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

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旋覆花用三,代赭石用一。

旋覆代赭石汤通常在肠胃科里面,旋覆花和代赭石是中医去热痰的药,发汗、吐、下都没有把痰去掉,痰还是梗在中间,这噫气和甘草泻心汤的噫气不一样,甘草泻心汤完全是虚噫,这旋覆代赭石汤是有痰饮在里面,以「旋覆花」软坚化结,就是软化痰的硬块,以「代赭石」

降逆止噫;旋覆代赭石汤用在病人常常感到反胃恶心,里面有痰吐不出来,肠胃又虚掉了。现在说的胃酸逆流、火烧心的症状,只要用旋覆代赭石汤,往往是一剂就好了。起因是因为精制糖做成甜食吃太多了,所以开了药方之后,还要吩咐病人戒绝由精制糖类所做成的甜食。

【餐英馆治疗杂话】曰:周扬俊曰:「治反胃噫气,气逆不降者,有神效」,谓已用「生姜泻心汤」而噫气不除者,为虚气之逆,宜用此方镇压之意。旋覆代赭石汤就是经方里面镇逆用的,这时候里面恶心反胃的感觉很强,光靠半夏都不能止呕,就要靠旋覆花和代赭石下去,半夏止呕最重要是在「水呕」,对「痰呕」力量嫌不足,所以这时候要用旋覆花和代赭石。

结胸证、痞证与其类证辨析:

「寒实结胸」为「脓胸」或「肺脓疡」,「三物小白散」可以排除脓毒;「结胸证」为心下鞕满而痛,「痞」则按之不鞕而濡。如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不出恶寒者,为胸膜间有水毒,犯胃则呕,迫肺则短气,故以「十枣汤」峻攻其水。「结胸」则以「大小陷胸汤」。心下「痞」则用「泻心汤」。「泻心汤」有「生薹」、「附子」、「甘草」、「半夏」等之分别,各有主治证之不同。误下而邪陷下焦者,宜「赤石脂禹余粮汤」。误犯吐下,重则成「痿」,轻则以「旋覆代赭汤」。

一七七: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里面热太过了而失津,因为内热盛,津液会丧失掉,病人的表会一直在流汗,胸腔的热太盛了,裹面就是肺发炎了,像肺炎的第一方就是麻杏甘石汤,初期的麻杏甘石汤没好,到最后壮热就是肺炎了。反之,如果无汗而喘咳,有大热者,就是发高烧而肺热苔黄者,就要考虑大青龙汤了。

一七八:「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外证没有除,一直在攻下,造成邪热下利,利下不止。表热一直往里面走,且心下痞鞕,有表证也有里证,所以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桂枝人参汤和桂枝加人参汤不一样,桂枝加人参汤是津液不足了所以加进去的、桂枝人参汤是特例的方子是寒利在用的,胃里面也难过。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甘草四两炙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去滓,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把炙甘草和干姜拿出来就是甘草干姜汤,肠胃虚寒的时候一定会用到甘草干姜汤,如果因为吐下,肠胃津液伤到的时候,一定会用到人参,可用党参代替。为什么用白朮?白朮能健脾整胃去湿,一般用黄土炒过的比较好,能够让肠胃的津液恢复得很好,三焦油网中黄黄的东西,如果不够了就要用白朮,靠白朮增加它的油质,所以白朮吃下去的时候,会让肠胃的蠕动很正常,肠胃的黏液会增加,西医就是不懂得用白朮,所以便秘也治不好。三十八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用「葛根黄芩黄连」,此则同为下

利不止,而用「桂枝人参汤」者,何也?彼为热利,此为寒利,彼无心下痞鞕,此则有心下痞鞕也。葛芩连汤用的时候是里热,因为表面的滤过性病毒跑到里面,所以葛芩连汤专门是清里热用的,同样是利下不止,葛芩连汤是热利,桂枝人参汤是寒利,葛芩连汤没有心下痞鞕,桂枝人参汤有心下痞鞕,因为肠胃虚寒掉了,肠胃被攻下以后,里面没有东

