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世镗先生翰墨


















































     王世镗(1868-1930),.字鲁生,号积铁老人。读书开封大梁书院,屡试不售。后僻居陕西南郑莲花池。曾任监察院秘书。著有《书诀》、《论草书章分之故》、《王世镗先生翰墨》等。
  本世纪以来。以章草为书法家者人数不多,章一种“传统”——代不数人。严格意义的章草书家,比较纯粹的人物要推出王世镗和郑诵先,因为他们的书法较为一惯性地保持着章草的体势,只是各自的造境与成就不同。
众所周知,唐宋元的漫长历史时期是章草书法的势微阶段,及至明代家克出现,这一情况才有改变。虽然元之赵松雪也擅作章,毕竟不是专擅也没有特殊的贡献。而近代能上接宋克余绪的数强非沈曾植莫属了。王世螳和郑诵先是本世纪初期和中期的章味来家代表,对于他们的章草书进行一番评析,当不无意义。
  一般来说,东晋以来的书法风格几乎很少有人逃脱“二王”的品动范式,他们那种中和表现的涵盖性使许多之后的书法探求自给不自觉地受到了某种限制。所以,如赵松雪这样的书家在创作品鲜书时,也打上了鲜明的“优雅化"的印记,无复有晋人的洒脱。六朝人的朴野气息,这是书家个体性格和整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倾向所决定的。他的复古主张,他的观念上与方法上的理性色彩都是形成他的书法格局的先决条件。便是一定程度“中兴’章草书法的宋克,基本上也没有能够在陆机《平复帖》,史游、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等作之外别开章草书法的新天地——或许古人的视野与取境族文化王世堂章草向平民化、通俗化发展的阶段,体现到书法方面,便是书法的功利性价值日益显现,“台阁体”书法逐渐笼罩朝野,成为几个朝代书法风气的主流。“妍媚”与“停匀”的一统天下之后,赢来了人们对质朴野辣的美的呼唤——碑学的复兴时代。在这个重要的审美转换时代,书法有了继唐宋元后的又一次异常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对晋代以来“二王”书法范畴的一种收尾与总结,又明确是对新的书法时期的一种关键性的开启与转换。作为过渡型的章草书家,沈曾植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说,他是深刻影响20世纪章草书法变革发展的人物。于右任、王蘧常、王世镗、高二适、郑诵先等草书家不同程度受到了沈氏的影响与启示。
  由于时代审美心理的变化,章草书家们一方面深入到经典式的《急就》、《月仪》、《出师》等章草诸帖中去“祭祖”,另一方面又像所有同时代书家一样向广阔、新鲜的碑版、墓志书法中去给亲访友,终于使章草书法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开创了赵松雪、宋克以外的新格局。
  具体而言,这种新格局便是渗入了非常强烈的碑版——狭义的“金石气”。其中堪称巨擘者自非沈曾植莫属。嫡传如王建常,卓荦高标,走上了冷峭幽僻之路。高二适不是严格意义的章草家,他的草书体势上是复合的,主要是吸取章书笔意而已。
王世镗章草就创作方法说,非常近似沈曾植。他们都是在“二王”书法的基础上,做以正求奇的转换,把早期章草的经典体骨经过长久的笔墨磨炼酝酿成一种奇崛跌宕的形式——渗入今草的错落连绵的趣味,但极力保持章草体势:沈在笔法上用逆锋、运笔时用挫捻法;而王则拿来摩崖书法的锋起笔法。包括晚年的郑诵先在内,这些章草书家们非常重视取鉴《爨宝子》笔意、结字,这是赵、宋章草书所没有的东西。这种“吸收”的结果,是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重拙”的痕迹:同样唱一首歌,赵、宋的章草“音调”孔较沈、王、郑的章草“音调”要委婉柔和并且细腻得多。
  远在边陲的《爨宝子》书法无疑是很生涩的创作,它因此却别具一种稚拙质朴而奇险的美感,比起中原的北碑来它是碑书中的变奏,它很适合人们熟后生的“生拙”美的需求欲。章草书家们对它的青睐当有某种内在的理由,或许是它与章草书的古质之美的某种相通,或许它可以把章草体势自具的美感推上一个极致,这是可以探究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它确实成为章草学习与创作的个重要活水源。
