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

二一八:「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热在张仲景把它分两个,第一经热,经讲的是血脉神经,热在血脉神经里面,第二腑热,肠子里面堵到的热,小肠、大肠、膀胱,就是消化系统堵到,不管是胆结石或大便堵到,腑热用的是「承气汤」,经热用的是「白虎汤」,阳明证只有这两个处方。

口燥,就是嘴巴很干燥,代表津液不足了,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想喝水,但是漱漱口又吐掉了,不想吞下去,吞又吞不下去,嘴巴又干燥,代表热不在腑上面,热在经上面,所以「白虎汤证」的病人,嘴巴都干裂了,舌苔却白白的,代表肠子里面没有堵到,完全热在血里面,这种发高热的时候,西医说是脑膜炎,这时侯热往上冲,会有流鼻血的现象,这鼻血一出来的时候,热就出来了,热会随「衄」好了。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不一定是流鼻血,也可能会是眼睛出血;例如有病人外证是皮肤流脓,湿热在上面,病人叙述口很渴,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就发高烧,喝「白虎汤」好了,皮肤也好了,因为热在血脉上,经热往下走,肺主皮毛,整个烧伤了,如果皮肤没有溃烂,而是热在脑里面,这病人早就昏倒了。

二一九:「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本来就会流汗,后来医生给他发重汗,医生就是看他有表证,所以才会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一发汗结果表证好了,可是心裹面又有点难过,情绪比较烦闷点,就知道大便必鞕故也,因为津液伤到了,大便会比较硬,因为发表药发的汗就是从肠胃的津液来的,所以张仲景要在表剂中加生姜、甘草、大枣补足津液,严重的话再加人参,遇到这种情形要治疗的时候,先问他小便一天几次?如果病人说,本来每天三四次,发汗以后,小便还是正常,代表津液还没有完全尽竭,也代表胃的津液会慢慢恢复回来,发汗的结果并没有把津液伤到;如果发汗了以后小便次数少了,但是只要还有小便,就不用管他了,让津液自己慢慢回来,不会伤到的,最怕的是小便没了,表示水份发散光了;所以开攻下的药之前,要问小便如何,小便很好,慢慢来,病人自己会好,若大便堵在里面,而津液又极度丧失的时候,才用「承气汤」,张仲景不轻易用承气汤的,怕误攻下造成身体受伤。 二二〇:「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二二一:「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心下硬满是「陷胸」证,不可以用承气汤来攻下。如果误攻下以后下利不止,应当尽力用四逆或理中来救逆。

二一二:「阳明病」,发热,面含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

阳明证本来就是攻下治疗的,从二二〇开始,阳明证有四种症状不能攻下:

(一)二二〇: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就是呕多,常常恶心吐的人,常常在恶心呕酸的人,酒客病的人不可以攻下,呕多代表病邪在少阳,在三焦,如果是呕家再进入阳明证,大柴胡汤就可以了。

(二)二二一: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心下鞕满就是「心下痞」,用「泻心汤」来治疗,一攻肠胃就会伤到,「泻心汤」是寒热并结,肠胃里面发炎了,而不是燥屎堵到,一攻下的时候,会把肠胃的津液都攻出来,结果利遂不止者死,下利不止会死掉的,利止者愈,如果下利停下来,不会死,自己会好,如果下

利不止的可以用四逆汤救回来。

(三)二二二:阳明病,发热,面含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面赤,脸孔发红不可以攻下,脸色红代表胃气上冲,手掌红才是胃气好,如果手掌白白的,脸色红红的就不可以攻,全身红都没关系,不可以只有脸红;面含赤色。第一代表病在表,第二胃气快要没的时候,就是除中,就是回光反照的时候,不可以攻;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此津液不足,而见血之本色也。

