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帝国的“狮鹫”——亨克尔He 177重型轰炸机始末【转自空军之翼】

He 177 的问世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的德国空军基本上是一支纯粹的战术空军,装备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战术作战飞机,拥有强大的战场打击能力。与数量众多的战术飞机相比,德国空军装备的重型轰炸机的数量却少的可怜,极度缺乏战略打击能力,战后许多西方史学家在评论二战德国空军时,将其讽刺为“德国军队的年轻女仆”,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失之偏颇,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国空军因缺少重型轰炸机而导致战略轰炸能力匮乏的客观状况。

  德国空军虽然缺少重型轰炸机,但这并不代表德国空军高层不重视这类飞机。早在纳粹上台之初的 1933 年 2 月,德国便提出了代号“乌拉尔轰炸机”的重型轰炸机开发计划,并先后研制出道尼尔 Do 19 和容克斯 Ju 89 两种 4 发重型轰炸机,但在 1936 年 6 月 3 日德国空军总参谋长瓦尔特·韦弗因空难身亡后,德国的重型轰炸机计划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乌拉尔轰炸机”此后日渐受到冷落,最后在 1937 年 4 月 29 日被取消。纳粹德国的第一个重型轰炸机计划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Do 19 四发轰炸机

  

  “乌拉尔轰炸机”计划夭折后,德国空军并没有停止重型轰炸机的研制。就在 Do 19 和 Ju 89 的飞行试验还在进行时,德国空军提出了代号“轰炸机 A”的重型轰炸机招标活动,设计规范要求新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应达到 540 公里/小时,能携带 2,000 公斤炸弹飞行 1,610 公里或携带 1,000 公斤炸弹飞行 2,897 公里。新飞机还必须拥有坚固的机身结构,能以 40-50 度的角度进行俯冲轰炸。

  

  Ju 89 四发轰炸机

  

  “轰炸机 A”计划对新飞机的性能要求相当苛刻,几项主要指标已超过了当时各国空军装备的绝大多数轰炸机和战斗机。为了赢得新飞机的订单,亨克尔提出了 P.1041 设计方案,亨克尔在设计方案中应用了很多新技术,以满足军方的严格要求。后来的事实证明,大量采用未经验证的新技术正是 He 177 日后百病缠身的一个重要原因。

  P.1041 设计上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戴姆勒-奔驰公司研制的 DB606 型组合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实际上是由两台 DB601 型液冷倒 V 字型 12 缸发动机并联而成,两台发动机共用一个变速箱,共同驱动一副四叶螺旋桨。DB606 最大输出功率 2,600 马力,发动机与变速箱间设有离合器,可在飞行中关闭一台发动机,来提升飞机的续航时间。与将四台发动机单独装在四个发动机短舱内的传统设计相比,双发构型不仅能显著减小飞机的空气阻力,还有助于将发动机重量向飞机内侧集中,可有效提高飞机在俯冲攻击时的机动性。

  

  使用两台 DB605 组合的 DB610 发动机,DB606 外形与之类似

  为进一步减小飞机的空气阻力,亨克尔曾考虑为 P.1041 配备独特的蒸发冷却系统,该系统将散热器装在机翼表面,与机翼融为一体。冷却液经发动机加热后变为蒸汽,再经管线进入散热器,冷凝后再度回到发动机。亨克尔曾在 He 100 战斗机上成功的应用过这种冷却系统,其中 He 100V8 原型机在 1939 年 3 月创造了 745 公里/小时飞行速度世界记录。但 He 100 和 P.1041 间存在很大不同,P.1041 的体积和重量均远在 He 100 之上,而续航时间也远非后者能与之相比。经过进一步研究后,设计人员沮丧的发现,DB606 所产生的巨大热量已超过了蒸发冷却系统的承受能力,P.1041 不得不采用阻力较大的传统冷却系统。

  

  DB606 的圆形液冷散热器

  由于起先估计新轰炸机拥有很高的飞行速度,因此在早期的设计方案中,P.1041 并没有配备很强的自卫火力,仅设置三座各装 1 挺 MG131 型 13 毫米机枪的遥控自卫炮塔。后来设计人员对设计进行了修改,在机头下方增加了一个小型浴缸形吊舱,其前后方各装一挺机枪,机尾还装一挺人工操纵机枪。遥控炮塔能有效减小空气阻力,并改善武器射界,而且在这项技术已经被德国充分掌握。但空军却并不打算在新式轰炸机上使用遥控炮塔,亨克尔只得代之以四座人工操纵炮塔。

  

  He 177 A-5 三面图

  就在“轰炸机 A”计划提出后不久,帝国航空部(RLM)对设计规范作出了较大调整,将轰炸机的俯冲轰炸角度提高到 60 度,航空部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 Ju 87 俯冲轰炸机的影响。二战前,德国轰炸机上的标准轰炸瞄准镜是格茨 Vizier 型,其水平轰炸精度极差,而俯冲轰炸的精度则要高的多,这一点在对付移动目标时表现的尤为突出。受俯冲轰炸高精度的诱惑,航空部要求重型轰炸机也必须具备俯冲轰炸能力。然而重型轰炸机以 60 度角俯冲时会产生巨大的应力,亨克尔为此不得不加强 P.1041 的结构强度,以承受俯冲轰炸带来的巨大过载。

  设计的修改导致飞机重量大幅度增加,对飞行速度和航程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使航程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设计人员只得进一步增加飞机的载油量,但此举反过来又造成飞机重量的再度攀升。飞机重量的增长同时促使亨克尔重新设计起落架,原设计是使用两个单轮主起落架,向外收入翼内。修改后的设计是在发动机短舱下装 4 个单柱单轮式主起落架,外侧两个起落架向外收入翼内,内侧两个主起落架向内收入翼内。当然,这一设计也增加了飞机的重量。

