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情绪的含义
情绪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人们在使用这个词时并不感到困难,互相之间在认识和理解上也没有多大的分歧和误解。理解“情绪”的含义并不困难,但要给情绪这一概念下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情绪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人们在定义它时众说纷纭,出现了许多的分歧和争议。
我国古代汉语最初只用个“情”字,到了南北朝以后,才出现“情绪”两字的连用。“绪”是丝端的意思,“情绪”连用便表示了感情复杂之多如丝如绪。李煜的名句“剪不断,理还乱”就形象地表现了情绪的复杂性及其难以辨清和加以控制的特点。
心理学家们曾给情绪下过许多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的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这种体验倾向为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这种模式在不同的情绪中是不同的。”另一位心理学家利珀则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一种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行为。”而前苏联心理学家为情绪做出一个十分概括的定义:“情绪是对事物的关系或主观态度的体验。”国内的心理学教科书一般把情绪定义为:“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态度的体验。”本课为了便于理解,可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类似的定义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些定义虽然都各具特色,对情绪做出了一定的概括,但至今为止,尚没有哪一个定义被大多数心理学家所公认接受,这正反映了情绪的多样性及其复杂性。
二、情绪的类别
情绪的复杂多样使它的分类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人类的情绪千变万化、丰富多样,很难用几种简单的类别将它们全部涵盖进去。不过,尽管如此,古今中外的学者还是从不同角度,依不同根据,对情绪的分类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从历史上看,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就已经研究过情绪。到了17世纪,著名学者笛卡尔认为情绪是控制人类行动的活力因素,他提出了人的六种最基本情绪为羡慕、爱、恨、欲望、愉快、悲哀。我国古代学者也曾对情绪进行过研究和分类。早在秦汉以前,《礼记》中就已提出人有“七情”之分,即喜、怒、哀、惧、爱、恶、欲;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把情绪分为“六情”,即善、怒、哀、乐、爱、恶。
到了1944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从《说文解字》一书中找出了354个描述人的情绪表现词,按其释义把它们分为18类,即安静、喜悦、恨怒、哀怜、悲痛、忧愁、愤急、烦闷、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耻辱等。他认为,人类丰富多变的情绪主要就是由18类基本情绪所组合而成的,一个人在某一时刻可能体会到其中的一种情绪,也可能同时产生多种情绪。
近年来,西方情绪心理学家也倾向于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有的心理学家把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还有的则认为人类具有8种基本情绪,分别是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和悲伤。复合情绪则是由这些基本情绪混合而成,如愤怒加厌恶就是敌意。
现代心理学家还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又把人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情绪状态。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往往是人在经历了某一段生活历程后逐步形成的,和人的经历、遭遇有一定关系。工作成败、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等等,会对心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心境也和人的先天因素有关,例如气质性格等,抑郁质的人心境处于抑郁状态的时间往往较多。“闷闷不乐”、“草木皆兵”等都是形容心境状态的。心境在一段长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比如,暴跳如雷、欢喜若狂、绝望厌世等都属于这类体验。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如情急生智或惊慌失措、呆若木鸡等。人在紧急的应激状态下,身体和生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相应反应,如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等发生显著的变化,以增加活动力量,应付紧急情景。
三、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情绪与情感并不作严格的区别,但在心理学中,情绪与情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首先,情绪是和需要(尤其是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体验。如由饮食需要是否获得满足引起的愉快和不愉快的体验,由危及生命的灾难所引起的恐惧体验等。它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则是更多地和社会性需要、社会认知等相联系。情感仅为人所具有,情感带有明显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一旦情境改变,情绪也会改变。如美妙的乐曲、优雅的环境、喧闹的街市都可能引起人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当这些情境不存在时,情绪体验就会改变。情感则因它基于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概括而深入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它不仅具有情境性,而且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再次,情绪通常具有较明显的冲动性与外部表现,比如,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怒不可遏等;而情感则较深沉和内隐,而且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
