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湖州——颜真卿篇
经典湖州——颜真卿篇
金 丹
 
(唐)颜真卿《湖州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五年湖州刺史
 
贬谪之缘
 
佛家讲缘分,颜真卿相信缘分。
读书本应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一提起颜真卿,不知怎么的,就让我心情沉重,一直都轻松不了。他的一生是悲壮的,他与湖州的缘分也是因为他被贬官而结下的。
唐代大历七年,也就是公元772年的九月,64岁已经垂老的颜真卿受到排挤,由江西抚州刺史任罢,又改为湖州刺史。此前,他已经坐到刑部尚书的位置上了,后来被贬为平原太守,又经历了安史之乱,身心有些疲惫。颜真卿在途中走了四个月,于第二年的初春,来到湖州走马上任,这一来就是五年,要到大历十二年八月才离开和他结下深厚情谊的湖州,我们无法揣测这五年来他的内心世界。
一到湖州,颜真卿就被这座古城的氛围所感染,他不但没有感到灰心,反而十分投入地工作了。在湖州这段时间,颜真卿结识了很多名士,一时也成了湖州文化界的中心人物。他在湖州没有闲着,五年中,他做了一件又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他将他在湖州所写的文字,分为十卷,集成一本书,叫《吴兴集》。宋嘉泰《吴兴志》对他在湖州的评价是:“在郡累年,德政洽于千里,邦人仰其忠烈。”
当另一位湖州刺史杨顼来任职时,颜真卿已离开湖州七年,也在三年前被陷害离开了人世,这位新刺史在州治大门外立了一块“颜鲁公去思碑”,以怀念这位令人景仰的老刺史。
后来,每个朝代的湖州人都没有忘记他。宋代嘉祐初年,湖州人在骆驼桥东能仁寺东的放生池畔,建了一座颜鲁公祠,以寄托哀思。明代成化年间,迁于乌城县学,即今湖州老年大学内,嘉靖八年又迁于府学尊经阁左,即今人民广场路北,每年春秋两祭。清代同治元年毁于战火。
在安吉县荆湾乡上赵行政村两里的自然村,颜真卿的后裔曾将他的衣冠埋在这里,人们称这里为“颜村”,颜村有双忠祠,今也不见,仅有遗址尚存。尽管如此,人们心目中老刺史的形象是挥之不去的。
 
一个为了放生的心愿
 
所谓放生,就是用钱买被捕的鱼、龟、鳖、鸟等动物,将它们放归自然,重新获得生命的自由。在民间,放生是一种受人尊敬的善行,人们喜欢在节日放生,也愿意到寺庙放生。为满足人们的放生心愿,就专门设立一些供人们放生的建筑,这就是放生池。实际上放生是一种宗教行为。
刚到湖州后,颜真卿就着手建立“敕天下放生池碑”,这是他存放了很久的心愿。
早在13年前的乾元二年(759)三月,唐肃宗李亨置天下放生池81口,以显示他对众生的爱护。湖州也得以钦置一口,放生池的地点设在骆驼桥东。这年冬,身为刑部尚书的颜真卿,便撰书了《敕天下放生池碑铭》,第二年三月重作擘窠大字,并有《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求肃宗为放生池碑题额,并得到唐肃宗的《批答》,但不久就被贬官,此事就此耽搁。颜真卿来到湖州刺史任上,才又追建“敕天下放生池碑”。773年七月第三次书写《敕天下放生池碑铭》。774年,他又写下了《乞御书题额恩敕批答碑阴记》。此碑终于立于骆驼桥东,遂了一件他多年的心愿。后来此碑移至池上,可惜不知什么时候失去了踪影,而拓本流传至今,让我们隔着一张纸来感受碑的气息。
为了一块碑,他十多年中三度书写,两度奏表,事情又一波三折,可见他向佛之心的虔诚。据说颜真卿在湖州佛川寺受了戒,一心向佛。
到明代时,湖州放生池还有“秤锤潭”的俗称。清代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占湖州城时,妇女投潭死者百十人,潭为之塞。其时,放生池还有方圆数亩,放生池遗迹今天还可以在市政府东大院内寻觅,已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气象。
 
