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误区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误区

  

    误区一 没必要总看医生,感觉正常就可以

  不少患者不去医院定期检查,习惯根据自身感觉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认为只要按时用药,没有明显的不适就是病情得到了控制;有的患者降糖治疗方案数月、数年甚至十几年不变。定期监测各项指标,除了可以了解病情的控制的情况以及临床的治疗效果,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发现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问题;更能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在糖尿病治疗中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不同个体的糖尿病、发病的不同阶段以及伴有的其他疾病或并发症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配合病情监测、运动疗法、饮食控制和健康教育等基础措施。

    误区二 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就可以停药

  就目前治疗水平来看,糖尿病尚无法根治,某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生活干预,临床症状暂时消失,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患者就会以为自己已经治愈而轻易中断治疗,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有类似经历的患者会发现,用不了多久,血糖的水平又会“起伏不定”。这是因为血糖水平转为正常是药物治疗和生活干预协同作战的结果,并没有去除病因。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也只有如此,糖尿病患者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健康

    误区三 好医生啥病都能看,没必要说的太清楚

  许多病人错误地认为,好医生应该像传说中的老中医那样,看一眼就能知道啥病情。事实上,病情描述对诊治方案至关重要。医生根据你的患病时间、症状,正在服用的降糖药物、服用的时间、剂量,近期的血糖变化等详尽描述,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以及后续方案调整。因此,糖尿病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详细记录病情的点滴变化。最好做一个表格,明确标示时间、血糖、服用药物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误区四 别人用效果好、价格高的药物就是好药

  胰岛素分泌不足与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环节,因此,口服降糖药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发病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以及其他疾病的病史的不同,需要患者服用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有些患者,每次见到有新药就想去试,频繁换药;有些患者喜欢跟风,看见别人用某种药效果好,也去试用。大多口服降糖药的降糖作用都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用药后常常要观察一段时间。频繁换药难以达到药物的最大降糖效果。理想的办法是根据血糖水平,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降糖药物。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头脑中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价格越贵的药物降糖效果越明显,进口药一定比国产的好。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药物的价格不能作为选择用药的依据。

    误区五 一种药物降糖效果不好,就用两种

  不少患者认为,服用一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好,就联合两种、三种甚至四种口服降糖药物一起服用,以达到一个“累加效应”。殊不知盲目联合用药,不但不能增加药效反而使药物的“副作用”累加。临床上主张的药物联合应用原则一般是:同一类药的不同药物之间避免同时应用;不同类型的药物可以两种或三种联用;胰岛素可与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同用。不同类型药物的降糖机制不同,合用可起到药效互补的作用,从而通过不同途径发挥更大的降糖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患者你现在还处在治疗的误区吗?胡维勤告诉你误区
糖尿病的这些用药误区你知道吗?很多人都中招,得赶快纠正,不要再陷入
春节期间糖友用药不可随意,不仅担心的是高血糖也要防低血糖!
糖尿病人服降糖药易入的误区
遵循6条用药原则,糖尿病人轻松控糖
糖尿病用药误区大盘点(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