  

  

  He 177 这种各自为战的主起落架设计实在是仓促修改的结果

  尽管 P.1041 方案存在不少问题,但空军却对其充满信心。于是,在 1938 年 11 月,航空部正式向亨克尔订购 6 架 P.1041 的原型机,同时将其正式命名为亨克尔 He 177。


原型机试飞

  1939 年 11 月 19 日,He 177 首架原型机 He 177V1(生产序号 000001,机身代码 CB+RP)在雷希林试飞中心试飞总监弗兰克的驾驶下完成首飞。He 177V1 总重 24,000 公斤,该机在首次试飞中几乎是刚刚升空便出现了发动机过热现象,结果试飞只持续了短短的 12 分钟便告提前结束。除发动机过热外,弗兰克还指出 He 177V1 存在尾翼震动的问题,不过弗兰克同时对飞机的操纵性表示了肯定。事后,厂方为 He 177V1 换上了面积增加 20%的新尾翼。

  随着试飞工作的深入,He 177 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除发动机过热外,飞机的整体性能表现同样令人失望,其最大速度仅为 460 公里/小时,航程仅为 4,600 公里,远远低于设计指标。

  He 177V1 完成首飞几周后,第 2 架原型机 He 177V2 也加入试飞行列。V2 与 V1 在设计上差别不大,只是仍保留了旧的小面积尾翼。在一次俯冲测试中,V2 因遭遇严重的震动现象在空中解体,飞行员当场身亡。V2 失事后,亨克尔为仍在生产线上的 V3、V4 和 V5 三架原型机换装了面积更大的尾翼。俯冲测试随后由 V4 机接替,但在一次测试中,V4 的螺旋桨变距机构突然失灵,导致飞机无法从俯冲中改出,坠入波罗的海。

  

  1940 年 2 月 He 177V2 首飞时的留影,不久之后该机毁于空中解体

  V5 被用于机载武器系统测试,为减轻重量,V5 将 13 毫米机枪全部换为 7.9 毫米机枪。在 1941 年初的一次试飞中,V5 的发动机忽然失火,飞机坠地爆炸。在早期的试飞中,首批 5 架 He 177 原型机就损失了 3 架,结果使该机获得了寡妇制造者的坏名声。

  

  He 177V6 在进行试飞前检查,1941 年 8 月 2 日交付给 IV/KG 40 接受服役测试

  在后来的试飞中,He 177 仍然难以满足以 60 度角进行俯冲轰炸的要求。试飞员发现,在进入俯冲前,首先要将减小飞机的速度,然后缓缓的把操纵杆向前推,使机头逐渐下沉。一旦飞机进入俯冲,就得轻轻将飞机拉起,改出俯冲。但即使是最轻柔的操纵,He 177 在俯冲过程中仍然十分容易出现因应力过大而导致铆钉从机身上弹出。总而言之,He 177 的体积和重量太大,根本不适合进行大角度俯冲轰炸。不过此时德国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式轰炸瞄准镜,其工作原理与美国的诺顿轰炸瞄准镜类似,新瞄准镜的轰炸精度大为提高,已与俯冲轰炸相去不远。因此,让 He 177 具备俯冲轰炸能力的要求很快就被放弃,从预生产型飞机开始,He 177 上的俯冲减速板就被拆除。

  He 177 身上最大的问题是发动机过热及发动机常因各种原因起火。发动机起火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内侧两排汽缸的排气管在飞行中会产生极高的热量。发动机飞行中如果出现机油渗漏现象,而且这些机油当时被撒在发动机整流罩上,就会立刻引发火灾。另外,如果飞行中油门的变化速度过快,发动机的燃料喷射系统就会向汽缸内喷射过多的燃料,此时输油管线如果密封不佳,可能就会将燃料洒在发动机炙热的外壳上,引发火灾。

  

  DB606 发动机的脆弱性是倒置 He 177 故障的重要因素

  为了减轻重量,He 177 在发动机后方没有设置防火墙,这样一来,即便是很小的火势也会迅速蔓延到机翼油箱。设计人员还发现,He 177 发动机的一些高承力部件缺乏足够的润滑,这一问题在连接变速箱和曲轴箱的轴承上尤为严重。戴姆勒-奔驰曾花费很大精力来解决 DB606 上存在的大量问题,但发动机过热和起火两大顽疾始终困扰着 He 177。

  1941 年夏季,第 6 架 He 177 原型机被送往法国波尔多接受服役测试,飞机在测试中再次暴露了大量技术问题,不久便返回德国。德国空军于 1941 年 11 月开始接收总数为 35 架的首批 A-0 预生产型飞机。A-0 型在座舱后上方设置一座人工操纵动力炮塔,机头装三挺机枪机尾装一挺。

  

  He 177A-02 是第二架预生产型飞机,1941 年末进行了首飞

  

  第三架预生产型飞机 He 177A-03 在结束试飞后着陆

  He 177 的第一种量产机型是 He 177A-1,它的总重达 30,000 公斤——超出原型机近 6 吨。A-1 装有经过重新设计的垂尾和方向舵,后者顶端变为圆形。A-1 在机身上方安装一座 MG131 型 13 毫米机枪遥控炮塔,射手坐在驾驶舱后部遥控炮塔,其他炮位仍各装一挺 7.9 毫米机枪。

  

  

  He 177 生产型上的 FDL-131 双管 13 毫米机枪遥控炮塔

  He 177 的初期量产工作由阿拉多公司负责,从 1942 年 4 月起,阿拉多开始以每两天一架的产量制造 He 177。这时德国空军正急切的等待新飞机的到来,以尽快接替在反舰作战中已日渐力不从心的 Fw 200。

