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

三三六:「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和大黄附子细辛汤是「表里药」,要会区别会用,一个是热实,一个是寒实用的。

三三七:「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血脉通通冷掉了,手脚冰冷掉了,赶快用四逆汤。

三三八:「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饮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这条办讲的是寒实,寒代表不动了,实代表有东西堵到了,有东西梗到的时候,饮食入口则吐,吃东西下去就吐出来了,心中温温,就是胃里面很难过,欲吐复不能吐,吃东西吃不下去,想吐又吐不出来,始得之,刚开始得到的时候,手足寒,脉弦迟者,手脚冰冷,弦脉就是有水,脉迟代表没有蠕动代表寒,是寒实结在上焦,此胸中饮实,实是隔在胸口上焦,不可下也,当吐之,不要用攻下的,采吐法,没有药,用肥皂水也可以,针灸也可以,扎「内关」,心里想吐,就吐出来了,「内关」是心包经的,管心意的;若膈上有寒、干呕者,干呕就是恶心,但是里面空的,根本没有东西,连水都没有,空就是虚的,这时候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根本没有东西,所以不可以用吐的,用温法,用四逆汤来温它。

三三九:「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如果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代表肠胃的阳虚掉了,胃的津液一直在丧失,一直在下利,数更衣,就是一天到晚跑厕所,反少者,津液丧失很多,肚子里面根本没有东西拉了,当温其上,灸之,可以用温灸的方法,下利很严重的时候,灸「神阙」,会用到灸一定是寒利,寒就是拉出来的很多,可是没有味道,灸「神阙」的时候隔「盐」灸。 以上讲的是少阴证。例:有一西医是小儿科医生,下利清谷,又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半年了,下利清谷代表肠胃太寒了,没有热度没有胃阳,所以没有办法消化,寒到后来全身关节会痛就是虚寒,附子汤,刚开始用生姜泻心汤,如果用泻心汤,这种症状,甘草泻心汤比生姜泻心汤好,因为生姜泻心汤比较着重在湿热的部份,甘草泻心汤比较着重在虚寒的部份,病人早上吃了生姜泻心汤,下午说半年来第一次感觉食物停在胃里面,到晚上十点又发病了,所以要用附子汤,附子汤里面重用干姜,加炙甘草,这是少阴证的下利。如果是实寒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厥阴主要谈的就是肝,附属的就是心包、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所以看到厥阴证,手足四逆的时候,心脏一定衰弱了,因为心血不足,肝又不受血了,病从太阴进入少阴,到了少阴没有好,所有的病毒会进入厥阴,这是人体最后一道关卡,人身上有五分之一的血在肝里面,像现在的急性肝炎、从饮食来的或输血来的,病毒随着血就到肝裹面去了,肝能把血里面的毒代谢掉,把脏的排出去,因为五脏六腑所有的血通通会进入肝,从肝的静脉出来,再到胸腔再交换,厥阴证里面方子不多,轻微的有用到皮肤表面,重病的时候,汤方一样,只是剂量加重,像冻疮,热水敷都没有用,因为老是表热但里面仍是冷的,用「当归四逆汤」,能从脚指头发热出来,因为有新鲜的血进入了。

到了最后很危险的阶段,人的免疫系统会出来相抗,就是肝脏的血会出来相抗,因为里面很深的地方,赢的时候病人会发热,输了病人就昏迷过去了,所以寒热并见,而且可以看到很多昏迷的现象,因为完全在血里面,东西淤积在肝里面,结果造成血液循环产生障碍,所以有昏厥的现象。

三四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太阴影响到中焦,少阴影响到下焦,到了厥阴的时候,中焦、上焦都冷掉了,肠胃里面都冷掉了以后,里面没有消化的能力,没有抵抗力在里面的时候,人吃的东西里面的寄生虫就开始躲在身体里面,因为肠胃常年不好,没有办法把它消化掉排出去,虫卵就在身体里面生成虫,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寒热并结,通通列入厥阴证,所以到了有虫的阶段就会看到厥阴证。

中医小儿科中望诊上,唇上有白点,很整齐的排列,眼睛下方稍微黑黑的,脾开窍在唇,有白点代表中寒,上面有黑黑的代表上热,寒热并结了,有虫的时候腿上的「虫区」(百虫窝)会有压痛点,病人的症状消渴,就是上焦有热,热在上焦所以口渴,气上撞心,热气往上冲,因为热气被下面的寒顶上来的,心中疼热,感觉胃里面辣辣的很烫,好像吃到大蒜一样,饥而不欲食,肚子感觉到饿,却吃不下东西,代表脾脏的功能还在,但是胃里面不好了,虫在里面所以吃不下去,食则吐蚘,因为东西吃下去,虫也在吃,下之,利不止,本来就是肠胃比较寒了,如果攻下,就下利不止了,就更危险了。