韵海楼  三癸亭  妙喜寺
 
韵海楼是颜真卿在州治所建,地址就在现今的爱山广场。
湖州任上,颜真卿在日常处理公务的间隙,常与名儒陆羽、萧存、陆士修、斐澄、李甫、米弁、颜祭、杨涉、智海等共同讨论编纂《韵海镜源》的事,地点在州治和放生池两处。因而在州治建了楼,并取了和这部书相关的名字:韵海楼。
《韵海镜源》是一部关于文字音韵的书。所谓韵海,以《说文》、《苍雅》等字书,穷其训解,又以经、史、子、集中两字以上的成句广而编次,真是韵的大海了。如以此镜照源本,则无所不见,韵海镜源四字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韵海镜源》的编纂不是从湖州开始的,颜真卿自出仕后便着手编纂,天宝末年出任平原太守后裁成200卷,大历三年(768)任抚州刺史后增为500卷,后因物事婴扰,并没有最终编定和刊刻。
为答谢陆羽、皎然等人的相助,颜真卿特地在抒山东南岗筑亭。杼山在湖州城区妙西乡境内。亭子建成于大历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大历八年为癸丑,十月为癸卯,二十一日为癸亥,陆羽给这个亭子取名叫“三癸亭”,据说此亭也是由陆羽设计的,颜真卿亲笔题字,皎然赋诗,颜真卿也有《题杼山癸亭得暮字》诗一首,已被收入《全唐诗》,全诗是: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
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
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
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
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
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
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
俯视何楷台,傍赡戴颙路。
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一次,浙西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袁高巡视湖州,颜真卿在杼山的三癸亭恭迎,为了让这位御使大人能在三癸亭西北的桂花林中赏桂,特地在林中开辟了一条小径,人们称它为“御史径”。陆羽又在桂花林的稠密处修建了一座桂栅,从此,颜真卿与陆羽等人时常小集于桂栅之内,谈诗、聊天、编书。颜真卿有感于这里的景和人,又有诗《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后来索性也将《韵海镜源》的编纂改到杼山之东的妙喜寺来进行,参加的人数已多达55人。第二年的春天,这部大书在杼山编定,为了有个纪念,他又写了《杼山妙喜寺铭》,立碑于杼山之中。
 
[相关链接]
    陆羽,字鸿渐,一字季疵。复州竟陵人。陆羽是竟陵积公和尚检得并养育成人,收为弟子。安史之乱以后隐居于湖州苕溪,与皎然为忘年交,颜真卿来湖州之后与他交往甚密。陆羽著有《茶经》,讲述茶原、茶法、茶具,人称“茶仙”。颜真卿受他爱茶的影响,也对品茶产生兴趣,曾有“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诗句称之。陆羽参与编撰《韵海镜源》,加深了对儒学的理解,将中庸思想溶入了茶文化。大历十年,在颜真卿的关心下,陆羽有了自己青塘别业,为《茶经》的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历十二年,颜真卿离开湖州,任刑部尚书,进京后推荐陆羽为太常寺太祝,陆羽辞而不受,但陆羽还是去了长安拜见了颜真卿。
 
一纸《湖州帖》
 
大历十年,公元775年的10月,湖州大水成灾,一片泽国。身为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对此十分关心。往事已经凋零,当时的状况怎样我们无从得知,幸亏颜真卿的一张信札流传至今。纸不大,宽26.88厘米,长有50.24厘米,行草书八行,后人称它为《湖州帖》。信札上写着:
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没溺。赖刘尚书安抚以此,人心差安,不然仅不可安耳。真卿白。
仅仅48个字,能让我们从中窥见一些水灾的消息,水灾的平息,使得颜真卿的心有了一些慰籍。
《湖州帖》作为书法作品来看,行笔流畅,刚毅劲拔中有逸趣,颇具超凡脱俗的境界,后人评价极高。乾隆皇帝评它“细筋入骨,天半秋鹰”。上面盖了很多印章,都是历代藏家的记录,有“政和”、“绍兴”、“秋壑图书”、“欧阳玄印”、“北燕张氏家藏”、“项元汴印”、“梁清标印”、“安仪周书画之章”等等。曾入宋代宣和内府,又入清代内府,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关链接]
据朱家溍先生回忆,1925年,《故宫物品典查报告》曾漏点了一本大册页,颜真卿《湖州帖》就在这里面。这本大册页是在故宫漱芳斋的木炕里发现的,那是溥仪离宫之前,太监们想将它偷出去,已经将乾隆的字款用水沾湿搓掉了,只是他们一直没找着机会,这本册页也因此留在故宫一直没动过,真是太险了。
 
