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山大学图书馆举办中文古籍整理版本目录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山大学图书馆举办中文古籍整理

                版本目录国际学术研讨会

 

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日, 中山大学图书馆举办「中文古籍整理版本目录国际学术研讨会」,到会学者96人。会议收得论文50篇,当编成论文集出版。此次研讨会堪称近十年來中国图书馆学界的一次盛会,茲将当日摄得之部分照片录於此。

 




会场


会场一角



会场一角



会场一角

 

程焕文馆长致辞




艾思仁教授致词


陈红彦研究馆员致词



主持人杜泽逊、黄显功



徐忆农研究馆员发言



会场一角

会场一角



会场一角


马泰來馆长发言



严佐之教授发言



张宝三教授发言



张波博士发言




程有庆研究馆员发言


王蕾博士发言



张廷银研究馆员发言




黄仕忠教授发言


潘建国教授发言



贾晋珠教授发言



李济宁研究馆员发言



刘静博士发言




陈东辉教授发言




沈津发言













    在中山大学图书馆举办的

                       “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发言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的会就要结束了,程煥文馆长委托我在会议结束之前说几句话。这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不远万里,大洋彼岸的朋友。由于大家的共同参与,总的来说是开得很成功,出席会议的代表共92人,其中美国8人、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共12人。与会年龄最大的是89岁的资深研究馆员沈燮元先生、及85高龄的文献学家王贵忱先生。无论是图书馆学界中的专家、研究馆员,还是大学研究机构里的教授、学者,即这个领域里的先进、精英,大多云集在此,就像版本学界的鉴定专家如沈燮元、王贵忱、韦力、程有庆、李济宁等,还有欧美地区的艾思仁先生专程飞来此地,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场版本目录学界的盛会。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文古籍整理、古籍版本学、目录学、书志学、文献学等学术研究,都有长足的发展,它是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來,研究和发展最好的时期。尤其是2007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成立,更是延续了当年《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工作,推进了各地所藏古籍的深层次調查、揭示和整理,并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使过去一些并不被了解的重要史籍再现人间。国内重要图书馆的书目、图录的出版,珍本秘籍的影印,使研究人员得以更好地施展抱负。而且这项工作也延申到了海外,成绩也令人嘱目。

 

中山大学图书馆这些年來,一直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这就包括如何促进中大馆古籍资源的整理与保护,除了着重为本校师生服务以外,他们编辑了馆藏善本目录的增订本、馆藏地方志目录及碑帖拓片的目录,昨天各位看到中大设立的国家古籍修复基地,也是其中的一项。为了求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程焕文馆长和特藏部的同仁们以为,应该为中文古籍收藏与研究、收藏单位和个人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用各方的研究成果,互相沟通,以达到共建分享,这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丰富祖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学术检阅。

 

各位手中的《研讨会论文集》,收罗了与会者的近五十篇文章,从多方面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徐雁教授的《华东区土改运动与古旧书资源损毁》突破了研究禁区,为我们了解五十年代初藏书聚散提供了佐证。杜泽逊和司马朝军教授的研究,都是长久的项目,它使我们了解“十年磨一剑”的艰辛;王国良、黄仕忠、骆伟、程有庆、李济宁等研究题目,多是老将的心得之作;新秀若刘蔷、刘宁慧、许媛婷、张波、眭骏、王亮的大作,细致考证,让我们看到了古籍整理事业的后继有人;姚伯岳、邹毅、柳向春三先生的关于活字的新解及鉴定方法提出了新的看法;马泰來、严佐之、张宝三、张波等人对善本旧籍的揭示,使人耳目一新;美加地区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一直为国内学者所关注,这次刘静、李坚、李勇慧的大作为各位增加了新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大馆蒐集的徽学文献是第一次向社会公开,这就像解密般地先行回答了社会上的传闻,当然,它的价值也须在数年后逐步揭示。我们很抱歉的是,因为时间的原因,许多新朋旧雨都没有发言的机会,好在众多的文章,已经是琳琅满目,大家还是慢慢地看吧。

 

我特别想说的是,中大的这次研讨会,和历來的图书馆举办的会邀请对像有所不同,除了专业的专家学者及大学里专研古籍版本、目录学研究的教授们外,此外我们还请了多位社会上有影响的私人收藏家。在中国,古籍图书的90%以上多收藏在公家图书馆里,经过“文革”十年的浩劫,许多私人所藏尽付劫灰。在一般人还没注意收藏的时候,他们即先人一步,抓住了契机,穷年累月,四处搜求,拾遗补阙,节衣缩食,倾囊以购。民间私人收藏家的典藏绝对不能忽视,他们的藏书中有相当的品种甚至在公家馆也不见收藏。他们中如韦力、林章松、励双杰等人就是中国藏书界的代表人物,我们没有安排他们的发言,是因为他们的低调,但他们的鉴定能力却是无可置疑的。前一阵子,人们对社会上不解的问题,使用了网络语言:“元芳,你怎么看?”在我们的会上,主持人在点评中,居然也问:“韦力,你怎么看?”所以,民间私人收藏家为民族传统文化典籍的保存及整理、研究、化私为公地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精英。

 

先民存留的古籍,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古籍的得以保存,实实在在地说,那就是历代藏书家的功绩。作为藏书家来说,从古至今,单就清代、现代,也多得去了,以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來说,记載了767人。而《续补藏书纪事诗》又补清至近代360人,《广东藏书纪事诗》,收明代而后广东地区藏书家50馀人,《近代上海藏书纪事诗》录清末以来上海地区藏书家亦五六十人。郑伟章的《文献家通考》中的清代至现代,载清初以來文献家1500馀人。然而明代内阁藏书,一部《文渊阁书目》,仅著录7000馀种。清代内廷藏书,在1929年清理宮廷藏书时有13081部,195732冊。清代四大藏书家丁瞿杨陆所藏加起來就远超清内廷藏书。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出现之前,是历代藏书家们的收藏,保存了今天的大部古籍。

 

谢谢励双杰先生,他为研讨会提供了一次谱牒专展,这是他从思绥草堂藏1800部家谱中精心挑选了26种,大本小册、厚薄秘椠、红纸彩绘,从版本的角度加深了大家的印象。不能与会的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先生,慨然提供该馆新印的《杭州市图书馆善本书目》100套;王贵忱先生也将新著《可居丛稿》100册赠与代表。我们也要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林夏先生及文献分社社长雷回兴编审,他们为会议赠送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术丛书”第一种林明著《中国古代文献保护研究》100册。

 

我以为通过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有助于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研究的动态、进展与成果,促进海内外古籍整理,以及对版本学研究的新认识,当然也提升了中大馆古籍整理与保护典籍的学术形象。中大举办的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从筹备到开幕,都面临想不到的诸多困难和变数,中大图书馆特藏部和馆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都付出了辛勤劳动,这是我和所有与会者都十分感谢的。

 

如若将來再有机会的话,我们希望大家能再次聚首羊城,握手中大。谢谢大家。

 

                                                                    2012/11/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缅怀与致敬!顾廷龙编著题签图书鹏城“集会”,珍贵书籍书法真迹持续展出~
沈津:我与燮翁四十年
“天禄琳琅”藏书的时代印迹
古人是如何给古书“拍照片”的
潘景郑与版本目录学
沈津:《惜古拂尘录》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