三四一:「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也。 如果病人厥阴证的时候中风,脉微浮,微浮代表免疫系统恢复了,代表阳气回来了,所以这时候肝血很足,身体很好的人,如果不幸病进入厥阴的时候,他会痊愈的,因为肝脏是最强的。

三四二:「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所以阴证要恢复的时候都是在半夜。

三四三:「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厥阴病的时候,如果想喝水,渴欲饮水,代表内脏功能慢慢恢复中,因为免疫系统强起来了,把病毒赶出去了,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不需要用药的。

三四四: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这是废话,这条辨可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前面已介绍过许多了。

三四五:「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一般来说,伤寒就是表寒,可是厥阴证的时候,因为病毒已经进入到身体里面,看不到表证的,看不到发热恶寒,所以感冒有症状的,代表免疫系统很好,伤寒,先厥,厥阴证的病人得到感冒没有症状的,一得到感冒,马上就昏迷过去了,后发热而利者。病人又发热回来,发热代表免疫系统强起来了,把病毒排出去,排出去会下利,下利的时候代表病毒跟着大便清出来,肠胃功能恢复的时候利会自止,如果又昏迷过去的时候,代表抵抗力又输了,又会下利。

三四六:「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素饼」,微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为厥相应,故期至旦日夜半愈。又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看到厥阴证的时候,如果昏迷、精神不好、手脚冰冷的时间,和发热的时间差不多,譬如厥五天热五天,或者是热比较多冷比较少,代表免疫能力还很强,自己慢慢会好,如果昏厥或逆冷的现象比较多,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就是病很深了,抵抗力不够了,如果手脚冰冷是四逆,如果冰冷到手肘就是厥了,阴寒到极限了,蹶就是阴之尽,就很危

险了,这种症状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除中讲的就是回光返照,当胃气完全停顿的时候,冲阳脉都没有了,摸他手脚冰冷的,病人开始吃点东西,就是老天爷不希望病人作饿死鬼;食以素饼,微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吃了东西以后,开始微发热,热慢慢起来的,知道胃气尚在,还有机会好;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这热就是食物所产生的热能,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过三天再摸脉,如果热还在,就会晚上的时候恢复回来,胃气会正常,这就可以救,为什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为厥相应,厥相应就是热和冷厥的时间相同的,这病人不会死,故期至旦日夜半愈。又三日脉之,而脉敷,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为什么会痈脓?热就是免疫系统赢了,因为病在厥阴,热气发出来的时候,会把病毒赶出去以后,病毒不会马上离开身体,病毒进入某处,譬如进入肠子里面就会化脓的现象,就是邪热太过了。

三四七、「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为「除中」,必死。

伤寒的表证都有,恶寒怕冷,全身骨节酸痛都有,可是摸病人的脉迟,脉证不合,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靠黄芩汤来去他的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其热,黄芩汤是去热下利的药,结果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为除中,这是说看到的是真寒假热,以为发热恶寒是有热,结果开寒凉的药下去,一攻,里面的寒更寒,造成「除中」,就是胃气完全没有了,这时候用大剂四逆汤来救逆,不可见死不救。

三四八、九、「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脓血。便脓血,其喉不痹。

伤寒,如果是先厥后发热,手脚冰冷到手肘的地方,突然发热,代表胃的元气还在,下利必自止。如果下利没有止,而反汗出,厥阴证的时候津液已经伤到了,因为免疫系统就是在津液里面,津液伤到的状况之下,病人在流汗,就变成是表虚掉了,这是很危险的状况,临床上看病人,病人已经很虚弱了,可是病人又一直在流汗,就代表病人的皮肤不能固表,人的元气、元阳、精神,高蛋白的东西一直往外流失,体力通通流失掉如果咽中痛者,其喉为痹,病毒移转跑到喉咙上,喉咙就会发痛,如果发热,无汗,利必不自止,热散不掉,热会往下走,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脓血,这肝炎的东西出来,到喉咙上,就喉咙痛,如果没有到喉咙往下走的时候,下利就会便脓血。其喉不痹,便脓血的话,喉咙就不会痛,所以发炎的滤过性病毒,中药也杀不掉它,免疫系统也杀不掉它,它一定要有出路,出去的时候从大便或往上跑,想尽办法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

