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是你做不到,是你不了解行动力背后的思维

前两年,有个很火的词风靡网络——积极废人,指的是那些爱给自己立下各种flag,心态积极,行动却宛如废物,最终被现实打脸的人。这个词爆火的背后,是无数人直戳内心的共鸣,影射的是当下社会大部分人的现实状态:目标与结果之间似乎永远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行动力。

于是,每天在你我身边都上演着相似的一幕幕"积极废人式生活":

  • 说好早睡早起,结果照样刷着微博抖音,打着游戏到夜深人静,早上三五个闹钟依然叫不醒满是梦想的你;

  • 计划运动健身,办了年卡,买了装备,间歇性的秀了几次朋友圈便恢复如初,到头来依然是目光空洞总是疲惫的状态;

  • 决定读书增值,买了一堆书,下了各种阅读App,翻了序言目录便再次被你尘封,连书名也没记得几个。

在自我改变的道路上为何如此艰难,很可能是你没有正确认知行动力背后的思维和力量。

想到做不到,不光是自制力的问题

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之所以达不到制定的计划和目标,是因为自己自制力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

  • 思维层面——想法太多,依赖意志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每日被无数未经过滤和整合的信息侵扰,逐渐积压在大脑里,让我们时刻都有层出不穷的想法产生,思考难以聚焦,计划堆积,目标泛滥,难以专注行动,最终沦为积极废人也是必然的结果。

另一方面,很多人之所以行动力匮乏,就在于过分依赖意志的力量。在大脑中,反复思考该如何做,打鸡血式的自我激励,鼓足干劲,端正态度,兴冲冲的行动起来,仿佛已经看到实现目标后的那份欣喜,可是当高涨的行动欲望消耗殆尽后,缺乏持续性动力,便被无情的打回起点,留下一份似曾相识的自责。现实就是不管你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如果没有持续行动力的话,仍然不会产生任何结果。

  • 行为层面——短期感受的利诱

人们想要做的事,可以分为两种:让自己变得更好人生受益的事(不足行为);不应该做却停不下来的事(过剩行为)。

人们沉溺于过剩行为而不选择增加不足行为,是因为过剩行为可以满足你当下的快感,不足行为如果不通过长期坚持是看不到收益的。趋利是人的本性,相比那些有些遥远且需要花费精力才能得到收益的行动,毫无疑问,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当下就看得见的能满足自我感受的行动。

短期感受与长期收益之间往往是相悖的,因此,过分追求当下带给你快感的过剩行为会削弱阻碍带给你人生长期受益的不足行为。

也就是说,想要自己的执行力更强,必须把那些眼前极具诱惑的坏习惯替换掉。

  • 心理层面——披着完美主义的外衣

完美主义是很多人对于缺乏行动力的另一个看似合理的说辞,具有完美主义的人通常有几个表现:

1、为了防止失败,过度追求计划的完美,确认所有细节没有问题才愿意行动;

2、一旦遇到挫折,打乱了既定计划,内心便无法接受,从而选择停止行动,放弃计划;

3、如果行动总是不顺利,不满意因素过多,会在以后的相似环境中拒绝行动,将计划拖延。

完美主义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当下最为普遍的行动力通病:害怕失败和拖延。

恐惧影响认知,认知便会阻碍行动。心理学上说: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以"尽可能避免失败"为前提的。想法本身并无不妥,只是我们习惯于放大失败的后果,对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担心一旦行为失败,就证明了自己能力不行,就要遭受外界质疑和嘲讽,就可能被周遭边缘化。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做;即使做了,在这样的情绪影响和心里暗示下,事情自然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现实的情况一再证明:越是我们害怕一种结果,它反而越靠近我们,越可能会发生。

拖延是当下社会最普遍的一种"顽疾"了,每天都在你我身上重复上演。造成拖延的因素可能不尽相同:可能因为恐惧失败,可能因为逃避抵制,可能因为眼前的诱惑,可能因为自我贬低,可能因为抑郁焦虑。

从根本上来看,它是综合复杂的心理因素影响而造成的结果。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用意志力来抵抗它,寄希望于自己的自制力,结果就是在反复的斗争挣扎中,往往还是拖延占了上风,最后便陷入到"抗拒——拖延——失败——情绪困扰——更多失败"的恶性循环中去。

了解了制约行动力的三个维度因素,我们不妨来对症下药,看看怎样科学有效的把计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让目标真正的变得愿意且能够执行。

落实行动可以不那么艰难

1、思考和行动也要断舍离

近年来,起源于日本的断舍离的生活整理术席卷全球。所谓断舍离就是主张人要定期清理生活中对你无用或者没有价值的东西,给自己留下空间去接纳真正对你有益的东西。

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同样需要断舍离。

我们很多人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有无穷尽的想法,做不完的事,把自己也搞得疲惫不堪,看似好像执行力很强,也做了很多事,到头来却发现并没有做成什么事。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潜意识的代偿机制,由于自觉对过去亏欠太多,因此大脑会在不停的思考中制造工作的满足感。如果每闪现一个想法就付诸行动,即便做了一堆无用的东西,潜意识也能对"主人"交代。那么一天24小时下来,你几乎找不出空闲的时间,也没有做出让自己真正满意的成果。其实很多时候,你思考的那些问题并不具备付诸行动的意义。很多想法只是一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

