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坪上我美丽的家乡
一、新邵坪上

  坪上镇古称大同镇,位于新邵县西北边陲,距县城50公里,是一个边远的工农业大镇。全镇区域面积228平方公里,辖70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是本县第一大镇。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北靠冷水江市,东邻涟源市,南接潭溪、寸石两镇,西与大新乡隔江相望,是新邵的北大门。二O七国道、娄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设坪上互通,沪昆客运专线也在坪上设邵阳北地级站,加上湘黔铁路跨越本镇并拥有该县唯一的火车站——石泉火车站,距离冷水江市25公里,到涟源市28公里,资江有水路可通达沿江各地,水陆交通非常便利。

  自古以来,勤劳的坪上人们,世世代代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才辈出,许多仁人志士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有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张干,有当代著名作家谢冰莹,有原湖南省《大公报》总编辑李抱一,还有省军分区副司令员黄明开等等。百年名校新邵二中座落在三溪河畔,2003年晋升为邵阳市重点中学。我镇俗有“文化之乡”之称,送子女读书不遗余力,至今流传着:“卖江山,当土地;卖砂罐,打豆腐,也要送子女上大同”的歌谣,渊远流长的“大同文化”造就了一批批人才,走向全省乃至全国。还有山水秀丽、雄伟壮观的雷公洞令人神往,古老的罗桥雄姿依然,保存完好的石马张氏祠堂闻名遐迩,无污染的东风水库是休闲的好去处。

  坪上镇物产丰富,主要有煤炭、水泥、硅矿石、石灰、椪柑、牲猪、玉竹等等。煤炭储存量居全县之首,七四煤业有限公司、胜利煤业有限公司两大支柱煤矿年产量达15万吨;硅矿石储量丰富,出口冷水江和新化等地;高坎的莲藕鲜糯可口,袁家的密桔甘甜爽冽;其它还有蔬菜、杨梅、板栗、水产品等,且都是绿色食品。

  二、坪上古桥——罗家桥

  

  罗家桥位于坪上镇罗桥村,现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修建于道光四年(即1842年),横跨在当地的横阳河上,该桥四孔三墩,长40米,宽5米。青石为墩,圆本为栌。在周围几百里内是一座历史悠久、雄伟壮观的全木制的独一无二的风雨桥。该桥是一座水上楼阁,具有独特的古装风格。桥上凉风爽爽,桥下河水清澈。与百年古校新邵二中(原大同中学)依水相连,并与“资江旅游风光带”连在一起。

  2008年3月修复竣工完的罗家桥,终还百年古桥虹光溢彩的原貌

  三、坪上工程——筱溪水电站

  新邵筱溪水电站是湖南省重点能源工程之一,是邵阳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该工程是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由湖南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和新邵县城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资修建,投资总额约13.6亿元。它位于资水中游、新邵县北部坪上镇的筱溪村,坝址位于龙口溪峡谷内,距新邵县城60多公里,离邵阳市70多公里。 2004年10月破土动工,该工程设计工期四年,2008年将全部竣工。

  该工程的枢纽部分主要由大坝、发电厂房、过船设施三部分组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84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09平方米/秒,多年平均来水量129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98米,总库容1.4亿立方米。大坝最大坝高44.5米,坝顶长度328.3米;电站装机容量1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9亿千瓦时,年销售收入1.6亿元,投产后可为地方每年增加财税收入2500多万元。电站建成后,对于缓解邵阳能源紧缺的局面、改善资江通航条件和防洪能力、开发资江两岸旅游资源、增强新邵发展后劲、提升邵阳发展速度、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筱溪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包括大坝坝体、坝基、发电厂房、等水工建筑物的水平位移、不均匀沉陷、倾斜的变形监测;坝体、坝基、发电厂房的渗漏渗流监测;环境量监测。从整个系统、仪器到工程安装,均由我公司负责承担完成。我公司将根据大坝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同步施工,以完成新建筑大坝的所有安全监测项目。

  四、坪上风味坪上餐饮——牛肚王

  近年,湖南出现两大文化景观:一是超女,二是牛肚王。超女风靡神州,靠的是传媒;牛肚王饮誉南国,凭的是口碑。

  特色湘菜牛肚王,除了之嫩之爽,之甜之香,之辣之纯,之脆之润之外,还有说不清、道不明、品不尽、味无穷之孤品独味,可回味而不可言,这就是坪上牛肚王!

