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春捂秋冻有讲究,这么“冻”更健康!


科学“秋冻”有益健康

  

作者:许平

俗话讲:“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意为春天“带点暖”、秋天“带点凉”对身体有益处。

秋冻是指连绵的秋雨过后,天气一天天地变凉,这个时候,不要过多地添加衣服,反面要适当地保持寒凉状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

秋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顺应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加强防寒的锻炼,增强肌体的防寒机能,从而有效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说秋天“冻一冻”有益健康呢?

因为随着天气渐渐变冷,身体毛孔处于收缩、闭合的状态,这样会影响皮肤对于温度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如果天气稍冷就急着加衣,那么皮肤未经严寒的刺激,抵抗力就会下降。一旦天气出现变化,身体反而会出现不适应的症状,而引发伤寒、感冒。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皮肤冻一冻,尽量接受凉爽的刺激,使身体适应逐渐降低的温度,从而提高抗寒防寒的能力。

一般来说,只要气温不低于20度(一般在农历八、九月份),人们都应该适当让身体承受一下“冷冻”。

秋冻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在户外进行一些耐寒的锻炼,散步和慢跑等都是非常适宜的秋冻运动,对于机体免疫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当身体达到微热状态,就可以停止运动,防止身体出汗而导致寒气进入身体。还可以坚持冷水洗脸,冷水的刺激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结构,还能锻炼皮肤的抗寒耐寒能力,对鼻炎、感冒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一些体质较好的人可以洗冷水浴,或者去户外游泳,这是增强抗寒能力的有效办法。

秋冻作为一种养生方式,对肌体免疫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但是秋冻并不是一味让自己在低温中冷冻和锻炼。秋冻也需要适时适度,并且因人而异,要懂得迎合自身的体质和天气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一味保持秋冻状态,不仅不会增强身体免疫力,反而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气温如果下降较快,就应该及时添加衣服,体质虚弱的人更应如此,不可长时间处在低温环境中。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达两周以上,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秋冻并不是指全身都可以接受凉爽的刺激。在秋冻的过程中,身体一些特殊部位一定要注意重点防寒保暖,避免出现受冻的情况发生。

秋冻中重点保暖部位有哪些呢?

重点防寒保护的部位有腹部、脚部、脖子、肩部、膝盖关节等部位。因为腹部受凉会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脚部聚集了全身的经脉,而且离心脏最远,血液输送的距离最长,脚部受凉后,全身都会出现受凉反应,身体抵抗力自然就会下降,疾病发生的几率就会增加;脖子受凉后容易引起感冒和脑部供血不足;肩部受凉则会增加周边组织受伤的概率;膝关节最怕风怕冷,受凉则可能引发风湿病和关节炎。

对于秋冻,南北方的人也要区别对待。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相对较小,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除此之外,胃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哮喘和支气管炎患者、老寒腿病人、体寒的女性等这些人群不适宜秋冻,应当适时保暖。否则容易加重病情,给身体造成更大伤害。

所以,要客观地看待秋冻,既要肯定它在提升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和功效,同时也要区分不同人群、根据不同身体体质,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以自身身体状况和气候的变化为参照标准,尽量采用科学合理的秋冻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作者简介】许平,江苏靖江人。曾从军20年。爱读书、爱思考、爱生活。曾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季旅游装备指南 冬天旅游注意事项
秋冬季养生与保健!
寒潮来袭,小心冻出来的病
大雪节气将至应该如何防寒 重温补和保暖——99健康网
秋冬季的保健养生方法
早春宜捂 减衣莫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