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珠江河岸变迁
 
 

广东民俗

广州地区原是个古海湾,地处祖国大陆南方,滨临南海,是西、北、东三江的汇合处,是北回归线上的城市。地形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的多种特点。这种特点形成是与地质历史的演变和广州地区由浅海变为陆地的地史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广州地区南部珠江三角州一带原是一个大海湾。广州市区至黄埔一带,为一东西向的溺谷湾,这个古海岸地貌的海湾,东宽西狭。在二、三千年前,海浪可直到越秀山南麓的中山纪念堂附近。古代番山现文德路中山图书馆附近临海边,在宋代,广州城下被称为“小海”,黄埔一带被称为“大海”。几千年来,由于珠江流域各江河带来泥沙沉积,海湾逐渐淤小,浅海变成陆地,广州地形发生沦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一九三七年广州河南石榴岗附近的七星岗发现海蚀崖及海蚀平台的“古海遗迹”。一九七三年在中山四路市文化局内发现秦汉时代造船工场遗址,经测定距今已达二千一百多年。

 河南地区,在古代系几个海岛。该岛与河北的最接近点是在现在的海幢公园。珠江南岸由于受冲积较少,岸线扩展不及北岸,变迁一般不大,1871年江岸在南华路南边台地边缘,1911年推移至寺前街、堑口一带,1936年填白鹅潭为洲头咀内港,直到1958年开始建河南滨江路,,南岸岸线也就基本固定下来。

广州老城地区江岸变迁, 由于受西北江与北部山区的流溪河,沙河,甘溪等带来泥沙沉积,受海潮的顶托,水慢沙沉,加上人口集中,城市发展,人为填筑等原因,水域变为陆地的演变较为迅速。特别是珠江北岸比南岸陆地沉积更快,是属于边滩发育与沙洲并岸为特点的演变过程。珠江江面过去宽阔,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筑修堤围,出海水道有所改变,西北江流入广州溺谷湾水量减少,水势减溺,促进珠江边滩沙洲的发展,加上城市发展,人为的填筑,陆地扩展更为迅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陆地形的变迁
广州城址历史变迁
何正忠 广州遊记-23 鸟瞰珠江黄金岸线
[航拍]鸟瞰广州珠江
广州《璀璨珠江》
珠江边上,深圳三十年大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