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盗版DVD二十年:一段隐秘的地下史
userphoto

2019.03.04

关注

来源 :微信公众号  虎嗅APP

今天这篇,是来自伦敦大学博士候选人樊响博士论文其中一章,关于20年来中国民间观影、盗版以及迷影文化建立的重要论述。

樊响于去年夏天走访了一圈北上广深各地的观影团体、与此相关的人士,以我所知,这是关于这个话题历来少见的、重要的论述。

若从90年代中后期算起,中国成规模的民间观影文化至少有20年历史,贯穿这20年的,盗版文化如影随形。

一方面,中国完整地复制同步了欧美日韩的DVD文化,用隐秘的地下流传的方式传播,它在客观上以大爆炸一般的规模,迅速为过去缺失的电影史补了功课;另一方面,与其同步成长起来的影迷也构成了各种形式的迷影文化。

可以说,过去20年没有盗版,今天中国的影迷文化也会逊色不少。随着盗版在中国屡被清查,加上网络资源迅速取代,盗版渐渐销声匿迹。

它是如何兴起的?又是如何衰落的?它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影响?这篇论文试图在那些琐碎的尘埃中厘清一段正在被遗忘历史。

家庭空间、盗版和迷影的兴起

在中国这个缺乏艺术电影发行放映体系的国家,盗版通过家庭空间为大众带来了一种接触世界各国艺术电影的途径。

Barbara Klinger (2006)认为家庭空间可以看做电影(院)的放映一个附属场所,电影得以在一种不同于影院的语境中被重新销售、发行及消费。

然而, 由于中国本身并未形成类似西方的成熟电影产业链,其观众无法进入到与西方类似的媒介接受语境中。在我国公开放映的内容是受限的,这使得家这一私人空间成为观众接触多元电影文化的主要区域。

与传统意义上的影院公开放映相比,这种私人语境中的“放映”与在电视上观看影片更相似。

关于通过电视屏幕观看电影的话题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过讨论,他们主要认为这是一种“碎片化”的日常实践 (Ellis, 1982: 119),并且是在家这个具备多种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进行,这导致观众无法像在影院中一样全神贯注投入到电影中去(Corrigan, 1991),从而使电影的本真受到了威胁 (Hill, 1998)。

 根据电影理论家Casetti (2009) 的说法,当观影地点被重新安置时, 观影体验会表现为更个人化,也更具前瞻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发行的“窗口期”是产业的生命线,还是终将被淘汰的“历史遗物”?
“一个人的电影院” | 银幕上下都有故事在上演
网络版权问题比盗版更严重
蓝光浏览器:《隐秘而伟大》金秀贤萌呆了
国外盗版电影是怎么在中国传播的
网络盗版与文化产业的兴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