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解進書目》-----兼說書估譚篤生

《浙江解進書目》-----兼說書估譚篤生

 

 

      清末至民國間,北京琉璃廠中的一些書肆主人,於目錄之學,終身習之,也成就了不少人才。這些人言及宋元明清各朝版本、著者、刻者,歷歷如數家珍,士大夫及一般學者萬不能及。如寶森堂之李雨亭、善成堂之饒某,其後又有李兰甫、譚篤生諸人。再後來像王文進、王雨、孫助廉、裴子英,都是趙萬里先生稱之為属於一把手的人物。

 

      然而,当年海王村熟於目録學,擅長版本鑒定的人物中,存留下來自己的著述却是很少,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僅有王文進的《文禄堂訪書記》、王雨的《王子霖古籍版本學文集》、孫殿起的《販書偶記》並《續編》、《琉璃厂小志》等。其它一鱗半爪的也有一些,但不起眼。

 

      對我來説,明清學者、藏書家的手跡所見甚多,但是要在書上找那些實践經驗極為豐富的一流書友手跡却是難得之極。這五十年中,我見的極少,前幾年見到的是譚篤生批校的《浙江解進書目》一卷。譚篤生,名錫慶,篤生為其字,河北冀縣人,為翰文齋韓俊華(字星垣,衡水縣人)弟子。於光緒十六年在北京文昌會館經營舊書,二十五年始開設正文齋。所售多古本精鈔家刻之書,又有舊書書版二種,為清劉喜海《長安獲古編》二卷補一卷、清吳榮光撰《歷代名人年譜》十卷存疑一卷,二書均為光緒間刻本。譚氏無子,正文齋經營二十餘年始歇,歇業后,剩餘之書,由其戚孔某,在文昌館封賣,凡三四次始盡。譚卒於1912年。

 

      《書目》為烏絲欄抄本,一冊。書末有“大清乾隆肆拾貳年捌月”一行,當為乾隆四十二年四庫全書館所編。目錄前有浙江巡撫三寶咨文,稱“為咨送事,竊照《浙江省解進備採遺書》四千六百種,內熊前院、王護院任內進書一百一十六種,本院任內進書四千四百八十四種,內除熊、王兩任內一百一十六種、本院任內一千八百七十五種,均係可備鈔謄,應存留館閣收貯,毋庸領回不開外,餘所獻者二千六百九種,理合開造書籍名目冊,聽後貴處清檢給發,以便派員領回轉發各處。”內開朱氏曝書亭呈書目一十四種、趙氏小山堂呈書目六種、鮑士恭呈書目六百二十六種、吳玉墀呈書目三百五種、汪啓淑呈書目五百二十四種、孫仰曾呈書目二百三十一種、汪汝瑮呈書目二百一十九種、范懋柱呈書目六百二十種、鄭大節呈書目八十二種。實總計二千六百二十七種。書目只列書名,無卷數、版本等,殊為簡陋。

 

      封面墨筆題「乾隆代呈進書目。傳鈔本一冊。光緖乙巳夏王仁俊」。乙巳是三十一年(1905)。王仁俊,字捍鄭,號籀鄦,江蘇吳縣人。光緒十八年進士,曾任吏部主事,官至湖北知府。後任存古堂教務長、京师大學堂教授、學部編譯圖書局副局长等職。長於金石文字及史志目錄,著述甚富,其最重要者為輯《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三種》。然王氏所題,疑偽。

 

      書中所批皆署「篤生記」,如「鮑士恭獻書目」下《兩漢博聞》一書夾批有「十二卷,明嘉靖戊午元日,黃魯撰,琪園李鐸攷藏書籍記陽文方印。篤生記」;《友林乙藳》一書有「黃蕘圃刊《士禮居叢書》內顧千里撰《百宋一廛賦》稱此書是南宋刻本無疑」,批有「宋四明史彌寧撰,共四十四頁,目十二頁,跋一頁,歲乾道之癸巳,得詩一百四十首,每頁八行,行十六字。篤生」;《蟫精雋》有「紅格,明人寫,四本。篤記。」篤生者,當譚氏無疑,此似為譚氏經營書業時所見之書。

 

      按,北京圖書館藏有清正文齋鈔本《乾隆浙江進呈書目》,清乾隆四十二年官編。按,此本即譚氏正文齋所抄,或當年譚氏得一抄本,以為此類書目傳世不多,乃著人用自印紙張據之抄錄後售賣。

 

     是書曾為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所藏,書中鈐有「湖南」、「湖南秘笈」二印。也是奇妙,譚書自北京流往日本,再由東半球轉至西半球的美國,而為「哈佛燕京庋藏。

 

