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弘扬孝廉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孝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力量,对廉政评价标准起着重要的心理依赖作用,必然成为廉政的动力。近年来,孝昌县找准孝善文化与廉政文化的结合点,着力挖掘孟宗、费祎、程正揆等名人的孝忠资源及孝昌地名起源的历史底蕴,着力打造“孝道昌隆、诚信天下”的孝廉文化品牌,努力营造“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孝廉文化氛围,对广大党员干部建设高尚的精神家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孝廉文化的现实和人文基础

  1.建设孝廉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种必然方向。21世纪风云激荡,我国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经济的高增长、物质财富的大增加、外来文化的大冲击,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给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作为传统美德的根基,孝廉文化成为固本强基、激浊扬清的营养和力量,成为重构能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开创未来的社会道德新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进一步挖掘推广传统的孝廉文化,用孝廉帮助人们端正普世从政的价值观,清明心灵的家园,是所有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力的人们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孝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社会团结、稳定和进步,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向。

  2.建设孝廉文化是变他律为自律的一种最佳方法。孝与廉政的本质要求一脉相承,但角度不一样,提法也不一样。廉政既是道德规范,也是职业准则,它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使其要求作为政治取向显得更具原则性,易误认为是一种来自外在的、官方的刚性要求。而孝则融合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与人们的生命来源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其要求作为文化习俗显得较人性化、通俗化,更易成为一种来自内省式的、民间习俗式的自觉行动。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来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应遵循人的思想认识规律,从外在的指令式变为内省的自觉性,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充分挖掘孝的人文内涵,运用孝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习俗所产生的内省力,从孝道行为规范的角度,引导为官从政者端正权力观和义务观,对加强廉政建设,无疑会更有实效。而且这种方法反过来还会对社会廉政评价标准起到的心理依托进行良性的改造,剔除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不良因素,从而对反腐倡廉建设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

  3.建设孝廉文化必须挖掘本土资源,彰显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孝廉文化资源,用本地景观,用本土人物,讲本土故事,育本土干部,创本土特色。孝感市创建孝文化名城时采用的研究孝义、弘扬孝德、评选孝子、征集孝址、举办孝节、拓展孝商、繁荣孝艺、建设孝景等八大举措可以作为孝廉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借鉴。特别是在各交通要道,取材忠孝文化的城市地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大街小巷,新旧二十四孝图、孝廉文化灯箱广告、公园绿地、旅游景点的孝廉文化景观等给人以美感;云梦的皮影、孝南的剪纸、汉川的善书、应城的石膏雕塑、安陆的漫画、孝昌的鼓书,融入了孝廉文化的内容,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教化了干部,营造了氛围。

  二、孝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和探索

  孝昌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县级行政区,古有孝子孟宗“哭竹生笋”故事广为流传,今有孝女刘青枝“一女养八老”、廉政典型蒋志刚“清水人生”的感人事迹全国传诵,构成了孝昌独具特色的地域孝廉文化。

  1.创作孝廉文化精品。组织成立了孝廉文化暨孟宗文化研究会,出台了《孝昌县孝廉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古代孝子孟宗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朱仲先的《孟宗的故事》、石家齐的《说唱二十四孝》等一批文学作品;创作了以孝昌评书、湖北大鼓为主要形式的《孟宗哭竹》、《孝子孟宗》、《腌鱼沉池》、《清政廉洁话孟宗》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先后向机关干部发放孟宗文学作品12000余册,组织开展专题文艺汇演10余场次。《孟宗孝行故事》于2007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印制孝廉文化广告。在京珠高速、107国道、大安线省道等主要交通路口和县城、乡镇集镇等主要街道设立广告牌100余块,让“孝道昌隆、诚信天下”理念深入人心。印有孝廉格言的孟公酒、孟公扇、孟公折等工艺品也在集镇和观音湖风景区广为流传。

  3.创办孝廉文化活动。一是与慈善捐赠活动相结合。2008年初,孝昌县人大常委会形成决议,决定将每年的正月初十定为“孝行日”,每年举办一届“孝行天下,爱心飞扬”慈善募捐活动,以此促进孝廉文化繁荣昌盛。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孝昌在外人士以及社会群众等都自发参与募捐活动,连续4年募集资金3800余万元,全部用于教育、卫生、扶贫助残事业。孝善文化感召了湖北惠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湖北全洲集团、湖北鑫达房地产有限公司、港昌公司等孝昌在外“四有人士”纷纷回乡投资兴业,目前已有1300多游子回乡投资36.5亿元,兴办了各类经济实体880家,带动2.1万人实现就业,为孝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二是与廉政书法作品进机关活动相结合。结合孝昌创建“全国书法之乡”活动,深入开展廉政书法作品进机关活动,创作廉政书法作品1000余幅,无偿发放给各机关单位张贴,使机关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2008年以来,每年在花园广场举办廉政书法、漫画、剪纸作品展,让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广大群众集体享用一道道廉政文化“大餐”。三是与建设孝廉孝昌相结合。在城区广泛开展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和“传承孝廉文化,发扬奉献精神”承诺等活动,促进以孝建县工作;在农村开展“孝德村区”创建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孟宗故里周巷镇青山村举办“孟宗文化节”,广泛开展廉政“电影村村行”活动,促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在学校开展读一本廉洁教育书籍、唱一首红色歌曲、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办一份廉洁小报等“四个一”活动;在全县开展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爱亲敬老模范、英雄少年、好婆媳,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孝行孝昌蔚然成风。