  坪上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湘中小镇,而这小地方,山清水秀,原始土产资源非常丰富,加上坪上人的聪明智慧、心灵手巧,又习惯于标新立异,所以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吃泥蛙不剥皮,吃泥鳅、黄鳝不破膛,二两以内鲫鱼不去肠,过夏至必吃猪肉,过端午必吃捣蒜泥拌红苋菜,过中秋必吃牛肉,其特色就在于与众不同。坪上现在有名的特色菜有坪上牛肚、藠头炖泥鳅、白辣椒煮鱼、腌菜开汤,土特产有坪上糍粑、甜糟酒、米酒、红茹酒等。

  坪上牛肚的特色在哪里呢,按邵阳人的讲法就是将牛肚子不洗干净就往锅里炒。邵阳人洗牛肚子要将黑色的牛肚洗成白色了才叫干净,坪上人如果见人将黑牛肚洗成白牛肚,那得惋叹不迭了,他们会说那是糟蹋了牛肚子。因为坪上人吃牛肚是只等那宰牛的屠夫将牛肚子里的牛屎倒了出来,拎着牛肚去到小河里(非得是小河的活水,池塘里的死水不行),在清清的河水里使劲摆弄几个来回,再搓衣服般地搓揉几把,牛肚就算洗净了,得稍稍带点牛屎的香味儿,如果将牛屎香味儿全洗没了,那就是洗过头了。回到家来,把水使劲儿拧干,切成细条儿。火力要猛,待锅里的油滚如沸水,将牛肚“扑滋”一声倒入油中,只炒一个翻身,随即将辣椒、姜丝、大蒜、桔皮入锅再炒一个翻身,最后加盐和必不可少的山胡椒油,三个翻身一过马上出锅,火候恰到好处。

  炒好的牛肚一上桌,应该有牛肉的香气,而且牛肉香大于蒜香,如果是蒜香大于牛肉香那是蒜放得太多,姜和桔皮、山胡椒的气味要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嚼在嘴里,口感应该又脆又酥又有韧劲,味道是鲜而不腻,辛辣中透出点寡淡的甘甜,左边牙床嚼三匝,翻到右边牙床嚼三匝,美得你楞是舍不得咽下喉去。

  坪上牛肚除了之嫩之爽,之甜之香,之辣之纯,之脆之润之外,还有说不清、道不明、品不尽、味无穷之孤品独味,可回味而不可言,堪称世间一绝。坪上牛肚王风风火火闯九州,红红火火二十载,且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从南到北,大有燎原之势,令中国美食界为之惊叹,为之诧异!邵阳市宝庆西路一溜就有二三十余家打着“正宗坪上牛肚”、“坪上牛肚王”之类招牌的饭店,天天门庭若市,生意十分红火。星散在邵阳市区内的这类饭店恐怕有百十余家。从邵阳到长沙的200多公里的公路两旁,打着“坪上牛肚”招牌的饭店亦为数不少。娄底、湘潭、株洲、衡阳等大中城市都有“坪上牛肚”饭店。前不久与几位同事出差长沙,在芙蓉中路发现一家装潢得比较豪华的饭店赫然挂着“正宗坪上牛肚王”的醒目招牌。时值中午十二点,待我们兴致勃勃走近那家饭店,竟发现玻璃门前立着一块白底红字告示牌:“客已满,感谢您的光临,欢迎下次早点来!”在长沙知道坪上镇这个地方的人屈指可数,而知道“坪上牛肚”这道菜的人却是数不胜数了。

  坪上牛肚不光在湖南火爆,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邵阳籍打工人员聚集的地方,都有挂“坪上牛肚”招牌的饭店,这些饭店吸引的不仅仅是湖南人,还有四川、贵州的打工仔对坪上牛肚亦是情有独钟。北京一些湘菜馆的菜谱上,也有“坪上牛肚”这道菜。说不定过些日子,坪上牛肚也象北京烤鸭、南京板鸭、天津狗不理包子一样成为名闻天下的地方特产。

  坪上牛肚王风风火火闯九州,红红火火二十载,且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从南到北,大有燎原之势,令中国美食界为之惊叹,为之诧异!

