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 书画1-10集(238P)
       董其昌(公元1555一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七,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七年(公元l 5 8 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他天才俊逸,善谈名理,少好书画,临摹真迹,至忘寝食。《明史.艾苑传》载:“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邢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邢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此论在如今看来当有商榷之处,若说邢侗、米万钟书法有逊于董其昌,这明眼人一观便知,但谈到张瑞图“不逮其昌远甚”恐怕已不确切了。不管是较董其昌前的徐渭,还是较其后的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皆为开宗立派的大家,风格迥异于秀美的董其昌,成就卓著。单论相较的张瑞图,侧偏锋用至极致,横撑取势,戛戛独造,钟、王之外闢一蹊径,当与董氏抗衡矣。
    
“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而。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今将二十七年,犹作随波逐浪,书家翰墨小道,其难如是。”这段自述不仅表明了他的学书方向、轨迹,而很重要地说明了他自大收藏家项子京府中获睹古代书法真迹后眼界大开、学书大进的事实。古人学艺不如我们现在照相制版印刷术如此发达,出版图书众多、可以比较优劣,他们能见到一个古代法帖拓本(或许还是漫漶走样的)已经很不错了,何况还是纸精墨良的真迹或是摹本,这对于开拓视野、提高技法手艺是何等的重要!此后董其昌又博涉李邕、徐浩、柳公权、杨凝式、苏轼、米芾等前贤的笔意,锲而不舍、研精入微,终于自成一家,开创了秀润疏宕、隽逸清新的董派风貌。
  
董其昌书法一生追求清淡、讲究用笔,又云:“余书与赵孟頫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也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此段话中董其昌自矜他临摹功夫了得,从大量存世的作品来看,虽未如他自夸的高不可攀,却也是精深的。董其昌官高权重,家庭富足,历代书画庋藏甚夥,经他眼的也多,日积月累,鉴赏能力自非常人可以企及。他临仿颜鲁公、米元章之作,功力深湛,既有本意、又存己意,精神完备,神采逼人,实为难得的佳作,并且他于此两家也获益最多,可以说是他的书学脊梁。

  清初帝王俱喜董其昌书法,以至好事者争相追捧、效法,遂风靡全国。清内廷也入藏其作品,行情日益看涨,贵为名品矣。

故宫博物院收藏董氏作品多达三百余件,我们遴选部分精品,从中可以领略到这位巨匠的书画艺术风 貌。

 

 董其昌 《山水图 》扇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 秋山图 扇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 1631年作《 山水》 扇面片       钤印:玄宰、董其昌     北京故宫博物院

款识:辛未秋日,仿大痴山居图笔意。玄宰。 鉴藏印:钱氏数青草堂收藏印、少石鉴藏

 董其昌 《仿米云山图》 镜心  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 董其昌 《仿黄子久山水图》卷绢布30X109  北京故宫博物院

  

35董其昌 1626年作 《仿吴镇山水 》立轴  钤印:董其昌印、董氏玄宰

款识:元时梅花道人与盛子昭俱工画望衡对宇。求子昭绘者屦相接,梅花道人之居阒如也。子弟以为言,梅花道人曰待之二十年。及二十年,盛氏之门亦阒如,如而梅花之名始振,至今称四大家。丙辰夏五,拟梅道人笔,因书。玄宰。

鉴藏印:王季千家珍藏、曾归竹里馆、王季千氏审定真迹、高名凯藏、乐三益斋、长宜子孙、陈幼兰、毛甡之印、桐城虞氏乐道堂收藏金石文字书画图书之印、毛甡      王季千题签。现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图》 纸本,水墨,设色,每开纵26.3cm,横25.5cm。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是董其昌在天启元年(1621年)游武林(今杭州)时创作的,时年67岁。图册分别仿杨升、卢鸿、惠崇、米芾、李公麟、吴镇、倪瓒、王蒙等唐宋元诸家山水。构图上与古人甚相似,但在审美情趣上追求的是一种平淡古雅的意韵。他在仿古山水画中,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形式来诠释古法,既表现出对古法的继承和发展,又阐述了自己的审美观,这是他创作众多仿古山水画中最为重要的特征。

  