西,津液也被攻掉。胃壁黏在一起了,这时候用桂枝人参汤让它解开来,所以会兼用到人参、白朮、甘草、干姜。

寒利和热利怎么分辨?大便很臭就是热利,热就是脓所以会臭,大便没有味道的就是寒利,用「问」的就好了,不用去「闻」;看看舌头也可以,摸摸脉也可以,所有的热脉是数,数就是跳得很快,热在下焦,所以摸到尺脉部份一定是很快;胃发炎的候,「关」的地方一定跳得很快,如果是寒利,摸到的脉一定很微细很微弱,所以桂枝人参汤和葛根黄芩黄连汤刚好互为表里剂,一寒一热。

一七九:「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被攻下了以后又发汗,结果造成心下痞,如果病人有恶寒,就是病人还有表证,看到有表证的时候,还是要照伤寒论的原则,一定要先解表再攻痞,解表用桂枝汤,攻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会用到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舌苔一定是黄的,是热痞,上焦的脉很数,反过来说,摸到病人的脉很数,就知道病人里发炎了。

一八〇:「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如果病人发热,汗出不解,就知道病不在表了,一般来说如果在表,汗出就解掉了,汗出不解就是病进入半表半里或进入某处了,要看其它的症状,心下痞鞕,胃里面胀满,呕吐而不利、大便没有了,心下痞鞕不利又代表阳明热,肠堵到了,病人呕吐现象代表少阳,会用到大柴胡汤一定是有少阳证兼有阳明证,大柴胡汤专门用在少阳和阳明中间,如果病情在太阳和少阳中间是小柴胡汤,如果少阳阳明兼有利呢?阳明热有时候不是大肠堵到,而是血里面太热了,有下利的话把大柴胡汤裹面的大黄拿掉就好了。

一八一: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寸关尺所代表的脏腑(四圣:原文无,为了索引方便增加的。)

寸上寸——喉咙

寸寸——胸阳位

寸下寸——横膈膜,冲脉关上关——中焦,最上位关关——中焦之肝、胆、脾、胃关下关——中焦之下肠部

尺上尺——三焦之源,左为肾,右为焦源尺尺——肾、膀胱、子宫、精宫尺下尺——尿道、肛门、两足胫位

整个伤寒论就是这一条在讲吐剂,张仲景并不很赞成吐剂,内经里面讲病在膈上的时候去不掉,采吐法,病如桂枝证,像桂枝汤证,可是不是桂枝汤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寸脉讲的是胸、上焦,「寸下寸」指的是胸到横膈的地方,「寸」指的是心窝的地方,「寸上寸」指的是喉咙的地方,所以如果把病人的寸脉,寸脉跳到「寸上寸」的地方来了,就是喉咙梗到了,吞咽困难,喉咙发炎,所以寸脉微浮就是病在阳上面,胸中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胸有寒应该解释为「胸有实」,就是胸有痰,这痰梗在很上方,咳又咳不出来,吞又吞不进去,用攻下的药攻也去不掉,这种状况就把它吐掉,这是一种有痰的情形;还有一种是东西梗到不动了,譬如铜板梗到了,所以寒除了「痰」以外、还有「不动」了也是寒,用瓜蒂散太累了,用肥皂也可以。

胸有热的时候,大黄黄连汤证,如果是肺热咳嗽,麻杏甘石汤证,如果胸里面太冷了寒证,有大建中汤,大建中汤里面有三味药,干姜、人参、蜀椒,蜀椒就是腌泡菜的巴椒,如果肚子太冷了,有小建中汤,如果真正胸有寒不会用到瓜蒂散,瓜蒂散是用在有东西堵到了的时候。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者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瓜蒂现在药房买不到,到瓜田里面找最甜最香的瓜,这瓜的蒂最苦,把蒂剪下来,到药房买赤小豆,这两味磨成粉,拿豆豉约五钱,先把豆豉煮焖,滓去掉,汁和散一起,喝下去,没有吐再加多一点,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用吐剂的时候,病人有出血、漏血的现象、虚家不可以用,因为虚家血素亏的,用吐剂的时候,血往上走,血会再出来,过去有胃溃疡、胃出血的人,一吃下去,胃马上容易再出血,所以瓜蒂散平常很少用。