《刘中使帖》也是湖州的雪泥鸿爪
 
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已降,足以慰海隅之心耳。又闻磁州为卢子期所围,舍利将军擒获之。吁,足慰也!
颜真卿的这几行字,从内容来看,也是一封信。
因为文中有“刘中使”字样,人们称它《刘中使帖》,因为有“瀛州”二字,又有称它为《瀛州帖》的,人们给古人留下的信札大都是这样命名的。
这封信没有时间、地点,所以人们一直都没有将它和湖州联系起来。实际上,这是颜真卿在湖州任上写的,或许是写给他的哪位朋友的。
我们先了解两个背景材料。
大历十年十月,安史之乱的叛党余孽卢子期在河北磁州被擒。
大历十年十一月,吴希光在瀛州投降。
从“近闻”二字来看,这封信件当写于大历十年年底或十一年年初,颜真卿此时正在湖州任上。从信中来看,他对这两件军事捷报的传来是很高兴的。颜真卿曾因直责权相元载而遭到排挤,直至逐出朝廷,一直在外任地方官。他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但仍心系大唐王朝。其喜悦的心情流于字里行间,一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杜诗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可以观照此时颜真卿的内心感受。
古人谈书法,说喜则气和而字舒,哀则气郁而字敛,这封信里,“耳”字一笔写得是何等的淋漓畅快,和他的心情一样舒展自若。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曾很有感慨地说,在他所见的颜鲁公字中,还没有超过《刘中使帖》的。
 