明 董其昌《 岩居图》长卷,纸本,墨笔,纵33厘米,横135厘米。无锡市博物馆藏。

图中山峦林壑,连绵不断,平坡低丘,杂树成林,溪水弯曲空旷。画法近似倪云林面貌,山石树木皴法,侧笔为主,又自出己意。全图布局工整,用墨淡润, 画面清秀润丽

  

《山水图》册,明,董其昌绘,10开,纸本,墨笔,每开纵21.2cm,横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董其昌64岁时的作品。山石多用披麻皴、点子皴,或直接以干笔皴擦、淡墨晕染而出。所绘山峰或劲峭奇峻,或苍莽辽远,或云雾迷蒙,各具神采,饶清逸之气。册中董氏虽自题仿某家某景,但主要是阐释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本质感悟,藉形写神,笔墨于明秀中见古拙,境界于平实中见变化,体现了画家“率然任兴”、“天真烂漫”的自家面貌。

  

《山水图》册,明,董其昌绘,10开,纸本,墨笔,每开纵21.2cm,横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董其昌64岁时的作品。山石多用披麻皴、点子皴,或直接以干笔皴擦、淡墨晕染而出。所绘山峰或劲峭奇峻,或苍莽辽远,或云雾迷蒙,各具神采,饶清逸之气。册中董氏虽自题仿某家某景,但主要是阐释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本质感悟,藉形写神,笔墨于明秀中见古拙,境界于平实中见变化,体现了画家“率然任兴”、“天真烂漫”的自家面貌。

 

  

明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册页,纸本,设色,纵53.8厘米,横31.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秋兴八景图》为董其昌的精品之作,共八开,所写为作者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见景色。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深邃的溪谷,弥漫的烟雾,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 亦有江天楼阁、彩舟竞发的江上景色。每幅皆构图精巧, 意境高远, 韵味充足。笔墨则集宋元诸家之长,形成苍秀雅逸的画风。

 

明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册页,纸本,设色,纵53.8厘米,横31.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秋兴八景图》为董其昌的精品之作,共八开,所写为作者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见景色。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深邃的溪谷,弥漫的烟雾,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 亦有江天楼阁、彩舟竞发的江上景色。每幅皆构图精巧, 意境高远, 韵味充足。笔墨则集宋元诸家之长,形成苍秀雅逸的画风。

  

明 董其昌《 葑泾访古图》立轴,纸本,水墨,纵80厘米,横29.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

  

明 董其昌《 青弁图》立轴,纸本,水墨,纵225厘米,横66.88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师董源画法,部分采用传统的笔墨结构,但此画面平面感强,山石屈曲的结构和笔致墨法本身所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一种新奇感。作为作者胸臆外化形式的笔墨,具有了更独立的审美价值。属董氏传世名作。

 董其昌《 山水·》书法 立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仿米芾洞庭空阔图》卷,明,董其昌绘,纸本,墨笔,纵21.3cm,横227.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作者49岁时的作品。本幅以墨笔画洞庭湖之景,左虚右实,用笔生拙,劲力内敛。起首之景若隐若现,主要以米氏点子皴表现远山,淡墨点写小树。主题部分在中段,天高云淡,奇峰耸立,湖面辽阔,树木丛生,房屋掩映,意境深远而自有生气。山石皴染并施,树木勾、写、染兼用,笔法多变。后段则以寥寥几笔勾写山峰、树木,以示空旷。

  

《仿黄公望山水》卷,明,董其昌绘,纸本,水墨,纵25.7cm,横20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对元代山水名家黄公望的艺术极为赞赏,认为“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他对所得黄氏作品悉心体会,临摹不倦。此图便是董其昌62岁时临仿黄公望笔意创作的一幅山水画精品。图中峰峦绵延,于高低错落中显现出逶迤起伏的节奏感。在移步换景的设陈布势及草木树石的勾描笔法上均可见董氏宗学黄公望注重神韵的表达

   《东方先生画赞碑》卷,明,董其昌书,纸本,楷书,纵24.5cm,横558.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临唐颜真卿《东方朔画像碑赞》(该碑在山东陵县),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董其昌时年52岁。该卷师法颜真卿,落笔精绝,笔法劲健,意境高远,为董氏中年时期楷书的代表性杰作,清裴景福称此作有“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之美。卷首所临碑额“汉大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更为其罕见之篆书作品。

 
 

