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六章 洛阳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周文化广场及周室宗庙》建在洛阳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本文委托:   周氏联谊              周万俊

本文撰文: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石燕燕

             市周公庙博物馆   办公室主任   张灵威

本文指导: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市周公庙博物馆            聂小雨

本文整理:   周氏联谊              周万俊

洛阳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前    言

我国的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他与宗祠的区别是宗祠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用。                                                                                                     周室宗庙就是周王朝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史书记载,周氏自姬姓来,姬姓始祖为后稷。因此,祖庙里应供奉始祖后稷。(周室即周王朝)

周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中华周氏联谊总会已经成立,各省也在积极筹备。贵州,海南,江西,陕西宗亲在修祠方面走在了全国各省的前面,但是,各省的宗祠毕竟不能代表周氏宗亲的全部,更不能代表周氏始祖和历代祖先,以及全中国的周氏名人。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尤其是河洛地区。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在中国历史发展和城市建设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洛阳提出“将洛阳建设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使在洛阳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在洛阳修建周室宗庙,不仅可以大力弘扬中国文化,为全国周氏子弟提供一个祭祀周氏祖先的地方,而且还可以为洛阳乃至河南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其修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在洛阳修建周室宗庙,不仅是洛阳地处中原,聚天下之灵气,而且具有详实的历史依据及现实的可行性。

一.历史依据

1、 洛阳在西周时期一直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南侧的洛阳盆地,土地肥美,物产丰富,景色宜人,河山壮丽。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发达的中心区域之一,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更成为历代王朝理想的建都之地。

周灭商后,占据了商王朝统治的广大地区,如何控制骤然扩大的辽阔疆域和人口众多的殷族遗民,特别是作为西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国都镐京,偏于西土,对东方的控制是不相适应的。怎样才能有效地统治四方,成了武王的忧虑。《史记·周本纪》记载了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我未定天保,何暇寐!’”说的就是武王忧虑难以安家立邦这回事。经过深思熟虑,武王决定于“天下之中”的洛邑建立新都。

(一)武王之世所营建的洛邑(即成周)

《逸周书·度邑解》记载了武王东都选址时的情况:“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涂,我北望过于有岳,丕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史记·周本纪》对这一事件也有类似的记载:“自洛汭延于伊汭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二者所记武王考察地势并进行选址工作的情况基本一致,《史记》进一步明确说明武王营建成周,然后离开。还有一些历史文献证据及考古发掘说明武王确实营建过成周。

今汉魏洛阳故城一带,与武王所考查地形后决定建都的地望是一致的。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伊、洛交汇处的洛水北岸,北临嵩山,毗邻前述所谓几处“有夏之居”,当为武王营建洛邑之处。《逸周书·作洛解》曰:“俘殷献民,迁于九毕”。孔晁注:“九毕,成周之地”。《史记·周本纪·索引》曰:“又《多士篇序》云:“成周既成,迁殷顽民。”按:是为东周,古洛阳城也。《括地志》云:“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周公所筑,即成周城也。《舆地志》云‘以周地在王城东,故曰东周。敬王避子朝乱,自洛邑东居此。以其迫厄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之’。”可见,周公所迁殷顽民之地,即为“成周”,在今洛阳市区东北“二十六里”,而汉魏洛阳故城恰好处于这一位置。当然,上引文献中“成周”,实乃武王所营之“洛邑”。

考古发掘也为武王在今汉魏洛阳故城一带营建洛邑提供了证据。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发现了一段西周中晚期的城墙。可见,在西周时期,在今汉魏洛阳故城一带,有一座规模较大、并有城墙的城址。这段西周时期城墙是西周晚期周厉王为抵御淮夷的叛乱而增筑的。而周厉王之所以选择在此增设城墙抵御叛乱,主要是因为自武王在此建洛邑始,这里就有人居住,并且已经有了一些基础设施和军事设备,只需增设一些设施,便能抵挡淮夷。

(二)成王之世所营建的成周

西周初年成王之世,周公曾主持在洛阳营建成周,这是考古学界与史学界所公认的。成王营建成周时,首先也进行了选址工作,这在文献里也有明确的记载。

《尚书·召诰》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 太保即指召公奭,这是记载召公相宅的情况。《尚书·洛诰》也记载了召公相宅的情况:“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 这段话可以意译为:我在乙卯日早晨到达洛邑。我曾使人卜黎水上,我也曾使人卜涧河之东、瀍河之西,只有洛邑吉利;我还曾使人卜瀍河之东,也只有洛邑吉利。