【独啸奄氏方考】曰:月事积年不下,心下痞鞕,「抵当」诸药不验,吐后再服,这是虹吸原理,喉咙和小便膀胱相表里,当喉咙的地方有东西梗到了,就不下了,一通的时候就不下了,所以下不通的时候,上一通下就通了,例:肾结石,下针之后,处方猪苓汤加半夏,止呕又利水,结果病人半夜三点大吐之后小便乃大下,小便很混浊,石头都出来了,所以病人得吐则解,常常病人吃了药后,有吐、手麻、头昏的现象,就是中病了,一剂下去就好了。

一八二: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为「藏结」,死。

过去中医没有外科手术,很多病人得了这种病就死了,其实讲的就是「疝气」,有时候在肚脐的左边,有时候在肚脐的右边,「耻骨」、「曲骨」穴的地方突起来,有时候男子的阴囊膨起来;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医书上有记载,有的人肠子坠出来了以后,疲劳的时候肠子就坠出来,好的时候或推推可以推回去,就是「疝气」,可以推回去的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如果当疝气的时候,又得到重感冒,过去很多病人就死掉了,为什么?因为肠子整个结在下方,肠子的循环不是很好,大便堵在里面,刚开始病人吐黄水酸水,到最后下面不通,往回逆,把大便都吐出来,西医开刀时把腹膜接起来,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到医师手上已经很晚了,因为平常不会发现,可是当有疝气的时候,临时又得到重感冒,马上就看到这种现象。

因为张仲景不懂针灸,不能急救,所以说死,实际临床上在做的时候不需要开刀,因为人阴部的地方只有一条经,就是肝经,肠子都堆在鼠蹊部了,很难过都陷在那里了,所以下针「大敦」,肝经上的井穴,针一下马上就缩回去了,因为很痛,痛得他吓回去了,右边痛就扎左边,左边痛就扎右边,平常中医的俗名叫「脱肠」,脱肠到严重的时候,西医叫「坎顿脱肠」,就是肠子都烂掉了,有时候会小肠挂在肾的上面,下针「大敦」、「曲泉」,平常可以「灸」,因为是小肠坠下去,大肠不会坠下去,所以灸小肠的「关元穴」。内服的药有「当归四逆汤」,过去临床上用「当归四逆汤」配合针灸,效果很好:如果给西医开刀也可以,因为是急救,开在体外没有进入体内,但是西医开刀只是塞回去,肠子里面还是堵的。

脏结专论:

「脏结」为邪结在脏,与阴相结。邪结在胸,与阳相结为「结胸」。「脏结」证见白滑舌苔者,难治。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苔滑者,不可攻。病者若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死。「结胸」证,脉浮大者,下则死。「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病名曰「结」,脏器有硬变,或内部肿瘤所致,古称「症瘕积聚」故预后不良,或为癌瘤,则死期可待。

「脏结」就是脏腑之间联络的网络,被「寒」与「湿」固结了,结果「腑」里面吸收的营养没有办法给「脏」,「脏」没有营养,「脏」的功能慢慢的衰弱,所以「脏结」的病人,舌苔都白白的,很厚很滑,皮肤很黄,暗暗黑黑的,没有什么精神,不爱讲话,静静的。刚开始西医检查都正常的,等到检查出来的时候,已经尿毒了,肝硬化了,中医治疗三天舌苔就变回来,中医为什么看舌苔?就是看看病人有没有胃气,「脏结」的人舌苔白掉了,吃东西淡而无味,食同嚼蜡,搞不好四五十岁还在生青春痘,因为在三焦油网上,所以一定要大剂的用「柴胡」,利用柴胡把药导到三焦油网上面,因为是全身性的寒且湿,去湿靠白朮,可以用五钱,这是胖子用量,湿要有出路,靠茯苓,由小便导出来,去寒靠炮附,

用三钱,加些生姜在胃里面和,最重要的是「生附」,生附一枚,炮附把里阳壮起来,裹寒去掉了,肌肉上和三焦油网上的寒,全部靠生附去掉,生附下去,病人除了小便量增加以外,大便出来溏的,大便稀稀的,吃了三付后,舌苔就变回来,胃口大开,临床上尿毒的病人,吃一剂,尿毒指数从二百八降到一百三了,炮附温中,生附温经,血脉、神经都温到,这是主方,临床上看病人还有何症状作加减,若胃口不好常常恶心就加半夏,依此类推。有些久病的病人,在吃药去除寒湿以后,因为脏与腑开始可以沟通了,会有吐「白津」或大便溏的现象,这种情形在病人开始出现口渴的时候就会好转。

