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文字瓦当中的吉言吉语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文字瓦当中的吉言吉语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寿贵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千秋万岁与地毋极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延年永寿长乐末央昌瓦当

     西汉吉语瓦当“延年益寿”、“永奉无疆”、“长乐未央”。“延年益寿”瓦当多见于汉长安城内遗址,流行于西汉中期,为汉瓦中精品。经过汉初的大规模征战,至西汉中期四裔安定,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与生俱来的“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共同追求。《尚书·洪范》列“寿”为五福之一。“长乐未央”瓦当多见于西汉中晚期宫殿与帝陵建筑遗址,“未央”者,未尽之意也,《诗·小雅·庭燎》云:“夜如其何?夜未央”。“永奉无疆”瓦当则多见于西汉帝陵建筑遗址。此三品瓦当直径俱二十公分以上(筒瓦如此,则板瓦何其大也!),字迹遒丽,壮硕精美,犹可使人想见当日汉宫建筑之崇峨雄伟,辉煌壮丽。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千岁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有万喜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益延寿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大宜子孙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大万乐当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千秋万岁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千秋万岁瓦当
     汉代瓦当文字内容可分为宫殿、官署、陵寝建筑名称、地名、纪年、记事、记氏、和吉语等,这其中又以吉语文字瓦当数量和种类最多,而在吉语文字瓦当中,“千秋万岁”文字瓦当又在吉语文字瓦当中所占数量最多,流行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它是吉语文字瓦当中出现时间最早的瓦当之一。
  “千秋万岁”、“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为大年”、“千秋万岁以保长年”、“千秋万岁与天无极”、“千秋万岁与地无极”、“石渠千秋”、“常乐万岁”、“富贵万岁”、“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羽阳千秋”、“羽阳千岁”、“羽阳万岁”等文字瓦当在考古实践中大量被发现。
  关于千秋、万岁。《隋书?王劭传》载:“时有人于黄凤泉浴,得二白石……其大玉有日月星辰,……又有却非及二鸟,其鸟皆人面,则<抱朴子>所谓千秋万岁也”,由此可见,《隋书》中千秋万岁的说法来源于西晋葛洪的《抱朴子》,在《抱朴子?内篇》卷三的“对俗篇”载:“千岁之鸟,万岁之禽,皆人面而鸟身,寿亦如其名”。有学者据文献记载认为“千秋”、“万岁”就是“人面而鸟身”的人面鸟神兽,或者认为“千秋”、“万岁”的特点就是人面鸟身,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千秋万岁”的名称在文献记载中虽然出现较晚,但其人首鸟身的形象却自秦汉以来的文献中屡有记载。《山海经?中山经》说:“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又说:“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皆鸟身而人面”;《山海经?海外东经》载:“东方句芒,鸟身人面”。句芒乃辅佐帝太皞或东王公的东方之帝,《墨子?明鬼下篇》有因秦穆公之明德,上帝使句芒赐之寿十九年的记载。此外,在《山海经》中所著录的“禺强”、“瞿如”、“颙”、“凫徯”、“竦斯”等神兽均为人首鸟身,这些形象是主司某一方面的神灵,多数属一种祥瑞。《博物志》中也有记载:“孟舒国民,人首鸟身”。人面鸟身神兽其实是原始社会某些以鸟类为图腾的部落所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神,在出土遗物中颇多反应。商周时期已经出现,秦汉之际便已不胜枚举了。
  在汉代的考古资料中,人面鸟身神兽亦较为多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帛画,描绘了墓主人灵魂升天的情景,帛画中部有两个人面鸟身的神兽,但它们的形象绘制的比较简单,在画面上位置不太重要。1976年在洛阳发掘的西汉卜千秋墓,其主室前壁上额绘一人面鸟身神兽,在该墓的发掘简报中被称为是“王子乔图”,这幅“王子乔图”绘制娴熟,是墓室壁画的主体内容之一。西汉时期墓葬中常见彩绘陶器,其上所绘图案也有人首鸟身的图像,以洛阳地区出土的彩绘陶壶花纹为例,主体图案有四神、祥瑞等,其中洛阳29工区出土的标本M425:42陶壶上绘有一个女人面鸟身神兽,另有一彩绘陶壶图案,图中有男人首兽身神兽、女人首鸟身神兽等图案环绕排列着。1978年在洛阳金谷园村发现的新莽壁画墓中有一幅“东方句芒图”,其中男人首写实,鸟身似朱雀,色彩斑斓,整体形象和千秋、万岁几乎毫无差异。
  到隋唐时期,人面鸟身神兽在墓葬和建筑物依然出现,还出现于佛寺中,不过此时的人面鸟身形象,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千秋万岁的形式外已经有了其新的内涵。