[相关链接]
顺便提一下,人们熟知的《送裴将军诗》,据说也是颜真卿在湖州任上写的,时间大约和《刘中使帖》差不多,往事如烟,在哪儿写的都并不重要了。
 
写碑在湖州
 
颜真卿一生写的碑很多,又数在湖州写的碑最多,这也是缘分。
他写的这些碑,都各有一段经历和故事,有的感人,有的枯燥,也都是属于湖州的。
颜真卿有一个好友叫张志和,他曾经为他的这位朋友更新渔船,使他得以往来于苕霅之间。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溺水而死了,他十分悲痛,为了一个难以忘却的纪念,他写下了《浪迹先生元真子铭》。往事都成了回忆,他和他刚刚游完平望驿,奉和张志和《渔父词》的诗篇还能随口吟咏,他和他的交游还历历在目,如今颜真卿只能寄哀思于他山之石了。
南朝吴兴沈麟士曾在梁天监二年(503)撰立了《吴兴沈氏述祖德记》,立于德清县金鹅山。唐乾元年间,碑为大火所烧,碑首破裂将坠,幸有一株朴树耸干而将碑身夹持,幸免于难。沈麟士的十九世孙担心祖先的石碑再遭不测,又立新碑,一在原处,一在新所。颜真卿为其作碑阴记,对沈碑缘起和沈麟士的名重江表予以称颂。因而有了颜真卿的《沈氏述祖德记碑阴》。
湖州刺史宅的东厅院,是颜真卿撰书《干禄字书序》的地方。《干禄字书》为唐濠州刺史颜元孙撰,他是以他的伯祖父颜师古《字样》为蓝本的,颜元孙将日常文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定为正、通、俗三体。意在专为官吏写公文时辨别字体之用,因与求取官禄有关,所以叫干禄书。侄男颜真卿为之作序,并以他那赋有特色的楷书写成,那是大历九年正月的事,于是有了一块完整的《干禄字书碑》置于湖州,可惜原碑早佚。所幸在此碑刻成的65年后,刺史杨汉公见其破损严重,遂重新摹刻,置于湖州墨妙亭。此后历代多次摹刻,虽有失真之嫌,但仍可见颜体楷书的遗韵。
昔在乌城县南六十步,跨苕溪,有一处名迹叫西亭,是梁吴兴太守柳恽所建。一年前,李清出任乌城县令,向刺史颜真卿提出修缮之请,大历十二年修好后,颜真卿亲为撰书碑文《西亭记》,文中叙述了柳恽和主簿吴均的旧事,褒赞了乌城县令的政绩。此前,颜真卿在州之霅溪东南白蘋洲进行整治,这个白蘋洲之名的出处也就是柳恽的诗句“汀州有白蘋”,颜真卿在此筑八角亭和茅亭,使之成为湖州一处景致优美的胜迹。
《李玄靖碑》在书法史上很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也是在湖州写的。这个碑是在大历十一年,应旧友茅山景昭法师之请而写的。玄靖是道士李含光的道号,颜真卿自与他结交以来,神思也近十年,在湖州,颜真卿也与他有采真之游,这个碑传世后,人们称它是鲁公极笔。
颜真卿还写有《射堂记》和《晋谢太傅塘记》两块碑。《射堂记》书于大历十二年四月,宋代文豪欧阳修在他的《集古录》中有《颜真卿射堂记跋》,称他笔法精妙。《晋谢太傅塘记》是关于东晋谢安所开郡西谢公塘的事情,颜氏所书的碑,今天已不能见到,碑文见于《颜鲁公集》。
颜真卿在离开湖州前三个月,也就是大历十二年五月,还撰书了《项王庙述》。说到此碑,要先谈及西楚霸王,项羽庙初在子城的项王故郡,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公园所在地,以及城西北卞山。梁天监末年,吴兴太守萧琛迁庙于城北楚帝桥下,梁简文帝萧纲立碑,撰《卞山楚王庙记》,后来,此碑被弃之草莽。颜真卿有感于旧事,加以重建,在碑文中将此来龙去脉叙述一过,这就是刻在碑阴的《项王庙述》。
据说颜真卿有书童专门替他刻碑,他懂得主人的笔法。可以想见,颜真卿在湖州刺史府不停地写碑,书童也不停地刻碑。他写得累了,他刻得累了,我们读得也有些累了。
他还在湖州写有多块刻石,《乞米帖》《鹿脯帖》《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刻》《竹山联句诗刻》等等,由于时间久远,我们不能详细叙述其中的原委,只能作为颜真卿在湖州留下的一些记忆碎片,给湖州人一些回想的空间。
 
[相关链接]
    在湖州,颜真卿不厌其烦地写碑,我也不厌其烦地将它罗列出来,你不妨作为资料来收藏,不管你藏在书橱里,还是藏在心里。从公元772年到777年,他写了《敕天下放生池铭》《乞御书题额恩敕批答记》《杼山妙喜寺碑》《吴兴沈氏述祖德记》《颜杲卿碑》《文殊师利菩萨碑》《浪迹先生元真子碑铭》《元结墓碑》《石柱记》《西亭记》《射堂记》《项王庙述》《晋谢太傅塘记》《白鹤山灵济庙记》《干禄字书碑》《颜氏残碑》《和政公主碑》《玄宗贤妃卢氏志》《欧阳贰短葡O潮贰独钚靖碑》等等,实在是太多了,大约有二十多种,这还不算诗刻和墨迹。
 