这则文献同时也说明了成王之世成周的地望:位于瀍河两岸。《逸周书·作洛》曰:“南系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也记载了成周的地望,即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近些年的考古发现证明,周公主持营建的成周城就在今洛阳瀍河两岸,恰好位于邙山之南、洛水之北。在这里,既发现了大型的手工业作坊,特别是高规格的铸铜作坊遗址,又发现有贵族墓地和平民墓地,也有“殷遗民”墓地,还有祭祀遗址、居址等。

(三)成周是西周时期的政治中心

洛邑、镐京东西两都,京畿相连。《汉书·地理志》曰:“初,洛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说明西周时洛邑与镐京东西并立,为统治全国的中心枢纽。洛邑位于“天下之中”,便于周朝对四方诸侯的控制。《保尊》、《保卣》等铭文载:“乙卯,王令保及殷东国五侯,……于四方会,王大祀侑于周”。“四方会”即四方诸侯朝见周王的盛典,“周”即为东都成周。这是说成王命太保殷见东方诸侯,这时四方诸侯在成周朝见周王,并举行祭祀典礼。《诗·车攻序》说:宣王“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可见,成周是朝会四方诸侯的地方。

成周高有西周王朝的最高官署卿事寮。册令方彝铭文谈到:八月,昭王命令周公的儿子明保做三吏四方的尹,主管卿事僚。十月,明保就到成周就职并处理相关事务。可见,成周设有卿事僚,主管“三事四方”。另外,据考古资料,也可推测成周在西周早中期设有一套官僚机构。从北窑西周墓出土青铜器所涉及的人物看,墓主人多为西周王朝的各级官吏。其中有周王室的重臣召公奭的儿子太保和孙子叔造,有文王之子毛国国君毛伯,有王室重臣荣仲、白丰,有统领成周王室宿卫军的将领师,有主管西周王室宗教礼乐职务的宗人,还有一般的史官、矢、宿等。这些人员,应是在成周就职而死后葬于北窑墓地。

(四)成周是西周时期的经济中心

成周是西周王朝征收四方贡赋的中心。各级诸侯的贡赋,是周王室最重要的经济收入,在当时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的情况下,要把这些粮食、物品从几千里外运送到偏居西土的镐京去,是非常困难的。周朝营建成周的目的之一,就是因为这里位于“天下之下,四方入贡道里均”。洛邑建成后,四方诸侯都将贡赋交纳到这里,然后再发往镐京或其它地方。兮甲盘铭曰:“王命甲征司成周四方积,至于南淮夷”。这是说周宣王命兮甲主管征收成周四方的贡赋,兮甲到达淮水流域的夷部落征收贡赋。可见,成周是西周王朝征收贡赋的中心。

洛邑还是西周王朝工商业中心。成王时的史兽鼎铭曰:“尹命史兽立工于成周。十又二月癸未,史兽献工于尹”。“立工”即建立各种手工业之义;“献工”即呈献各种手工业产品的意思。这反映了成周的手工业情况。特别重要的是,20世纪70年代,在洛阳北窑村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铸铜作坊遗址。由此可见,成周是西周王朝的经济中心。

(五)成周是西周时期的军事中心

洛阳是西周王朝控制东方的战略要地。当时,成周是镐京以东最重要的城邑,它北阻黄河,南挡伊阙,东控虎牢,西制崤、函,四周山河为障,形势险要,自古就有“九州岛腹地”,“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商代末年,“八百诸侯会孟津”。西周初年,三监之乱,“欲攻成周”,周公进居成周,兴师东伐,才平定叛乱。因此,西周初年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就决定把这里建成控制东方的军事保垒。

洛邑驻有西周王朝的宿卫军“成周八师”。武王灭商后就在洛邑驻军防守,故有“洛师”之称。成王时小臣单觯铭曰:“王后反克商,在成师”;穆王时的竞卣铭曰:“惟白宰父以成师即东,命伐南夷”。“成师”即成周八师的省称。厉王时的小克鼎铭曰:“王命善夫克舍令于成周,正八师”。正八师即整顿八师之义。西周王朝的宿卫军共有22个师(每师2500人),驻守在镐京的6个师称为“西六师”,驻守在殷故都的8个师称“殷八师”,驻守在成周的8个师称为“成周八师”,是用以镇抚迁居洛邑的“殷顽民”和淮夷的。可见,“成周八师”占当时全国常备军的1/3强。