  就现有的考古资料,出现有明确榜题为“千秋”、“万岁”的人面鸟身图像共有三对,其一是散失的1957年在河南邓县发现的画像砖,砖上有一人面鸟身的形象,其下铭“千秋”,另一系兽首鸟身形象,其下铭“万岁”,与文献相对照,唯“万岁”形象有所出入;其二为1976年发掘的公元408年朝鲜平安道大安市德兴里高句丽墓中的壁画,上有一对异向而对的人面鸟身图像,男人面头上有“千秋之象”的榜题,女人面头上有“万岁之象”的榜题;其三为现藏于日本横河辅民氏的北齐天保八年(公元557年)画像砖,此砖已残断,砖面上方有榜题“千秋”二字,其下为女相人面鸟身的图像,再下仅余“万岁”二字榜题,而形象已无存。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隋书》中关于千秋万岁形象的记载与秦汉以来的文献及考古发现中的神兽形象应该是一脉相承,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隋书》中的“千秋万岁”之名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再看它的来源《抱朴子?内篇》卷三的“对俗篇”中所载,书曰:“千岁之鸟,万岁之禽”。古时“岁”、“秋”其意相通,如《诗经》:“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在《抱朴子》成书的那个时代,书中关于千秋万岁的记载我想多半是当时已经久为流传一个传说,但是这种想法只是一种推测。葛洪在“对俗”这一篇中谈的便是长生不死,所以从此文献我们便可知千秋万岁与长生不死当有着很大的关系。
  千秋万岁从字面上讲是形容岁月长久,常用来祝人长寿,如《韩非子?显学》中云:“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这个词在秦汉之际被广泛应用,特别是汉代的文字瓦当上,说明千秋万岁这种代表着长寿的吉祥思想早已存在,而且在民间广为流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千秋万岁“寿亦如其名”,我们据此可以知道在汉代瓦当中所出现的大量“千秋万岁”文字瓦当的含义,当时的人们无非是想讨一个吉利,希望可以千秋万世永久长存。由魏晋上至秦汉,虽然“千秋万岁”之名与人首鸟身的神兽之形并未在同一地方被发现,但是它们在同一时期存在,这绝非一个偶然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汉砖中常常把千秋万岁这种吉语和四神的图像结合在一起,而魏晋的千秋万岁像的旁边多有四神出现甚至交错出现,可见,千秋万岁在汉代时以文字出现,多是一种吉语,其作用应该同于四神。
  关于文字瓦当的产生时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西汉初年,或谓秦汉之际,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汉研究室《新编秦汉瓦当图录》认为“从汉初起,文字瓦当则大量增加,在西安、咸阳、雍城、华阳等处可见”,徐锡台等著的《周秦汉瓦当》一书则认为,“秦末汉初文字瓦当兴起,随后逐渐增多”。而“千秋万岁”文字瓦当又是吉语文字瓦当中出现时间最早的瓦当之一。那么汉代“千秋万岁”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是否可以认为是有关“千秋万岁”这种神兽的祥瑞之说已在西汉初年或者秦汉之际广为流传已为人们所熟知了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很多传说大都早于文献记载。综上所述,千秋万岁的传说至少在秦汉之际已经广为人知,汉代所出现的大量有“千秋万岁”的文字瓦当应该是这种传说广为流传的一种折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千秋万岁”逐渐的名、形合一,至唐代佛教的大力发展有了其新的内涵。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千秋万岁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长乐未央瓦当
长乐未央是汉代的两座宫殿,分别是长乐宫、未央宫,现在在西安.后来用这两座宫殿代指华美的建筑物.
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合称“汉三宫”。
现多用引申义,未央就是没有止境,没有结束的意思,长乐未央就是说快乐得没有止境、快乐无边的意思。
    长乐未央文字瓦当之中,吉语瓦当最多,吉语瓦当之中,长乐未央瓦当甚众。背景:中国人素具享乐的思想,而且向往极乐境界,即使到了悲惨的地步,也要苦中作乐。实际上任何民族都是喜欢享乐的。作乐属于人的秉性。长乐未央瓦当,便反映了秦汉人对世俗之乐的追求,当然也有灵魂幸福的憧憬。它是积极的。释义:诗曰:“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就是没有终止,引申一下,也含丰裕不尽的意思。斯瓦当若用在宫殿上,便是希望其乐恒久,绵绵不绝,若用于祭堂上,便是希望其乐继续,没有完结。总之,是祝愿。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富利后世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  永受嘉福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 延年延年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 长乐万岁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 益寿年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千秋万岁富贵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 日入百金米千石瓦当(这瓦当主人想钱想得快疯了)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千秋万岁乐末央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 程氏富贵为天恩福禄延年,保子孙长宜官秩寿万年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晋代 大赵万岁瓦当 

