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的中医情怀》之二十—— 久病转机靠辨证,协同治疗现神奇


        1976年,父亲在坛石中学分部工作,母亲在坛石中学本部任教。母亲在哪里,家就安在那里。4月9日傍晚,父亲刚回到本部家里。母亲就带来一个人,让父亲诊治。父亲一看,原来是学校的女工友郑某某,时年38岁。看她有气无力的样子,父亲赶紧让她坐下来慢慢叙说病情。她说:“我拉肚子已经三个多月啦,开始到医院去看,挂了瓶,用了抗菌素和其他药,总不见好转。后来中药也吃了不少,其中城关卫生院老中医开的方最有用,服了一个月后,稍有一点改善,但却没有进一步的好转。坛石卫生院的一个中医是我亲戚,说我是久病有虚像,给我开了别直参等药,服后也不见好转。还有一位中医说我患有严重贫血,给我开了补血的中药,结果反而腹泻越来越严重。前不久,一家人看看实在没有办法了,所谓“心无主”,只好去求菩萨,还是没有效果。我现在不要说吃饭吃菜,就是喝一小口水都要泻。人一点力气都没有,一天到晚只能躺在床上。”父亲听后,就认真仔细地给她进行诊查。患者除了腹泻外,胃脘部常感到空虚难受,牵扯至背部两侧不舒,脐上隐痛;胃口虽可,但不敢饮食,食则胀痛而泄泻;有时头晕;畏寒,面色苍白,气短,疲乏无力;突遇高声即惊惕心悸。舌瘦干苔薄白,脉沉细稍数(每息5至)。遂辨证为脾肾阳虚,运化无力,以致气血俱虚。“治病必求于本”,补血应先补气,补气需先温阳。宜温阳健脾以止泻,兼补气血。用附子理中汤加桂枝以温阳;辅以六君子汤加黄芪、当归以补益脾胃之气兼补血;佐以痛泻要方和保和丸,疏利气机、开胃导滞,以止痛止泻。


处方如下:

        制附片2钱、干姜1钱5分、炙甘草1钱、桂枝2钱、党参4钱、焦白术3钱、白茯苓3钱、黄芪3钱、当归3钱、白芍2钱、防风1钱、陈皮2钱、神曲1钱、谷芽2钱、鸡内金1钱、红枣三枚、生姜三片。服3剂。另用大艾炷隔盐灸神阙穴(肚脐)7壮,以温补脾肾之阳;用小艾炷灸中脘穴、双侧天枢穴、右足三里穴各7壮,以温补脾胃大肠之阳气;用小艾炷灸左神门穴3壮、左内关穴5壮,以安神宁心和胃。


        当晚,病人的丈夫周某某(当时是县革委会领导,其父亲也是中医,他从小也跟父亲学过一些中医知识)来到学校,知道父亲为其妻子治病,就赶紧跑过来。一方面他对其妻子的病情很关心,另一方面可能对我父亲的医术还不放心。几位县内的名医都治不好的病,一个农村校医怎么会有办法呢?他对我父亲说:“我将城关卫生所老中医开的药方与你开的药方进行了仔细地比较,发现两方基本上一样,他的药方只比你开的方子少了三味,请教一下你的处方立意?”父亲知道他有疑问,就仔细与他分析起来:“众医见你夫人面色苍白,无丝毫血色,大多以贫血诊治,但补血药大多腻滞难消化,脾肾阳虚、脾胃虚弱之体根本不能消化吸收,故越补越重,以致发展到脾胃阳气大虚,水泻不止。当务之急,是温回脾胃肾之阳气,有了 “火”才能烧熟饭呀!城关卫生院老中医开的方与我开的方确实仅差附片、干姜、桂枝3味,但这三味却是温补脾肾之阳至关重要之物。另外,他的方中补血药重于补气药,而我的方中补气药重于补血药,因为只有胃气充实,才能消化吸收补血之药,才能将血补起来。为了加强温补脾肾阳气的作用,我还加用温灸神阙等穴,这样药灸并用,可以大大提高疗效。”周某听后,连说有理,于是决定第二天开始接受治疗。


 第二天 4月10日:

