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访渝黔古驿道——今遵义老城为古时湘川驿
userphoto

2018.04.16

关注
■ 文/图 记者 徐飞

  渝黔古驿道,是古时重庆到贵州的必经之路,可算是最早的“渝黔高速”,数百年来商贾贩夫们往来,促进了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而湘川驿站(今遵义老城)是这条古驿道的一个重要节点。

  4月12日上午,市政协文史委古驿道考察队一行离开泗渡镇,过檬梓桥、董公寺后,进入遵义城区的高桥镇。“这里还保存一座古桥——普济桥,是古驿道上进出遵义的必经之路。”考察队领队、遵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原主任申翔说。

  普济桥是遵义最古老的石桥 1

  普济桥位于遵义城北高桥镇的老街中,桥下便是高桥河,该桥为肩式单拱石桥,由红砂石砌建,桥面两侧有青石护栏,全长14米,宽6米,高5米,净跨7米。

  普济桥又名后川桥,亦名高桥,为播州第13代杨氏土司——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所建,因桥附近有普济寺而得名。普济桥建成初期,由于比附近所有的桥都高,所以人们都称之为“高桥”,名称沿用至今。现在,很多遵义人只知道高桥,却不知道有普济桥。

  “普济桥在明嘉靖时期曾被洪水冲垮,崇祯年间复建,可以说是遵义最古老的石拱桥,也是杨氏土司统辖播州700余年的实物遗存和历史见证。”申翔说。

  这座最初只是行人和马车通行的古桥,至今依然完整稳固。居住在普济桥周边的村民们说,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经常有载重货车从桥上面驶过,其承载力令人叹服。

  据申翔介绍,1985年,普济桥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为加强对该桥的保护,遵义市有关部门在保持桥原样的基础上,将桥面升高0.94米,加宽1米,并在桥头北面增加了引洪渠。

  据说古时普济桥一带风光秀丽,桥下河水潺潺,河边垂柳成阴,曾有人用“水弥弥,石齿齿,白飞霞”来描绘当时的风景。如今,这些风景已不再有,桥两端的古驿道早就被淹没在现代民居中。

  湘川驿今已成为繁华商圈 2

  从普济桥至洗马路,再到府后山,就进入遵义老城的核心位置。据市政协文史委有关专家以及一些文物工作者考证,湘川驿站以及古驿道就在老城这一带。

  史料记载,宋代,遵义已初步形成南北交通要冲。到元代期间,官府在渝黔古驿道上广设驿站。然而在平播战争时期,驿站因战事一度被废弃,直到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平播后,才又重新恢复并加强驿站建设。

  当时的渝黔古驿道上播州段,共设有松坎驿、桐梓驿(新站)、夜郎驿、播川驿、永安驿、湘川驿、乌江驿,其中湘川驿为一等驿站,其余为二三等驿站。  

  “作为一等驿站,那时候的湘川驿站,设施配备齐全,可谓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称得上繁华无比。”申翔说。

  到了清道光年间,驿站被裁撤后改设铺递,简称为铺。同时在驿道上另设塘、汛(塘和汛是驻军警备的两种大小不同的关卡),专管治安,保护客商和往来旅客。直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邮政机构的出现,正式取代驿道上的铺、塘、汛。

  随着时代的发展,湘川驿和古驿道早就不复存在,但遵义老城却一直繁华如故,直到今天仍是遵义最出名的商业街区,酒店、商铺鳞次栉比。而位于老城中心地带的遵义会议会址,更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每年到此参观游览的人数达上百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议遵义古驿站
南白地名溯源
择贤禅让,兄友弟恭——这位海龙屯土司,一手成就了今日的遵义老城!
走进三台秋林镇:古驿道上捡拾遗落上百年的“文化之贝”
遵义老城行
(1)川黔古驿道上的三板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