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城:追溯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实说,宋城只是一个新建的文化旅游景点,并无文物之价值。也许年轻人喜欢些吧,那里还是好玩的,有些新奇。但,面对这样的新建景观,我是不大兴奋的。看过,走走,拍几张照片,也就是了。应该说,宋城的动作,在还原宋代民俗文化方面,还是下了一定的功夫。这对现代的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据称,宋城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是宋城一绝,这个我们没有看到。

杭州是南宋的首都。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北宋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宋朝,南迁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杭州,是浸润过南宋文化的古城。也是中华文明南移的受益之城。历史上,中原文化曾几度南移,第一次是东晋、接着是南北朝、五代,南宋加速了中原文化的南移,并取得了惊世的成就。

第一篇:梦回宋朝

宋城的一条仿古街,由此进“城”

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路治;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正在建设的仿古建筑

宋城街道

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宫于杭州,为行在所,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九县,地域与唐代大致相当。

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间(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县)。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也达43万余人。  

尚未完工的建筑

人口的增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

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风景区经过修葺,更加妩媚动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很兴盛。

南宋时,杭州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设立了最高兴府——太学,还有武学、医学、算学、史学等各科学校,临安府学及钱塘、仁和两县学的学生近千人。这里书铺林立,刻印的书籍十分精良。当时的绘画艺术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画院题名的。

上三图均为宋城仿古城楼

第二篇:宋城的民间风俗画卷

宋城惟一的"文物":千年古樟

杭州宋城景区,其实是一个主题公园。公园内有怪街、佛山、市井街、宋城河、千年古樟、九龙广场、城楼广场、文化广场、聊斋惊魂、南宋风情街等景点。景区内斗拱飞檐车水马龙,尽可能地还原了宋代都市风貌。因此,宋城也是反映两宋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它主要分为:《清明上河图》再现区、九龙广场区、宋城广场区、仙山琼阁区、金明池、宋城大剧院等部分。到宋城,古迹是没有的,看到的,是模拟的民间风俗画卷。

这里提抛绣球的地方。我们去时,人家已经玩过了

怪街,凡遇之“事”皆怪

进入怪街的街头装饰

木结构的怪屋

游人排队进怪屋

讲故事的地方

游人模仿宋代的押解人犯,请捕刽给自己戴上木枷。下图:

服务厅外墙上的砖雕 

延伸阅读:杭州的古城门

南宋以前,杭州有旱门十三,水门五个。自元、明、清以来,杭州城已固定为十个城门,从前人们把十大城门及各门的物产编成杭曲小调:“百官(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艮山)门外丝篮儿,正阳(凤山)门外跑马儿,螺蛳(清泰)门外盐担儿,草桥(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庆春)门外粪担儿。几经沧桑,随着杭州城池的不断变迁,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均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太平门

资料图片

望江门

望江门是杭城古代东南部的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名叫新门。因为它的东面有茅山河草桥,又名草桥门。宋末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进占杭城,望江门也毁于战火。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拓展东城三里,在此建门改永昌,因在此登城楼可远望钱塘江潮,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改名望江。

清泰门

清泰门是杭城古代的东门,南宋初,在其南面另辟一门叫崇新门,门近荐桥,因此亦名荐桥门。南宋末元初时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攻占杭城,城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往东延伸三里筑门,名清泰门。 

清泰门俗称螺蛳门。因清泰门外水网交错,河中多产螺蛳,故有螺蛳门之称。清泰门外沿江一带直至江水入海处,是古代煮海盐之处,沿江多盐,因而民谣有“螺蛳门外盐担儿”之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而入,于是拆城门及城墙数十丈,这是杭城最早拆的城门。

艮山门

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进占杭州城,艮山门被毁。元末至正十九年在保德门故址重建艮山门。艮山门一带,宋元以来就为驰名中外的“杭纺”主要产地,这里个体丝织户与机纺作坊遍布,机纾之声,比户相闻,因此杭州民谣有“坝子门外丝篮儿”之称。艮山门于民国初期(1913年)因筑路被拆除,故址上立有石碑。 

艮山门如今是杭城的东大门,进出杭城和到沪杭甬高速公路都可由此出入。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长途汽车站——汽车东站也坐落在艮山东路上。

庆春门

庆春门内的庆春街,历来为杭城繁华街道之一。门外为郊区农民的菜地,菜农运菜进城,担粪出城,均由此门出入,故民谣有“太平门外粪担儿”之说。庆春门残存城墙于1958年筑环城东路时拆去,在贴沙河西边的庆春立交桥旁立有“古庆春门”石碑。 

古庆春门旧址(现为杭州古城墙陈列馆入口)

