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杂谈

 清明究竟是是“人节”还是“鬼节”?

点击:84  回复:0
作者:真国见比吕  发表日期:2010-4-8 11:07:00
    
    时至清明,一些商铺里的祭祀用品也赶“潮流”,除了金元宝、纸钱等传统祭祀用品外,居然还出现了用纸扎得花花绿绿的“三陪小姐”,也有贴着美女照片的“二奶”,甚至还有“伟哥”和“安全套”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祭品。更有别出心裁者,只要花50元钱,还可买到与当红女明星的“结婚证”。
   随着清明的临近,一些商家在祭祀用品上也大做文章。咋一看这些赶潮流的祭祀品让人啼笑皆非,但是这种祭祀低俗化的倾向却是对传统道德的扭曲,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和担忧。不得不让我们来重新认知和温故这个传统的清明节。
   早在2000年多前的周代,就有了清明。不过那个时候的清明首先是作为一个自然节气出现的,是农历24节气之一。古书《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的本意是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因为24节气发源于黄河流域,所以天气晴朗反映了黄河流域清明的天气特征,和下雨没什么关系。
   但是现在,一说到清明的天气,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好像清明就该下雨才对。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先从杏花村在哪说起。据考证杏花村应该是今天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池州。清明期间,从海上而来的暖湿气流开始活跃,已经能够越过长江,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还比较强,所以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就容易形成降雨。不过,这时的暖湿气流还不像夏季那么强盛,所以雨一般下得不大,就有了雨纷纷的独特景象。
  
   说到清明节作为文化节日的来源就必须提寒食节。古代的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的一两天,其节俗为禁火、吃冷食。关于寒食节的来源,民间广为流传的是忠诚义士介子推为救晋文公“割股充饥”的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在流亡避难的途中,终于有一天饿得快昏过去了,他的一个跟随者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救了重耳。后来当重耳登上王位后,用火烧绵山逼介子推出来做官,以表达对介子推当年的恩情,不幸的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结果介子推被烧死了,从此晋文公重耳下令在介子推殉难的这一天,全国上下不准生火,只能吃冷饭,因而得名寒食节。唐宋时,寒食和清明合并,清明祭扫亲人、先贤的传统便延续至今。
  
   从介子推“割股充饥”的故事中,我们也加深了对清明节重感恩、重孝道的理解,像刚才节目最开始出现的那些不道德的祭祀用品,完全是对清明祭扫文化的扭曲和亵渎,是绝不应该的。2008年开始清明节成为国家的法定公休假,也成为现代人踏青郊游、放松休闲的好时机。有人就在问这清明节到底是“人节”还是“鬼节”?
   其实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千百年来对于“礼”的重视,形成了清明节独特的祭扫文化。从周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时节要祭 奠死去的亲人,缅怀先人业绩,感谢先人的恩惠。
   清明不仅是追思先人的节日,它的民俗文化内涵还有很多。踏青、郊游早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并且唐代就有清明节放假的规定。人们祭拜完祖先之后,就去踏青、郊游、放风筝。终于从寒冬的漫天飞雪、白茫茫一片当中走出来,迎来了漫山遍野的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人们尽情的放飞自己,带着新的希望去迎接新的一年。
   可以说清明,是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团聚,不是一个悲戚的节日,更多的是欢乐。
   后来,清明又融入了上巳节中的爱情元素,人面桃花的典故让清明节变成了一个烂漫的节日。男女青年嬉戏并自由择偶,给清明节增加了孕育新生命的意味,将生和死完美地在了一起,生命得到延续和轮回。
   清明是24节气中最有生机的一个节气。如果将24节气比作24小时的话,那清明应该是早上6、7点钟黎明破晓的时候,由阴转为阳,由死到生,是一年当中阳气生发、万物生长,也是孕育新生命、新希望的时候。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明是“人节”,不是“鬼节”。清明关注“死”,更加赞美“生”。它是一个将生和死很好的交融在一起的节日,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传承和感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时节话清明
民俗清明——中华民族的传承 - 焦点阅读网
南京军休清明时节话清明
扫墓、踏青、插柳……清明节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
清明节的来历、传统习俗与注意事项
清明,是怎么从节气变成节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