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孩子,谁来惩戒

你的孩子,谁来惩戒






最近,青岛的教育火了。原因是,青岛市政府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看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前几年教育部做出的“规定”——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当时,教育部赋予班主任的“权利”引起了热议。而现在,青岛市政府把赋予权利的范围扩大到全体老师。而且,由“批评”提升到“适当惩戒”的级别。

不过,这毕竟不是法律规定。当然,这种规定也不能纳入地方法规。因为,“教师法”明确规定“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地方的文件政策当然不可以与法律相抵触。



众所周知,中国的语言含义非常丰富。所谓的“惩戒”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算“惩戒”?言语、体罚等都算吧。可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讲两个故事吧。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有位老师批评了某同学,结果家长不干了,找到了学校,要求给老师处分。校长是个很有办法的人,象征性地做出了处分后,又给家长出了个难题:让学生转班。理由很充分啊,家长也知道孩子在这个班里待不下去了。校长说转班可以,你自己找下家,哪个老师接收就去哪个班。老师们谁傻啊,都不肯接受。结局是,家长在全体师生大会上给老师公开道歉,事情才平息。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几年前,省城某知名学校。有位老师不知怎的惹到了一个学生,家长闻讯赶来,大闹学校。家长踹了好几个办公室的门,寻找“肇事”的老师。这位老师“落荒而逃”,在外面躲了好几天。最后,“好心”的领导叫来了中间人,让老师给家长赔礼道歉。这位老师为此大病一场。

让我们记忆的胶片回放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年代,哪个学生挨了训或者挨了打,谁也不敢回家说。因为,回家说了还得再挨家长的打。



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学校也会说,孩子不听话你就使劲管,再不听话就揍他。老师大都笑一笑。老师心里很清楚啊,现在的孩子能打吗,个个都是金枝玉叶,可碰不得。如果有的家长看到老师“惩戒”(或者批评)某个孩子,说不定还很赞同。可是,如果受惩罚的是自己的孩子,一定就心疼的不得了。这事如果让孩子的爷爷奶奶知道了,非出大事不可。大家表面上支持老师管教孩子,可一旦轮到自己身上就会心疼的不得了。将心比心,换做是自己的孩子被老师体罚,自己心里肯定也不是个滋味儿。不过,心疼归心疼,自己不会是找老师理论的。可是,谁能保证都不去找老师理论?


为什么几十年的功夫,家长对待管教孩子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应该是原因之一。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儿,真的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也有的人说,现在社会“文明”了,怎么可以再用“野蛮”的但是教育孩子。新加坡的文明程度应该比中国要高吧,但是他们还保留着“鞭刑”。对于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可以由校长当中执行“鞭刑”,这是受法律保护的,也成了人们的共识。这样,也就不会有家校纠纷了。可是,在中国,可以有“鞭刑”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惩戒”也一样。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惩戒比说服教育有效多了。可是,这个惩戒的度太难把握了。轻了不管用,重了可能会出事(虽然新加坡并没有出事)。另外,青岛只是个城市,并不具代表性。还有,允许班主任“惩戒”学生只是个“规定”,不是“立法”。如果以法律形式作规定,老师的底气明显就足了。不过,会有人说,这还了得,老师想打就打,老师的权利也太了吧。所以,如何“教育”孩子,“教育”到什么程度,应该是个值得认真讨论的社会话题。不管怎么,中国的孩子不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如何才能和外国人竞争?不信,大家看看“中韩的足球之战”就知道了。

各位,如果您的孩子受到了“惩戒”,你会怎样?是咬着牙说“惩戒”的好,还是把老师追赶得“落荒而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为什么总喜欢对老师说: 孩子不听话你就打, 我不找你麻烦!
涂俊礼:从孩子的视界看过去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我都舍不得罚,你有什么资格!”教育惩戒权,教师不敢接、不愿接
学生不听话,老师该怎么教育?惩戒体罚的标准在哪里?
8岁那年,父亲把我领到老师面前:“孩子不听话,你就狠狠打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