脏结汤方

柴胡五钱,白朮五钱,茯苓五钱,炮附三钱,生附一枚。主方在此,其余需临证视情况而定。

一八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裹,表裹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应该是用表法、汗法,结果吐下后,胃的津液一定会慯到,七八天都没有好,结果热结在里,表裹俱热,里面有病,表也有病,里面的热哪来?因为津液伤了。人的热停在津液里面,也停在血里面,血里面有一部份是热的能源,津液伤了以后,有一部份的热就离开了津液,离开了血就浮上来了,所以里面会很热,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就是肺,肺主皮毛,这时候病人常常感觉会流汗、怕风,大渴而烦,上焦太燥热的时候,因为津液没有了,上焦就像天上没有云了,太阳直射很烫很热,这是白虎汤证,因为胸阳在上面,心脏和肺有一定的湿度,本来胸口就很热了,胃热又往上冲,津液都丧失掉了,流汗流掉了,结果舌上干燥,舌头伸出来一点口水都没有,严重到舌苔都翻起来,欲饮水数升者,渴想喝水,喝了半天都不能止渴,因为水到了胃里面是往下走,本人并不能吸收,因为真正吸收的水是靠胃液把它化解的,结果胃液都被吐光了,没了,所以没有办法把水变成水蒸气上来,水就直接往下走。不能止渴,所以是「白虎加人参汤」证。

「白虎加人参汤」是中医对上消糖尿病的方子,也是中医对「心热」最好的方子,外面甚至有表证都没关系,裹面太热,热在胸上面的时候,用「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证就是燥渴烦燥,所以开到白虎汤给病人的时候,他的外病可能是精神病,没事就发脾气,结果被西医认为是精神病,中医看他燥渴,津液都没了,没办法控制情绪:为什么加人参?平常人不用吃人参,除非津液不足了,才需要用到人参,人参常常用在肠胃科里面,所以泻心汤常常用人参,人参一下去,津液马上就补足了,补足了以后,白虎汤再把热退下去,退热真正好的是石膏。现在说的糖尿病有一种情形,很容易血糖太低,很快就饿,常常需要吃糖才可以的病人,也是用白虎汤。

现在食物中的味精,吃了以后,一直口渴喝水不止,这也是白虎汤证;味精一吃下肚子,还没经过表证,就直接入里变成白虎汤证,从这点就可以知道它对人体有伤害,所以我们才说食物中不要加味精。

一八四:「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面上看没有大热,摸他身体冰冰凉凉,但是里面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背稍微有点恶寒,因为胃上面有很多交感神经包着,直接络到后面的脊椎骨,脊椎骨又直接络到后面的汗线,白虎汤证津液会丧失很多,因为胃气热气往上跑,津液一直往上发,汗不断的流,津液丧失了以后,体表的水分不够了,病人会感觉到寒、冷的现象,这冷并不是阳虚的恶寒,而是津液丧失的现象,所以白虎加人参汤很好用。

阳明病病发的时候是申时到戌时,中医叫「日晡」,就是黄昏的时候,因为胃阳就是阳明,全身最热的就是阳明,到了黄昏的时候,太阳渐渐下山了,阴气渐渐起来,阳气渐渐衰的时候,阴气会来到胃,因为他本身是胃的问题,所以阴气渐升上来的这段时间当中,会看到白虎汤证,就是会看到阳明证,所以每到黄昏的时候,就开始发热;例:小孩发烧,本来是晚上发烧,治疗一个星期后没好,结果晚上现在不烧了,变成每到黄昏的时候,就开始发烧。就是西医没治好,本来是太阳证,治了一、二个星期后变成阳明证,病往前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一七一——一八O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九0)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59/干姜黄连黄芩人参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3)
经方:甘草干姜汤(肺中虚寒,阳虚吐血)
倪海厦人纪-伤寒论18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脏结专论(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