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房拾贝 ·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暨学术讲座在荣宝斋书法馆举行


文房拾贝 · 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暨学术讲座在荣宝斋书法馆举行 


关注学术、关注市场、关注传承、关注创新。由荣宝斋主办,荣宝斋书法馆、荣宝斋在线、荣宝斋《艺术品》期刊承办的“荣宝斋书法讲堂|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暨学术讲座”,于2016年11月5日下午两点半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这是荣宝斋坚持“学术引领市场”的系列活动之一。



刘正成先生就学术议题《挂轴:艺术书写成为书法主流》进行讲解。从五百年前挂轴条幅书法的纯艺术书写出现并成为主流以后,翰札书不被认为是书法的审美现象开始,刘正成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正面价值进行思考,即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及书写审美价值。

随后,王登科主持学术对话,对话嘉宾寒碧、张铁林、李笠、于明诠、张以国、曾翔、王文英、董国强就“翰札书法在传统与创新中的意义”进行对话讨论,现场氛围热烈,不同观点精彩纷呈。言恭达、欧阳江河也通过书面发言参与到对话中,表达了他们的见解。 



为更好体现学术主题的实践意义,当天展厅内布置了刘正成先生《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家》与《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论》两套册页作品,内容取自刘正成先生对乾嘉时期的书家、书论的心得和新见,此二册几十开手稿,一气呵成,可视为刘正成先生治学读书的手札,与主题互相映衬。国际书协主席,韩国书艺联盟理事长李敦兴、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文化部原市场中心副主任孙盛军、荣宝斋书法馆经理宋涛及荣宝斋在线执行董事李春林等也出席了书法品鉴会。
  
本次活动还特别在荣宝斋在线微信平台搭建了直播室,并选出了四套展览作品于活动当天启动线上同步专场拍卖。学术讲座、学术对话、主题性书法作品相互结合,线下线上联动发力,我们希望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都能立体全面的了解“翰札”文化,感受书法艺术的价值及魅力。





刘正成,现为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作为主要策展人,策划了连续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巴黎现代中国书法大展、建国五十周年书法大展、千年书法大展、中国涌泉国际书法大展等,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学术研究活动,策划和主持全国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18年。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韩国美术家协会和韩国美术文化院颁发的“世界书法功劳牌”。获中国书协的“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获“韩国全北国际书艺双年展”大奖;2015年剑桥徐志摩中英文化交流奖获得者。

主要撰著有:《刘正成书法作品集》多巻、《刘正成书法文集》三卷、《书法艺术概论》;作为中国艺术史学者主编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已出版70卷等)。



刘正成先生现场发言

于明诠先生发言
寒碧先生发言
张铁林先生发言

李笠先生发言

张以国先生发言
曾翔先生发言
王文英发言
董国强先生发言
嘉宾合影
出版作品集




松竹草堂论书——论清人书论





陈寅恪先生有以诗证史之论,堪补王国维先生之二重证据法之不足,此册所评清从之论书,正可证清代之书法演帖消碑涨之实况。某可评者即某之艺术史新论,录之以供当世内家辨析可也,因跋其后。


丙申清明前一日,草此二册廿四论毕并记,正成。



蜀人刘咸炘《弄翰余沉》云, 书之多变,与诗文同。故其派别、风势亦可以论诗文者论之。乾嘉以前沿溯 唐宋元明,嘉道以后乃有反于六朝之说,正与文同。至光绪时六朝乃大盛。近更 有高论三代派别者,其流弊为高而幻、偏而蔽、夸而欺,正与何、李、王、李之 论诗文同。故眼广气平者多兼取唐宋,亦正与近世言中唐北宋诗者同意。吾论诗 文亦初高狭而后宽平,故于书亦初康氏之说,而后不尽从也。


邑人前辈刘咸炘者,蜀之宿儒者也,虽身处西隅而视野开阔,近世罕有此,其《弄翰余沉》  一书乃日人中田勇次郎先生编撰《中国书论大系》收入此书侪辈方醒,纵论所引此论对碑学理论持批评态度自可取也,然终不明碑学书风兴趣之艺术发展史缘由者,虽然评批精神足可嘉者也。


草堂论书之评刘咸炘,丙申清明前一日于松竹梅花堂辛夷花谢时,今日春风无尘可乐哉。正成。



刘熙载云, 李阳冰篆书,自以为“斯翁之后,直至小生”。然欧阳《集古录》论唐篆,于阳冰之前称王遹,于其后称李灵省,则当代且非无人,而况于古乎?