He 177 的设计特点

机翼

  He 177 采用了悬臂式中单翼布局,机翼为单翼梁、承力蒙皮结构。内翼的平面形状为矩形,外翼为梯形。机翼后缘装有液压驱动的富勒襟翼。每片副翼上各装一片平衡调整片,内侧调整片为弹簧平衡,外侧调整片可由飞行员在驾驶舱内调节。机翼前缘装有加热除冰装置,它通过将一个燃油加热器产生的热气引入机翼前缘来避免机翼在飞行中结冰。He 177 的机翼前缘装有两个油冷器,冷却空气从其前端的方形冲压进气道引入,冷却空气的流量由油冷器后方的调整片控制。此外,He 177 的翼下还可挂载 Hs 293 滑翔炸弹及其他重型武器。

  

  He 177A-3 机翼结构图

  尾翼为悬臂单梁设计,外部被金属蒙皮覆盖。尾翼上的气动控制面均各装两个平衡调整片,一个为弹簧负载式,另一个由飞行员调节。尾翼前缘也装有除冰装置。

  

  He 177 操纵系统连线

机身

  He 177 的机身为全金属承力蒙皮结构,机身内部的主要承力部件是 Z 字形支柱。整个机身从前至后共分为四个部分:前部驾驶舱、前机身、主机身和尾炮塔。前部驾驶舱可容纳飞行员、副驾驶(兼任轰炸瞄准员和前机枪手)、导航员(兼任无线电操纵员和下部机枪手)和遥控炮塔机枪手。操纵杆可在飞行员和副驾驶座位间转动,以方便两人轮流操纵飞机。副驾驶的座椅可在飞行中放平,方便副驾驶在飞行中趴下瞄准目标。情况紧急时,机组人员可通过座舱地板上的可抛式舱门逃离飞机。

  

  He 177A3 驾驶舱

  剩下两名机枪手的座位与其他机组人员相隔绝。中部炮塔机枪手由机身下方的舱门出入,尾炮塔机枪手通过机枪上方的铰接式舱盖出入尾炮塔,他可选择坐姿或卧姿两种姿势操纵机枪,但采用坐姿时,机枪的射界将受到很大限制。

  设计人员对 He 177 的生存能力十分重视,在其机身上的多数部位均设置了装甲。飞行员座椅椅背和下方装有 9 毫米和6毫米厚的装甲,机头下方吊舱前部受到 7 毫米和 6 毫米厚的装甲及防弹玻璃保护,后部装甲厚 9 毫米。遥控炮塔操纵席周围装有 10 毫米厚的装甲。挡风玻璃后方的驾驶舱四周被装甲包裹。中部炮塔装甲厚 7 毫米,自中部炮塔以后的机身的上部 1/3 均受到装甲保护。全机装甲最厚处当属尾炮塔,其机枪安装位的装甲厚 18 毫米,座舱罩由防弹玻璃制成,炮塔下部设有 9 毫米厚的装甲。

  He 177 机身内共设有两个炸弹仓,前部炸弹仓下方可加装一个挂架,用于挂载一枚 Hs 293 遥控滑翔炸弹。第二个炸弹舱设在机身后部,其后方装有用于发动机灭火的二氧化碳储存罐。

动力装置

  He 177A-5 动力装置为两台戴姆勒-奔驰 DB610A(左侧)或 B 型(右侧)24 缸液冷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起飞功率为 2,950 马力,8,500 米高度输出功率 2,700 马力。DB610 由两台 DB605 型 12 缸倒 V 字形液冷发动机并联而成,两台发动机以一定角度倾斜安装,内侧汽缸与地面垂直。变速箱装在两台发动机曲轴箱的前方,两台发动机将动力输入变速箱再共同驱动一副直径 14 英寸的 VDM 金属四叶螺旋桨。为消除发动机产生的巨大扭矩,两副螺旋桨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发动机的变速箱间装有离合器,可在飞行中将一台发动机关闭。发动机的散热由螺旋桨后方的环形散热器负责。

  

  DB606 发动机,此为后部视图

  

  DB610 发动机


燃料系统

  He 177 全机总载油量达 2,788 加仑,全部容纳于机身和机翼内的油箱中。机身和机翼内段的油箱为金属自封闭设计,机翼外端装有橡胶软油箱。机翼油箱装有两根粗大的燃油抛弃管,该管道穿过整个机身一直通到方向舵下方。每个发动机短舱后方装有容积为 2 加仑的启动油箱,其内的燃油由 45%的汽油、45%的乙醚和 5%的机油构成。

  

  He 177 机身与机翼内部油箱

起落架

  每个发动机短舱下方装有两个单轮主起落架支柱,两根支柱分别向内、外两个方向收入翼内。起落架吸震筒为油压式。当起落架完全放下后,液压驱动的主起落架舱门将会关闭。主起落架收起后,起落架支柱和机轮收纳在翼梁前方的起落架舱内。主机轮收起耗时 20-30秒,如果情况紧急,飞行员可一套液压装置将起落架放下。尾轮由液压驱动收入机身内,尾炮手可视情况用手轮将尾轮以手动的方式放下。

  

  He 177 主起落架结构

  

  主起落架侧视与正视图

武器

  He 177 自卫武器的组成相当独特,由一座遥控炮塔、一座人工动力旋转炮塔和 4 挺手动机枪组成。其主要构成如下:

  前部机背遥控炮塔内装 1-2 挺莱茵金属-博希格研制的 MG131 型 13 毫米机枪,机枪手坐在驾驶舱后上方的半球形玻璃罩内操纵炮塔;