  应中华美食界和京城美食同仁的盛情邀请,新邵驻京联络处领着大厨,背着牛肚进京来了!此举比上,其文化意义决不亚于200年前徽班进京。京剧亚不封顶、余音绕梁;牛肚王俗不保底、回味无穷,京剧被尊为国粹艺术,牛肚王业正在向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组织进行口头文化遗产的申报之中。

  诚然,坪上牛肚王也不尽是好处,它的不足之处是让人不想回家。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的观点是:和谐家庭与牛肚王并不矛盾。于是,我们尽量少做广告或不做广告,同时建议情有独钟的美食家们要有节制的享受牛肚王,而且要常回家看看。其实牛肚王价钱实在,最好是一家老少共享人间佳肴,是为天伦之乐也。

  这回湖湘文化烹饪大赛,参赛者来自七省八十县,坪上牛肚王捧得最高奖。于是大奖得主苏业兵派师弟刘兆江担纲进京,献艺京都。好在前清美食家协会主席慈禧小姐一去不复返,否则把大厨弄去,你只能吃牛屁!

  坪上牛肚王刚一进北京,首都的美食家开始喧哗,开始噪动!西班牙一位老斗牛士旅游来京,品尝牛肚王之后露出一脸焦虑说:“如果牛肚王来到西班牙,看斗牛表演的人都会跑进餐馆去啦!”京城美食界权威、牛肚反对派领袖那天饱享牛肚王之后,只见他一边打包一边劲叹:“爽晕!”

  五、坪上美景——1、筱溪峡

  筱溪峡位于大乘山麓禾青镇与新邵县接壤之处。河岸山峦叠翠,松杉葱茏,楠竹婀娜多姿,山光水色相映,真有人在画中游之妙趣。

  从禾青镇码头上船,逆水而上。开船时,江水平平,没有浪花,辨不清流向,田原没有起伏,分不清高低。春天,春风吹拂,杨柳绽绿,麦苗泛青,金黄的菜花怒放,田畴宛若一幅锦绣图画,村姑牧童在画中放牛,欢歌笑语,岸边依依杨柳与灿灿菜花倒映碧绿的水中,妙趣横生。

  船至筱溪镇,资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弯。逶迤的山峰,象一群野马抖鬃而来,如数条奔龙霍然而至。河在这里平阔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船停泊在河弯里。小镇虽不大,却显得比较繁华又具有特色。街口那层层叠叠的石级码头,码头边那斑斑驳驳的青砖瓦房,使人不禁想起电影里的《芙蓉镇》;那街中被脚迹磨滑的青石板,那久经风雨侵蚀的古老木板房,又使人想起了这小镇悠长的历史。

  从小镇溯水而上,进入筱溪峡。两岸青山隔江耸立,形成一道峡口,山峰更显得陡峻,树木更加青翠,尤其那弯曲回环的河面,更觉离奇迷蒙,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山脚下的民居,星星点点散布在河边,炊烟缭绕,鸡鸣犬吠,人们出入其间,又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情境。

  船过七里塘,便见峋嵝门。七里塘滩陡流急,湍急的激流,翻起落滩水花,阳光照射,酷似一滩碎银,蔚为壮观。船行至此,浪向船后涌,船在浪上冲,似乎停于逆流之中。纵目前望,两道悬崖截江相峙,形成一道天然门户,这便是峋嵝门。进门后,山峰重重,绝壁层层,江水滔滔,激流滚滚,气势惊人,险象环生。左边石壁参差,形态各异。悬崖上灌木丛生,山顶上绿树参天。右边山脚石峰,怪石突兀,或成一座石山,耸立江中,或成一片礁丛,突现岸边;江水时被隔开,或成一壁澄池,倒映石影,或成一条港汊,静泊小舟;江边有山溪,自山上淙淙流下,注入江中。溪边民居错落,芭蕉溢绿,棕树摇曳,景色迷人。

