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经配穴原则及方法

选经配穴原则及方法

1、局部取经穴,2、背部取经穴,3、远端取经穴,4、随症取经穴. 阴阳配经穴,按证型配经穴.
相关关键词导读  选经配穴 配经穴

  1、局部取经穴
  即在疼痛的部位,或表现出不舒适症状的部位,以及病变邻近部位取经穴,因为腧穴对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有治疗作用。能疏通这些部位的经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经络脏腑病变引起的局部疼痛、胀满、麻木或其他不适症状均可选用局部经穴治疗。如鼻病取鼻部大肠经的迎香穴,胃痛取上腹部任脉中脘穴、胃经粱门穴,肝病取腹部肝经的期门穴、章门穴,偏头痛取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头维穴等。

  2、背部取经穴
  即取脊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的腧穴。因督脉总督一身的阳经,对调节全身的气机至关重要,,靠近督脉的膀胱经上有五脏六腑的俞穴,也就是五脏六腑及其经脉在膀胱经上气血输注的部位。经络或脏腑发生病变,背部膀胱经和督脉上相应腧穴都会有明显的反映。对这些腧穴施以适当的刺激,有良好的调理经脉、脏腑的作用。如心脏病变,取膀胱经上的心俞及与之平行的督脉部位。肝胆病变,取膀胱经上的肝俞、胆俞及与之平行的督脉部位等等,以此类推。

  3、远端取经穴
  即在距离病变处较远的部位取经穴。这种取穴方法体现了中医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治疗方法。如脱肛取头顶部督脉的百会穴,颈项痛取三焦经手部的中清穴。这种方法亦称循经取穴.即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规律取穴。因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病在某经,即取某经肘膝关节以下的四肢腧穴。因为这些经穴对化联系的脏腑有调和阴阳疏通经脉的作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12经脉的标本,脏腑的络属,与五官的联系,取相应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如胃脘痛取下肢胃经的足三里穴;耳病选取与之相连的胆经的足临泣穴、三焦经的外关穴。远部取经穴除选取与患病脏腑相连经脉的远端腧穴外,还可以选取表里经脉或同名经脉的腧穴。如胃痛取胃经的足三里穴,还可取脾经的公孙穴,腰痛取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还可取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

  4、随症取经穴
  即对症取经穴,这种取穴方法不以病变部位的远近为依据,而是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腧穴的功能主治,而又针对全身性的某些疾病或证候取穴的一种方法。如外感发热取督脉的大椎、大肠经的合谷、曲池穴清热解表;身体虚损取任脉的关元、气海,胃经的足三里,脾经的三阴交穴补益虚损;昏迷取督脉的人中,心包经的内关,肾经的涌泉穴醒神开窍;筋脉之病取胆经的阳陵泉穴;骨骼之病取膀胱经的大杼穴;气机不调之病取任脉的膻中穴。

  二、选经配穴方法
  1、阴阳配经穴

  中医用阴阳学说阐述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并指导治疗。人体腰背为阳,胸腹为阴,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与五脏相连的经脉为阴经,与六腑相连的经脉为阳经。阴阳双方保持协调统一,相对平衡,则人体脏腑生理功能正常。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去平衡,协调统一被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治疗时采用阴阳、表里取穴法有助于协调脏腑,恢复阴阳平衡。前后对刮法、表里对刮法均属于阴阳配经穴法。如治音哑取任脉的廉泉穴配督脉的哑门穴,胸膈气闷取任脉的膻中穴配膀胱经的膈俞穴,便秘取肺经的孔最穴配大肠经的温溜穴,肠胃病取胃经的足三里穴配脾经的公孙穴。

  2、按证型配经穴
  证是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以及疾病性质和正邪斗争等方面的病理概括。每一个证都是由一组症状群构成的。相同的疾病可能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证,不同的疾病在发生过程中可能出现同一种证。所以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以及发展阶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法,而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性质的证候,却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辨别各种症状,总结归纳出各种证,并依据证的实质选经取穴,这就是辨证选经取穴,对不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者,可根据本书的辨证刮痧一节中各种证的症状表现,对号入座,确定自己的病证属何种证型,按照其所标出的经穴刮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穴位常识
特定穴1
针灸的选穴配穴方法
教你穴位的定位方法
针灸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 传统中医学圈 - 健康养生 - 搜狐圈子
黄帝内经 第卅一讲 《素问.骨空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