董其昌《行书宋之问诗》卷,明,董其昌,金粟山藏经纸,纵30.9cm,横46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录唐代诗人宋之问《龙门应制》诗(见《全唐诗》卷五十一)并纪事一则。书写时间为“辛亥寒食次日”,即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董氏时年57岁。两年前,他辞去福建副使一职,此时在江南以游历山水和书画创作自娱。从他的自题中可知,此卷是以鼠须笔书写,心手相应,颇得己意,并称只恨不能为米芾所赏,可见颇传米书神韵。

在书法方面,董其昌曾提出面对古帖不必细究点画形貌,而应注重观察其内在的意境,既要“妙合古人”,又要“神在能离”。“妙合”才能得古人笔意,“神离”才能自出机杼。只有摆脱古人法度的束缚,方可超凡入圣,洗净尘俗,自成一家。董其昌到中年后,已是一位既具有深厚宽博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能营造个人艺术思想体系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已达到炉火纯青、自然平淡的境地,即“心手相忘”、“全以神运”。其书风成熟以后所书,运笔轻松,任性率真,神满韵溢,逸致翩翩,点画既有线之流动,又有点之跳跃,情酣意足、跌宕多姿的古雅意态跃然纸上。

 
     董其昌与《戏鸿堂法书》 以古人为师的董其昌对古代书画大家作品的收藏有着强烈的爱好,《戏鸿堂法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套法帖。《戏鸿堂法书》又名《戏鸿堂帖》,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由董其昌所辑,吴桢镌刻而成,《戏鸿堂法书》共十六卷。法帖取材于晋、唐、宋、元各朝,包括王羲之、王献之、谢安、米芾等诸名家在内的四十余家书法名迹,取名于梁武帝评钟繇书法“飞鸿戏海”语,也称“鸿堂帖”。因董氏当时已负盛名,故此帖初拓即得四方争赏,风行一时。初刻为木板,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董宅被焚,所藏书画大多付诸一炬,《戏鸿堂法书》初刻木板亦毁于大火之中。后以初拓摹刻上石,今所传石本皆为翻刻。 故宫博物院藏有明刻《戏鸿堂法书》。
   

《关山雪霁图》卷,明,董其昌绘,纸本,墨笔,纵13cm,横143cm。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董其昌观摩五代著名山水画家关仝所绘《关山雪霁》图之后的临古之作,时年81岁。其实这幅临作并非雪景,只是采用关仝的画法而成。作品笔墨苍浑深厚,又饶富疏秀之致,兼具绚烂与平淡旨趣

 
     《钟贾山阴望平原村景图》卷,明,董其昌绘,金笺,墨笔,纵28.2cm,横2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山石用中锋细笔勾写轮廓,继以短笔浓点或卧笔长皴表现阴阳向背。画树运笔率意,注重枝枒曲直姿态。构图平远开阔,呈现出江山无尽的悠远之趣。董氏以自己崇尚的南方山水画名家惠崇、巨然之笔意绘制此图,愈加体现出从容恬静中蕴含的冲淡平和的文人气息。
 
 
       《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卷,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27.2cm,横107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柳公权书《兰亭诗》原为37首,此本为34首。64岁的董其昌书此卷时名为临写,实际上属背临,故而没有完全按照对临的常规,将字数、行数统一格式,这也许是导致阙漏的原因。书风更是出以己意,运笔潇洒,转折灵活,字间与行间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神完意足。自首迄尾无一懈笔,点画的肥瘦和牵丝的联系也极为合度和自然,充分体现了背临的特点。
 

 董书《倪宽传赞》卷,绢本,纵三六.八厘米,横一五八八厘米,大行楷书一一四行。凡三四二字,后行草书自题一五行,凡四二字,题云:褚遂良有此帖,颇类八分,余以颜平原法为之,山谷所谓送明远序非行非隶,屈曲瑰奇,差得百一耳。董其昌。下押印“董玄宰”“董其昌印一方。此卷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著录。本幅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御书房鉴藏宝”、“宜子孙”、“石渠宝笈”及嘉庆、宣统等内府藏印。乾隆问将刻于《三希堂法帖》三一、三三册。此卷墨迹曾流散民间,后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回。

  

