于世界观或范式具有完整性特点的观点。”[19]夏皮尔指出了库恩在使用范式概念时前后不一致,反映了范式的含糊性。
通过对这些批评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库恩的确没有具体阐明常规科学的微观运作机制或者结构,而给人们一种非常含糊的感觉。尤其是对作为整体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如何形成一致性的问题,库恩并没有论及,或者说他没有给出任何可能的答案。这是库恩理论体系的整体论向度的遗憾之处。这就是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哲学家克彻尔(Philip Kitcher) 、加拿大的萨加德( P. Thagard) 等对库恩理论进行诸多批评的焦点所在,同时也是他们力图去解决或完成这项库恩没有去做的事业。譬如,克彻尔从影响一致性形成的因素的角度,分析了科学共同体形成一致性的微观机制等[20]。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我们思考库恩整体论向度的困境提供了颇具意义的解决途径。
【注释】
①这里,笔者不同意库恩把自己的观点看成是与理论整体论毫无关系以及把理论整体论仅仅看作一种副产品的看法。笔者认为,理论整体论是从基础主义的科学哲学发展到库恩的科学哲学的必不可少的桥梁或中介。
②“paradigm”一词在希腊文中表示“共同显示”,在拉丁文语法中是词尾变化规则,以此库恩来表示范式的丰富意蕴。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库恩. 科学知识作为历史产品[J]. 纪树立译.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8 (5): 9.
[2][10][15][18][19]Larry Laudan. Science and Values [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68, 71, 68 - 69, 70, 94.
[3][6][7][8]托马斯·库恩. 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M]. 范岱年, 纪树立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07- 308, 288, 310, 前言x.
[4]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44.
[5][9]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 金吾伦, 胡新和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2, 164.
[11][12][13][14]托马斯·库恩. 合理性与理论选择[J]. 哲学译丛, 1984 (3): 7, 7, 8, 9.
[16]Thomas S Kuhn. What Are Scientific Revolutions? [A]. Thomas S Kuhn. The Road since Structure[C]. James Conant and John Haugeland(eds. )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28 - 29.
[17]Thomas, S Kuhn Notes on Lakatos[A]. In Roger C Buck and Robert S Cohen (eds). PSA 1970:Proceedings of the 1970 Biennial Meeting, Philosophy of Science Association [C].(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Vol. 8. Dordrecht: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71. 144.
[20]Philip Kitche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M].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382 - 383.
(原文载于《自然辨证法研究》第2卷2006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网:解读《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常规科学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现代西方哲学
范式革命: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伟大认知颠覆
《世界哲学源流史》分析哲学之十三:历史主义
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全文)
别跟着认为中医不是科学,那是没有深入科学的本质只看到表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