  4.宣传孝廉人物典型。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掘县内的孝子廉人,树立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近年来,先后发掘了况孝容、肖文秀、沈爱民、张秋华、刘青枝、李桂仙以及蒋志刚等一批尊老重孝、廉政勤政的先进典型,先后有6人被评为“孝感市十大孝子”, 1人被评为全省“孝老爱亲”模范,1人被评为全国“廉政勤政先进个人”,1人被授予“全国十大敬老好儿女”提名奖和全省“荆楚十大敬老好儿女”。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让全县人民学有标准、学有榜样、学得亲切、学得自然。

  5.打造孝廉文化景观。在京珠公路连接线沿途建设以孟宗文化为主题的孝廉文化景观;花园广场上一道长300米长的《孟宗故事》壁画让游人流连忘返;怀仁路上100条幅《廉政准则》宣传漫画生动诙谐;全洲桃源的孟宗像栩栩如生;孟宗大道、孟宗大桥延绵至孟宗故里;占地1071亩,投资1.1亿元的孟宗公园已在孝昌完成选址征地、规划设计等基础性工作,拟定于2012年5月开工,2013年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形成综合性孝廉文化展示园。

  三、弘扬孝廉文化,建设党员干部高尚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身推演的模式和内在的规律制约每一种文化的发展走向,而现实的需要和实践的发展则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重构孝廉文化体系,对于构筑党员干部高尚的精神家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重构孝廉理念。重构孝廉理念,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传统孝廉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孝廉应当是传统的孝义和新时期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要求的高度统一,应当是适应时代要求、适应大众需求、适应精神追求的高度统一,应当是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规范层面的高度统一。具体讲是传统孝义的“四维”(礼、义、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有机结合,实践中要着重做好“几个转化”:将传统孝廉文化中的克己奉献精神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追求,将“父慈子孝”、“尊老爱幼”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转化为社会主义理想及其倡导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将“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转化为“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质,将传统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忠,将传统的“民为贵,社稷次之”转化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等等。通过专题研究,准确界定新时期孝廉涵义,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建设精神家园的指导性规范。

  2.探索重构途径。重构孝廉文化,要广辟路径,形成多头并进的格局,真正将孝廉文化融入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融入到社会管理各个层面、融入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一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重构孝廉文化。孝廉文化本身是一种和谐文化,其根本功能在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要充分利用建设和谐文化的契机,把倡孝廉、行孝廉与创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结合起来,使孝廉文化在和谐社会创建中得到较快发展。二是在制度文化发展中重构孝廉文化。建立健全孝廉考核体系标准,让孝廉在干部日常管理中彰显作用。如河北魏县、四川省、湖南邵阳、河南长垣观、山西河津、甘肃金昌等地倡导的“以德治省、以德治县”做法值得借鉴。三是在社区文化培育中重构孝廉文化。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开展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向居民传授文化、科普、法律知识等,我们要利用这一阵地和载体,把培育现代社区文化与建设当代孝廉文化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孝廉文化来协调社区居民的代际关系和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人际关系,使当代孝廉文化扎根基层。四是在旅游文化繁荣中重构孝廉文化。我国大量的名胜古迹中包含着传统孝廉文化信息,很多古建筑上铭刻着宣扬“孝悌忠信”、家规里约的内容,各地还保留着很多民族始祖、历代圣贤、孝子的崇祠、牌坊、庙观、墓道,这些都是对游客进行传统孝教育的生动教材。还可以通过兴建一些宣扬当代孝廉的主题公园、陵园、诗词碑林,来进一步宣传孝廉文化。此外,更要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通过组织祭扫凭吊英烈墓、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来表达人们对民族先祖、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进而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五是在网络文化发展中重构孝廉文化。网络文化作为现代文明的结晶,正以强大的触角,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努力使当代孝廉文化在网络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建设孝廉文化网站,开发孝廉文化论坛,发展网络孝廉文化,使广大网民受到孝廉的熏陶和教育。

  3.创作孝廉精品。借力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大力发掘古今中外孝廉文化资源,组织专班创作一大批以孝廉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影视作品。就湖北而言,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孝廉文化极为丰富,以诞生于随州烈山的神农氏为象征的勤廉仁俭文化;以楚国君臣楚庄王、孙叔敖为代表的廉政恤民文化;以武当山道教名山为聚集地的道廉修身文化;以“孝感天地”为特征的孝廉草根文化;以武汉辛亥首义为先导的革新反腐文化;以首创我党监察机构为标志的监察防腐文化等六大历史文化廉政资源品牌。加强对这些廉政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创作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影视、文艺作品,对推动反腐倡廉教育迈上新台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健全推进机制。构建当代孝廉文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文化工程,它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党和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和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制度保障,尤其需要深入持久的文化创建,包括缜密的理论建构、广泛的文化传播、自下而上的道德教化、有效的孝廉评价和自觉的孝廉践履。党委和政府在孝廉文化的构建中处于主导地位,要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其中行之有效且与当今时代合拍的做法,以规范性文件倡导社会主义孝廉文化,以法律法规约束非孝非廉观念,惩处非孝非廉行为,以强大的舆论力量激励人们自觉践孝践廉。各级各类研究机构、各事业单位、群众组织也要担负一定职责,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共同实施和推进当代孝廉文化建设工程。要利用典型引路,大力树立孝廉典型,要象先进人物、劳动模范一样予以表彰。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倡导孝廉,国家领导人、公众人物应该率先践行孝廉,以形成上行下效的局面。要强化制度保障,孝廉文化的宣传、教育、实践应纳入各级宣传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部门和基层政权组织的经常性工作目标,各地孝廉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也应成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依据,真正让孝廉文化在全社会落地生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水乡廉政文化进农村 为党员干部“塑形”(1)
福建深入挖掘本地廉政文化资源:汲取文化养分 涵养廉洁力量
参观廉政书画展览 感受廉政文化熏陶
百善孝为先 治政廉为首
廉洁清心,教育为本
区经贸局12月24日组织领导干部参观廉政文化长廊后讨论情况的汇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