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孢子虫的预防及其治疗方法



   孢子虫是寄生于鱼类的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寄生虫。鱼的肠道、鳃、脑髓、脊髓以及内脏均可以寄生,喉孢更是寄生虫病中的“癌症”。寄生部位长出白色的粉刺状的孢囊,堆积成瘤状,一簇或者一排布满鳃部或鱼体,孢囊寄生的部位会产生充血,呈紫红色或者溃烂。一些患病严重的整个寄生部位都会布满米粒状的孢囊。一般鲫鱼、鲤鱼出现孢子虫病的几率比较高,传播迅速且不易治疗,所以孢子虫病重在预防。

是主要寄生部位长出白色的粉刺状的孢囊,堆积成瘤状,一簇或者一排布满鳃部或鱼体,孢囊寄生的部位会产生充血,呈紫红色或者溃烂。


孢子虫病的危害:

我国淡水鱼类寄生的孢子虫包括球虫目、粘孢子目、微孢子目和单孢子目的原虫。其中以球虫粘孢子虫对鱼的危害最大,引起寄生部位发炎、充血、溃烂,破坏器官、组织的正常机能影响鱼体的生长发育,严重时鱼皮肤、鳃瓣、脑髓以及内脏等部位都布满孢囊,鱼体外表极度发黑、消瘦可引起鱼体死亡。此病虽不引起鱼的大批死亡,但症状也使鱼失去商品价值。


淡水鱼类寄生的孢子虫包括球虫目、粘孢子目、微孢子目和单孢子目的原虫。其中以球虫和粘孢子虫对鱼的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采购苗种时须经过严格检疫,杜绝种苗上携带孢子虫卵;

(2)粪口途径传播为其主要的传播方式,所以切断传播途径在处理孢子虫病时尤为重要;

(3)必须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漂白粉彻底清塘,杀灭池塘底部病原菌及其虫卵;

(4)定期使用“全效底改片”或“强效底净”抑制底部虫卵滋生,改善底环境,切断传播途径;

(5)内孢时内服地克珠利或盐酸氯苯胍等驱孢子虫药物,外孢时外泼环烷酸铜或百部贯众散,外泼时与“超碘”配合使用可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效果更佳,孢子虫药物使用后“全效底改片”或“强效底净”与“超碘”配合使用杀灭水体中残留虫卵,以绝后患。


“全效底改片”或“强效底净”抑制底部虫卵滋生,改善底环境,切断传播途径;                         外泼时与“超碘”配合使用可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效果更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淡水鱼孢子虫,为什么这么难杀?鱼都死了,虫还没杀了!
袁圣:水产养殖寄生虫惹人烦,图文解说如何应对!
难以杀灭的孢子虫:药物很难渗透进孢囊内造成杀虫困难
水生生物图文欣赏(30):绦虫、线虫、三代虫、单极虫、指环虫、碘泡虫病、斜管虫等十种鱼类寄生虫病
​近期鲫鱼问题多
鱼病的检查和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