洛邑是西周王朝东征南讨的根据地。厉王时的虢仲盨铭曰:“虢仲以王南征,伐南淮夷在成周”。 簋铭曰:隹(唯)王十月,王才(在)成周,南淮夷迁及内伐沔昴、参泉……隹(唯)王十又一月,王各于成周大庙,武公入右,告禽(擒)……敢对扬天子休,用作尊,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记载周厉王在成周指挥讨伐南淮夷的战争。可见,成周是周王朝东征南讨的大本营。

(六)成周是西周时期的文化中心

周公居于成周,制礼作乐。制作了一整套礼乐制度,为周王朝的统治提供了支撑,为周王朝的统治奠定了文化基础。这一套制度,被后世王朝所仿效,成为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核心。“制礼作乐”这一对西周王朝、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工程,是周公在成周完成的。东都成周建成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 宣布各种典章制度。《礼记·明堂位》就记载这件事,云:“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逸周书·明堂》对这件事也有类似的记载,其文曰:“周公摄政君天下,弭乱六年而天下大治……明堂,明诸位之尊卑也,故周公建 焉,而明诸侯于明堂之位。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致其方贿。” 周公当时颁布的典章制度,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礼乐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周当是西周时期的文化中心。

2、洛阳在东周时期是国都所在地

   一)周平王迁都洛邑

西周末年,周幽王立宠妾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为嗣,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宜臼逃至申国母舅家,申侯遂联合缯国和犬戎伐周,杀幽王、伯服于骊山下,西周覆灭。申侯、鲁侯、许文公等诸侯拥立宜臼为王,是为平王。次年(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因镐京及王畿遭战争破坏,平王得晋、郑、秦和其它诸侯之助,遂东迁于雒邑(今洛阳),以避戎寇。重建周王朝,为东周之始。西周初年,周公营洛,也为平王东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从此东周王城成为周王朝的都城。《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扩地志》曰:“故王城一名河南城,本颊鄏,周公新筑,在洛州河南县北九里苑内东北隅。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此城,至敬王乃迁都成周,至赧王又居王城也。”东周时期周王室虽然逐渐衰微,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东周王城作为天子之都的重要意义,远非列国都城所能比拟。在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一直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地位。

(二)现代考古发掘

东周王城的规模、布局和演变,历代文献多有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寻找东周王城的踪迹,根据文献记载,在今王城公园一带、涧河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摸清了东周王城的具体位置、布局和范围。以后又多次在此区域有重要发现,特别是近几年在王城东部发现了大型车马坑和大型墓葬,为了解东周王城的全貌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

经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证实,东周王城遗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平面大体呈正方形。西北角在今东干沟村北,东北角在今洛阳火车站东约1公里,西南角在今兴隆寨村西北,东南城角被洛河冲毁。整个王城周长约15公里,与晋《元康地道记》“王城去洛城(指汉魏故城)四十里,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三十六步”这一记载基本吻合。城址内也发现了一些相关设施。在城内东南部的瞿家屯一带发现有大型周代夯土基址,应为王城的宫殿区,城内北部应为手工业作坊区,在城内中部则发现有王陵区,其间发现多座用于祭祀的车马坑遗迹。

20092月以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现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了大规模的西周祭祀遗址。专家认为,本次发现的西周祭祀遗址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它的发现为深入研究西周东都成周(通称为洛邑)的历史地位、城市布局等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为洛阳的都城发展史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寻找记载中的“周公所建洛邑”提供了新的线索。
 据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周立(现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介绍,这是一处面积较大的西周早期祭祀场所,目前仅可见祭祀区的南部边缘。从目前揭露部分的东、西以及北部均仍有祭祀遗存的现象来看,祭祀区的东、西、北边缘应在目前工地所揭露范围之外。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曾对工地外围无法发掘区域进行过钻探,“从钻探数据来看,发掘区域的周围遗迹现象较少,目前所发掘部分应为该遗址的中心区域。”
    由于受发掘面积所限,祭祀区的外围相关遗迹尚未发掘,很难确切地说此祭祀区隶属于某个大墓或者某组宫殿建筑。

