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12月1日起六项医保新政实施 社区医院“尝鲜”要等几天

2016年12月6日讯,大医院的医保药品在社区医院也能报销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四类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可以开具2个月量的常用药品……从本月1日起,本市集中推出了六项医保利好政策,不少市民都对此充满期待。

回龙观社区医院 阎彤摄

据市人力社保局介绍,这是为了推进分级诊疗而出台的医保新政,希望发挥医保的引导作用,促进患者有序流动。而分级诊疗的目的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此次出台的新政旨在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难题。目前,全市共有2188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其中社区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有1482家,占全部定点医疗机构总数的67.7%,也就是说,一多半的医疗机构都是社区医院,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很方便地看上病、拿到药。

人们关心的不仅是新政将要采取哪些举措,更关心新政出台后能否得到有效地落实。为此,记者走访多家社区医院,进行了实地探访。

社区医院工作人员

还没接到通知 药品尚未配齐

上周五,记者来到天通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因为当天没有安排疫苗接种、儿童体检等工作,所以平时熙熙攘攘的服务站里显得安静了很多,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病人前来问诊。“大夫,我有慢性鼻炎,前些天感冒了,又引发了鼻炎,都半个多月了,一直鼻塞,呼吸不畅,能给我开一些缓解鼻炎的药吗?”一位年轻的女患者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之前在北大医院问诊的病历本和检查报告给大夫看。这些资料显示她确实患有慢性鼻炎,之前北大医院的医生曾给她开过洗鼻水、薄荷油、丙酸氟替卡松喷剂等药物,她说这几种药效果还不错,但以前开的已经用完了,因此想从社区再开一些。“这几种药我们这里都没有啊,只有一种治疗鼻炎的喷剂,里面含有激素,你还要吗?”医生认真地查看了她拿来的病例和处方,点开电脑的开药系统,仔细查询了一番,发现社区里没有北大医院开给她的三种药。一听说仅有的一种药还含有激素,女患者犹豫了一下谢绝了,但她似乎还有点不甘心,追问医生:“不是说从12月1日起大医院有的药社区都能开能报了吗?怎么会没有这几种药呢?”医生笑着摇摇头说:“这个消息我也看到了,但也是从新闻里看见的,我们还没有接到上头的通知呢。以后可能会有吧,但肯定没那么快。”

记者又来到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巧有患者在药房咨询,她想买头孢克洛、息斯敏、黄芪颗粒等药品,但工作人员说,她说的这些药品现在药房还没有配备。他们的说法也是还没有接到通知,虽然新闻里说了,但针对社区医院的具体细则还没有出台,医院内部系统目前也尚未统一更换。

尽管社区用药一直在扩容,但想短期内做到跟大医院一模一样也是很难实现的。据了解,过去,由于大医院和社区采取两种不同的招标采购平台,社区药品是零差率,而大医院是药品加成,所以造成了药品目录不同。今后,大医院和社区的药品采购平台将统一,采用一致的药品目录。慢慢的,社区的药品肯定会增加。但短时间来看,一方面由于药品的特殊性,药品的采购程序周期较长,需要经过公示等流程,因此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药品购进;另一方面,社区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空间很小,药房可能就十几平方米,甚至只有几平方米,购进那么多药可能都无处存放。这些都是困难,还要慢慢解决。

社区居民

大病到大医院 恢复就在社区

在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站,李阿姨刚刚开了药出来,手里拎着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药。“是拜糖平,还有一些中药。”李阿姨告诉记者,她患有糖尿病,常年要吃拜糖平。“政策是越来越好的,拜糖平过去要到大医院才能拿得到,也是这几年社区医院才有的。我也看见新闻里说了,以后大医院有的药社区也会有,但可能没那么快吧。今天我也问了大夫,是不是能开两个月的,但大夫说现在还不能,电脑的系统还是开不出来。”李阿姨这次还是只开了一个月的拜糖平,但她已经很开心了,“政策执行没那么快,也可以理解。以后一次能开两个月的药,就不用老来了。我身体还行,老伴身体不好出不来,他也常年吃药,对他这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那可是太有帮助了。”