  后部机背炮塔内装 1-2 挺 MG131 机枪,炮塔旋转由电力驱动,机枪手坐在炮塔内进行操纵;

  机头下方吊舱前方装 1 门毛瑟 MG151 型 20 毫米机炮,其后方装 1 挺 MG131 型机枪;

  机头挡风玻璃处装 1 挺 MG81 型 7.9 毫米机枪;

  机尾装 1 挺 MG151 型 20 毫米机炮。

  

  He 177A-3 自卫武器系统

  

  机尾 MG151 型 20 毫米机炮

  He 177在机身内部设置两个炸弹仓,其内可携带 10 枚 500 公斤炸弹、6 枚 1,000 公斤炸弹或 2 枚 2,500 公斤炸弹。此外,He 177 还可在机身和翼下的挂架挂装 HS293 或“福利茨”-X 型遥控滑翔炸弹。

  

  He 177 内部弹仓挂载 6 枚 1,000 公斤炸弹

  

  He 177 机腹下挂载 Hs 293 无线电遥控炸弹


作战行动

  1942 年 2 月,He 177A-1 在瑙恩多夫的阿拉多工厂正式投产,阿拉多以每两天一架的速度量产该机,第一支装备 He 177 的作战单位是的第 40 轰炸机联队(KG40),它们此前使用的是已经过时的 Fw 200。1942 年夏,驻扎在法国波尔多-梅里格纳克的第 40 轰炸机联队第 1 大队(I/KG40)接收了首批 34 架 He 177A-1。

  

  阿拉多公司代工的 He 177A-1,共生产 130 架

  首批入役的 He 177A-1 主要用于测试飞机的战场适用性,但令德国人失望的是,这些飞机在服役中暴露出大量技术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仍是发动机过热。另一个严重问题是 He 177A-1 的机翼强度不足,在大过载飞行中有折断的危险。经过几周的试用,作战部队将 He 177A-1 判定为不适合参加作战,这些飞机随后返回德国。由于遭到作战部队的拒绝,He 177A-1 仅被用于测试和执行一些二线任务,但即便如此,仍有为数不少的 He 177A-1 在使用中坠毁。He 177A-1 共生产了 130 架,其中 19 架因各种原因坠毁,占总产量的 14%。He 177 的服役生涯就以这样一个糟糕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部分记录称在 1942 年 8、9 月间,He 177 曾对英国南部发动过高空轰炸,英国的地面观察人员将这些飞机称为“He 177”,但这些飞机实际上是容克斯 Ju 86R 高空轰炸机。1942 年 9 月一架 Ju 86R 被英国空军的“喷火”战斗机击落后,德国对英国的高空轰炸行动宣告结束。

  He 177A-1 失败后,亨克尔对其设计做了大幅度修改,推出了 He 177 的第二个量产型,即 He 177A-3。A-3 换装了更为结实的机翼,机身加长 6 英尺 3 英寸,发动机短舱前移 8 英寸,使飞机的操纵性得到了改善。前 15 架 He 177A-3 的动力仍为 DB606,从第 16 架开始,He 177A-3 开始配备动力更强的 DB610 发动机,该发动机由两台 DB605 并联而成,起飞功率达 2,950 马力。

  

  1943 年 KG40 装备的初期型 He 177A-3

  He 177A-3 投产时,德国的战争形势日趋恶化,轰炸机的战场环境远比大战初期险恶,He 177 原有的自卫火力已难于适应战场的需求。因此 A-3 将机身后上方的 7.9 毫米机枪改为一座内装13毫米机枪的炮塔,遥控炮塔内的 13 毫米机枪增加到 2 挺。A-3 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改进措施来改善飞机的操纵性和发动机过热问题,但进行这些改进的同时也导致飞机重量再度增加。

  1942 年秋,第 1 批 He 177A-3 被送至驻扎在勃兰登堡-布里斯特的第 50 补充轰炸机联队,经过匆忙的换装训练后,该部番号改为第 50 轰炸机联队第 1 大队(I/KG50),随后前往苏联的扎波罗热接受冬季环境下的作战测试。I/KG50 来到苏联时正赶上德国第 6 集团军被苏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正在动用一切力量向被围德军运送补给。

  I/KG50 应希特勒的命令也参加了这次空运行动,但事实证明 He 177 并不适合这种任务,He 177 的大部分机身空间被油箱、炸弹舱及其他设备占据,只能运送少量给养和伤员。因此 He 177 在空运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唱主角的是体型比 He 177 小的多的 Ju 52 和 He 111。在参加了数次空运任务后,I/KG50 重新开始执行轰炸任务。

  1943 年 2 月初,斯大林格勒的被围德军向苏军投降,I/KG50 和剩下的 He 177 撤出东线,返回德国。在东线作战的几个月里,I/KG50 共损失了 7 架 He 177,但其中没有一架是毁于与苏军的交战。

鏖战大西洋

  如前所述,肩负反舰作战任务的第 40 轰炸机联队很早就盼望着能用 He 177 来接替 Fw 200。在经历了使用 He 177A-1 的不快后,第 40 轰炸机联队第 2 大队(II/KG40)于 1943 年夏季开始换装 He 177A-3。II/KG40 为 He 177 配备了 Hs 293 无线电制导遥控滑翔炸弹,每架 He 177 可在两翼和机身下方各挂一枚滑翔炸弹。

  

  

  Hs 293 无线电遥控滑翔炸弹,尾部有闪光指示器

  He 177 此时身上虽然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当时紧迫的战争形势迫使德国只得暂时将这些问题搁在一边,而让战机立即投入作战。1943 年 11 月 21 日,II/KG40 出动 25 架 He 177A-3 对盟军的 SL139/MKS30 船队进行了空袭,该船队当时正在据西班牙菲尼斯太尔角东北 420 英里外航行。

