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塞风光美,人情淳,诗人戏问: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岑参,荆州江陵人,奇怪的是,竟然没有字流传下来。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一般都拿他和高适并称为“高岑”。岑参既然被人称为“边塞诗人”,其广为流传的诗歌当然也大多以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塞风情为主,在盛唐时期诸多诗人群体之中,尤其岑参写作的边塞诗数量是最多,成就也是最为突出的。其边塞诗意境之新奇,风格之雄伟,想象之瑰丽,场景之宏大,辞藻之精美,真情之奔放,形成一股截然不同的浪漫主义特质,从而被后人尊称为“高岑诗派”,响誉诗坛,影响深远。

岑参的边塞诗大多写风光与旅情,两个方面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借景抒情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很好地阐释。他的这类诗歌基本格调都是雄壮阔大的,但是今天欣赏的这首《戏问花门酒家翁》却是一个例外。它重点描写了边塞世俗人情,适当表现出来诗人活泼风趣的另一面,极其富于生活气息。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岑参曾经两次从军奔赴边塞,首次是天宝七载(749年),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再次是天宝十三载(754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本诗大约写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旧历三月,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岑参跟随来到凉州城中,见有老人卖酒,即景乘兴而作。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开头两句,诗人简直是脱口而出,流利的笔触把诗人内心里的炽热情感泄露无遗。穿越荒凉之地,忽然来到城市里,眼前猛地一亮,看到成千上百个酒瓮和酒壶摆放在花门口,须发皆白的七十老翁,老当益壮,仍然操劳着在卖酒。

古代人满四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称“老”,诸多诗歌作品里常常便可看到。所以此处所写老人年满七十,仍然在卖酒,就很令人感到惊奇。诗人当然是惊奇于老人年龄颇大仍然需要出来卖酒谋生,有些感喟于生活不易,但并伤感;或许与当时诗人正满怀豪情斗志有关,所以看什么都是积极向上,兴致勃勃的。

此处花门,是指凉州馆舍楼门口。几年之后,诗人和朋友高适、严武等人再次相聚欢饮于此,曾有感于衷地写道:“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几个老朋友相互鼓励,对人生前途仍然充满了憧憬和热望。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城市的祥和气氛,让诗人心情变得欢欣鼓舞。看着道路旁边的榆树,结的果实形似一串一串的铜钱,所以他风趣地向沽酒老翁说,老人家,我能否摘来这些榆荚和您买些酒喝啊?

就像经过漫长沙漠之人渴求水源一样,诗人总是喜欢喝酒的,所谓诗酒人生,诗酒向来不会也不愿分家。此时此刻,于情于理,诗人都会爽快掏出钱来买酒,然后由此痛饮一番,聊慰旅途寂寥,以洗风尘仆仆。

但是,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所以便小小地开了一个玩笑,不伤大雅,反而愈加增添几分情趣。生活固然枯燥乏味,也不能只有一张严肃的面孔,有时候还是需要用诙谐、幽默、滑稽来调剂一下。

这首诗,语言浅显如白话,晓畅易懂,自有一种清新脱俗之感,风雅与精致都隐藏在情绪饱满的文字背后。诗人是真诚的,所以才会用最惬意的语气,精心描绘出一幅充满着生活气息的风俗画面。诗人又是高明的,仅仅一个玩笑就达到了千言万语才能达到的效果,流利酣畅地表述着诗人内心那份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或许,在充沛的情感包容之下,所有的技术手段都会退居二线,方才不显矫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岑参最好玩的一首诗,调戏一个老头子,却成为千古名作
岑参调戏老头子的一首诗
诗人岑参真调皮,逛街时调戏老头写下一诗,竟成千古名作
大诗人突然改变风格,写出一首别具一格的清新小诗,令人眼前一亮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岑参见老翁卖酒,馋得不行写首“卖萌诗”,短短28字有趣更有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