要打破这种瞎忙的状态,你需要对无用的思考和行动说不,尤其是那些可能对实现目标产生阻碍的部分。在选择上做减法,清理掉行动前一些消极的自我暗示和一些对结果失败的恐惧,抵制那些只满足当下感受却阻碍长期受益行动的诱惑;在行动上做加法,把真正专注深入的思考落实到小而具体的行动里,并在坚持行动的过程里及时反馈、优化。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自己心理成本的承受压力,也会使行动的效能更高。

2、打破过度准备的惯性思维

互联网运营中,有个备受推崇的行为概念——最小化可行产品。

它是指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

相比于那些过度准备、力求完美的产品来说,最小化可行产品更具有优势,它打破了原来产品必须经过反复调试、打磨直到其所有缺陷被修正,成为精致成品的冗长过程,选择抓住机会第一时间把产品交给市场和用户,在实际的测试和使用中检验、修正,以此来应对极不确定的市场变化。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最小化可行产品可以是每一次专注深入思考后值得立刻付诸的行动。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或隐或显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随时也有新的情况出现,没有办法做到万无一失,也不可能做到100%的准备,立即行动才是我们对抗所有潜在风险的最好方式。所以,不要等待,当下才是最好的时机,当你行动起来,事情就已经变得不那么难了。

众所周知,张钧甯娱乐圈里出了名的跑步达人。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你这么爱运动,如何劝说那些在犹豫今天要不要运动的人?",张钧甯淡淡一笑说,"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先穿上跑鞋下楼,这样当你还没做好决定的时候,可能已经跑完回来了。"

行动力强的人都有一个特点:想到了立马行动。在你还在考虑要不要做,怎样做的更好的时候,别人已经远远的跑在路上了。产生结果的唯一途径就是行动,想的越多,需要顾及的因素就会更多,需要做出的选择和处理也就更多,反倒对行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目标合理可行

目标管理是一门学问,科学合理的目标不仅能促进行动实施,也能增加我们行动的信心,形成正向反馈。

行为科学中有MORS法则,管理学上有SMART 原则。这两个模型都是用来制定并指导目标的工具。虽然表述不同,传达的理念却不谋而合,都突出了目标应该具备的属性:明确性、可衡量、可实现。

也就是说,好的目标应该清晰确切,可以量化,难度适中。

当然,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需要把目标分解成合理的最小单位目标,设置不同的节点,每个节点的最小单位目标同样要符合整体目标的原则,且必须可控,并约束最后完成期限。

举个例子,你制定了一年读50本书的目标,一年按52周来算,相当于一周读一本书。从整体上说,这个目标明确且可以量化,即一周读一本书;难度也相对适中,不会让人觉得难以实现,可不下点功夫也不会那么容易完成。接下来,需要分解目标,如果每天花费30分钟,读完一本书需要3.5小时;如果每天1小时,读完一本书需要7小时。这时你需要判断这样的时间分配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实际情况,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如此,一年读50本书的目标也就具体细化到每天读多久的最小单位目标上了。

把目标分解的过程就是正向规划,让我们明确知道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再把这些方法步骤转变成每日的必办事项,逐一完成即可。由于我们的注意力也是有焦点的,所以一般同时期内设定的目标建议不要超过3个,这样时间和精力分配上也会从容有度,执行起来也会相对可行有效。

4、记录分享实现外部监督激励

有些人习惯于把每天的目标计划制作成to-do-list,完成一项勾掉一项,每天检查完成情况。这个过程其实是自我内部监督,对于那些意志力和执行力本就不强的人来说,依靠自身的力量显然缺乏督促完成目标的持续性动力。

那么,你不妨考虑下通过外部力量实现监督的效果。如在某个社群内成员间相互分享各自目标,彼此监督;像现在自媒体平台很火的vlog,也一种很好的以记录分享为手段实现外部监督激励的形式。

为什么外部监督比自我监督更有效?

《影响力》一书中曾提到一个原理:承诺和一致原理,即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某种选择,承诺的自我认同感会驱使我们保持行为的一致性。

承诺的方式有很多种,公开承诺就是一种具有持久效力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当我们公开选择或表达了一种立场,外部的舆论压力会让我们产生维持行为的动机,迫使我们维系自己言行一致的形象,从而获得他人认可或信任。

在这样的愿望和压力下,我们的行动欲望会更高更持久,尤其在外部给了我们一些建议、鼓励和赞赏的情况下,会激发我们更强烈的行动能力。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中说: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到达。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立刻行动。好的结果源自好的行动,踏实的坚持和积累小而具体的行动,专注于现实和现在,这才是改变人生的唯一捷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卓越建立好习惯
想拼又懒,其实是因为怂
职场达人的十二项执行力!
总是「无所事事混吃等死」怎么破?为什么明明想要改变就是做不到?
职场心态常失控?2个方法助你找回方向,加速升迁
真正的成功,是认清自己的内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