(三)、史记记载证明

(一)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馀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襃厚亲戚,弛苑囿。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   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二)据<·余邵鱼 冯梦龙 ·蔡元放着>的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一回记载

    秦王命除其国,又命嬴樛发雒阳丁壮,毁周宗庙,运其祭器,并要搬运九鼎,安放咸阳。周民不愿役秦者,皆逃奔巩城,依东周君以居,亦见人心之不肯忘周矣。

由以上论述完全可以推断,历史上周王朝的周室宗庙就建在洛阳

  周室宗庙与周公庙的关系

1、周公在洛阳的情况

要建设周室宗庙,必然要提及周公。因为周公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是周人和其它姓氏共同尊崇的始祖。据洛阳周公庙内《元圣宗谱序碑》记载,周公后裔中的姬、周等诸姓有98姓之多。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证明,周公后裔有160余姓,甚至更多。所以称周公为“百姓宗祖”,当之无愧。周公和洛阳也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纵观周公的一生,可以说他对洛阳情有独钟。周初分封时,周公封鲁而不就,以其长子伯禽代袭父职。周公则留驻洛阳,与其弟召公“分陕而治”。“周公营洛”、“召公主陕”,今三门峡市车马坑博物馆内尚存一通周公、召公统辖范围的分界石。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周公正是在洛阳实现自己的抱负,成就了事业的辉煌。

周公一生有五大功绩。辅助武王伐纣灭殷,其一也;平定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及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发动的武装叛乱,其二也;辅成王摄政当国,其三也;营建洛邑(今洛阳),并劝说成王迁都洛邑,其四也;制礼作乐,确立西周王朝的典章制度,其五也。这五大功绩,无一例外地都与洛阳密切相关。

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政风日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日渐壮大起来的周族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取代殷商的统治,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在周武王伐纣灭商的过程中,周公可以说立下了旷世之功。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为灭商做准备,“东观兵,至于孟津”,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周公便是这次重大军事行动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当时“不期而会盟津(孟津)者八百诸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认为灭商时机已到,向摇摇欲坠的商王朝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周公辅佐周武王,率领大军,从盟津渡河,于次年二月,经过牧野之战,一举推翻了殷商的统治,确立了西周王朝。周公可以说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元勋。

周武王在克殷后第四年就病死了,其子成王继位。是时成王年幼,无力当国,周公乃以摄政王身份留相王室,辅佐成王。周公摄政期间,卓有建树,但也因此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周公的兄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对周公代为摄政颇为不满,借机散布流言,说周公心怀贰心,思谋篡位。于是,他们勾结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联合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平叛,以洛阳为据点,经过三年严酷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后,杀掉了武庚和管叔,将蔡叔流放,又将他们原先统辖下的人民迁到洛阳,有力地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周公在洛邑代成王摄政当国期间,勤勉有加,不敢一日有所松懈。《尚书大传》中对周公摄政期间的政绩做了高度的概括:“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伐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这些政治上、军事上的重大举措,都是在洛阳实施的。直至成王长大成人,“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史记·周本纪》),周公才离开洛阳,回到丰镐。即便如此,《书序》云:“周公在丰,将殁,欲葬成周。”成周即洛阳。《史书·鲁世家》也记载周公说:“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这两句话不仅昭示出周公为臣的坦率、忠诚,而且也说明了周公对洛阳的偏爱和结下的深厚感情。

周公在随武王伐纣灭殷,以及后来平定管叔、蔡叔及武庚的叛乱中,越来越认识到洛阳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地位重要,就力劝成王营建洛邑并迁都于此。事实上,之前周武王就有这个打算。武王总感到周作为西方之一“小邦”统治东方的“大殷邦”,实在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他曾对周公说:“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这便是一幅建都嵩山伊洛河流域的宏伟蓝图。很可惜,周武王在克殷后第四年就死去了,这一愿望没有实现。成王继位后,为了完成武王生前的愿望,就派周公、召公营建洛邑。公元前1038年,召公遵成王命至洛“相宅”选址,周公复卜审视,往营成周(洛邑)。成周者,取周道始成之意也。从当年的三月至十二月,周公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迅速完成了洛邑的兴建工程。周公营建的洛邑,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邙山),其地望大致在邙山、洛河之间的瀍河东西,包括今天的洛阳市老城在内。这在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已得到证实。洛邑的建成,不仅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区域,而且使西周王朝的统治更加巩固。