如今的庆春门外已难觅郊区的迹象,随着城市东扩,这一带将是未来杭城新的城市中心地带。 

清波门

清波门在五代吴越时为涵水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杭城,清波门是西城门之一,门楼濒西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为历代沿用。清波门因有暗沟引湖水入城,俗称暗门。

清波门一带古迹甚多,历史上曾是文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又因门通南山,古时候市民需用柴炭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民谣。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挖地道破清波门城墙数丈,进占杭州。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旗营”之后,清波、涌金、钱塘三门及城墙均被拆除,改建南山路、湖滨路,于清波门故址立有石碑。 

清波门一带向来是休闲赏景的好地方,“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就在西边,附近还有“聚景园”、“钱王祠”遗址,它的东边是“新西湖十景”之一的“吴山天风”和河坊街。

钱塘门

钱塘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为杭州西城门之一。而杭州有“钱塘”之名,始自秦朝。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今青少年宫)、看经楼(望湖楼)直通灵隐、天竺。古时往灵隐天竺进香之人,必由钱塘门出入,故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民谣。民国二年,当时杭州拆除钱塘、涌金、清波三门的城墙,改建湖滨路、南山路,从此西湖又与市区连接。如今这一带已是游览西湖的最佳地段。

候潮门

候潮门始建于五代吴越时,当时名竹车门。因筑城时以竹笼盛巨石,用车运去以定城墙的基石,故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竹车门旧基重建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而名候潮门。 

南宋时,候潮门以北有保安门、保安水门,它的南面是便门和南北水门,西面是六部桥,东临钱塘江。古代,杭州城内的绍兴老酒都由候潮门入城,因此,杭谚有“候潮门外酒坛儿”之称。候潮门于民国二年(1913年)杭城拆城筑路时被拆除,在原址上立有石碑。 

武林门

武林门是杭州老城区最古老的北大门,始建于隋代(约公元589-610年),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五代吴越国(公元983年)时筑罗城,建北关门(谐称百官门),在今夹城巷;宋高宗时移城门于此,明代改称武林门。

武林门外自隋代以来一直是沟通我国南北京杭大运河的起迄点,樯帆卸泊,百货登市。每当夜晚“篝火烛照,如同白日”,赶集的人“熙熙攘攘,人影杂沓,不减元宵灯市”。这就是古时被称为钱塘八景之一的“北关夜市”。从武林门至湖墅一带,历来是杭嘉湖淡水鱼聚散地,因此杭谚有“百官门外鱼担儿”之说,卖鱼桥也由此而得名。 

如今的武林门一带高楼林立,一派现代都市气派。虽然没了“北关夜市”的景象,但这里依然是杭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涌金门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936年),吴越王钱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筑涌金池,筑涌金门,门濒西湖,东侧有水门(亦称涌金闸)。传说西湖中“金牛涌现”即在此地,因而得名。涌金门历来是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涌金门也称小金门,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未说湖山佳处在,清晨涌出小金门”就是写涌金门。涌金门早在古代就有游船码头,西湖游船多在此聚散,因而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 涌金门在1913年与清波门、钱塘门同年拆除,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

凤山门

凤山门是古时候杭州城的南大门。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把杭州改为临安,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城门十三座,此地为大内北门和宁门所在。元初(1276年)元兵进占杭城,不久,南宋皇宫大内毁于战火,凤山门也遭毁。元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墙,在此处筑城门名凤山门(因位于凤凰山麓而得名),又名正阳门。 

凤山门为南宋御街南端,它的旁边有六部桥,是南宋朝廷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为南宋时的政治中心。凤山门外万松岭一带,是连接江干一带和游览西湖的交通要道,风景优美,成为游人骑马踏青之处,因此杭州人有“正阳(即凤山门)门外跑马儿”的民谣。

在古凤山门的遗址处立有石碑。如今,凤山门附近被杭州市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有中山南路传统商业街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南宋太庙、三省六部遗址保护区。

凤山水城门

杭州惟一古城门凤山水城门2011年底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沿着中山南路一直往南走,到了和中河路的交会处,就能看到横跨在中河上的凤山水城门。

凤山水城门北面,藏青色的石砖古朴、有年代感。城门两边都已经断头,用绿色栅栏围了起来,只剩下了中间拱形的一段,顶部还是城墙的形状。转到南面,就看到了刻在拱门上方的“凤山水门”四个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谈杭州的古城门两篇
寻访杭州的古城门遗址
? 杭州十大古城门,你都造吗?
拜访杭州的古老城门,寻找那里的千年民俗传说。
国庆悠游杭州——寻访十大古城门
杭州那些个门,你走过几个~全走过?算你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