上午9点多钟服下第一剂中药头煎,按处方艾灸一次。到了中午,患者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小碗米饭,结果竟未出现腹痛,也没有泄泻。病人和家属都很惊奇:这是近几个月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4月11日:

腹痛、泄泻仍未再发生,咽喉微疼。续服中药第2剂,用大艾炷隔盐灸神阙7壮,用小艾炷灸气海5壮、双侧天枢、右足三里各7壮、左三阴交3壮(养血)、左照海5壮(清虚火治喉疼)。


 4月12日:

服中药第3剂。灸法同4月10日。


 二诊  4月13日:

泻停身暖,面色稍转红润,体力精神转好,唯昨夜失眠,灸法同4月11日,并加灸神门,停服中药观察。


 三诊  4月15日:

脘部空虚感和背牵抽已减,食欲转佳,食后仍不胀不痛不泻,大便隔日一次,成形。现症:心悸、头晕、气短、乏力、不渴,睡不安稳,有目屎,舌瘦尖稍红,脉左寸稍浮、尺微(右更甚),属心血虚(虚火上浮),阳气虚弱未复。在继续温元阳的同时着重补养心脾气血,加用太子参、丹参轻补气阴清心火,用归脾汤加减,处方:太子参3钱、丹参1钱、党参4钱、黄芪3钱、焦白术3钱、炙甘草1钱、龙眼肉7枚、当归3钱、朱茯神3钱、远志2钱、酸枣仁2钱、木香1钱、制附片1钱5分、红枣四枚、生姜三片。服3剂。停艾灸。后身体逐渐恢复,未出现反复。


【按】本症久泻不止,后来发展到甚至喝水也腹痛而泻,可见脾肾阳虚至极。众医见其面色苍白,无丝毫血色,大多以贫血论治,但补血药大多腻滞难化,脾肾阳虚、脾胃虚弱之体根本不能消化吸收,故而越补越重,以致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当务之急是温回脾肾胃之阳气,才是正道。与前老中医开的方相比较,仅差附姜桂3味,且补气药重于补血药,又辅以艾灸以温阳,故能取得如此不同之效。可见“治病必求于本”,信不诬也!中医之妙,妙在辨证论治,中医之难,难在辨证论治!


        本病初诊时,就见其脉细弱而稍数,见有心悸失眠等症,可见其阴血确已损伤,更有心火萌动之势。如此虽需补其阴血,但因其脾胃不能收受,必得在阳复后方能滋养。此时最宜温药加温灸,在温阳之时,火气顿生。故能见效如桴,一剂一灸立现神奇。当时仍需注意不宜过用清凉之药,故而只用太子参、丹参轻滋轻清,惟恐损伤适才挽回之阳气。如今西风东渐,不少中医者未能坚守辨证论治、综合施治之法宝,且中医内科与针灸等,分系培养,分科治疗。如遇上述这样的病例,如要服药加艾灸协同治疗,就没有那么方便了。一般需挂两次号、排两次队、说两次病情、付两次费,或许做一套化验还不够。想来不禁长叹,中医之长,硬生生地被分拆成了短板!


关于隔盐灸:

        隔盐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是指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的方法,因本法只用于脐部,故又称神阙灸。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食盐,甘、咸、寒、无毒。入胃、肾经,有涌吐、清火、凉血、解毒之功能。现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进,如在盐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已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本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多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等。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之细白盐适量,可炒至温热,纳入脐中,使与脐平。如患者脐部凹陷不明显者。可预先置脐周一湿面圈,再填入食盐。如须再隔其他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药物(药膏或药末),再放盐。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即更换艾炷。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裂烫伤,可预先在盐上放上一薄姜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壮,但对急性病证则可多灸,不拘壮数。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灸与养生
单方白术巧治便秘
燕京段氏外科(六)赵建成运用温补脾肾法经验浅谈
冬天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咋办?艾灸务必来帮忙!竟然如此简单!
升阳养生灸 - 正心阁 - 旧版暂存 - 民间中医网 - 中医养生,中医咨询,中医书籍,...
中医:补脾别瞎补,送你3味药,先升阳、后散寒湿,才能有效补脾先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