周公在洛邑摄政期间,为新的统一的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史称周公“制礼作乐”。所谓礼,是天子、诸侯、大夫必须遵循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主要内容有建侯卫、宗法制、封诸侯、五服制、爵位、谥法、官制、刑法和“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义”;所谓乐,是指为配合上述典礼仪式所设置的乐舞。“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吕氏春秋·孟夏纪》)可以这样说,礼乐之制是中国最早的、最完备的法典,千百年来,一直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后人“追而仿之”‘“未敢遽议”,奉若经典而受人顶礼膜拜。同时,礼乐之制也是儒学之源。周公的思想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要提到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学说多来源于周公制礼作乐,孔子特别倾慕周公,他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久矣,吴不复梦见周公!”(《论语》)孔子曾不远千里,从当时的鲁国到洛阳求教周礼。迄今洛阳尚有“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碑一通。可以说,孔子继承了周公的儒学思想,其后孟子又进一步发展了儒学思想。因此,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而推崇周公为“元圣”。

除了上文述及的周公在洛邑期间的五大功绩外,还有他在思想上和文化上的突出贡献。周公在洛邑摄政期间,发布了许多文告,如收录在《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等。这些文告所体现的周公的一些重要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周公也因此被称为思想家。周公最早提出了敬徳思想,他吸取了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强调敬德,这与夏、商一味地迷信鬼神,相信“我生不有命在天“的天命观相比是一大进步。上文已经提及,孔子的学说主要来源于周公,孔子的学说中的“仁”学思想就是从敬德演变而来的。随着儒学的盛行,周公的敬德思想也日益受到推崇。其次,周公最早提出了勤勉为政的无逸思想,强调勤奋为政、抑奢制逸。他的这一主张,对周初统治阶级治理战后的残破、混乱局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另外,周公在洛邑期间对文化上的贡献,则在于《周易》一书。《周易》向来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我们习惯上称“文王拘而演周易”,实则不然。文王只是完成《周易》中的卦辞爻辞部分,即文王八卦,而《周易》中爻辞部分和《周易》的成书,则是周公在洛邑时期完成的。

2、周公庙与周公的关系

由于周公对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居功至伟,由于周公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卓越贡献,更由于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儒家思想的础基,千百年来成为为政者推崇的贤臣良相,被誉为“元圣”。后人纷纷对周公设祠纪念,洛阳周公庙是其中的一座。据史书记载,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围困洛阳,当时隋军守将王世充据守东都。因军队屡遭败绩,不敢再战,王世充为了稳定军心,诈称左军卫张永通三梦周公,预示周公营建的洛邑神圣不可侵犯,遂在洛邑范围内建周公庙,塑周公圣像。每次出战,总要焚香祷告,祈求周公保佑。这便是洛阳周公庙的由来。时至今日,洛阳周公庙历千余载而不衰,其中缘由不言而喻。洛邑建成后,周公向成王建议,说洛阳“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恳请成王迁都洛阳。成王接受了周公的意见,就下令把武王从殷都迁来的象征王权统治的九鼎定到洛阳,史称“成王定鼎于郏鄏”(洛阳周公庙定鼎堂,由此而得名)。郏鄏,即洛阳。

3、周室宗庙与周公庙的关系

   周室指周王室,即周王朝。周室宗庙即是周王朝帝王的宗庙。周王朝时代严格按帝王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来建制。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被视为宗族的象征。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用。周室宗庙供奉的祖先是从后稷开始,依次为不窋--公刘-庆节-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周赧<nan>--等等。周室宗庙属于皇家御庙。

  周公庙是纪念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古代洛阳的缔造者、中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周公姬旦的祠庙,亦称元圣庙。周公曾协助武王伐纣灭商,辅佐成王摄政,东征平定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与纣王之子武庚叛乱,营建洛邑并制礼作乐,使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由于周公开创了千秋伟业,被后世奉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周公庙属大夫庙。全国各地多设祠纪念。

   周室宗庙与周公庙的区别在于宗庙与大夫庙的不同。他们的关系实际上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同属于周王朝的庙宇,但祭祀的对象不同。