(四)阳明中风,这阳明中风就是阳明证还兼有太阳兼有少阳,不可以攻。因此张仲景的意思是,必须是十足的阳明证方可攻下。

二二三:「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舆「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是阳明病最浅的第一方,如果病人不吐,代表病人没有少阳证,不下,大便没有,又心烦,胃里面难过,情绪不稳定,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可以给他「调胃承气汤」看看,大便可能堵在小肠,就是十二指肠下来,近小肠这一段,所以「调胃承气汤」就是堵在肠子,「调胃承气汤」里面有炙甘草、大黄、芒硝,芒硝攻坚破瘀,大黄去实,炙甘草让药停在肠胃里面,芒硝把它打散掉,大黄把它清出来,没有潮热、发汗、恶心、燥热,什么症状都没有,只是大便不下,就给「调胃承气汤」。

二二四:「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脉迟,就是病邪往里面跑了,代表肠胃寒冷掉了,虽汗出,不恶寒,代表没有表证了,其身必重,脉迟、身重都是代表病邪往里面走了,病邪往里面走才会有脉迟的现象,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这就是要攻里以前,要先确定病人有没有外证,如果病人有汗出,可是不恶寒,桂枝汤是有汗但怕冷,阳明热也是有汗,麻黄汤无汗怕冷有喘,这喘和腹满而喘的喘不一样,这几项讲的就是病人没有表证,且病人有潮热;病人有一、潮热,二、不恶寒,三、燥渴,四、腹满,这腹满是大便堵到的腹满,这四项就是阳明证的主证,为确定腹满要做腹诊,如果是实则拒按,譬如在胃的地方,喜按就是虚的,这虚证的腹满是脾脏的关系,属于太阴证。

手足濈然而汗出,如果手脚汗已经出来了,就是胃的津液已经快完了,阳明证如果全身都有汗,就没有关系,但是如果胃的津液快没了的时候,剩一点点津液,只看到四肢手脚上出汗,就没有关系,但如果是胃的津液快没了的时候,剩一点点津液,只看到四肢手脚上出汗,然后病人有潮热,又没有恶寒,肚子又胀满,张仲景说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大便已经干掉硬掉了,从这些症状可以判断出来,大肠里面被燥屎堵到了,这时候就是「大承气汤证」。

阳明证本来应该全身有汗,到后来只有手脚有汗,这时候胃已经燥化了,肠胃里面极燥,张仲景在用大承气汤的时候,一定是要等到肠胃里面的津液完全没了,造成大便干燥在里面,才会用到「大承气汤」,如果只是大便不通不会用到「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很峻很强,如果「大承气汤」吃了还不大便,就是得到大肠癌,除非是寒实,否则没有不下的。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全身都有汗,微发热恶寒者,这代表有外证,并不是很潮热,代表大便并没有结实在里面,不可以给「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所以从这条辨可以看出张仲景的心态,一定要确定大便整个干燥的,才可以用「大承气汤」攻,如果潮热没有很厉害,大便没有鞕,用「小承气汤」就好了。

临床上看「小承气汤」的腹满,在肚脐下,「中极」「关元」一带胀满,「小承气汤」专

门通利堵在小肠里面的,如果进入大肠,会在「天枢」有压痛点,就用「大承气汤」,如果堵在「中脘」「建里」的地方,就是「调胃承气汤」,最常用到的就是「调胃承气汤」,譬如小孩会得到感冒,然后又吃了很不好消化的东西,免疫系统跑到皮肤表面去跟滤过性病毒相抗,这时候肠胃的功能在应付皮肤表面的滤过性病毒,所以大部份的能量都在上面,因而胃的力量减少了,就没有办法正常消化,东西就哽在里面,因为肠胃蠕动不是很好,有时候大便出来的是水,这水是漏出来的,因为肠胃没有吸收,所以从大肠跑出来,身体里面的温度很高,食物在里面容易坏掉,嘴巴很臭,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要去解表不能攻下,就用桂枝汤,利用桂枝汤里面的甘草,再加一点点大黄,一点点芒硝,表里可同时解掉。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高热,下法)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以中医的解释,调胃承气汤的症状是实而不满,里面有堵到但是没有胀满的感觉,小承气汤的症状是小腹胀满,是没有结硬块的少腹胀满,大承气汤的症状是满而实,三个承气汤都是攻实的:实但没有胀满,只是消化不好而已,调胃承气汤顺顺气就好了,如果是满而不实,少腹胀满,但是并没有结成大便干燥,病人有发热但是没有潮热,给小承气汤就好了,如果到了胀满又实,整个堵在大肠里面,就是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多了「芒硝」,「芒硝」善攻坚,把大便打散掉,大黄只能去实无法攻坚,如果只用大黄,没有用芒硝的时候,通出来时病人肚子会绞痛,因为没有用芒硝把燥屎打散,所以芒硝是攻坚用的。