此论自可成立,但是一代自有一代之领袖,即今之所谓代表性书法家也。李阳冰篆书推之唐代,因无出其右者也。


又云,论唐人书者,别欧、褚为北派,虞为南派。盖谓北派本隶,欲以此尊欧、褚也。然虞正自有篆之玉箸意,特主张北书者不肯道耳。


刘熙载此论一则,已受阮元包世臣之北碑南帖论之影响,二则有调和南北之用心,实中庸者也。


刘熙载生于嘉庆后期,固其《艺概》之论书者,足见其时碑学之风渐炽之影响,读其自应辨其时代也。


草堂论书两评刘熙载

丙申清明前一日于泥龟梦蝶堂上正成识之。



唐碑少大篆,赖《碧落碑》以补其阙。然凡书之所以传者,必以笔法之奇,不以托体之古也。李肇《国史补》言李阳冰见此碑,寝卧其下,数日不能去。论者以为阳冰篆笔过于此碑,不应倾服至此,则亦不然。盖人无阳冰之学,焉知其所以倾服也?即其书不及阳冰,然右军书师王廙,及其成也,过廙远甚。青出于蓝,事固多有。谓阳冰必蔑视此碑,夫岂所以为阳冰哉!至书者或为陈惟玉,或为李撰,前人已不能定矣。


刘熙载《艺概》论碧落碑,其见亦高出侪辈,韩文公云,师不比(必)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此言亦可评李阳冰草《碧落碑》一事,推之今世亦为常见以自不老人为例,其师惟人过自不其弟子,又惟过其师虽然师高,未必弟子强也。


草堂论书评刘巸载《艺概》,丙申春日正成记之。



    康有为《广艺双舟楫》云, 完白山人之得处在以隶笔为篆,或者疑其破坏古法,不知商、周用刀简,故籀法多尖,后用漆书,故头尾皆圆,汉后用毫,便成方笔,多方矫揉,佐从烧毫,而为瘦健之少温书,何若从容自在,以隶笔为汉篆乎?


某云,所谓隶笔即非裹毫中锋的唐楷之法而是铺毫侧锋的汉隶之法,开铺毫侧锋不仅可以理解作篆之法,从容自在且写出方头方脑之北碑,即后世所演绎之方笔邓石如之前,凡写北魏者皆描绘之法作方头转折,邓氏功巨矣,虽然康氏所谓商周刀简漆书云云,大可商榷,此从朱书未刻之甲骨可知商人用笔又从仰韶半坡彩陶纹饰亦可知古人用笔矣。


丙申春日草堂论书评康有为书论,矫阳当空略有沙尘袭来,此美中不足也,正成。



文震亨《长物志卷五-书画十-单条》云,宋元古画断无此式,盖今时俗制,而人绝好之。斋中悬挂,俗气逼人眉睫,即果真迹,亦当减价。

文氏此论乃是实证书法始有持轴乃在明中晚期,某查《中国书法全集-明代名家卷一》乃洪武至弘治一百五十年间收六十二件作品乃四十位明初书家之作挂轴作品,仅有七件,每幅高度均在三尺之内,可见文震亨其言非妄也,某云挂轴书法之兴,乃因明自永乐以来,苏州地区民居建筑结构之改变去屏风升为通屏成高堂大,于是唐宋之屏风设置拆除,条幅大轴置之,通屏蔚然而成风气,文征明徐渭董其昌等一时皆作高堂大轴,此市场需要群贤未能免俗也,近古书法之第一次转折起于此矣。


草堂评文震享,丙申春日,正成。



1.包世臣


包世臣艺舟双楫云:“故自宋以来,书家未有能合九宫者也。两晋真书牌版不传于世,余以所见北魏南梁之碑数十种百,悉心参悟而得大小两九宫之法。上推之周、秦、汉、魏、两晋篆分碑版存于世者,则莫合于此。

慎伯所谓谓也,九宫之法用于临欧柳之唐人楷书实是一法,尤便于学童辨识结构分布可也。然用此以论苏黄之楷书以及楷行书实又大谬,宋书尚意,苏黄行楷用书卷大小相间之法,实乃用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十三行楷书大小相间之法,此正是北魏唐人之未及处,刻舟求剑同所陋也。