而社区90%的报销比例其实并不算是从12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的,而是一项已经实行了几年的老政策了,只是这次又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政策重点强调。李阿姨说,她刚拿的拜糖平就可以报销90%,她这次拿的药总价1700多元,报销了90%之后,她自己只花了170多元的自付款。

波立维也是老年人常用的一种药。这是心脑血管病人需要长期服用的一种慢病药,一般一个星期的用量是一盒,每盒售价是140元。以职工医保来说,过去这种药如果在大医院里开,只能报销70%,也就是说自己要花42元;而在社区医院就可以报到90%,个人自付只有14元,比在大医院节省了28元。如果长期服用的话,一年下来能省1400多元,还是非常可观的。

在社区看病有着这么多的便利性,患者是否会改变过去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偏见呢?李阿姨的态度能代表不少老年患者:“平时的头疼脑热一般就直接来社区医院了,这多方便啊,出门走几步就到了,什么时候来都有号。社区医院的大夫态度也很好,看得很仔细。要是突发什么大病的话就不在这了,还是会去大医院看,那边的大夫确诊了,给定好了每天吃什么药、打什么针,那时候再回到社区医院来拿药、输液什么的,这样行。”

最值得期待

长处方好处多 老年人最受益

六项新政中还有一项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这四类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可以开具2个月量的长处方。这一项比起报销比例提高、上门服务可报销等政策来说,似乎不是那么抢眼,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很多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常年服药,药方也会很长时间不变,因此她们都希望能一次多开一些药品,就不用隔三差五地去医院折腾了。但是,因为《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有规定:医生开具的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这也就是医生们俗称的“急三慢七,行动不便两周量”的开药规则。

在朝阳医院,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康女士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前来开药。“母亲有支气管炎,经常咳痰,每天都得吃沐舒坦,还有高血压,每天都得吃氨氯地平,家门口就有社区医院,可是那里没有这个药,只能到大医院来开。”康女士说,母亲患有好几种病,其中的高血压和心脏病都算是被“照顾”的几种慢病,一次能开出一个月的药,可是这支气管炎就不算了,医生每次只能给开十几天的药量。而她常吃的一种叫海昆肾喜的药,一次只能开半个月的药量,这更让她们苦不堪言。康女士的父亲也同样是重病缠身,为了照顾二老,她已经辞去工作,十多年来,主要的生活内容就是推着父亲或母亲辗转各家医院看病、开药。

呼吸科的医生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跟康女士情况类似的病人,每次她都要耐心地和病人解释,“慢阻肺、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当中的发病率很高,这类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我们以60岁为界,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归入行动不便的行列,一次开药两周,60岁以下的一次就只能开7天了。这些病人年纪大了,来一次医院就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排队挂号,然后再花很长时间候诊,隔不了几天就来医院折腾一趟,我们看着也实在不忍心。”医生说,每次和病人解释这些事都要费尽唇舌,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病人甚至会和医生发生争吵,这又加重了医患矛盾。

病人还反映,由于药品生产厂家在包装药品时并没有考虑这个开药剂量的问题,一整盒的药量往往很难跟那个7天、14天的用量正好对上,而药品又不能拆开卖,所以他们开药时就更受限制了,本来能开14天的,很可能因为开两盒不够,开三盒超量,最终只能开出两盒来,只够吃十天八天的。后来, 医保部门注意到一些病人的实际需求,所以将癌症、高血压等10种病的开药量放宽到一个月。而此次规定患者在社区可以开具2个月量的长处方,进一步满足了老年慢病患者的需求。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代丽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北京医院收费方式巨变,药店是喜是忧?
北京:三甲与社区医院用药、医保统一!
再探沪上新冠“特效药”供应:药品已入社区医院 优先保障65岁以上重点人员
北京药店开刷医保卡,近半月仅接到一张处方
开药太少,坐诊的药店、门诊根本不给我介绍病人
成都一医院开出史上最便宜处方 治感冒只要9分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