         瓦当,又称“瓦挡”或“瓦头”。在瓦当铭纹中,有自称“瓦”的,如“都司空瓦”;也有自称为“当”的,如“兰池宫当”;如“长陵东”。
          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瓦当是瓦的头端,用来蔽护檐头,挡住上瓦不下滑,并遮盖住两行间的缝隙,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 

     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陕西周原遗址的西周中晚期地层曾经出土有素面瓦当及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也就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战国时期
瓦当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工艺的进步,各诸侯国的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宫室建筑也较多使用了瓦材,瓦当造型与题材出现了质的飞跃,也造就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洛阳周王城主要是素面半瓦当和动物纹瓦当,还有少量的云纹瓦当;齐国流行树木双兽卷云纹半瓦当;赵国以素面圆瓦当为主,有少量三鹿纹瓦当;燕国多饕餮纹瓦当;秦国流行单个动物图案组成的瓦当;楚国以素面瓦当为主;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齐国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瓦—“天齊”半瓦当。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咸阳召集各国工匠广为修建宫阁殿宇,于是出现了全国各地造型风格的大融合时期。这时期,整个瓦当艺术中形成了秦代的清新写实风格,图案瓦当多饰水涡纹,这可能与秦国尚水德有关。画像瓦当多先齐风格,多取材树木、树叶、动物等图案,这反映早期秦人由狩猎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同时,由于瓦当图案中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对后来的汉画像石艺术起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早期道家黄老无为思想对汉代的艺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瓦当纹饰也相应变化较大,瓦当图案完成了由具象向抽象、有写实到写意的形式上的转变。
反映农牧业生活的瓦当渐渐少了,四神瓦当盛极一时,瓦当图案以云纹和几何变形纹为主,文字瓦当也繁盛起来,文字瓦当的字数也由以两字到多字不等,且词句丰富,章法布局多样,瓦当艺术达到了其鼎盛时期。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瓦当不再仅仅用于皇家建筑,也开始大量运用于民间。
魏晋至宋代
        圆形瓦当随着西方佛教的传入,莲花纹、兽面纹瓦当渐渐多起来,云纹则简化变形,并且渐渐消失。早在秦时已经出现的莲花纹,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纹饰有素瓣莲花变为复瓣莲花,周围多饰有连珠纹,成为魏晋隋唐以至于宋代瓦当的主要装饰题材。
辽金时期兽面纹的再度出现,也是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最或一次辉煌。隋唐以后文字瓦当极为稀少,也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是瓦当发展的低谷。元代少数民族政权,在瓦当中,清一色的采用兽面为主的瓦当纹样,并无出新之处。明清两代瓦当以琉璃瓦为皇室用瓦,图案采用云龙纹为主。这一时期,由于普通民居的砖雕发展起来,冲淡了瓦当作为装饰的主体地位,瓦当无发展之地。于是,瓦当之发展停滞了下来。
现代
      1949年后,由于生产力以及在建设过程中有左倾思想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干扰,瓦当回归到素面时期,且板瓦平瓦的大量使用,使得瓦当不再有实际功能。1980年代后,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升级,轻钢结构的玻璃砖瓦,以及钢板制成的区状瓦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传统瓦当也转为古建筑修复及建筑的补充品