周室宗庙祭祀的是从后稷开始姬姓祖先历代诸侯国王以及周王朝的历代天子,代表从后稷和姬姓开始几千年以来分离出来的全国160个姓氏的祖先。当然也包括最大的周姓。

周公庙祭祀的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古代洛阳的缔造者、中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周公姬旦的祠庙,亦称元圣庙。代表周公姬旦个人。当然也是我们的祖先但不代表我们的先祖。

但是,因为周公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古代洛阳的缔造者、中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为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巨大,所以,人们只知周公庙而不知周室宗庙也。

始建于1989年的洛阳周公庙博物馆,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洛阳市不可或缺的文物旅游景点。不仅成为探寻、研究周公文化的殿堂,而且成为广大周公后裔寻根问祖的圣地。

因此,在洛阳周公庙旁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利用周公庙的影响,做到优势互补,其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力都将是巨大而深远的。

                                                          “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建在周公庙附近的可行性

1、在周公庙周围建立周室宗庙的现实可行性

在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避免城市记忆的消失,是每一座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必须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如能得到有效保护与展示,她就容易摆脱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避免城市文化危机,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成为形神兼备、古今辉映的文化和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积淀,给洛阳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源,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在今天,使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继续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洛阳按照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的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在新的形势下,在周公庙周围建立“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1)周氏宗亲根在河南,尤以洛阳为代表。在这方面洛阳具有先天的文化资源优势,洛阳与周氏在历史上的渊源,周氏宗亲与周公庙在文化上的认同,使在洛阳建立“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洛阳“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具有极好的文化感召力。

2)国家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洛阳市政府对于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决心,为在洛阳建设“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2)周公庙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区内,目前,市政府已协调土地1000余亩,用于隋唐洛阳城等三处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为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市政府决定启动隋唐城宫城核心区域重要文物遗迹的保护。根据隋唐洛阳城遗址整体保护规划,要在宫城建成25万平方米的大遗址保护园区,此区域内除保留现有2处中小学外,其余全部作为文物古迹用地,这里将成为国际文化基地。周公庙位于此区域内,规划拆迁后将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建于周公庙周围提供空间支持。

4“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的修建,将有周氏宗亲募集资金,聘请国内知名规划师规划建设,使在洛阳周公庙附近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提供了资金保障。

2、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是中华周氏联谊总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的成立是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周氏子弟的福音,我们不仅要完成修谱续谱工作,更要通过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来团结族人。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不但是显赫家族声望的象征和宗族文化的体现,更使祖先英灵有个安憩之所,所以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是向后辈子孙展现当代族人爱国爱家、敬祖尽孝的光辉形象,为子孙后代树立典范,从而激发族人的整体意识和全族观念。

我们应以打造“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为契机,在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的带领下,在我们祖先的发祥地建造成以周室宗庙为重点的中华礼乐中心,恢复祭祀仪式和礼乐大典,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即:打造四大广场                                                        1、塑像广场-----代表周室始祖,历代名人的塑像。          ,                                        2、文化广场-----代表西,东周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著作的雕塑作品。                                      3铜鼎广场-----代表皇权象征的铜鼎及九州位置和物产,从大禹传至周朝的九个广场   场。                                             ,     4祭祖广场-----全球中华周氏每年回家祭祖的地方。                     以及“周氏敬老院,周氏书画院。周易研究院,”等等。

在三到五年把中华礼乐文化中心 打造成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全国传统文化基地,不但使周氏后人受到历史的熏陶,而且使这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华人认祖归宗的圣地,为弘扬中国文化做出贡献。

《礼记·曲礼下》说: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我们中华周氏联谊总会,在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这个大事上面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应该积极号召全体周氏宗亲为修建周室宗庙,传承中华文化而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在洛阳修建“周文化城以及周室宗庙”不但可以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发展历史。而且和洛阳提出的“将洛阳建设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非常契合。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周公庙博物馆等单位已将此项目上报审批。可以说现在,在洛阳修建“中华礼乐中心”是顺天时,合地利,通人和。

                                                  周万俊整理

                                                   8/24/20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26:建在周王城遗址上的王城公园
大数据分析结果:西周时期之“成周”更可能在陕西,而非河南
程平山:宗周、“周”邑、“周庙”与岐周辨析
周公不姓周?探访洛阳周公庙
【河洛寻古记】天下归心说周公
周公庙:巍巍周公,煌煌成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