  He 177 机群由 II/KG40 大队长鲁道夫·蒙斯率领,每架飞机携带两枚滑翔炸弹。当德机飞抵目标区域时,海面正被浓雾笼罩,对搜索目标造成了很大阻碍。德机发现盟军船队后,立即发动了攻击,很差劲能见度使投弹手难以对炸弹实施有效的控制。结果德军投下的炸弹仅命中“马尔萨”和“戴留斯”两船,其中前者被击沉,后者遭受重创。

  

  战争初期 KG40 的一次授勋仪式,左起第二位就是鲁道夫·蒙斯

  就在德机对盟军船队发动进攻的同时,一架在船队上空执行反潜巡逻的英军 B-24“解放者”勇敢的对德机发动攻击,扰乱了德军的进攻。当时第一架德机中弹起火,仓皇逃离战场。第二架德机见势不妙,赶紧投下炸弹转身就跑,但 B-24 却紧追不舍,直到看见德机右侧发动机起火方才罢手。在这场罕见的空战中,B-24 的英勇举动不仅保护了己方船队,而且自身毫发无损。

  是次出击,He 177 共投下了 46 枚滑翔炸弹,仅命中 2 发。II/KG40 在此次作战共损失 4 架 He 177,其中一架在盟军船队附近坠毁;一架因不明原因在基地附近坠毁;第三架在返航途中因燃料耗尽坠毁,机组人员跳伞逃生;最后一架在迫降是严重受损,彻底报废。还有四架飞机遭受重创。虽然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He 177 却仅取得了击沉一艘盟军舰船的糟糕战绩。更为糟糕的是,这次作战表明 He 177 身上仍有大量的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He 177 投放 Hs 239 时的战术

  

  Hs 293 在无线电的控制下飞向目标

  5 天后的 11 月 26 日,蒙斯再次率队出击,这次的目标是阿尔及利亚海岸附近的一支盟军船队。He 177 机群起飞后不久,就有一架飞机因发动机曲轴箱发生故障而被迫返航。当 He 177 机群飞抵船队上空时,立即遭到盟军舰船上高炮的反击。没过多久,闻讯赶来的盟军战机对德机发动了猛烈攻击,6 架 He 177 在空战中被击落,其中就有大队长蒙斯的座机。

  

  

  

  1943 年秋~1944 年初,II/KG40 的 He 177 涂有这种灰色/暗绿相间的伪装色

  这次作战中,德军轰炸机用滑翔炸弹击沉了“罗纳”号运兵船。当时在“罗纳”号上的美国列兵乔·波加特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我当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那架亨克尔在 12,000 英尺高度距离我们很近的地方飞行,我甚至可以看到它机尾上的万字徽。几秒钟后,我看见一架小飞机冒着烟从轰炸机下方飞出,小飞机转向 90 度后向我们船队冲来。它在“罗纳”水线的高度以惊人的速度飞来,就在“罗纳”号的船头前方,它的机翼被高炮击中。(导弹)重重的撞在距运输船不远的海面上。

  我转过身来看到另一架小飞机以相同的 90 度角向右转....几秒钟后,就在我们以为那小飞机将要落入水中的一刹那,它突然拉了起来,直接撞向“罗纳”号。“罗纳”号左舷水线上方的船体被击中,船的左右两舷都被炸出一个大洞。”

  被 Hs 293 击中后,“罗纳”号又在海面上漂浮了几个钟头才告沉没,波加特被一艘英国护卫舰救起,其他人就没他这么幸运了,“罗纳”号上共有 1,000 名士兵丧生,超过了船上搭乘人员的一半。

  幸存的亨克尔轰炸机返回梅里格纳克,德机返航时刚好遭遇到恶劣的天气,结果两袈 He 177 在降落时坠毁,但机组人员安然无恙。

  

  II/KG40 的 He 177 准备出击,图中有 5 架 He 177 的翼下都挂载了两枚滑翔炸弹

  蒙斯阵亡后,多赫特曼成为上尉成为 II/KG40 的新任大队长,此后大队转而对盟军舰船实施危险系数较小,但效果不佳的夜间空袭。在这类行动中,一架德军轰炸机首先在盟军船队的一侧投下照明弹,以便其他飞机看清目标再用滑翔炸弹攻击敌船。这种作战对照明弹飞机和轰炸机的协调要求极高,未能取得多大战果。

  

  II/KG40 的部分 He 177 安装有 FuG200 对海搜索雷达,作用距离 50 英里

  He 177A-3 在生产了 75 架后,便被 A-5 型取代。A-5 保留了 A-3 使用的 DB610 发动机,但对襟翼的伺服系统进行了修改,并加强了机翼的结构强度,以在机翼下挂载更多武器。

  

  II/KG40 的 He 177A-5 与机组

  1944 年 1 月 22 日,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的安其奥登陆。在随后的几周内,II/KG40 多次出动对盟军船队发动攻击,但在盟军严密的防空体系面前,德机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但战果却少的可怜。II/KG40 最后不得不撤出对盟军船队的空袭,重新在夜间袭击在地中海航行的盟军舰船。

目标:伦敦

  1944 年 1 月,德国空军开始筹划对伦敦发动代号“黑公羊”的空袭行动,参战部队中就有两支刚换装 He 177 的作战单位:第 40 轰炸机联队第 1 大队(I/KG40)和第 100 轰炸机联队第 3 中队(3/KG100)。两支部队共有 46 架 He 177,其中 41 架可以参加战斗。He 177 在“黑公羊”行动期间驻扎在德国奥斯纳布吕克附近的莱茵和法国奥尔良附近的沙托丹。

  