情绪和情感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其差别是相对的。在现实的个体身上,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很难加以严格的区分。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虽有区别,但它们又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一个人的情绪不是在任何场合与地点都毫不顾忌地表现出来的,往往受到情感的制约与影响。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又在各种变化着的情绪中表现出来。因此,从各种意义上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任何一种情感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就很难断定其性质与特点。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又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在祖国赢得荣誉时,会表现为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当祖国受到敌人侵犯与践踏时,会表现愤怒与仇恨。可见,一个人稳定的情感正是在大量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一个个体身上,情绪与情感总是彼此依存交融为一体的,很难把它们严格地区分开来。
四、调控情绪常用的几类方法
1、情绪的“合理宣泄法”
发泄是心理学中提倡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快,避免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生理疾病,人们常常会采用各种防御机制,以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有人认为不能让情绪随便发泄,应该有所限制。其实发泄与限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打击后,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又无法将受到的委屈或不满表现出来,只好把这种负性情绪压抑下去。但由于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不良情绪长期积郁在心中,人的心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也很容易导致疾病。为了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人们就需要去寻找一个恰当的对象将个人的消极情绪予以宣泄,使心中积压的负性情绪得以稀释,从而摆脱这种负性情绪的干扰,保持心理的平衡。因而,宣泄可以帮助人们排遣不良情绪,但宣泄要合理。你可以找一个知心朋友倾诉,一吐为快,想哭就哭。不习惯哭泣的,可以通过跑步、打球、写信等方式,将体内因不快聚结起来的能量向外界发泄。而且,我们也往往有这样的体验,一旦这种负性情绪得以发泄后,内心便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心情就会舒畅。
现实中发泄经常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因而使不少人即使是内心非常苦闷,也不敢轻易地流露,从而郁积在心里,成为一种更可怕的挫折或者打击。人有苦闷就应发泄,只要手段正确,分寸恰当。
国外对于发泄方法的运用已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前苏联曾开设了“吵架”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任务是通过训练使人减少冲突,“若想不与别人吵架,就得多吵几次”。有的国家开设了“骂人”俱乐部,心里有了闷气无处发泄,可以到“私人”俱乐部去骂工作人员,出了气,就释放了过激情绪,完了交费就走。日本一些大公司用橡皮制作经理人的模型,职员们可以对它拳打脚踢,发泄心头怒火。有的国家采取交费打电话,接通后可以随便骂接话员。这些机构就是企图通过这些手段让人宣泄情绪,把不良情绪释放出去,恢复平静。设置这样的机构,对我国未必适宜,但用宣泄法恢复良好情绪的方法却可以借鉴。
2、理智控制法
人都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愉悦起来。具体方法如下:
(1)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笔者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必要时也不妨一试。
(2)自我暗示即自己主动、自觉地通过言语、手势等间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发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自我暗示,是自己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的产生,通过自己的理智去控制不良情绪,不是通过外界条件来调节。例如,考试时很紧张,应告诫自己放松不紧张;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刚要发怒,马上告诫自己息怒。
(3)自我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在困难和逆境面前,如果能够有效进行自我激励,就能从不良情绪中振作起来,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自我激励是通过多种直接明了的方式,通过外界的人、事物来约束自己。例如当工作不顺利时通过名言、警句来激励自己使自己获得精神动力,继续努力,从而更好地战胜困难和挫折。
(4)心理换位,即站到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与他人互换角色、位置。通过互换角色,来体会别人的情绪与思想,这样有利于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及消除已产生的不良情绪。
(5)升华法:将痛苦、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有益行为,产生积极情绪。战国时期孙膑被砍去双脚后,怒而发愤,写出《孙膑兵法》,歌德在失恋的基础上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完成《史记》,贝多芬在遭受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命运交响曲》。总之,一个人假如能真正找到一种使自己兴趣盎然、乐而忘返的活动,那么,一切消极的情绪都会被新的追求所取代。
3、转移法
这是一种调控情绪的常用方法。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比如,两个同学吵架了,如果依然面对面站在那里,互相看到对方都有气。假如劝其中一位同学出去走走,散散心,同他看看景物,谈谈心,则可能使他愤怒的心情平静下来。在生活和工作中如发生了不愉快或不顺利的事。尽量控制自己暂时不去想刚刚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不良情绪往往能得到缓解。
4、学会情境想象的行为疗法
当你心情不好时,不妨使用,也许你的心情会发生改变。
(1)放松、全身放松,闭上眼,做深呼吸。
(2)回想自己及回想家里高兴的事。
(3)想象自己坐在某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观赏美景。例如想象自己坐在海边眺望大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