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令人向往的新农村典范――实现集体富裕的航民村(组图)
[提要] 支撑这一切的,是航民村强大的集体经济:从一家村办印染厂起步,航民实业集团如今拥有25家企业,2012年实现产值96亿元,利润4.5亿。航民百泰首饰 摄影:沈湜整齐划一的别墅新村 摄影:沈湜
航民集团补贴村民建成的别墅新村 摄影:沈湜
原标题:令人向往的新农村典范——实现集体富裕的航民村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宋承杰):30亩见方的农田在任何一个中国村庄都算不上稀奇,不过视线平移,掠过绿油油的田地,再看到几十栋排列整齐、红顶白墙的三层欧式别墅,就不禁让人惊奇了。杭州市萧山区航民村的1080名村民就住在这里。
走进一户村民的家,很难想象这样300平米的“豪宅”是村里统一规划、建成后仅以26万的价格卖给村民的。客厅的装潢相对简单,但各色家具一应俱全,家里不满3岁外孙子正跪在沙发前看着平板电视里的少儿节目,作为村民,这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的所有学费都将由村里承担,一旦他考上大学,除了每学期8000元学费报销外,还将获得1万元奖励和每月200元的生活补贴。
支撑这一切的,是航民村强大的集体经济:从一家村办印染厂起步,航民实业集团如今拥有25家企业,2012年实现产值96亿元,利润4.5亿。作为集体资产,除了村集体拥有51%股份外,剩余部分量化到村民,职工和经营管理骨干,每年进行分红。
别墅区没走多远就能看到航民文化中心的招牌,进入体育馆,一块硕大的标准游泳池由于冬天关系已被临时改成了羽毛球场,村里在1996年投资1600万建了这个集影剧院、运动场所、图书室等设施于一体的文化中心。
村里的老年活动站 摄影:沈湜
我们在棋牌室里遇到了78岁的村民项松林,他是1979年第一家村办印染厂的副厂长,回忆过去,他仍清楚地记得,30多年前的航民村是萧山最穷的地方,以种地为生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20元,而现在他一年与老伴退休金加起来接近5万,算上股份分红能达到8-10万。
印染是航民村发家致富的起点,也曾是这里唯一的产业,如今则不然,走进百泰首饰,立刻被一片金光闪闪所笼罩,“今年的产值大概在46亿”,夺目的黄金饰品柜台旁,董事长朱思宝宣布下一步要成为“百亿企业”的目标。此外,航民集团还经营纺织,海运,为了企业供电甚至自办了热电厂,同时把成本6毛钱一度的电以3毛的价格卖给村民。
航民村文化中心电影院 摄影:沈湜
“这儿福利好,生活开支非常低”,回到居住区,航民集团行政办的孟建娟介绍说,除了用电,居民用水1.6元的进价只收5毛,大米也是5毛一斤,农场还免费把鱼,肉,鸡等副食分发到村民手中。虽然物质富足,却不难注意到这里的村民仍留有一丝土地情结,很多人家在自己别墅的院子里辟有一小块菜地。村集体也留了800亩农田交由26个人进行现代化机械耕作,虽然每亩地需要补贴500元,却仍执着地坚持粮食自产自足,表达着农村人与土地的特殊情感。
30多年前,怀揣着集体致富的朴素希望,航民村村民集体投身实业,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你觉得自己现在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面对这个问题,项松林哈哈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收入高,居住条件好,环境嘛终归也是乡下要来的好”。
航民百泰首饰 摄影:沈湜
整齐划一的别墅新村 摄影:沈湜
(责任编辑:zhao1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杂谈]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转载)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原因
跨村联营: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
集体企业(散文)
河南楼村,全国又一个走集体道路的典范,听听村民们是怎么说的?
户均资产超过300万,人均收入5万元 | 集体经济村庄南山村:山海之间崛起的“农民新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