【转载】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文字瓦当中的吉言吉语(下)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延年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亿年无疆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亿年无疆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千秋万世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延寿万岁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六朝 万岁富昌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永奉无疆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永奉无疆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永奉无疆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  长乐无极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  长乐无极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  长乐无极瓦当
        长生无极在吉语瓦当之中,长生无极瓦当也甚众。背景:中国人固有长生不死的言论,典籍之中,频录不死之山,不死之药,不死之民,不死之国。秦汉人倾向于认为仙人的存在,仙人有长生之术。渤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皆居仙人。在仙人和凡人之间,起联络作用的是方士。秦始皇为求长生,便一派徐福,再遣侯生,无非是寻找不死之药。汉武帝东行其海,数拜碣石,几敬石闾,也是想见仙人,以得不死之药。这种对永远活着的渴望,以后转为练丹服食,在肉体上用功。谚曰:“卒想吏,吏想官,官想做皇帝,皇帝想成仙。”显然,成仙而长生,是最高的理想和最后的理想。长生无极瓦当,便是如斯观念之下的产物。释义:无极指没有边际,不能穷尽。长生无极,就是祈祷永远活着。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  XX万岁瓦当
 
4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汉代  大吉五五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吉祥宜官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天下安乐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富贵安乐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安乐广大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富贵寿乐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与天久长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千秋万岁瓦当
  “万岁”为汉代通用吉祥语,表现了汉代人们对长寿永生的追求和愿望。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千秋万岁瓦当
   汉代圆形瓦当极为流行,并且十分巧妙地应用文字作为装饰,具有图案美。当面文字具有图案化特征,常将圆面分为四等分,上面各书一字。从文字内容看,有用于宫殿的,如“上林”,“兰池宫当”,“侍卫”、“关”等;有用于寺庙的,如“高安万世”,“永承大灵”等;有用于墓葬的,如“鲜神所食”,“长久乐哉冢”等。但大量都是吉祥语,如长生一类,有“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王莽时改“长”为“常”,有“常生无极”等。又如千秋一类,有“千秋万岁”、“千秋万世”、“千秋万岁未央”,“千秋长安”等。如延年一类,有“延年益寿”、“延寿万岁”等。延年一类瓦当,多为半圆。还有富贵一类,如“长乐富贵”、“大吉富贵”、“富贵未央”等。这些四字汉赋语瓦当,在汉代可能部分用作组成一首完整汉赋,使用时由椽头从右向左顺次使用,因而这部分瓦当的风格尺寸完全一样。
        瓦当从宋代起开始引起世人注意,清代伴随金石学的勃兴而更为学人敬慕,乾隆时期钱献之《汉瓦图录》记载的“长生无极”、“与天无极”等汉字,瓦当每品已多值白银十两或八两。现在市场上仍有秦汉瓦当踪迹,佳品偶也可以得见,价格约每块600~1000元人民币之间不等。保存时要注意温湿度的恒定,以及锐器对瓦文的刮伤。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长乐未央瓦当
 

陕西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汉代  与天久长瓦当

汉代瓦当的工艺美术特征
   瓦当,指悬挂于屋檐最前端的瓦片,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瓦当表面多饰有图案、文字等,是实用与艺术的结合,其制作中包含了绘画、书法、雕刻等技艺,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瑰宝,具有研究和收藏价值。
汉代瓦当的工艺美术特征
 
文章来源:互联网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顶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瓦当文字中见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前人训当为“底”,谓瓦栉比置于檐际,瓦瓦相值,而带瓦头的筒瓦正当众瓦之底,带有阻挡、遮挡的作用。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以今瓦当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端,椽头之上,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之得名很可能因其位置和作用而来。 
  瓦当一般为泥质灰陶,陶土一般要求土色纯黄,粘性较好,沙石较少的黄壤土烧制而成。瓦及瓦当的发明,是在制陶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为适应较为成熟的土木结构建筑的需要而产生的。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和瓦当,出现于西周中晚期的宫殿建筑群遗址下。因此,西周瓦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早熟、发达和独具特色,它是古代中国许多发明创造中又一独创。瓦当的使用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建筑构件、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它更以其图案、文字的美妙、生动,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它既是一种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品,而其自身所包涵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统治者宣扬其治国之道的宣传品。在规模宏伟的大型建筑物上,配以造型精巧的瓦当,构成了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模式。 