草堂论书之再评包世臣书论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北国亦是春暖花开时也。松竹草堂辛夷花已败,柳芽已绿春天来也,弄翰已饥,哈哈。正成记。



2康有为


康有为云:“晋人之书流传为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为帖学宜也。夫纸寿不过千年,流及国朝,则不独六朝遗墨不可复睹,即唐人钩本已等凤毛矣,故今日所传之帖,无论何家,无论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钩屡翻之本,名虽羲、献,面目全非,精神尤不待论。譬如子孙曾玄虽出自某人,而体貌则别。国朝之帖学,薈萃于得天石庵,然已远逊明人,况其他乎?

广艺舟双楫为尊碑而抑帖,立此论非实而大谬矣。明史太祖本纪载,洪武八年庚午,徐达入元府,封府库图籍,守宫门士卒侵暴,元之内府收藏悉为明之所有。文嘉之钤山堂书画记,记录查抄严嵩家之王献之《鸭头丸帖》、索靖《出师颂》、颜真卿书《朱巨川诰》、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传于清而存于今者,赫然在目哉!何况明清公私刻帖,如停云馆、三希堂均极精,可证康氏之论并不成立。


草堂评康有为论,正成。



3阮元


阮元南北书派论云:“书法迁变流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

书法分流派,乃阮元书法艺术史之高见,亦是碑学书法观念之开山。此论抓住汉末魏晋之间书体之演变转折,亦是要害。

“又云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南派由锺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锺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

此论乃是牵强,其误在二。其一,缺乏对王羲之书法之充分认识,羲之被尊为书圣,乃在确立楷书之永字八法並以署名之作,确立文人作为创作主体之地位;其二,崔悦、卢谌之辈,仅是书体演变之滞后者,未可比王羲之创造等量奇,观阮文达此论其意在为北碑书法张目耳!


丙申清明将至,朋友贻 明前好茶不断,昨日品碧螺春,今日品安吉白茶,又何乐哉。于是,沏茶而评阮元书论,阮公勿罪我也!哈哈!正成记。




4阮元


阮公北碑南帖论,又云:“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而蔡邕、韦诞、卫觊、张芝、杜度篆隶、八分、草书遗法,至隋末唐初,犹有存者。

此论亦谬矣,二王行草省略笔划而成,今草更变为大草,是书体演变之一大发展。阮公以文字学家立场而论减笔,有食古不化之嫌也,以实用需要而论艺术创造为主,至今日,仍成风气。阮公所论北派之中原古法实为否定二王新法,否定晉唐宋元之帖学经典而意。于是,碑派书风张矣,矫枉过正之处学者不可不细察之。


草堂论书之评阮元之北碑南帖论



丙申清明前二日,友人又来送茶,打断文思,即起,迎客而竟此跋。吾之友勿罪哉我也。泥龟梦蝶堂主并识之。



王铎于顺治三年丙戌春所作杜甫秋兴八首草书卷,自跋之曰:“丙戌三月初五夜二更,带酒微醺,不能醉书,于北都琅华馆,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劄一类观者缔辩之勿忽”。孟津王铎。

近些年来某研究明清书法之变小大之变,乃是关键,书法由手劄手卷演变为挂轴之制。书家作书亦由小变大检之,二王苏米未有遗则可依。王铎暮年亦一日临帖一日作书,依淳化阁帖晋唐诸贤遗迹拓而为大,试观王觉斯于顺治八年前所书之草书大轴,自署临王临柳,何尝有王柳面目,有之精神气质也。其形已固霄坏也、何哉!拓而为大必导致点画结构之视觉形态之变也,觉斯自跋乃真人真言,今人那能忽之。