三五〇:「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前厥者,必发热;前热后厥者,必厥深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这条辨对应前面的条辨,张仲景的意思是如果进入厥阴证,得到中风伤寒表证的时候,因为里面已经虚掉了,肠胃津液已经不够了,肠胃津液不够的状况下,切记不要发汗,汗的来源是肠胃的津液,误汗的时候,造成口伤烂赤,会把肝里面的黏液发到嘴巴上来了,感冒发烧的时候用汗解,如果是厥阴证的时候就不可以汗解,厥阴证的时候滤过性病毒在肝里面,发皮肤的汗,跟肝没有关系,反而让肠胃的津液更伤,免疫系统受到伤害。

三五一:「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昏迷了五天,又热五天,到第六天的时候应该发冷的,结果病人不冷了,就是病会好了,代表胃气恢复了,就不会冷了。

三五二: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厥就是手脚冰冷到手肘、膝盖,阴阳气不相顺接,就是血液循环产生障碍,血液循环通的时候,人就发热了,不通的时候,心脏衰弱的时候人就昏迷了。

三五三、四:「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若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蛔厥。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蛔也,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病人有烦躁的现象,脉微弱,少阴,厥阴都有,少阴证的是烦躁不得卧是持续的,厥阴证的烦躁,有时候躁有时候不躁,这是脏厥和蛔厥的不一样,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蛔,虫就从嘴巴吐出来,现在病者静,而复时烦,有的时候静,有的时候烦躁,此为蛔厥,所以肚子里面有虫,病人就会有这种现象,蛔上入膈,故烦,虫往上冲的时候造成烦的现象,得食而呕,吃东西进去又呕吐出来,因为蛔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蛔也。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除了打虫以外又可以用在久利上,实际上病人会产生蛔厥的,就是胃里面太寒了,胃里面太冷的时候容易生虫,为什么列入厥阴证里面?他的胃冷,就是因为肝脏,肝是解毒的脏,人身上的毒,肝都会排掉,可是如果肝脏寒的话,在中医讲肝寒的时候,就是肝的解毒功能并不是很强,进入厥阴证的时候,很多病毒都跑到肝里面去了,肝脏的解毒功能又不很正常,这时候造成虫很容易在胃里生长,虫的体温是跟着人的体温的,人吃东西的时候虫也跟着吃东西。胃寒的时候又不吃东西,虫在里面就饥寒交迫,虫肚子饿的时候,虫往上跑,一上来病人的情绪就会很烦躁,在病人的嘴唇上可以看到白白的点,还有病人会肚子痛,一般来说肚子痛就是里寒,里寒的时候用小建中汤重用芍药,芍药是桂枝的两倍,里寒的话脉应该是沉紧,如果肚子痛摸到脉是浮大就是肚子里面有虫,为什么脉会很大?因为虫在动,一吃东西虫也跟着抢就会吐出来,这就是蚘厥。

虫的性,虫闻到酸则静,本来虫都在动,一吃到酸的就静下来了,得辛则服,虫吃到很辛辣的东西就乖了,得苦则泄。吃到苦的就往下走,苦就是中药消炎的药,鸟梅丸就是从这三个角度来设计去虫。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蜀椒四两炒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合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贰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先泡醋泡一个晚上,再用米去蒸,蒸熟后把米跟乌梅捣在一起,和蜜,细辛辣是很辣的,干姜也会辣,蜀椒是专门杀菌的,就是巴椒,蜀椒开口无毒闭口有毒、蜀椒、细辛、干姜都是辛辣的,黄连、黄柏是苦的攻下,炮附、桂枝、干姜是热的,让肠胃热起来,把肠胃的环境改变了,虫才不会生在里面,病人有虫在里面,一定是肠胃虚寒的、所以这时候一定吃人参,把肠胃的虚寒补回来,张仲景在肠胃虚寒的时候一定加人参,本身就已是吸收不好,而食物进去胃里面应该吸收化生成血,结果被虫吃掉了,所以用当归把血再补回去。

吃乌梅丸的时候,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因为肠胃已经不好了,再吃这些会又再造虫出来,先食饮,服十丸,就是饭前吃乌梅丸,如果饭后吃乌梅丸,人吃到的是乌梅丸,虫吃到的是饭,所以先后顺序对了,虫下来后,肠胃的环境改变了,肠胃变热了,虫就不能呆在里面了。

乌梅也主久利,这久利指的是寒利。有时候寒到利有带脓血的时候,脓就是炎,这时候用黄连,黄柏、干姜、细辛、炮附就是在寒利的时候用的。中焦过湿无法化除时、也可用此丸剂,其丸苦温,故能去结实之湿。有些病人一紧张就下利,例如遇到考试的时候就下利,也是乌梅丸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六九)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38条/乌梅丸
19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应用大陷胸汤的两种结胸证-倪海厦注《伤寒论》太阳病篇(一四七)
喉咙痒(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桂枝加附子汤)
第64 讲 厥阴上热下寒证(2)、厥热胜复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