  一、汉代瓦当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汉代施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的。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已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骑”,可见建筑规模之宏伟。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二、汉代瓦当的特点 
  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及以前的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圆瓦当的形制变化是:汉初与秦代瓦当风格近似,武帝以后特点较为明显。制作实现用模子将瓦面印好,再附在瓦筒坯上,因此一般是瓦面变大,被面光平,没有切痕和棱角,瓦当边轮较宽且平整,质地明显较秦瓦好。陶色为灰色或浅灰色。 
  西汉素面瓦当较为少见,所见者多为饰纹瓦当和文字瓦当,其饰纹瓦当亦可分为图像画和图案画两类,图像种类繁多,据《陕西金石志》记载有麟凤、狻猊、飞鸿、双鱼、玉兔、蟾蜍等数十种,构图巧妙,独具匠心。值得注意的事,与秦图像瓦当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同,汉代瓦当图像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走有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关于瓦当纹饰的区分,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及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它们的特点我将在下面分别论述。 

  一图像纹瓦当 
  龙纹瓦当   西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9.5厘米,边轮较宽,当面为一鼓目长髯,张牙舞爪的盘龙形象,龙身饰细密的鳞甲。 

  蟾蜍玉兔瓦当 淳化董家村采集,直径18厘米,边轮主齿轮状。当面主纹是蟾蜍和玉兔,蟾蜍圆目鼓腹,身后有短尾,四肢屈张作跳跃状,玉兔鼓目长耳翘尾,作腾空奔跃状,周围衬以蔓草纹,盖取一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玉兔形象。 

  四神纹瓦当   由各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的四种瓦当组成,分施于东、习、南、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

  青龙纹瓦当:直径19厘米左右。当面饰一龙,头有双角,颚下有髯,细颈短足,满身鳞甲,长尾翘起,双翼上扬,矫健如飞。《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萧丞相作未央宫,里东阙、北阙。”注引《关中记》曰:“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或谓“瓦图龙纹,当是苍龙阙瓦。”按此种瓦应为汉宫内东向殿阁所用。 
  白虎纹瓦当: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一虎纹,虎体态雄健,巨口大张,引颈翘尾做奔驰状,《淮南子》云:“西方金地,其兽为白虎。”此种瓦应为汉宫内西向殿阁所用。 
  朱雀纹瓦当: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一鸟性动物,其状为凤头、鹰喙、鸾颈、鱼尾、头上有冠,羽毛散张,振翅欲飞,习称为朱雀。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南向殿阁所用。 
  玄武纹瓦当:直径18.5厘米左右。正中为一龟蛇,龟匍匐爬行。蛇卷曲蟠绕于龟体之上。亦有纹饰作一龟二蛇的。《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故有人认为:“瓦图龟蛇纹,当是未央宫北阙之瓦”。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北向宫殿所用。 
  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图像纹饰,运用线与面的有机结合,以写实的手法多方面逼真地摹写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并时有突破,捕捉人类瞬息的灵感,去大胆的表现幻想中的物象。如饕餮纹、怪兽纹等,是对自然飞禽走兽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提炼,通过人类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而创作的神话图像,有更高的艺术境界。 

  ⑵图案纹瓦当 
  云纹瓦当   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以下几类。 

  卷云纹瓦当:如咸阳渭陵陵园土阙内采集的一件,直径18厘米,边轮较宽,当心为一圆钮,钮外有二周旋纹,旋纹间有一圈小连珠纹。外区以四组双线划分为四格,每格饰一组卷云纹,外区边缘又施一周网纹。具有显著的汉代云纹瓦当特色。 
  羊角形云纹瓦当:如华阴华仓遗址采集的一件,直径14厘米,边轮残损较多,当面中为一圆钮,钮外施一周弦纹,外区以四道短线划分为四格,以界格线为中轴饰四组对称的羊角形云纹,外区边缘还施一周绳索纹。 
  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是国画艺术的最高阶段。它运用几何线条简略地勾勒,是线的艺术。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对象被简化,变形,其本来的含义已被逐渐忘却,而线条本身却在不断产生新的内涵。图案纹又可分为生活图案纹和纯粹的图案纹,前者以图案的形式表现生活的某些内容,如树木纹、树枝笔直,成双成对,平行对称;云纹,或钩状,或单尾,双尾,或连干树枝,置于空间,都是自然中少见的。此外还有箭杆弯曲或穿云的箭纹、山形纹及一些变形的动物纹等,还可以看出其本来具体形象的痕迹,纯粹的图案则完全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而不能直接看出所依据的来源形象。 

