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贤与自主

尚贤与自主

              作者:刘远景

中国的传统就是:民思士,士思贤,贤思圣,圣思天。所以,圣贤是中国文化人追随的目标。贤,就是道德高尚又有才能的人。这样的人孔丘称之为君子。圣,就是具有最高道德标准的人。孔丘认为远古时代的尧、舜是这样的人,与他同时代的人中,孔丘认为还没有这样的人。看来,孔丘是尧和舜的FUNS,他所认识的人中找不到圣人,只有传说中的人中才有圣人。其实,如果孔丘与尧、舜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也不一定会那么崇拜他们了,因为,没有缺点的人是没有的。

所以,孔丘所说的圣贤,其实就只有贤人,没有圣人。贤人追随圣人只是意识上的追求。至于圣思天,那更是精神上的追求了,也许就是畈依宗教,出家的意思了。

孔丘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配得上贤人的称号呢?孔丘说:这样的人应该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意思是,给民众好处,他自己却没有失去什么;让民众为国家出力,民众却没有怨言;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又让人看不出有贪婪之恶;表面上要装出深沉的样子,又没有骄傲的表示;样子有点威严,但不能随便打人。这样的人,孔丘就认为是圣贤了,国家就应该由这样的人管理,人民就应该由这样的人来训牧。这样,人民就能够过上好日子了,世界就能大同了。

 圣贤统治天下人民就能够过上好日子的观念,由于儒家和官方的训导,长期以来,深入人心。即使是从来就没有看见过《四书五经》的人也认为,自己以后的日子好不好过,全靠圣贤的领佳节又重阳导了。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魂牵梦萦地希望中国多出几个圣贤来统治自己。因为圣贤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受命于天的人。朝思暮想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中国人梦想,战争和苛捐杂税一次又一次弄得中国人妻离子散。圣贤之君总是千呼万唤也难以出现,而昏君暴吏总是层出不穷。尽管这样,中国人希望圣贤出现的梦想永远也不破灭。

 中国人只想作忠臣,作顺民。至于民众参与政治那是上对不起君主,下对不起祖宗的叛逆行为。自己作为民众,只能使由之,不能使知之。天子是受命于天的人,干部是受命于君(《礼记。表记》)的人,我们对上级领佳节又重阳导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我在生是领佳节又重阳导的人,死了也是领佳节又重阳导的鬼。从一而终是我们中国人的气节。听领佳节又重阳导的话就是顺从天命。当然,当生活实在难以过下去了的时候,可爱的中国人也要牢骚几句,但是,那只是在领佳节又重阳导面前撒撒娇而已。一旦得到了一些安抚,自然也就欢天喜地了。每当年轻人一说到瑞脑消金兽,饱经风霜的父母们马上捂住孩子的嘴,骂道:你不想活了?这话是我们普通人能说的吗?

 殊不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任何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任何人都有私欲,而且,人的私欲澎胀起来,通常是无法满足的。这就是为什么昏君多,明君少的缘故。我们要想我们的后代过上好日子,只能像《国际歌》中所说的全靠自己救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有暗香盈袖法》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只有人民都能参与国家的政务,自己当家作主,而不是奢望出现什么圣贤之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的子孙才能过上好日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中的经典名句
【十翼学宫】冯学成 | 怎样成为贤达之士
【每周课堂】邓敏| 知己·同学·知人
12.关于“有为”与“无为”的思考
《潜夫论》摘录
贤者避世,圣人为什么要逆流而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