      譚氏設正文齋後,曾從内庭太監手中購得偷盗之内府圖書,因以起家。其時,京城中潘祖蔭、盛昱,王懿榮皆好蓄書,數年後,潘祖蔭之書歸韓俊華翰文齋,王懿榮之書歸正文齋。譚於光宣間執書業之牛耳,庚子亂後最有名。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於譚篤生條云:「五载春明熟老譚,偶談録略亦能諳。頗傳照乘多魚目,黄袟宸章出内監。」

 

      譚篤生的鑒定能力很強,其藏不全宋本數十種,種留一帙不售,云將留之以教生徒,也可見其有心。鄧邦述跋《鉅鹿東觀集》(鈔校本)云:「篤生依附名流,頗識名人校本手蹟。近篤生死將十年,而能辨别者勘(力改少)矣。篤生不獨識古書,兼爱古書,以今日收書者較之,殊与篤生嗜好相左,蓋世之叶公多,而好真龍者益無幾耳。」李劭伟跋《文祿堂訪書記》亦云:「公嘗謂廠肆中業書者固多,然誠考其源流别其真偽者,昔有正文齋譚篤生及勤有堂楊維周,今則晋卿一人而矣。」於此,可見時人對譚氏眼力之評價。

 

      譚氏在舊書業的經營中,曾得到不少佳槧秘籍,其中有一部漢揚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直解》十三卷,為宋慶元潯陽郡齋刊本。此書為錢遵王《讀書敏求記》所載之本,紙墨精好,古香騰溢,乃為驚人秘帙,曾藏沈與文野竹齋、華亭朱氏、長洲顧氏、揚州季振宜,沉湮於世二百餘年。1912年春,盛昱遺書散出,譚篤生及宏遠堂趙聘卿以二千金得數十篋。適傅增湘客燕京,詣宏遠堂,見到《直解》,以為蜀人遺著頗欲得之。然趙聘卿却告之:書與譚合貲公置,若此書歸我者則容易説話,若是為譚所得則非易。果不其然,譚趙列價拈闐(真改龜),此書竟為譚得。于是譚奇貨可居,以高價500金售。時傅增湘絀於資,告以二百金,不可得,遂輟議。傅回津後私自惋歎不已。事情之轉機是在當年的伏暑,譚遘疾,譚反孫伯恒為調護之疾篤,譚持《直解》告伯恒:傅先生欲得是書,吾固心許之,然價未諧。今余病恐不起,藥餌之資不足於用,願以二百金歸之傅。傅得知消息,急持金入京,載之以歸。後《直解》傅增湘收入於自刊《蜀賢叢書》十二種中

 

      據説譚篤生去世的原因是被氣死的,也是在盛昱藏書散出之時。事見周肇祥撰《琉璃廠雜記》。盛昱卒後,其嗣子痴呆,不能守也不知家藏圖書之貴重,于是約谭氏前往估值。譚將藏書閲過,選出極重要之書混入一般圖書之中,置於屋隅,其中有宋本七十卷黄唐《禮記》、婺州本《周禮》、黄善夫本《蘇東坡詩集》、《于湖集》、黄鹤注《杜诗詩》五種。譚有意賤其值,留以待己。没多久,旗人景樸孫繼譚而往,發見譚之拙計,問盛子譚之開價值幾何?曰估二百金。於是景告之以五百金而取之。及譚再往,知書已为景所得。而景樸孫得書後又將上述五種宋本以一萬金賣與袁克文,此事讓譚氣得嘔血死。這也算是一出螳螂捕雀,黃雀在後的戲,譚也是太「聰明」了,也正是如此,才誤了卿卿性命。

 

      譚篤生作為生意人,也具有一些不良書估的特點,即往往魚目混珠,好以贋本欺騙顧客,如對版本懂一點皮毛者,略有失神必受其騙,蓋以新抄仿舊為其特長也。

 

      譚以贋本詐人,一百年後,此技也為今之别有用心之人所襲,且冒其名再欺瞒它人。曾見孔夫子舊書網上兜售譚篤生手抄本,據網上的描述:「清代手抄本《向經綸》,譚篤生抄,包括《無倦》、《小人偷于利》、《仁比壽》、《三月乙木》、《十一月庚金》、《正月辛金》、《乾元秘旨叙》、《父母宮》、《兄弟宮》、《出外求才論》、《子息論》、《太陽過宮》、《十三用難星之法》、《望斗經指金歌》、《男女宮》等。200多頁。楷體非常有功底。罕見。品相完整無缺。」看了這段話,真覺得是令人哭笑不得,亂七八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子鑫丨日本宫内廳書陵部藏《出師表》寫卷新研
陳守志 |《全刊初刻正續子不語》影印後記
《四庫全書經部易類-易緯稽覽圖》漢-鄭玄
黄灵庚:《宋端平本楚辞集注》序言
陶元藻與《全浙詩話》
2016香港邦瀚斯秋拍精品一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