  ⑶文字瓦当 
  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极为华丽,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有宫苑、陵墓、仓庾、私宅等,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 

  一字瓦当: 
  卫:传世很多,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当面为一“卫”字,通常占满当面。有的“卫”字较小,字外有一周网纹。有的当面或涂朱色,或涂白垩。如在陕西淳化县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采集的一件,直径15厘米,边轮宽1.2厘米,当面为隶书的“卫”字,从出土地点来看,应属汉甘泉宫卫尉官署所用之瓦。 

  西汉时长安城及周围的主要宫殿均设有卫尉,执掌守卫或防卫,如长乐卫尉,未央卫尉、建章卫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又“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职略同,不掌置。”“卫”字表示守卫敫巡之义,此种瓦为汉代卫尉或城垣、宫门的卫屯屋亭所用。过去一般认为“卫”字瓦当是秦始皇灭六国后,仿效卫国宫殿作之于咸阳,故在所施瓦当上标有“卫”字,此说不足为信。
  李:出土地点不详。直径15.3厘米,边轮宽1厘米,当面中部位一篆书“李”字,当为李姓家族所用之瓦。 

  二字瓦当 
  佐弋: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3.3厘米,当厚2.3厘米,当面自右向左横书篆体“佐弋”二字,字外有弦纹一周。《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少府,秦官······属官有······考工室、左弋······”“佐弋”即“左弋”,此瓦应为佐弋官署建筑所用。 
  千秋:如原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件,直径18.5厘米,篆体“千秋”二字并列,自右向左横读,写得很散,布局似“千火禾”三字,另见山东所出土者,多为半瓦当,当面中间以双道凸线相隔为左,右区,每区一字,“秋”字也写成“禾”,“火”二字,章法绝妙。均属吉语类瓦。 
  文字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其内容之丰富自不必说,其高妙的书法价值更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备至。书画同源,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和审美对象,它已经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的和多样化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的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独有的线的艺术。 

  三、汉代瓦当的工艺美术特征 
  古代瓦当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及书法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 

  ⑴瓦当纹饰的取材美 
  古代瓦当纹饰的题材是十分丰富的,尤其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瓦当纹饰的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从幻想中的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到自然界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云彩以及各种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和文字表达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等等,描绘出了一个龙飞凤舞、鹿奔虎啸、鸟飞鱼跃、祥云缭绕、无杂陈的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思想的、宗教幻想的各种内容。 

  ⑵纹饰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除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外,更重的是纹饰的造型。中国古代瓦当一般都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面静中有动,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增强艺术形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古代艺术家已自觉地运用这一原则,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例如:秦始皇陵所出夔纹“瓦当王”,作者意欲突出的是一种像兵马俑军阵那样的雄气博大的程度。如何来表现这种大呢?除了体积巨大,艺术家选用了“大半圆”的造型,以不封闭的曲线给人以一种无限延伸、扩张的联想,再配以曲直蜿蜒、气魄雄伟的夔龙纹,较好的表达了这种博大的气魄的主题,构造精妙。可为古代艺术作品中运用圆弧装饰美的典范之作。 
  瓦当纹式体现的造型美,更为突出。古代艺术家在有限的画面上,以传神的笔法塑造出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汉代艺术的浪漫色彩在瓦当的造型上被很好的贯彻,融汇进去了。它以大幅度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动势的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古朴可爱的艺术形象。如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部的直接描绘,长短不合的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俗,夸而不饰,饰而不诬。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天真狂放的气势,那种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毋宁说更多的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3).瓦当纹饰的结构美 
  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配件。这决定了它首先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其次才是在固定的了空间、高度、距离的限制下,突出装饰效果。这就决定了瓦当必须在相当高度的屋顶、檐头的位置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再仰视和远视的重重局限下,尽可能以最为醒目突出的构图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装饰性。古代瓦当纹饰不论是中轴线对称结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是任意灵活性结构,却力图作到主题突出,结构均衡,并顾及装饰效果的最大发挥,在这一点上是破费匠心的。 