  KG100 的 He 177A-3,参与了 1944 年初的轰炸伦敦行动

  对伦敦的一系列轰炸于 1944 年 1 月 21 日夜晚拉开帷幕,当夜德机出动分两个波共 270 架次,两个波次间相隔 8 小时。每个攻击波内有 12 架 He 177,其中部分飞机和机组人员参加了两次攻击。

  

  上面这架飞机的另一个角度照片

  在首次行动中,英国空军第 151 中队的驾驶“蚊”式夜间战斗机,在英国上空首次击落 He 177。坎普当时正在驾机向已经探照灯光点飞行,后座雷达操纵员突然梅德蒙特捕抓到一个 2 英里外的雷达信号,坎普看到一架轰炸机一闪而过,梅德蒙特很快再次捕捉到目标,在他的引导下,坎普很快变再次发现目标,他随即用机上的 4 挺 20 毫米机炮向目标猛烈开火,他看到敌机右翼中弹,并发生爆炸。被击落的 He 177 在萨里坠毁,它属于 I/KG40,机上 2 名机组人员丧生,剩下 4 人被俘。首日的作战结束后,出击的 He 177 在法国境内的沙托丹降落。

  

  轰炸伦敦战术示意图

  在第 2 波的攻击中,I/KG40 又有一架 He 177 被英军的夜间战斗机击落,3/KG100 的一架 He 177 被己方的高炮误击坠毁。此外,在返航的 He 177 在莱茵降落时,又有两袈飞机在着陆时受损。

  He 177 的下一次出动是 29 日夜,德国空军当夜出动 285 架轰炸机,其中有 20 架 He 177,这次出击的 He 177 全身而退。这次任务结束后,I/KG40 返回德国,并向挪威派出一个中队执行海上侦察任务。

  4 天后的 2 月 3 日,德国再次出动 240 架轰炸机空袭伦敦,来自 3/KG100 的 6 架 He 177 参加了此次作战,并安全返回。2 月 13 日,17 架 He 177 再次随轰炸机群对英国进行了空袭,He 177 这次仍是安全返回。

  

  损毁的 He 177,看起来像是因故障而沿铁路线迫降坠毁的

  对伦敦的空袭以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 3 月,到 3 月底,赫尔和布里斯托尔也成为德军的空袭目标。对伦敦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于 4 月 18 日进行。此次空袭行动中,德军共出动 125 架轰炸机,其中包括 I/KG100 的 5 架 He 177。其中由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驾驶的 He 177 各挂载 2 枚 1,800 公斤炸弹和 2 枚 1,000 公斤炸弹,其余飞机挂载 4 枚 1,000 公斤炸弹。

  起飞前,参战的飞机按预先排定的顺序前后排列在跑道上,载弹量较大的飞机现行起飞,原因是它们的爬升速度较慢。飞机升空后,便会关闭机尾的灯,通知后面的飞机滑跑起飞。德机起飞后,先向西飞行,过了诺德韦克的无线电信标台后,机群转向西北方的海牙飞去,然后向北进入北海上空。在飞抵英国海岸线前,在奥福德附近 17,000 英尺高度飞行德机开始投下大量金属箔条,以迷惑英国的地面雷达和夜间战斗机。德机抵达马技特后,担任引导机的 Ju 88 便会投下 4 枚红色照明弹,德机在此向位于西南的伦敦飞去。

  

  第 100 轰炸机联队第 3 中队的 He 177A-3 5J+KL

  德机在飞行途中会经常改变航向和高度,以躲避英军战机的攻击。另外,部分 He 177 还在机尾安装了 FuG217“海王星”告警雷达,可探测到英军夜间战斗机的机载雷达信号。即便如此,当晚还是有一架 He 177 被“蚊”式夜间战斗机击落,该机坠落在埃塞克斯的斯塔福恩沃尔登附近。

  抵达目标上空后,德机开始减速,同时将高度降低至 15,500 英尺,然后开始投弹。与此同时,德机还以 5 妙的速率投放金属箔条。引导机则投下红色照明弹来指示目标的所在位置。

  

  这架 He 177A-3 装弹准备夜袭伦敦

  投弹结束后,德机会立刻降低高度,加速脱离目标。在飞越苏塞克斯上空时,He 177 的速度达到 565 公里/小时,德机同时还会不断的改变航向来摆脱英军战机。德机最后在伊斯特本附近飞离英国,飞抵法国的布陆洛涅上空时,德机编队解散,飞机返回各自的基地。

  1944 年 4 月,德机对赫尔、布里斯托尔、普茨矛斯、普利茅斯和韦矛斯进行了轰炸,德机的全部轰炸行动于5月结束。在整个“黑公羊”行动期间,德国空军共对英国发起了 27 次大规模轰炸,He 177 参加了其中的大部分行动,I/KG100 在此期间共损失了 12 架重型轰炸机。

  “黑公羊”行动结束后,I/KG100 移驻法斯贝格,并在此将部队番号改为第 1 轰炸机联队第 3 大队(III/KG1),该部队的以后情况。我们会在后面详细介绍。

D 日作战

  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发起了酝酿已久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当天傍晚,德军出动大批飞机对盟军舰船发动攻击,其中就有隶属于 II/KG40 的 He 177,这些飞机从法国南部起飞,每架飞机携带 2 枚 Hs 293 滑翔炸弹。德机的主要目标是集中在登陆场周围的大批盟军舰船。

  

  II/KG40 的 He 177 海上编队飞行

  德军的反击遭到盟军夜间战斗机部队的有力回击。当晚,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第 456 中队的一架“蚊”式夜间战斗机击落了一架 He 177,“蚊”式战机当时正在诺曼底海岸附近巡逻,其雷达突然捕捉到一个雷达信号。当晚是个有云的满月夜,能见度不错,“蚊”式很快便发现其前方 1,000 码处有一架 He 177,“蚊”式迅速逼近德机,并在距 He 177 约 150 码的距离上开火,德机随即坠入巴夫勒尔以东 15 英里海中。第 456 中队声称在当晚击落了 4 架 He 177。