「厚朴」「枳实」在大小承气汤中都有,枳实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增加肠子的津液,厚朴能够宽肠,把肠子打开来,能把肠壁和干燥的大便分开来,大便为什么会干掉?就是肠胃的津液没了才会干掉,肠胃的津液没了造成大便也干了,这互相有关连的,所以用厚朴把肠壁打开来,用枳实润泽肠子;如果处方只有大黄、芒硝,没有厚朴、枳实,会把大便硬打下来,很痛的,有加厚朴、枳实两味的大便会很顺的下来,没有感觉的。

张仲景在用大黄的时候,只有两个地方用酒洗,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的大黄用酒洗,小承气汤的大黄没有用酒洗,直接入药,因为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都有芒硝,芒硝又咸又寒,怕芒硝伤到胃,所以大黄用酒洗蒸过,来对付芒硝,大承气汤的煮法,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物,就是光煮厚朴、枳实,药先煮的就是取它的味重力缓,剂量用法像胖子的体格,大黄四钱,厚朴五钱,枳实五钱,芒硝二钱,一剂就去掉了,十碗煮成五碗,先煮厚朴、枳实,去滓再加大黄,再五碗煮成二碗,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二沸,撒芒硝上去,微火稍微滚一下就好,所以芒硝几乎是生用,生用的药性非常的急速,药进到肚子里面去的时候,跑最前面的就是芒硝,芒硝把大便打散掉,然后大黄去推它,一扯开来的时候,肠子会痛,厚朴、枳实就上来了,如果同时煮的时候,药性就没有了,芒硝煮烂了变成盐巴,性就没有那么强,平常吃的粉剂,只是中承气,大黄如果用酒泡过再入药,拉出来很舒服的,大黄如果没有用酒洗,拉完还会出很多水,肠胃的津液会伤到。

得下,余勿服,下了就不要再吃了,不要可惜它。【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凡痼毒滞症,其人腹中坚实,或鞕满而大便难,胸腹动悸,或喜怒无常,或不寐警惕,健忘怔忡,或身体不仁,或战曳瘫痪,筋挛骨痛,或言语蹇濇,缄默如偶人,饮啖倍常,或数十日不食不饥,变态百出,不可名状,例如梅毒,外面的中医用「土茯苓汤」,病人的症状,每天下午燥热难忍,大便五六天不通,要靠甘油锭去通,嘴巴很臭,味道很浓,舌苔黑的,外病是梅毒,结果是大承气汤医好的,大便通之后,胃口大开,免疫系统恢复,病毒都被赶出去。

【伤寒蕴要】曰:大抵下药,必切脉沉实、沉滑、沉疾有力者,可下也。再以手按脐腹,硬者或叫痛不可按者,则下之无疑也。沉代表病在里,疾代表里热结实到了,如果手按着而感觉很舒服,就是虚,不可以攻。

【小青囊】曰:「大承气汤」治舌四边微红,中央见灰黑色,此由失下所致,可用本方退之。又治舌现黄色而黑点乱生者,其证必渴而谵语。失下就是应该下而不攻,谵语就是胡言乱语了,有的女人发谵语,结果是小柴胡汤,因为她刚好热入血室,所以要注意辨症。