草堂评王铎之跋 丙申春日扫墓归得、圭逊吾友自苏州送来明前之碧螺春极品煮水烹之,味之上佳,令我神清气爽而作此细字  正成



包世臣与吴熙载书云:“仆学裹笔二十年后得继之古,悟其用意伤浅力恶除之又十年,乃见裹笔与运逆相近而实悬殊也,用逆以换笔心篆分之秘密”。

包慎伯所谓用逆之法,即其所操示之始艮终乾笔法,以后天八卦之方位以释笔锋逆藏之运笔法。虽然慎伯精研北碑方笔运用可嘉之,终未能自运如意憾哉!此所论法者终未得其法也。

慎伯又云:“古人用兔毫,故书中有线,今用羊毫其精者乃成双钩,吾耽比垂五十年才什得三四耳”。

此言道出个中秘密,明清挂轴书乃成书法主流,兔毫小笔不堪作大幅面中堂、条幅。故换用羊毫笔,毫软、固用笔之法大变矣。慎伯自谓五十年终未得法也。


草堂论书之评包世臣书论     丙申清明前二日于松竹梅花堂南窗    正成记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云:“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的翁方纲,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此为的论由是可知,古人云:“当代人不修当代史,方能客观公允”。倘以乾嘉人修乾嘉史,邓石如必为末流。翁方纲、王文治、成亲王诸辈必为上流耳。即使今世亦可见证近三十年中国书坛所推执牛耳者,大多书史无名必矣,更有甚者,徒留笑柄而传世矣!


草堂论书评沙孟海书论,时春光灿烂而春风挟沙,自然人世天人合一、此论书之所得矣   丙申于泥龟梦蝶堂   正成





草堂闲论清人书

丙申春日,蜀西刘正成自署



丙申仲春为中国书法全集清代名家卷之二撰清代中期书法综论毕,玉兰花开,晴窗无事,拭毫作随笔数则,竟成一册,因而自跋以识之。


松竹梅花堂主人刘正成



伊秉绶出任扬州知府,居扬十年,六十二岁病逝于兹因。其德政在三贤祠中并祀之,与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祯同享叫人之礼敬,故其书继金冬心郑板桥之影响力,无与伦比之,今日扬州瘦西湖等地颇多翰墨传之,凭添一道风景。伊秉绶之所谓古隶者,其结字似汉印之谬篆,省笔简略点画纯用中锋,行笔绝无汉人之蚕头燕尾,故翁方纲云,实未加波法之汉隶也,可谓的论。


草堂论书之伊秉绶,丙申春正成。



康熙皇帝喜欢董香光,士人便争学松江一派。虽然又不能皆做到香光之灵秀,便以唐人掺之,成一时风气,张照书亦取法乡贤而祖香光后揉入颜米秀媚,婉丽中又有沉著厚重之态,康熙十八年,张照十八岁即进士及第,不能说不与其一手漂亮书法有关,于是得帝王青睐,即将镇抚苗彊不力,仍得皇帝宽宥,后又得乾隆宠爱,于是康乾嘉两代书名满天下,朝野效法,亦算帖学一大家也。其末流便成馆阁体耳。


草堂论坛之张照,丙申春正成。



板桥自叙云,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其《四子书》真迹更云,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之以行草。故所谓分者实乃真隶之成分矣。某以为如果说金冬心之漆书改变了隶书之书写模式,虽进而波及其行书,那么郑板桥之六分半书则改写了楷书之书写模式,亦进而波及其行书,黄惇先生云之前碑派书法前导之功也。


草堂论书之郑燮,正成。



冬心先生砚铭曰,榴皮作字笤帚书,仙人游戏信有之。磨墨一斗丈六纸,狂草须让杨风子。所谓切书者,笤帚书者,又与清初之郑谷等诸人之隶又不同,金农楷书取法于写经体之行草书,不仅解构了汉碑书写模式,亦王羲之及晋唐经典翰札书之审美模式进驻行了彻底解构,故称不好奴书与婢书,而以心为师,其诗云,笔真孔草已矣,书法又心为师,昨日墨池干涸,重开花更淋离。


草堂论书之金冬心,丙申春正成。



弘历在天子之位六十年,御笔立碑遍天下,其书法趣味虽与其祖玄烨相近,但更偏爱赵子昂,故书林藻鉴评当时书法云,于是香光真巡子昂代起,赵书又大为世贵,于是乾隆皇帝之书法观便引领主流时风,成清代中期书坛之主流,固然碑学书风起,但董赵之收仍为民间追捧,时至今日,爱书者虽众,一般民众亦追之。


草堂论书之弘历,正成。



梁同书号山舟,与张照书一路,其书亦得乾隆皇帝赏识,受命主持三希堂法帖之摹刻,皇帝八十寿辰,山舟进亦贺之,特加侍讲学士衔,于是名满当朝,其时书名在唐可比欧阳询,在明可比文征明,并播名于海东扶桑也,吴修之明代尺牍小传称负盛名六十年,所书碑版遍环宇。