  在诺曼底登陆期间,德机曾多次对盟军舰船发动攻击,但这些行动在盟军强大的防空体系而收效甚微。在 10 天的作战中,德机仅取得击沉 5 艘舰船的战果。德国空军此后不得不放弃直接攻击盟军舰船的想法,而改为在海岸附近投放水雷。到 6 月底,德军的空投水雷共击沉了 9 艘战舰和 17 艘辅助舰船及商船,对盟军的行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点战果根本不足以对战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到 7 月中旬,KG40 和幸存的 He 177 转往挪威执行海上巡逻任务。


东线鏖战

  1944 年春季,越来越多的作战单位开始换装 He 177,其中就包括在巴伐利亚的李奇菲尔德刚刚组建的第 1 轰炸机联队(KG1),联队指挥官为霍斯特·冯·赖森上校。5 月底,准备就绪的第 1 大队和第 2 大队移驻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附近的普罗韦尔登和塞尔阿彭机场。稍后不久,第 3 大队(原番号 I/KG100)也来到东普鲁士加入 KG1。整个联队此时拥有 90 架 He 177,从表面上看,KG1 有着整个东线最强大的远程打击力量。

  

  KG1 的 He 177A-5 在东线

  但实际上,KG1 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难题。东线的机场设施简陋,缺乏机库和防护掩体。后勤状况同样十分糟糕,当地机场连燃料贮存设备都没有,运抵的燃料只能直接加入飞机,对联队的出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在 KG1 的一次出击任务中,运送燃料的火车在途中被苏军战机击毁,任务被迫取消。

  KG1 飞抵基地后不久便参加作战,其主要任务是攻击苏军的补给中心。部队集结点等目标来干扰苏军的进攻。KG1 最大规模的一次作战是出动整个联队的 87 架飞机,空袭莫斯科以西 250 英里大卢基的一个铁路枢纽中心。德机在空中组成了 3 个壮观的 V 字形编队,每个编队由 25-30 架重型轰炸机组成。

  

  KG1 的一架 He 177 准备出击,机组在机头前部商讨细节

  冯·赖森后来回忆:“编队的队形是在进行了精心设计,其宽度与目标的宽度一致。我通过无线电发出投弹命令后,所有飞机同时一次性投下全部炸弹,以使弹着点更加集中。”

  He 177 当天采用了高空轰炸战术,只遭受了十分轻微的损伤。苏联空军的战机多为低空战斗机和攻击机,难以对德机构成有效威胁。尽管少数苏军战机试图拦截德机,但他们遭到了德机自卫武器的有力回击。另外,苏军飞行员缺乏拦截重型轰炸机的作战经验,他们往往在距离德机很远的地方便开火,很难命中目标。

  

  东线 KG1 的 He 177 编队

  在东线的作战中,He 177 的发动机过热问题大有改善,这主要归功于亨克尔在 He 177 上实施的多项改进措施。另一方面,飞行员在飞行中也尽量避免作出容易导致发动机过热的操纵,如长时间使发动机处于大功率状态及过于频繁的改变油门。

  

  俄罗斯寒冷的气温也改善了 He 177 的发动机过热问题

  1944 年 6 月 23 日,苏军发动了夏季攻势。在苏军的猛烈攻击下,大量德军战略要点被攻克。为了阻止战局进一步恶化,德国空军动用了手中一切能出动的作战飞机。当时赫尔曼·戈林曾亲自向冯·赖森打电话,直接下达作战命令,令后者十分吃惊。冯·赖森后来回忆:“这显得十分不可思议,德国空军的首脑竟告诉一个联队指挥官应该做什么。他说:‘明天早晨,你得在低空攻击苏军坦克。’我回答道;‘He 177 不适合执行低空作战任务,但他仍坚持原先的命令。低空作战对 Fw 190 来说是毫无问题,但对 He 177 而言却是十分荒唐的。但我还能说什么呢,他是德国空军的头儿,而我不过是个中校而已。司令部稍后向我确认了这项命令。要求我在特定的道路上空巡逻,攻击所发现的苏军坦克。”

  He 177 随后以双机编队的形式进行巡逻,以方便两机在空中相互支援,但德机在巡逻中遭到了苏军战斗机的痛击,行动的第一天,KG1 便损失了 10 架 He 177,占当天出动的 He 177 的 1/4。

  冯·赖森后来对当时的作战评论道:“这项作战遭到了彻底的失败,没有取得什么象样的战绩。He 177 太笨重了,很难击中行驶中的坦克。这样的作战以后再也没有进行过,而戈林有他自己的做事方法,他再也没有给我打过电话。”

暗杀阴谋

  对地攻击作战失败后,KG1 又恢复高空轰炸任务。1944 年 7 月 20 日,KG1 出动所有能出动的飞机,由三个大队分别攻击三个不同的目标。在空中组成编队时,He 177 机群在当地的湖面上空盘旋,此处位于柯尼斯堡附近,被大片森林覆盖,希特勒的大本营离此不远,德国空军的飞机只有获得特别批准才能飞越大本营上空。冯·赖森战后回忆了事件的发生:

  

  1944 年 KG1 的 He 177A-3

  “当天中午,我们在拉斯腾堡禁飞区以东的湖面上空组队,要把 80 架飞机编为 3 个编队需要花上一段时间。一架飞机在编组期间遭遇火灾,机组人员事先已被告知,在遭遇此类时间时,应先将炸弹安全的‘处理’掉。那架飞机的机组人员当时按规定办理,而我则率领一个大队出击。