  石林峰丛中,更迷人的是那座古亭依岩而建,临江耸立,翘角凌空,青砖石门,古香古色。亭门上石刻匾额“峋嵝门”三字,遒劲潇洒。左右亭门框均刻一联于石:“稍坐为佳茶清聊当酒;前程还远预备暂停车”、“到此便招凉何须多竹;欣然能止渴珠胜望梅”。相传明代皇帝朱元璋征战曾经过此地,并驻扎一晚,后人修建此亭,现尚保留旧时碑刻。

  坪上美景——2、小河金龙山

  金龙山又名雷公山,海拔1273.8米,位于小河村北面。登上山顶,一眼如杯状的清泉呈现眼前,此水闻之清香,甜如甘乳,清凉可口,传说喝了此水长生不老,岁岁平安。相传掌管布雨神师失职,久旱无雨,植物枯死,动物无存,玉帝震怒,令雷公将布雨神幽禁山顶,雨神以泪洗心革面,吐出清泉。登金龙山,春夏观云海,看日出;秋冬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六、 张干纪念馆

  张干纪念馆位于坪上镇黄土堪村,为“邵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活动基地”之一。

  张干(1884—1967)曾任湖南一师及省立五中、六中校长,1914年任湖南一师校长时年仅30岁。他终身从教42年,与毛泽东主席有过很深的交情。1950年,毛主席为张干先生亲笔题词誉之“人民教育家”。1952年9月,毛主席特邀张干先生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挽留住京两个月,极尽师生情谊。

  张干苦学成才、毕生致力教育事业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其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当地百姓。2004年,为纪念张干诞辰120周年,当地百姓自发建成张干纪念馆。建馆三年来,共接待坪上镇及邻近的冷水江市、涟源市前往参观的中小学生3万余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坪上古迹:石马张氏祠堂

  张氏祠堂位于新邵县坪上镇石马村,附近便是过去有名的资江古道,往来客轮频繁,当地一度极为繁华;今日新修的筱溪水电站也距此不远,遥遥相望。据《新邵县志》介绍,张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现存建筑复建于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即公元1685年。建筑主体分三进,两侧建双层厢房,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内有戏台,台顶建成伞形,整个戏台呈重檐楼阁,翘角飞檐,梁柱檐板,雕绘戏剧人物或花纹图案。中有厅堂,木质柱檀,盘龙雕凤。后有神堂,均为砖木结构;两边有厢房相连,整个建筑组合紧凑,装饰别致。

  据了解,解放前,当地乡绅张才银、张筱云曾在其内创办“新化通义职业学校”,设脚踏织布机30多台,学生半工半读,主要学棉布织染技术;解放后,祠内又兴办过加工厂,导致木结构和部分图案受损,但主体结构尚保存完好。

  1994年,张氏祠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今年,该村在市文物局的指导下,又自筹资金24万元,按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对宗祠按历史旧貌进行恢复。

  雷公洞

  坐落在新邵县坪上乡大元村,是有名的风景区。它名为洞,实则是一条断崖,南北走向,长约460m,最窄片3.3m。两面断崖如斧劈刀削,直插云天。从分水坳逶迤而来的小溪,从断岩里穿过。枯水季节,水沏见底,游鱼贴石,历历可数;倘若山洪暴发,激流奔涌,訇然如雷。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石岩。洞高 6~9m,宽33,洞口凉风习习,幽静生寒。

  小河古道

  该路途径美丽的小河山村,又历史悠久,故得名。是古时连接湘中两大商业名镇:蓝田镇(今涟源市区)和宝庆府(今邵阳市区)必经之路。

  从颜岭村口登台阶千余级,至山腰,憩于老亭子,该亭始建清朝,历经岁月风霜,只剩残砖断瓦,古香古色,还余立碑数块,历史沉淀。伫立亭口,凉风习习,南可眺美丽资江,弯弯曲曲,脚底就是东风水库,心旷神怡。向北就是当地有名的横山大峡谷,峡谷数公里,两面高山绵延不断,直插云天。峡口建有拦河坝,坝高百余米,坝内湖水清澈见底、涟漪不惊,坝外流水直流而下、气势磅礴。古道横穿大峡谷,挂于半山腰,蜿蜒不断。脚底一路泉水叮咚,瀑布密布,声色俱佳。沿途景点还有一线天、雷打峡、新亭子、豹马岭、七步阶等,犹如散落的珍珠,被古道串成一线,美丽风景,惊喜不断。