舌黄就代表热,舌黄且厚,病人是湿而且热,如果舌干且深黄就是壮热,如果是里黑且燥就是热极了,最热了,壮热就已经进入阳明了,舌黑掉的时候,再不攻就死了,粉剂没有汤剂厉害,吃了五六包粉剂没用,不如熬汤剂,如果连汤剂都不下,就是大肠癌了,大肠癌可以用巴豆、附子、吴茱萸,巴豆用在腹中结到,属寒结,用巴豆加附子和吴茱萸可以通结,如果光用巴豆,胃打穿了,小肠也打穿了,结到的还是结到。

平常最常用的是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时候在用,不大便的时候,舌苔黄的,问有没有放屁?大小承气汤最明显的区分就是,有放屁就是小承气汤,屁没有了就是大承气汤。但是服小承气汤后,放屁连连的则属大承气汤证。

【医学纲目】曰:顺利散(即本方),凡消谷而善饥,曰「中消」者,怎么吃都吃不饱,就是胃的蠕动太快了,中医讲的就是「中消」,治热在胃而能食,热在胃里面而能吃,小便赤黄,微利,稍微有点下利,至不欲食有效,多不可利。小承气汤用在这,是因为肠胃的东西消化太快了,热全部集中在小肠里面,所以下焦的热都会出来,所以小便都会黄,「渴饮千杯不能止渴」,则属上消症,用白虎汤,中消糖尿病不是都开小承气汤,必须要是大便便实才用小承气汤,张仲景于中消未出方,中消症状也是用白虎汤加减,下消糖尿病就是「桂附八味丸」,下消糖尿病就是不能行房事了。

二二五:「阳明病」,潮热、大便已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阳明病,潮热,大便已鞕者、大便已经结硬了,潮热一定是下午开始热,严重的时候二十四小时都在热,这时候一定要确定大便已经结硬了才可以给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鞕把它当成硬,大便并没有结硬的不可以给大承气汤,承气汤都是所谓的热实,承气汤的病人脉一定很数,发热,舌苔黄的,甚至严重到黑,不大便六七天了,怎么知道他有没有燥屎?张仲景就说少与小承气汤,先给他吃少少的小承气汤看看,汤入腹中,转矢气者,一吃到胃里面的时侯,大便还没出来,但是放屁了,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这代表里面有燥屎了,这时候可以攻,这时候小承气汤再喝下去,若不转矢气,如果小承气汤吃了没有放屁,此但初头鞕,后必溏,只是刚开始的大便硬的,硬的大便被小承气汤攻出来以后,后面出来的大便会像泥浆一样,不可攻之,这时候不可以攻,如果大便是先鞕后溏,就是大便不结条,整个散开来的,就是里面湿很盛,这时候不要攻,湿会很盛是脾脏来的,因为脾主运化,所以食物吃进去消化然后排出大便,这排的力量都是靠脾脏,肠里面黏液的根源就是来自脾脏,脾脏功能运化不好的时候就看到大便是溏的,攻下的药都是寒凉的药,一攻下,寒与湿一结就腹满,就不能吃东西了,一喝水就打嗝,因为水是寒的,这条辨张仲景是说确定热实不通才可以攻,里面有湿的时候不可以攻下。

二二六: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什么叫做「谵语」?就是胡说八道,属实证,谵语有以下的症状:

(一)卧榻侧,如见鬼:就是床旁边看到有鬼,别的地方都看不到。

(二)骤见刀兵水火:有人拿刀要杀他。

(三)途遇蛇虎:走在路上,忽然不要走过去,说有老虎。

(四)似梦似醉:看起来好像清醒,又好像在作梦。

(五)惊呼号叫。

这几种现象中医统称「谵语」,所以「谵语」不只是胡说八道。什么叫做「郑声」?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方解上篇---阳明胃腑本病方
《方剂学》学习笔记57
(1)第二章泻下剂承气汤
鲍艳举六经辨证丨?我眼中的三承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二二 0——二三O
汉传中医免费课程连载阳明篇条文78——92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