  我在当天下午 5 时返回普罗韦尔登,当我于 6 时来到联队指挥部时遇到了满面愁容的副官,他把我领到一个空房间后,对我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的一架飞机没有把炸弹安全的处理掉。更糟糕的是,它们把炸弹扔到了元首的司令部,并引发了一场爆炸。’”

  冯·赖森立即向部队司令部打电话,告诉一名负责法律的军官去收集相关证据,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军事法庭审判。他然后从广播中听到了希特勒指挥部发生爆炸的消息,但电台没有透露事件的细节。

  忧心忡忡的冯·赖森试图与丢弃炸弹的飞机的机组人员取得联系,但未能成功。当事飞机迫降地点基地很远,而其他返航飞机的机组人员也不知道该机的去向。

  又度过了令人坐立不安的几个小时后,冯·赖森终于接到了司令部的电话,他被告知他与爆炸事件无关。这次爆炸事件就是著名的“7.20”事件,与 KG1 毫无牵连。

燃料危机

  1944 年晚春,盟军开始将轰炸的重点放到德国的石油工业上,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44 年 5 月时,德国的航空燃料月产量为 1,950,000 吨,经过几个月的轰炸,到同年 8 月,德国的航空燃料的月产量骤然减至 16,000 吨。

  

  He 177 还测试过滑翔副油箱,图为 He 177A-3 拖曳副油箱飞行,副油箱自备机翼与起落架

  燃料产量的急剧下滑对德国空军造成了致命打击。重型轰炸机部队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80 架 He 177 发动一次远程攻击需要消耗 500 吨燃料,这一数字相当于 1944 年 8 月德国一天的航空燃料产量。

  随着燃料生产的崩溃,重型轰炸机的作战很快便被迫终止,KG1 被调回德国本土,不久便被解散,剩下的飞机则停放在开阔的空地上,任由盟军战机攻击。由于已经没有燃料供应给重型轰炸机了,那么也没有理由在继续生产它们。最后一架 He 177 于 1944 年 8 月交付德国空军,至此,各型 He 177 共生产了 1,094 架。

  

  He 177 的 4 发型:He 177B-5 于 1943 年 12 月 20 日首飞。如果 He 177 在设计时就采用类似美国 B-17 那样的单独四发结构,其主要障碍——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将大大减小

  德国空军曾对 He 177 寄予厚望,但对该机集高速、大航程及俯冲轰炸能力于一身的要求完全超出了当时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He 177 虽然早在 1939 年 11 月就完成了首次试飞,但在此后的近四年时间里,工程师们却一直忙于克服该机身上存在的种种缺陷,而所有试图让其尽快投入现役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 1944 年春末,He 177 的月产量才达到 100 架,总共有 6 支轰炸机大队先后换装 He 177。但当德国的石油工业在盟军的轰炸中遭受重创后,He 177 的战斗生涯也走到了尽头。

  如果 He 177 的生产按照原先计划那样顺利进行的话,德国空军到 1943 年 9 月可能就会装备 400 架 He 177。但到此时,德国空军已经开始面临严重的燃料短缺现象,每架 He 177 执行一次中程轰炸任务要消耗 6 吨燃料,400 架飞机一次出击就得用去 2,400 吨燃料。如果每月进行 6 次这样的作战,就需要 14,400 吨燃料,再加上用于训练和非作战飞行的燃料,400 架 He 177 每月大约需要 21,600 吨燃料。这一数字相当于 1943 年德国航空燃料月产量的 1/8,是德国空军根本无法承受的。

  

  装备有 4 挺 7.9mm MG81 机枪的尾炮塔实体模型,准备在 He 177A-6 生产型上使用

  由此可见,即使德国航空工业在 1943 年夏季能为空军制造数量充足的重型轰炸机,德国的石油工业也无力提供足够的燃料来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行动。德国空军最多只能让 200 架 He 177 每月出动 4 次,这样的出击强度根本无法对战局产生多大影响。

  即便是 He 177 没有因燃料问题而终止作战,它恐怕也无法取得多大战果。He 177 的设计过于复杂,而且对维护保养工作要求苛刻,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入役后不久便获得了被飞行员们称为“机组杀手”,而这个并不光彩的称号伴随着 He 177 度过了它的整个服役生涯。

  

  被法军俘获的 He 177,原属于 KG40


表格 1:He 177 主要型号技术规格

  

表格 2:He 177 的生产情况

  

表格 3:He 177 的战斗序列

  下表为 1944 年 5 月 31 日的 He 177 战斗序列,从字面上看,德国空军当时共有 253 架 He 177,但能出动的仅有 96 架(约占总数的 38%)。

  作战单位         总数   可出动数量

  第 3 航空队(法国)

  第 40 轰炸机联队

  第 1 大队     20       11

  第 2 大队     30       26

  第 4 大队     17       7

  第5航空队(挪威)

  第 40 轰炸机联队

  第 3 中队     10       10

  帝国航空队(德国)

  第 1 轰炸机联队

  联队本部      2       1

  第 1 大队     30       11

  第 2 大队     29       0

  第 3 大队     30       12

  第 4 大队     34       12

  第 100 轰炸机联队

  第 2 大队     30       0

  第 4 大队     21       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德国HE
霍克台风战记
空勤人员跳伞后会经历什么?可能落地即被俘,还可能死在自己人手上
两台发动机,四吨载弹量,为什么能让全世界颤抖?
炸沉德国不死战舰的传奇轰炸机,配备4发引擎的兰开斯特轰炸机
难以逞威的“鹰狮”——德国亨克尔He177重型轰炸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