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间穴】针灸针刺 之后的神奇疗效


【标准定位】

在足背部,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灵枢·本输》:“足大指间也”,《针灸甲乙经》补充:“动脉〔应手〕陷者中”;《针灸集成》:“大指、次指合缝后五分”。

【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趾趾缝端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深神经终末支的内侧支分布。趾蹼外足背与足底的皮肤和皮下筋膜互相移行。针由皮肤、皮下筋穿足背深筋膜,在拇长、短伸肌腱的外侧,穿经腓深神经的末支(或经其内、外侧;第一跖骨动脉行于该神经的外侧,跖背、趾背动脉均有穿支和跖底、趾底动脉吻合),继入第一骨间背侧肌。该肌由足底外侧神经的深支支配。

【特异性】

五输穴之一,本经荥穴,五行属水。

【功用】

清肝泻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

【主治病症】

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阴茎痛,疝气,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

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精神经分裂症,神经衰弱,脑血管后遗症。

泌尿系统疾病:遗尿,淋疾。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胃脘胀痛,呃逆腹胀。

运动系统疾病:急慢性腰腿痛,膝部扭伤及慢性劳损。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齿痛喉痹。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心悸,胸闷气短。外科疾病:疔疮痈肿。

其他疾病:高血压,青光眼,肋间神经痛,腹膜炎,糖尿病,牙痛,失眠及足跟痛。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足背。

2、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足背部。

灸法: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方例】

青光眼:风池、合谷、行间。

心痛:阴郄、行间。

肋间神经痛:曲池、支沟、行间。

消渴:行间、涌泉。

腰连脚痛:环跳、风市、行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输穴讲义(下篇)
冲阳(ST42)
丘墟穴的准确位置图,丘墟穴,丘墟穴的作用与功效
悬钟穴之三才针法
脏腑盛衰看原穴
腹痛经典针灸处方分享(六)——健脾和胃方,调中止痛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