2.一生的痛楚
 
生与死
 
颜真卿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卒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享年77岁。他的祖籍琅琊临沂,即今天的山东临沂。他生于京兆万年,也就是今天的陕西临潼。人们对他的称呼很多,他的字清臣,称他颜清臣。他做过平原太守,称他颜平原。他曾被封为鲁郡开国公,称他颜鲁公。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大臣,衷心可表,却屡遭陷害,几度贬谪。
3岁的颜真卿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殷氏抚养成人。26岁便举进士,从此踏入仕途,他没有想到开始仕途之顺,而后来屡有波折。他担任过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和醴泉县尉。后来又任监察御史,再转殿中侍御史。为了救援一位中丞,颜真卿遭到宰相杨国忠及其党羽的嫉恨,视他为异己,终于在天宝十二年把他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以后又做了湖州刺史,便有了湖州之缘。实际上,屡遭贬谪的颜真卿已经一心依托佛道,以求心灵的解脱。
离开湖州之后,颜真卿曾三次上书,要求致仕,他要像陶渊明那样,兴逐孤云外,心随飞鸟泯,回家过一种闲适的生活,他的愿望并没有得到皇上的恩准。此后,任吏部尚书,任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这位声名日隆的四朝元老,由于他的正直,而不为宰相杨炎、卢杞所容。
唐德宗时,淮宁军节度使、南平王李希烈叛变,早已衔恨的宰相卢杞上奏皇帝,要求让颜真卿前往劝谕,宰相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却故意将颜真卿送入虎口。颜真卿奉命赴许州宣慰李希烈,被李希烈所拘,后来移囚到蔡州龙兴寺中,颜真卿不为所屈,被李希烈缢杀。相传颜真卿死后,他的胡子还在长,长得很长很长,已经长过他的躯体,并且长的是金胡子,虽是传说,可见人们已经将他神话了,他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神话。当德宗得到颜真卿的死讯,心中很是难受,五天没有上朝,给他追封了一个谥号:“文忠”。
一个“忠”字是准确的,他秉性正直,从不阿于权贵,人们景仰于他的忠烈。
 
旧事重提安史之乱
 
我们真的不愿意再提安史之乱,那是颜真卿的伤心往事。
安史之乱是唐代的一项重大军事案件,在平息这场动乱中,颜真卿和他的亲人们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颜真卿似乎有一种先知先觉,当藩镇军阀安禄山的谋反初露端倪时,他筑城、挖沟、积粮草、备人马,加以秘密防范。为了不使安禄山产生疑心,他每日与宾朋泛舟饮酒,若无其事。颜真卿时任平原太守,平原郡本属安禄山管辖,安禄山虽密查暗访,但丝毫没有察觉。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终于反叛,攻下了东都洛阳,颜真卿和他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分别在山东、河北起兵讨伐叛军,颜杲卿的儿子季明往来于平原、常山之间。不久,常山被攻陷,颜杲卿父子被俘,先后惨遭杀戮。颜真卿派人去河北寻访颜杲卿一家,结果人们从常山带回了季明的头颅,此时的他有感于颜家巢倾卵覆,悲恸不已,写下了惊世之作《祭侄季明文稿》,这篇文稿荡气回肠,感情不能自己,文稿多处涂改,圈圈划划,字里行间流露出毫不掩饰的真情,他多年的书法底蕴在他的笔下无意中泄露出来,不求生动而生动,无意传世而传世,人们将它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提并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唐玄宗得知失守的消息,感谓河北二十四郡,竟然无一忠臣。当他又得知唯独平原城坚守时更是感慨,他居然不知道颜真卿是何许人,竟能有如此战功,唐玄宗是真的为之感动了。在这场战斗中,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二十万,横绝燕赵。
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任户部侍郎,其间颜真卿曾指挥平原、清河、博平三郡之师,斩敌首万级,生擒一千余人,声威震天。虽然最终的战果是辉煌的,但是颜真卿失去了两位亲人,他的内心为之久久不能平静。到了湖州以后,他为他的哥哥写了碑文,楷书依然是那样庄严和雄伟,《颜杲卿碑》默默地树立在黄土之中,算是在心灵上有了些许的慰籍吧!
 
3.盛唐气象
 
字如其人
 
古人有字如其人的说法,有人相信,有人不以为然。要说颜真卿字如其人,恐怕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的,他的字和他的人太像了,简直是一个完美的统一。
颜真卿长得胖,他的字也写得肥,这是对颜真卿书法最粗浅的认识,太简单了,其实远不止这一点。唐代人以丰腴为美,也是事实,要不然唐玄宗就不会以杨玉环为美女了,《簪花仕女图》就会是另一种气象了。
敦厚,浑朴,刚健,庄严,堂堂正气。这既是颜真卿,也是颜真卿的书法。
一般说来,我不喜欢正襟危坐的字,而颜真卿除外。
他的字,雄伟如驱千里骏马,倚丘山而立。
他的字,忠义之气,粲然横溢于字里行间。
他的字,如儒家端坐庙堂之上。
他的字,骨气刚劲,如端人正士,凛不可犯。
他的字,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愈久而愈可爱。
历代名家对他的作品如是说。
颜真卿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宇轩昂,恢弘博大,与他的为人相一致,与他的时代相一致。这是从他的人格魅力入手的,即使不是如此,一个人的字也是他整个人的反映,他的学识,他的阅历,他的审美,他的情趣,都会在笔端无意间流露出来,不管你是否情愿。我要引用清人刘熙载的一句话: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颜体的历程
 
