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市场准入到施工图审,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在发生哪些变化-工保网

自198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正式建立,发展至今,通过各项质量监管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体系:

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为保证参与建设工程活动的相关活动主体,确实具备相应的建设与管理能力,拥有进入建筑市场的资格条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如《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及相应的企业资质标准。建筑企业想要进入建筑市场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据上述政策法规要求,取得相应的企业资质证书(准入许可)方可。

施工图审制度

施工图审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简称,是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的审查。审查合格的方可进行投入建设使用。

行政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国家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是通过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质监站得以实现。质监站对建设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所涉监管主体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设计勘察单位和监理单位等;所涉监管内容包括:受理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注册、巡查施工现场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核查参建人员资格、监督工程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是指当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单位及工程质量监督等部门,对该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验,通过检验取得竣工合格资料、数据和相关凭证后,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在竣工验收过程中,若质检单位发现建设单位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能够有效防止不合格工程流向社会。

综上,由各项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共同组成的制度体系,能够对建设活动的全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并且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乃至当下,这项制度体系依旧发挥着重要的工程质量监管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发挥政府行政力量为主要方式的监管机制,在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相应的制度缺陷:一方面,抑制了建筑市场的监管作用发展;另一方面,政府机构通过各项制度参与工程质量监管,令相关建设活动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模糊,每每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矛头便直指“政府机构”,真正的参建各方反而“袖手旁观”。

1

变革中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弱化资质市场、取消施工图审

如上文所述,政府主导的各项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在有效发挥工程质量监管作用同时,也逐渐产生了相应的行业市场问题。

如,在建筑市场准入管理制度中,各项资质证明决定着参建企业能否进入建筑市场从事相应市场业务。长期以来,相关政府部门也形成了“重资质轻管理”的管理模式,由此导致建筑市场出现各类资质造假、挂证等不规范市场现象;

再如,在施工图审制度中,由于图审机构的介入,其审查责任与相关部门的审批责任,某种程度上为设计单位分担了部分设计质量责任,结果弱化了设计单位的主体责任。

因此,近年来国家持续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如弱化资质审批、推行“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制度,动态核查管理,打击各类资质造假;取消施工图审制度,深化、完善五方责任主体终身负责制,明确各建设主体工程质量责任。

建企资质告知承诺审批制度

资质告知承诺审批制是行政审批部门一次性告知企业办理资质审批事项所应满足的审批条件,企业作出满足审批条件的承诺,行政审批部门依据企业承诺直接办理相关资质审批手续。告知承诺制下,主管部门会在完成审批后的六个月内,派专家组实地核查,这种查核力度比以往要强很多,被查出来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够有效打击各类业绩造假、资质造假现象。

同时,大力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守信者激励”机制,对信用良好的建企可允许其越资质等级承接工程项目。

取消施工图审制度

自2004年始,国家就相继发布多份政策文件,提出将施工图审由行政审批改为由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自律管理;近几年来,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发布文件,全面取消施工图审查环节;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开启了取消施工图审查的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自2014年始“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终身负责制”开始建立并日益完善;2019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取消施工图审,实行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设计人员的工程质量责任。

2

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督作用

上述监管制度的变革调整,一方面将政府监管的工作重心从事前、事中,转变为了事后监督核查;另一方面也在整体上减少着政府行政力量对于工程质量监管的作用影响。此外,如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实际上是尝试以建立市场化的监管机制,进一步有效发挥工程质量监管作用。

而且从近年来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来看,这种市场化的管理趋势已日益明确,如大力发展工程担保制度,与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结合,发挥市场准入管理作用;再如大力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发挥保险的质量风险管理服务作用,这两种制度都发挥着市场化的质量监督管理作用。

工程担保制度的市场准入作用

在工程担保制度中,保证人在承接担保业务前会对担保项目、担保申请人,进行各方面的风险评估与调查,尤其对于申请人,其企业资信、财务实力、管理能力、人员技术与组织能力,以及过往工程业绩,都是保证人需要着重考量的重要标准。

在工程担保制度发展成熟国家,如最早开工程担保制度的美国,承包商能否获得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的担保保函,直接决定着其能否进行相应的建设市场业务活动,即工程担保发挥着重要的市场准入制度。

工程质量保险的风控管理服务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城市试点与应用推广,而IDI保险的主要特点之一,即在于其引入第三方质量风险管理服务——TIS。通过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机构力量,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能够对不同建设时期的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进行辨识、评估、报告、提出处理建议,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实际上,即是通过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将市场化的质量监管引入工程建设当中。

而无论是工程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第三方质量风险管理服务机构,都是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市场化力量表现。这也是未来我国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全新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企业资质管理的市场准入监管制度,对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重要质量管理环节,也主要依靠政府机构的监督管理力量完成。这一方面为相关政府机构带来很大的管理难度与管理责任,另一方面也抑制着市场监管机制作用的发挥与发展。变革建筑市场准入,取消施工图审,即是在调整这种行政监管与市场作用的矛盾,也是当下和未来我国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发展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工程质量提升思路
创新管理制度 确保质量安全
施工图纸系列谈之审查制度
我国公路养护市场化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在工程监管上如何严格管理的
解析“黑名单”信用管理制度及其在招投标管理领域的制度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