  王世镗与郑诵先都没有逾越过沈曾植这块巨石。可以说郑诵先离这块巨石还有一段距离。但他执着地探寻并勤奋地实践着自己的章草理想,在这块领地上抛洒了一己的智慧。遗憾的是,他没有在技巧上臻于精熟不说,在意趣和境界、格调上似也未能有值得好定的拓展与建树。,笔法的直率不是精熟后的高度提纯,而是带有生硬痕迹。章法的布算也有些小家子气,缺少一种高瞻远瞩式的整体把握,也许这是书家内在的艺术才力所限定了的。先生的章草书法前期风格类于宋克.笔法挺健而尖铦.但缺少意趣:后期风格渐趋粗壮而生硬(这与先生晚年喜《爨宝子》有关),但尚未升华为自成体系的自如创造。作为一代名家,先生的书法仿佛缺少一种动人心魄、令人难忘的独到扭力,先生记在书法史上的一笔当是他建国初期参与成立“北京书研社”和主要执笔《书法源流浅说》一书的普及教育之功。
  王世镗比郑诵先无论是就艺术的才力还是就艺术的功力与建树而言要好多了。由于资料的不足,很少看到他的早期书作。先生留世的多是中年抚摩崖、摹魏碑、参《爨宝子》以后的作品。但他没有郑氏的社会地位,书法声誉受到了一定影响,虽然有于髯翁这样的名流为之延誉,情形也未尽如人意。当然于氏的评价也不免于过誉之嫌。王氏的章草书法以60岁为成熟期,大气磅礴之处当不让沈曾植几分。王世镗章草书的一大优点,便是重视意兴淋漓的表现,实际上作品里也确实达到了功、性与技、意的较好结合。“气”、“韵”二者作为中国书法的一条传统命脉,在王的书法中承接得很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从墨迹上可以看出,王世镗是这样的书家类型:平日临地非常讲究,是理性的学习与研悟;创作时却可以激情投入,进入一种“忘怀楷则”的状态,潜意识地发挥出平时的功技训练。他作书时的主帅是统慑书写过程的“意”,所以表现形式上具有较强的个住精神。事实上,这是许多书家所缺乏或简单化理解的一个重要艺术内容。相对来说,郑诵先章草的艺术内容粗率化就与此有关。
  有一个问题不可轻视:许多书家的临池,确切说是临摹功夫常不错,但一到自运时便索然无味了;而另有些书家临摹的功夫未必是—流的,但他们的创作却可以凭良好的艺术感受、理解力直三昧地——作出极富意味的作品。这里边无疑有一个复杂的“转换”能力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有我”“无我”的问题。王世镗的临作不是逼近原作的,魏楷书法也时时暴露出削足适履的毛病,因为他总想“用柔软的毛笔强要追求刀刻般的效果”——正如启功先生批环的那样。雕凿的刀法效果并非不可以效法,问题是如何去效法。柔是能写出强劲的“力感”来与片面刻意追求刀刻效果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肯定地讲,雄强的美绝不是简单地追摹雕凿效果,点划的“力度”是一种内向化的心理体验,落实到形式上是一种存在的错觉,否则“动气大”将成为书家的要素了。完成或完美表达“力度”感的笔致需要技巧的不断训练与领会。话说回来,王的魏楷作品虽然未臻佳境,但在章草体势上,书家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展示。无疑先生的“转换”能力是可以的,换句话说,这种艺术形式更适合他。
  《王世镗先生翰墨》中的《楷书四屏》、《行楷书联》就存在上述不足。孙过庭在《书谱》里曾提出“重若崩云”、“轻如蝉翼”这样一个对比美的样式,可以王书为例。因为王世镗章草书很善于运用大胆的提按笔法,夸张表现很到位。他曾说:“今喜流畅,章贵顿挫”,顿挫——提按的视觉结果。他论书重“放宕”与“谨饬”、“工夫”与“天然”的合一,精品如《章草论书诗轴》足资代表。天如假年、先生的章草书境当更加高旷罢。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视频:翰墨春秋(12)二王与草书的成熟 | 书法欣赏
近代书法史上的高峰,与其他文人不同的一代书法大师
王耀族书法专题:诗书翰墨韵悠长——记著名书法家王耀族先生
王遽常临赵孟頫《急就章》欣赏
章草高峰 | 王蘧常专题
刘自椟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