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惒】《雁荡山.绝情谷.李白苏轼律》

(一)《雁荡山.绝情谷.李白苏轼律》

作者:润垚

 

香烛绿火敬期间,

雁荡绝壁情侣岩。

不知此谷真实意,

侠肠至此倦尊仙。

【注释】

<香烛>笔者因《神雕侠侣剧》来此游玩,跟徐霞客足迹,发现诸多石柱,笔至林立,难跋艰险,力不足涉。见石柱美丽,可爱如尊香烛,必舍掉“香柱”一词,香烛,香和蜡烛,用以祭祀祖先或供奉神说。

<绿火>众传张家界山色,但看这里的石柱群,加之石柱上面生长的葱植茂丛,犹如火炬和烛火、香火,此间天难耐蓝,全貌犹如香火敬天的感觉,争相取天,儒雅有序,必寓“绿火”。

<>此谷名曰“绝情谷”,虽然只用“谷”但与标题紧扣,人来不解。单看实景发现,要进绝情谷必经悬路,此路为高崖玄观,陡峭绝地,非常人敢于尝试,笔者走至初久,身心已近崩溃,每小步甚是艰难,过了悠长颤抖的悬路,此处“绝情谷”景色奇观尽是舒展,塌陷的情志被眼前的一切洗刷,谷由内外探,千里湛蓝有局限,使人欲添羽翼,如燕子飘移,身心回归,情志高耸,新惬别致。若单人,会心生孤恋伤感,总觉似乎要与世界远离,但这种远离很是柔美俊朗,唯恐无人共饮;若情人共享,会倍加珍惜姻缘在此相依,远离尘世,情有独钟。笔者感叹天工造人、造景的手法深入骨髓,荡气回肠,良知发现。好一个绝情谷中不绝情,只是心依此谷中。

<侠肠>:侠骨柔肠。铁骨铮铮,侠肝义胆,却也有着温柔细腻的感情,多指英雄的最佳形象。多用于男人,但也会用作女孩子。从现代社会来看就是极具能力的人,同时有具有慈善悲悯之德,霸气十足的背后又有温柔贴心。在本诗中指极具雄才大略的侠义高手,更是范范的指雷同这样人的心智胸襟。

<倦神仙>:看到此处美景,已经没有心情再去崇拜过去神圣的一切了。

【诗意】

雁荡山的石林若香火林立,石柱顶端的植物若绿色火苗,石林向天直取伸展,很有谦卑、尊敬、儒雅的姿态,宁静大气、悲悯可爱。雁荡山众多岩石绝壁,与天地相垂,唯情侣岩石喜迎来客,更胜张家界爱侣石柱,两个石柱峰相拥并合真石版的千古绝恋。如果你能逗留夜晚八点左右的月光,雁荡山很多山峦、石岩、石柱、峭壁会上演卡通人物、动物情节,随角度的不同、月光亮度不同会产生为妙的幻化丽影。

很多慕名而来仓促的游客,一定不解为什么这里会有绝情谷?为什么名为绝情谷?也不知道真实的隐情。一但进入绝情谷,你会被绝情谷的美吓到,心灵会被洗涤,过去你崇信的一切神圣都会忘记,顷刻间你才明白什么是人生最佳的追求。他会颠覆你过去所有一切的所爱,乐不思蜀。单人在其中你会为自己孤独享受眼前这一切感到一丝甜甜的忧伤,你会觉得有些浪费;情侣至此会更加珍惜,庆幸此生此处相约,情意清柔绵绵,不绝期限,爱河恒注。

故绝情谷底不绝情,此情绵绵无绝期。

 

(二)《庐山律.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蓬莱.合辑》

合辑:润垚

 

l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因为。

【简析】

众多歌咏庐山作品,苏轼<题西林壁>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两首诗艺术构思自然不同,李白以小博大,以细出奇,通过香炉峰瀑景,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抒发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肯定。

苏轼则通过“横看”、“侧看”、“远近”、“高低”巧妙的进行轮廓的勾勒,景色虽然不细说,但简短的话语已经把大脑中的风景尽收眼底,有禅修内观的嫌疑,动员了平时人们对山原有印象的内观思考,同时很巧妙的对庐山进行内心世界的勾勒和描画,让人一想似乎就已经看到庐山了,情致逼真。同时又通过文学暗示手法,完全征服了内心对待眼前描画景色的认可,“不识真面目”、“只缘”词语就已经让人深信不疑拍案叫绝。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一览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苏轼<题西林壁>在抒发情感和感叹的同时阐述出一种哲理。李白<望庐山瀑布>通过描绘真实场面的同时,用逼真的场景凝练出一种气势“落九天”。这个比喻和阵容让灵魂和耳朵生风,如入其境,瀑布的洪泻声响已经使整个身心不能自拔,壮观宏伟,高亢深入。

 

l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古今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一个“挂”字很形象的突出了瀑布的姿态身形。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普通的神仙也去不得,西游记的孙悟空去过,是太上老君的修炼之地。在目前科学来看就是太阳以外的宇宙星系群体了,非一般科技所能到达,非光速可以解决。这里九天比喻瀑布的气势和下落的速度、重力犹如洪泻到深无见底的至极状态,瀑布的声响和瀑布的速度让人的感官判断到达了极限。

【简析】

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描绘着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

“日照香炉生紫烟”,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

“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圣,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专指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对后人有影响深远。

 

(三)《意不同,意境合一》

合辑:润垚

 

<蓬莱>

作者.不详

美景何须它处觅,家乡附近有蓬莱。

 

【对比】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不知此谷真实意,侠肠至此倦尊仙>

【简析】

都是借助意境来说服读者,让读者没有看到但已经感受到了现实的真实分量。

<美景何须它处觅><不识庐山真面目><不知此谷真实意>陈述是相反的,表达的意思不同,但是已经和某些思考异曲同工。“何须”表述的是已经知道,与“不识”、“不知”从读者的角度都是未曾感受却是都感受到了语气中的态度。“有蓬莱”和“此山中”、“至此”都是告知读者一个结果,通过这个结果让读者深信不疑。所以这三句即不同又完全合一。

 

(四)《与李白和苏轼合律》

合辑:润垚

 

香烛绿火敬期间,

雁荡绝壁情侣岩。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知此谷真实意,

侠肠至此倦尊仙。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烛绿火敬期间,

遥看瀑布挂前川。雁荡绝壁情侣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不知此谷真实意,

只缘身在此山中。侠肠至此倦尊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2.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挥毫一首山水诗,苏轼看后赞叹牛,随即写下一首诗,被赞更牛
康震古诗词38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遗憾千年的庐山瀑布!
李白最有数字差的一首诗,只有4句,想象力丰富,大胆,气势磅礴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详解(19)《望庐山瀑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