  ①中轴对称结构 
  大多数瓦当纹饰是讲究对称的。这种对称结构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特色。它的特点是等量同形,即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齐临淄故城所出土的瓦当上的树木双兽、双骑、乳钉、卷云、箭头等纹饰。都是典型的对称结构,以树木为明显的中轴线。也有无明显中轴线的对称结构,如燕国瓦当中的饕餮纹、双兽纹等,都是以一无形的中轴为轴安置图象的对称结构,有时这种对称结构中也出现一些不对称的变化,如树木中轴的一边为一兽,另一边为一人等等,这是对称中的不对称,给人一种新奇、活泼的感觉。绝大多数云纹瓦当都是对称结构,以当心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分作四界格,每一界格为一单元重复一个四方连续图案,主次、疏密都经过精心安排,其线条的变幻无穷,又给这种对称结构一种飞扬流动的美感,生动地体现出:“卿云烂兮,丝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见兮。”这种盼望吉祥长存的美好愿望,传达了与文字瓦当相同的祈求幸福、康乐的心理。 

  ②辐射圆旋结构 
  图案瓦当主要采用这种结构,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伸出的辐射线条,有如太阳光芒,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蔡纹和一些云纹等,图案花纹从运动状态向左右旋转,有的在几何轮廓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花纹的互相转接,强调和追求图案内在联系的完整结构。整个画面活泼洗炼,朴实美观,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③任意性结构 
  秦汉动物图像纹饰主要是这种任意结构,画面舒展自由,不拘一格。都有一个主体纹饰满幅而来。其气势铺天盖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以不对称的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以浓重、粗拙的笔法渲染出一种单纯、烂漫的情怀,它与后世的轻巧灵活之美完全不同,也不追求浮华、奇丽。整个画面绘以朴实饱满和古拙的美。如秦德鹿纹瓦当,汉的四神瓦当,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更具特点的是有些瓦当在主体纹饰空隙处,再填以蟾蜍、龙、飞雁等小动物形象,进一步突出了主题,意境十分优美。 

  ⑷文字瓦当的艺术性 
  瓦当文字多为篆书,也少见隶书,在圆这一特定范围内,以圆就势,促长行短。互为辟就,不取方正。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据统计,今瓦当篆文的变化就有120种之多,可谓奇丽壮观。篆书之美是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状结构之上,即在于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瓦当书法正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美,达到了与印章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他根据文字的多少、繁简,精心布置,或雄壮磅礴,或敦厚古朴,或凌厉刚健,或流畅洒脱,疏密错落,粗细相应,达到饱满酣畅,刚健相济军横舒适的艺术效果。如一字文瓦当“关”、“卫”,“利”等,以整个当面为一单元,布置文字,字的外围笔画以圆而变,曲直相应,或有在文字空白处加填云纹等予以点缀,刻意求工,给人一种图案美。二字者有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讲究对称美。虽然笔画有繁有简,如“千秋”,“佐弋”等,二字笔画简繁悬殊,作者为使两边对称,巧妙的将“秋”字的“火”部,“佐”字的“亻”部放在当面正中,这样就形成了“千”“禾”“左”与“弋”的对称结构。多字者一般采用四单元结构,将圆分为四个界格,每个界格内不止一字或二字,形成四方连续,给人以整体的美感,这种结构在瓦当中使用最多。此外还有许多单元和无单元结构,以字之多少、繁简,灵活配置,十分活泼紧凑。 

  此外,瓦当文字还有少量运用美术变体如鸟虫篆书的,如“永受嘉富”瓦当,秀丽茵蓐,遒劲苍茂,尤为奇特。 

  四、总结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历史创造了第一手资料,更直接,生动地了解汉代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现代美术发展提供了素材,和借鉴之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绸之路文明(3)瓦当艺术(三)
屋檐上的汉字之美——秦汉瓦当
陕历博微课堂之“文物里的小故事”(六)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秦砖汉瓦
2014.09.25 陕西 西安 秦砖汉瓦博物馆
南朝的砖:竟然如此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