  过峡谷,眼前豁然开朗,地势平坦,河流平缓。河流两岸就是美丽的小河山村,土砖杂瓦,民风淳朴。 古道继续向北,翻易家岭,过竹山里,绕金龙山,人在山脊,山高又路远,鸟鸣山更静,心静也!

  潇洒洞

  

  朗概山

  坪上游记:游资江

  1 逆资水而上

  资水,故乡的血液

  母亲生命的源泉

  今天,我逆着你的流向

  再次去寻找

  大自然的纯美

  多年以前

  秋阳在上

  你向我呈现

  你的柔和温厚

  今天,挟着春雷

  我在快艇上见到了

  你的刚强猛烈

  我爱你

  可有些人不一定爱你

  我喜欢接近大自然

  可有些人在不断远离大自然

  你一路抚摸着沿岸的生灵

  也一路扫除着险恶的障碍

  你接受不动声色的爱戴

  却讨厌装腔作势的赞美

  我终于明白

  应该怎样做

  你和大自然的儿子

  可你和大自然

  又怎能容忍

  那些不孝的子孙

  2 站在岣嵝门前

  这绝壁上的门坎

  这通往新邵的必经之路

  多少旅者

  曾在此兴叹

  兴叹筱溪峡拍岸的浪花

  浪花下噬船的暗流

  兴叹烈日炎炎里

  炎炎渴望清泉的人群

  不知哪年哪月

  由哪位好心人带头

  在这荒凉的石壁上

  筑起了一座茶亭

  从此,每一位旅者

  在这里体验着人间真情

  静立苍老的岣嵝门前

  想中华传统美德

  一位华发老妇

  提着刚烧好的

  一桶茶水

  走来

  这无声无息的一幕

  像一股暖流

  从我心间流过

  岣嵝门实在老了

  自愿在此

  默默服务的女人

  也老了

  可是,老了的女人

  有一颗年轻的心

  老了的岣嵝门

  正焕发出青春

  4 江边的杨柳

  江边的杨柳

  少了一份柔媚

  多了一份坚韧

  在风浪中成长

  从弯曲的躯干上

  展示着壮美

  呈现出力量

  她是江的一个侧影

  勾勒出了江的灵魂

  5 返回的时候

  返回的时候

  暴雨猛砸下来

  打着江面

  鼓起

  一个又一个泡

  两岸的群山

  被雨幕

  蒙上了

  一层又一层纱

  整个江面上

  只有我们一艘船

  在匆匆向前行驶

  独坐船头

  任风吹雨洗

  一种天人合一的感受

  一种无我无他的境界

  一种纯正的诗美

  全袭心头

  返回的时候

  在风雨中

  没有谁相信

  我

  飘然成仙

  

  七、坪上历史:寻访梅山故里

  寻访梅山故里

  在下梅山一带,“梅王”指的是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抗击官军战死的“蛮酋”扶汉阳,但据《宋史》记述,扶汉阳身份为“左甲首领”,只是“梅王”的属下,并非“梅王”。真正的“梅王”应是苏轼《东坡文集》中记述的“峒主苏甘”。该文献记述其友、时任邵州防御判官的郭祥正奉命招安“梅山峒蛮”,偕章 、蔡煜等“说谕其酋,见峒主苏甘”(见《东坡文献酒池笔记》第19则)与苏甘谈判,几经反复,苏甘终于放弃抵抗,纳土投降,梅山蛮徭“争辟道路以待”。这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述苏甘其人的起始。据此可知,苏甘系代表梅山峒区向宋神宗纳土投降的总头领,即总峒主,也就是梅山王。此后,对苏甘的种种解说相因而生,却无一家能明确说出梅王苏甘的世居地,笔者认为,梅王苏甘是今冷水江市岩口镇人。

