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昌硕:我是这样练成的!
大图模式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而几千年来,对《石鼓文》临习最多、最深且最有独到之处的当数吴昌硕。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并不仅仅靠天分,而是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刻苦努力!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的吴昌硕,30多岁才开始临摹学习石鼓文,从零基础到NO.1,吴昌硕的“石鼓篆书”是如何登峰造极的呢?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253698017/1000">
吴昌硕早年的篆书并没有受《石鼓文》的影响,此时他尚处于博采众长的学习阶段,个人面貌尚未形成。作于光绪四年(一八七八)春正月的七言篆书对联《司马名高文纪汉,隃麋光重字临王》,我们可看出其笔法还比较稚嫩。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bt/0/3550061615/1000">
光绪十年(1884)是吴昌硕篆书创作实践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吴昌硕开始接触《石鼓文》拓本,对其后来的书法产生重要影响。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终于炼成一代大师,成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1886年(43岁)
吴昌硕得好友潘瘦羊赠送《石鼓文》拓片,花十二分力气,整日挥毫临习。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237801420/0.jpg">
1890年(47岁)
日日临摹,仍觉得自己无一笔是处。
大图模式
广告基金定投遇到股市大涨,怎么办?
1892年(49岁)
虽然刻苦努力,无奈还是摆脱不了早期影响。笔画细瘦,体态平板,略显软弱拘谨。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237801219/1000">
1894年(51岁)
杨沂孙的影响还是如影随形,怎么摆脱他是吴昌硕的一大难题。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237801370/0.jpg">
1903年(60岁)
临阮翻天一阁本石鼓书,仍然觉得不够满意,吴昌硕在考虑如何兼顾虚实。
大图模式
1908年(65岁)
临石鼓如临大敌,兵戈相接,如闻其声?握管时不敢放松一步,一放则气象逋矣!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237801271/1000">
1911年(68岁)
尽管与初期相比技术熟练,但吴昌硕对自己还是不满意,说自己笔力疲,未能虚实兼到,愧疚不已。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237801379/1000">
1915年(72岁)
已是古稀之年的吴昌硕,两年前被选为西泠印社社长,翌年写成大名鼎鼎的篆书《西泠印社记》。对于临摹石鼓,吴昌硕有了更多的感悟,宜重严而不滞,宜虚宕而不弱。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237801259/1000">
1916年(73岁)
这幅四条屏写得跌宕起伏,放达不羁。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237801206/1000">
1917年(74岁)
与友人饮酒谈笑,提起笔,信手拈来,件件都是精品。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237801460/0.jpg">
大图模式
广告老板椅办公椅家用舒适久坐升降转椅电脑椅子靠背可躺懒人商务座椅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237801281/1000">
1918年(75岁)
不再拘泥于原版石鼓,已自成吴昌硕之面貌。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237801323/0.jpg">
大图模式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237801345/0.jpg">
1919年(76岁)
个人风格越来越鲜明,再无可与之争锋的敌手。
大图模式
1920年(77岁)
虚实相生,朴茂雄强,渐入妙境。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237801383/0.jpg">
1921年(78岁)
求字的人越来越多,本非心中所愿,但还是一遍又一遍写。
大图模式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237801407/0.jpg">
大图模式
1925年(82岁)
得石鼓残拓,再临一过。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bt/0/4237801165/1000">
1926年(83岁)
老来书写仍不懈怠,送给沙孟海的字不错。
<img%20src="//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237801427/0.jpg">
1927年(84岁)
再临石鼓,功夫已臻化境,登峰造极,“石鼓篆书第一人”,再无人出其右。
大图模式
不管吴昌硕早年如何学习杨沂孙,晚年如何醉心于《散氏盘铭文》,《石鼓文》却自始至终都是他反复临摹、学习、体会的范本。《石鼓文》成就了吴昌硕,吴昌硕也让《石鼓文》得到传扬,可谓彼此相互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昌硕如何成为吴昌硕?
吴昌硕:我的书法是这样练成的!
吴昌硕:四十年苦临石鼓文
“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石鼓文书法80幅欣赏
吴昌硕篆书赏析
吴昌硕临石鼓文:情钟石鼓出新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