丙申春日忽早醒再读某新撰之清代中期书法综论,又见乾嘉书坛气象因而即兴论之,正成。



康南海广艺双舟楫云,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或能之,完白山人既出之后,三尺竖童,仅能操笔皆能为篆,堪称的论,试观乾嘉时代期,虽流行篆书一批金石学文字学家如钱坫,翁方纲段玉裁洪亮吉诸人皆拟其烧笔尖去笔锋而作铁线篆之意,邓石如以隶笔羊毫作篆,顿开篆书法门,故某称邓石如为碑学书风解密了笔法。


草堂论书之邓石如,丙申暮春正成。



包慎伯述书云,是年又受书于怀宁邓石如,完白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书,此完整记录了邓石如计白当黑之章法,理论如赵孟頫所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虽然中晚明挂轴书法出作品较之古人之尺牍千卷之类,幅面变大,以十倍论某所谓平面空间,视觉形象要求与人大不同,白色无字之空间处理变白十分重要,计白当黑用心处理而空间视觉节奏变化乃书论之里程碑也。


草堂论书之邓石如二,丙申刘正成。



乾嘉之际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说,浓墨宰相者,刘石庵也,淡墨探花者,王文治也,其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亦从乡贤笪重光入手,力学董香光,中年后又取法唐人写经,尤钟爱钟绍京之灵飞经,于是用香光淡墨之法在秀丽柔美中有风流倜傥气派,故与刘墉齐名,然终有女郎书之称,被杨守敬所訾。


草堂论书之王文治,丙申春晨于泥龟梦蝶堂,正成



翁方纲号覃溪,乃乾隆一朝文坛之执牛耳者,尤为四库馆臣而力推金石文字之学,引导碑学之风,然覃溪只重唐碑,尤爱东坡之书,未及北魏之碑,故其书仍在帖学窠臼中,与刘墉成亲王铁保齐名,称翁刘成铁,覃溪善作蝇头小楷,得东坡天际乌云帖,即用此蝇头小楷遍跋之,尤为精劲可爱也。


草堂论毕书之翁方纲,春日早醒晴窗,无事耳。 正成识之。




杨守敬学书迩言云,刘正庵初学松雪,晚涉钟王用笔,如绵里铁,卓然大家,诚然,石庵传世之作以中老居多,近日,张其风又出示国家图书馆所藏备考进士时所抄经史艺文集,的是赵孟頫道德经小楷之翻版。可见前人之论不虚,虽然石庵之常见面目确非松雪也,于是又有壮迁坡老之说,石庵字厚重确有坡老之用墨沉实之意态,某又云,暮追鲁公,纵观石庵存世各类条幅中堂,虽有苏之厚腴,更多颜之方阔,可称颜六苏四,尤其晚年行楷作品的是颜七苏三耳。惜哉挂轴书法与帖学襄凝,石庵虽为清代帖学之重镇,终补天不能也。


草堂论书之刘墉,正成。



郑簠,号谷口,南京人。与顾炎武、朱彝尊等友善,感染访碑风气,曾北上山东,河北访碑。尤钟爱曹全与史晨二碑,一改元明书家从唐人学隶之旧习,遂开直接取法汉碑之新风气。郑簠之隶,一是字距宽舒,行距紧密;二是少用别体怪字,于明末清初书家中独树一帜,其书风直接影响到扬州书坛。谷口晚年居扬州,与之前后而易隶者尚有王时敏、戴易、石涛、万经诸人,实乃清代碑学风气之前导也。


草堂论书之郑簠。丙申春夜于泥龟梦蝶堂灯下,正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竹草堂论郑簠 ——刘正成论清人书法十二札之一
【连载】 松竹草堂论郑簠 ——刘正成论清人书法十二札之一
刘正成先生在荣宝斋画院大讲堂开讲《近古书法史的三个转折点》
刘正成|松竹草堂书论《论晚明六家书》
刘正成 | 如果写当代书法史,一部分代表性书法家可能要从“丑书”书家里挑
刘正成在绍兴讲《王羲之的前世今生》,不能让精英艺术蜕变为民俗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