  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会编纂的《中华姓氏史话》载:“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梅山一带的苏氏,称为‘梅山蛮’。”清乾隆进士、湖广总督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九》载:“章 招降梅山峒蛮,蛮姓苏氏,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西接辰,北接鼎、澧, 招降之,籍其民万四千八百余户,田二十六万四百余亩,均定其税,伙岁一输,筑武阳、关峡二城,置安(新)化县,隶邵州。”经过清乾隆帝眉批过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亦载:“梅山峒蛮苏氏,旧不通中国”。民国著名学者、新邵坪上人李抱一先生[/B]研究得出:“宋以前,梅山土酋大姓虽云苏氏、扶氏,然扶氏之显,不及苏氏。熙宁以前,盖已为苏氏之梅山。”并写《新化苏氏宜宗梅山苏氏说》刊入民国二十一年《苏氏五修族谱》。

  史籍虽然没有明确苏甘原居地的准确方位,但对朝廷所设的防梅关寨——阳硐寨却记述甚详。《娄底地区志·军事篇》载:“宋初,为镇压梅山蛮,在新化阳硐村置水竹寨”。《涟源市志·军事》载:“宋初,朝廷为镇压‘梅山蛮’,在今财溪乡阳硐村置水竹寨”。清同治《新化县志·舆地》记载:“历代防守之地,唐以前无考,宋初,‘梅山蛮’为患,置水竹寨于今阳硐村以御之。”阳硐水竹寨所在的阳硐村今属涟源市三甲乡财溪,旧属新化县太阳九都即民国时期的新化县大同镇[/B],为邵阳益阳交通要冲,附近的村、山、矿皆因阳硐寨而得名,如阳硐村、阳硐山、阳硐煤矿等。其具体位置随“梅山蛮”势力的盛衰而不断北移。如唐、五代时梅山蛮势力最盛,朝廷的防梅关寨筑在今梅寨坳和三口关,宋初撤梅寨,筑水竹寨于今水竹茶亭址,后蛮势式微,朝廷又撤水竹寨,置阳硐寨于今阳硐山,苏甘纳土归宗后,阳硐寨又北移至杨梅岭南麓,已深入梅山西峒腹地。其北部就是冷水江市岩口镇,是苏氏聚居的“九岭十八坡”。古代战争因兵器所限,两军对垒的距离不可能太远,其军事设施也将很近。我们排查了现在仍居住在这一带的陈、梁、谢、黄、钟、李、阳、肖、辜、柯、闵、况、易等主要姓氏,他们都系宋神宗开梅后,从江西迁徙先至湖南各地后再陆续迁至阳硐寨周围定居的,宋以前,唯有苏氏聚居在阳硐寨北部的岩口、铎山、毛易、梓龙等乡镇,显然朝廷建阳硐寨防梅就是防岩口苏氏。

  《全宋诗》收录了郭祥正的《将归行》、《再游花山》等诗。郭祥正初知武冈军,后迁邵州防御判官六年,是第一位入梅山西峒招谕梅山苏氏的北宋官员,与苏甘曾有多次接触,在开梅置县过程中功劳很大。他在《将归行》的诗中写道:“低徊却入邵陵幕,梅岭招降建城廓,论功第一遭众谗,断木浮沉委沟壑”。(仅录四句),此诗记述他在邵陵(即邵阳)的梅岭(即岩口的杨梅岭)招降“梅山蛮”(即梅山苏氏)建二城(即武阳、关峡)二邑(即安化新化县)功劳大得很,却不能被当局承认,故愤而辞官归隐,以泄不平。冷水江境内现有的几处小地名如“梅岭”、“花山”、“石槽铺”及有关联的“邵陵”能同时出现在宋神宗时代的三首古诗中绝非偶然,更不是笔者牵强附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数字化”的老学堂
新邵坪上乘碧山庄湿地公园:青山绿水画中游
钟九胜题新邵县坪上镇峡山桥对联
邵阳市民这个暑假去哪玩?别错过新邵坪上镇这个花季!
【诗意新邵】白云雅韵 || 诗人眼里的大美新邵
刘佑祥:新邵坪上 秋收稻田堪可入画 黛水清水厚重怡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