不管你喜不喜欢书法,了解多少,恐怕没有不知道颜体的。我们从小练字的字帖有四种:欧体、颜体、柳体、赵体,而大多数小孩都写颜体,跟在老师后面糊里糊涂地临摹,是不知道颜真卿和颜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
颜真卿的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幼年时家贫,缺少纸笔,他就用笔醮黄泥水在墙上练字。《颜氏家训》对写字一事是有主见的,既重视书法,又认为此艺不须过精,并告诫他的子孙千万不要以书法自命。他开始也就是写碑实用而已,他写了不少碑,碑当然是用楷书的,所以他楷书的名声逐渐扩展开来。颜真卿虽然没有以书法家自命,而他的书艺却过精了,并且名声越来越大。
他学王羲之,学禇遂良,学张旭,学民间,最终成了颜真卿。
他写的碑很多,是伴随着他一生的。从时间顺序来看,他每个时期的作品是有变化的。在欧、颜、柳、赵四大楷书家中,要数颜体的风格差异最大,他的楷书风格没有凝固在一个模式内,这很不简单。楷书要形成个人风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颜真卿却在早、中、晚三个阶段都表现出不一样的风格,极具创造力。实际上颜体是代指颜真卿楷书的,他的楷书与晚唐书家柳公权的楷书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他四十多岁时候写的碑,尚见清秀之美,神明焕发,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多宝塔碑》,表现出年轻的鲜华。苏东坡对他的《东方朔画赞》表示出由衷地赞叹,字里行间就是一个“清”字,清雄、清远。
五十岁到六十岁,颜体逐渐成熟,从清秀走向刚健。
花甲以后,颜体又有改变,变得浑朴苍雄。学颜体的人最为熟悉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都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特别是大历年间,他的楷书开始出神入化,他在湖州的五年,正是这个阶段,这是颜真卿书法创作最辉煌的时期,湖州留下的那二十多种碑刻都是他成熟风格的印记。这就将颜体与湖州联系在了一起,分不开了。
我想,湖州人要是学颜体,那倒不一定非要学《大麻姑仙坛记》不可的,而不妨学一学《放生池碑》这类碑帖,因为这不光是字,还有割舍不去的湖州情,你说呢?
 
丛山之中的一座高峰
 
每一位留名千古的书法家都是一座山,而颜真卿是这些丛山之中的一座高峰。如果将王羲之比作是书法史上一座里程碑的话,那颜真卿就是继王羲之以后的又一座里程碑。
颜真卿是唐代新书风的创造者。
苏东坡曾经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盛唐时期,是一个国力强大、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规模也是空前的,革新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初期的书法,是沿着王羲之晋人书风一路而下的,因为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全朝上下竞相仿效。到了颜真卿一出,有人说他将古法纳于新意之中,又生新法于古意之外,真正做到了入古出新。他的书法对于晋代王羲之一派书法来说,无论是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都有了大的突破。
描述书法,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他太抽象,没有额外的风景。
通俗地讲,颜真卿的楷书,运笔多回锋顿挫,给笔画增加了厚重感。结构端正,正面视人,给人以威严。章法茂密,流露出华美。特别是大字楷书,显示出前人所没有的气势。颜真卿的楷书,就像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并且家喻户晓。难怪清代书家包世臣说颜字稳实而利民用。
评家们说他的书法由先前的优美转换成了壮美,这种说法不无道理。颜真卿的书法崇尚法度,又注重气势,展示了端庄、宽阔、豪放的艺术魅力,这些都可以在唐代社会中找到时代精神的折光,颜真卿造就了书法的盛唐之境。
这是唐代成就的显现,杜甫的诗,韩愈的文,吴道子的画,颜真卿的书法,都代表了他们的那个时代,成为标志性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入门】《多宝塔碑》节选精字讲解
现场看颜体,震撼!
论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历程
书法家颜真卿作品大全
唐代书法家主要有哪些?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颜体楷书大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