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湾茶文化

台湾茶文化[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桃园龟山的茶园

台湾茶文化一词泛指与台湾相关的茶史、茶叶、茶艺等。台湾茶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是台湾民众传统的饮料之一,与台湾的人文风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台茶历史[编辑]

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编辑]

柯朝氏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于今台北县瑞芳山区,相传为台湾北部制茶之始。

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编辑]

林凤池从福建引进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据悉为台湾乌龙茶之始。

清同治年间(1856~1875[编辑]

约翰?杜德对台湾茶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移进茶苗、提供技术指导、收购茗茶、设精制厂并外销茗茶。使得台湾的茶业大幅发展。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编辑]

张氏兄弟从安溪引进纯种的铁观音茶,在木栅樟湖山种植,相传为今日木栅铁观音之始。

政府开始推广种茶。乌龙茶不再受美国市场青睐而滞销,导致包种茶的兴起。华人茶商李春生、台湾茶商林维源兴起,以及台湾的茶商团体兴起而突破台湾茶叶为洋人所主导的局面。

日治时期[编辑]

这时期的台湾茶品种除了原本从福建省传入的以外,又经过日本人历年的试验,最后选出青心乌龙、青心大有、大叶乌龙与硬枝红心等四大品种作奖励推广种植。日本人并大力推广红茶的种植。

二战时期[编辑]

战争爆发,粮食与劳力皆极缺,除部分茶园改种粮食作物以外,原本投注在茶园的农村人力也移转到其他方面,致使台湾茶产业极度萎缩,几乎减产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国民政府时期[编辑]

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重要的品茗空间。

此时期振兴了绿茶的生产,复原茶种、改良茶种、改进各种制茶法、茶产品多元化、推广茶区。使得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台湾茶业转为以内销为主,使得停滞不前的茶业再次复苏。

台湾茶叶政府认证标章[编辑]

阿里山高山茶日月潭红茶北埔膨风茶文山包种合欢山高冷茶瑞穗天鹤顶茶杉林溪茶鹿谷冻顶乌龙茶

台湾茶叶政府认证标章

台湾十大名茶[编辑]

主条目:台湾十大名茶

台湾十大名茶系指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龙潭龙泉茶日月潭红茶等十种知名度较高的茶。

台湾茶艺[编辑]

主条目:功夫茶台湾茶艺

功夫茶是一种茶艺形式,在台湾茶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功夫茶起源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由于极为讲究沏、泡茶的方式,对全过程操作手艺要求极高,没有一定的功夫是做不到的,因此称为功夫茶。此外,这个“功夫”也还表现在品饮和对茶具的要求方面。

功夫茶的茶具一般比较小巧,一壶带二到四个杯子不等,多为三个。常用泉水、井水冲泡。一般不用红茶绿茶,而采用乌龙茶,因为只有这种半发酵的茶叶才能冲出所需要的色香味。

台湾茶文化[编辑]

位于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观光茶园是台湾第一座观光茶园,境内的猫空地区昔日曾为台北市最大产茶区之一,目前为茶艺及夜景胜地。

座落于新北市坪林茶业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二座茶业博物馆。主要馆藏有茶事、茶史、茶艺等,涵盖茶叶的成份、茶树的品种、茶叶的分类、茶叶的产销、台湾茶园的分布、唐宋制茶器具、各代制茶法、现代制茶的过程等知识。

莺歌为现今台湾茶具制造的重镇,其辖区内的莺歌陶瓷博物馆则是全台湾唯一一座以陶瓷为主题的博物馆,甚具特色。

茶叶被视为相当正式的饮料。在公开的场合中,通常都会以茶来招待来宾;上等的茶叶也是非常好的馈赠礼品。在各种宴会中,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敬酒,就会改以茶代酒,也不失礼貌。

顺应健康饮食的风潮,茶叶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市面上。不只是茶叶饮料有相当不错的销售量,超越碳酸饮料,各种点心、面包、蛋糕等也纷纷将茶叶融入食品之中,创造出新的口味。也出现料理将茶叶入菜,以健康、不腻口为号召。台湾有一最为众人所知的小吃便是以茶叶融入滷汁再用来滷蛋,此小吃即为茶叶蛋。

近代在台湾社会流行的泡沫红茶文化是台湾茶文化中一个新的发展,各种连锁茶饮店纷纷成立,口味亦极为多变,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代表性茶饮珍珠奶茶,已成为台湾的代表性食物之一。

参考资料

台湾乡土教育发展促进协会编著,20064月,以茶代酒,台茶有约护照。台北市:台湾乡土教育发展促进协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遍中国—武夷山茶文化》第一集:武夷问茶
(转)浅谈品茶_屈照
徽州茶文化
益阳黑茶 中国独尊
晋商与茶文化
益阳黑茶的文化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