《朱泗墓志铭》卷,明,董其昌书,纸本,楷书,纵37.3cm,横331.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是董其昌61岁时为乡人朱敬韬之父朱泗撰书之墓志铭,成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其书道圆浑,使转灵动,体势兼取李邕、徐浩之长,雄健紧凑,精力弥满,是作者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作品。董氏使用乌丝界格,不使字居中央,而是写在左上角,布局颇为独特。另幅《浚路马湖记》卷也是此特点。

 

  《浚路马湖记》卷,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29.3cm,横607.5cm,132行。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为碑记,是董其昌晚年之作,其书“渐老渐熟,反归平淡”。此卷布局疏朗匀称,运笔自然洒落,寓生秀于朴拙。董氏善于摄取古人巧妙的用笔和结体,以灵脱挥洒的意见胜,避免落入“奴书”窠臼而自呈新貌。
 
    《论书并书杜甫诗》卷,明,董其昌书,纸本,行楷,纵103cm,横119.5cm。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董其昌82岁时的作品。书分两段,前半部分论晋、唐人笔法风格与宋人之不同,字体稍小,用笔古拙,取势奇险;后半部分录唐杜甫七绝诗一首于余纸处(原诗见《全唐诗》卷二二七),字体稍大,用笔苍劲,转折方硬。董其昌晚年书风回归颜鲁公、李北海,此卷为其随手所书,古朴天真,无刻意造作之态。
 
《许文穆公墓祠记》卷,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26.4cm,横301.5cm。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在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会试北京,中进士。许国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因此董其昌把许国视为自己取得功名的提挈人,对他十分敬重。在董其昌的《容台集》中即有一首为庆贺许国生日而写的诗和一篇悼念许国的墓祠记事。此卷即为这篇墓祠记事的稿本。小行书恭谨不苟,气格清俊雅逸,虽系暮年老笔,却无衰颓之气,与寻常应酬之作相比,显出其精湛的功力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北宗画派作品 明,董其昌绘,金笺,墨笔,纵28.2cm,横2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
 
  《 董源潇湘图卷》南宗画派作品 明,董其昌绘,墨笔,纵48cm,横289cm。北京故宫博物院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南宗画派作品 明,董其昌绘,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北宗论”是董其昌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派所持的一种理论。董氏的这一理论可归纳为以下三层含义:其一,从唐代开始,绘画领域就出现了两大派系,一派是以唐代画家王维为代表的南宗派系,包括五代的董源、巨然,北宋的米芾、米友仁父子及元代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另一派是以唐代画家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派系,包括宋代的马远、夏圭、赵伯驹、赵伯骕等。这两个画派是与禅学的两大宗派同时产生的。其二,绘画中的南宗派系和北宗派系在艺术风格上(如“精工”与“士气”、“工”与“雅”)和艺术技法上(如“渲染”与“着色”、“勾斫之法”)是根本不同的,这与禅学的南北二宗在达到“涅槃”佛境所采取的不同途径和方法是相通和类似的。其三,董其昌本人推崇的是绘画的南宗派系(即文人之画),认为这一派系的画家“皆其正传”。而对北宗派系(即行家画)则加以贬斥。这种推崇与贬斥与禅学的南宗派系兴盛和北宗派系衰落的状况极其相似,故称之为“南北宗论”。董其昌被称为一代宗师不仅仅在于他的书法风行天下,也不仅仅在于他改变了明中期“吴门画派”的画风,更重要的是他旁通禅学,以禅论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绘画发展过程为脉络,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画派的理论——“南北宗论”。他把唐宋以来千支百派、纷纭万绪的山水画,通过对画家的身份和画家的笔墨、皴法、构图等因素的综合比较,借用禅宗派系,将山水画划分为南北二宗,力图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出一条山水画师承、流派的脉络。其概括虽不准确、科学,但对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以及对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的思考,都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明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董其昌书法   《岳阳楼记》北京故宫博物院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明董其昌书法   《岳阳楼记》北京故宫博物院 

 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明董其昌书法   《岳阳楼记》北京故宫博物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

 
 

 故宫董氏藏品用印

昌   董其昌印  “玄宰  董玄宰“   董氏玄宰  “宗伯学士  太史氏” 大宗伯章     大宗伯印” 青宫太保” 画禅   玄赏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明-董其昌书法大全[1]
明 董其昌:立轴作品欣赏
董其昌手卷欣赏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王羲之书法十幅
历代书法经典长卷全图(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