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瑞图诗轴
 张瑞图《草书杜甫夜宴左氏莊诗轴》绢本 205.5×52.2厘米 年代不详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释文:枫(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果亭山人瑞图
  此轴书法熟练奔放,点画开张。在字形处理上注重紧密变化与大小参差,强调横向笔划的坚实和呼应,从而避免了因纵列过长而容易出现的单调平板。用笔的方折峭拔和疾徐轻重变化更突出了作品的韵律感和力量感。从其书风面目来看,当属天启年间所作。
 张瑞图《草书苏轼无言亭》诗轴 绫本 193.2×46.5厘米 年代不详 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慇懃稽首維摩詰,敢問如何是法门。彈指未終千偈了,向人還道本無言。白毫菴 瑞圖
 
张瑞图《行书五绝诗》轴 纸本 112.6×28厘米 年代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园荒蓬藋长,手鉏薙其秽。那堪蓊蔚区,中有吐芳蕙。瑞图。
 张瑞图《行书杜甫五律诗》轴 纸本 193.3×60.8厘米 年代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瀛)州。赤 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瑞图
  用笔冷峭,取势方折,刚劲有力,在峭拔险劲中,饶有俊秀之姿,表现出奇逸的书法风格。
 草书杜甫晚出左掖诗轴
释文: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 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 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为 平若词宗先生 瑞图
 张瑞图《捧节下瀛洲诗》轴 绢本 182×111厘米 年代不详 荣宝斋藏
释文:捧节下瀛洲,居然事远游。缃编留直笔,锦缆引轻舟。五月辞京洛,双星下益州。懿亲原鲁卫,上客得应刘。剑阁铭何壮,琴台赋转优。江山多胜览,归路及清秋。瑞图书。
  此轴笔试奔放,点画坚实。字形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变化十分丰富。线条的果断劲健,反映出其个人风格已经确立,而结体的聚敛开张,更表现出他在临纸命笔之际,已进入心手相应,意到笔随的佳境,应属其中年时期的作品。
 张瑞图《行书六言联句》轴 纸本 356×99厘米 年代不详 荣宝斋藏
释文:修竹茂林书院,乔松古木人家。瑞图。
  张瑞图擅长书写高轴大字,此轴虽然字径近二尺,但字形结构安排得坚固平稳,点画凝重厚实,笔势互相牵连呼应,神气不散,气势颇为壮阔。观其风格规模,当为天启年间所作。
 行书屏迹东湖上五律诗轴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张瑞图《行书独啸层岩第一峰诗》轴 绢本 188×53厘米 年代不详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释文:独啸层岩第一峰,松梦向晚若为容。   
遥看飞鸟林间度,正忆归僧月下逢。   
隔树天低三五尺,当轩云抱百千重。   
蒲团坐种万缘寂,列洞风传几处钟。   
似梦日堵老先生词宗,瑞图。
 行书西雅图集
 张瑞图《草书杜甫西郊诗》轴 绫本 189.5×55.5厘米 年代不详 江西省博物馆藏
【释文】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傍架齐书帙, 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 疏懒意何长。果亭山人瑞图
  此轴字较寻常书更放纵,流动飞舞,和谐美观,有新意,有个性。《桐阴论画》云:“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梁巘《评书帖》云:“张瑞图行草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苏东坡草书醉翁亭。”
 张瑞图《行书不知圆通老诗》轴 纸本 170×43.5厘米 年代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不知圆通老,道场在汝耳。 一夜海潮音,我闻亦如是。瑞图。   
  这件书法立轴的内容是张瑞图写的一首诗。 
 行书五律诗轴 金笺,纵170厘米、横5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张瑞图《五绝诗》轴 纸本 172.7×43.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与君青眼尽,共有白云心。不向东山去,旦旦春草深。瑞图。
  《五绝诗》轴,明张瑞图书,本幅款钤“张长公”、“瑞图”印2方,引首钤“文学侍从之臣”印。收藏印钤“固始张氏镜菡榭嗣主玮审定续考”、“志仁历史文物馆藏”。 
  此轴书法从钟、王入手,笔势生辣,点画纵横,坚实劲挺,虽为行书而折笔侧入,形体尖锐,起止转折倔强,力量饱满,笔墨酣畅。清秦祖永《桐阴论画》评:“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张瑞图《草书五律诗轴》 纸本 200X49.5cm西泠印社藏 
 
释文:孤云与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果亭山人 瑞图
    张瑞图存世作品甚常见,多以行、草为主,南京市博物馆收藏其草书五言诗书轴。纵147厘米,横31.2厘米,纸本。款署 “果亭山人瑞图”,钤“张瑞图印”白文印。释文:“孤云与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这首五言诗《送上人》,出自唐代大诗人刘长卿所作。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讥讽灵澈之入山不深。
 张瑞图《草书无事烦攘瓦诗》轴 绢本 192×44.5cm 上海朵云轩旧藏。
释文:无事烦攘瓦,幕天更席云。仙人镌巨武,佛塔篆真文。鹤影空中见,鸡声海外闻。下方惊指问,疑是赤松君。
款识:果亭山人瑞图。印鉴:张瑞图印、大学士章 
鉴藏印:尹氏简堂家藏之章 
 
张瑞图《 行书韦元旦诗》轴 绫本 165×56cm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庆云堂旧藏。
释文: 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昆明凿汉年。夹岸旌旗疏辇道,中流箫鼓振鱼船。云峰四起迎宸幄,水树千重入御筵。宴光已深鱼藻咏,承恩更欲奏甘泉。虞邻似老公祖。瑞图。 
钤印:张瑞图印、大学士章 
书成笑傲凌沧州
——张瑞图行书精品欣赏 
  此行草条幅是张瑞图成熟时期的作品,作品具有一泻而下的气势,然而在结字错落、笔势展蹙之间又具有灵动自然之美。体现出张氏行草风格的独特之处,即是一扫不激不厉、庄重典雅的传统范式,而代之以激越奇崛的气象。无论用笔还是结字皆别出心裁,洋溢着创新精神。 
  细分析其特点有四:一、通篇振笔疾书,酣畅淋漓,在布局上尽量拉开字的行距,同时充分利用字与字之间的牵引连带,使其在整体气势上运笔之气贯通,显示出放逸之势。各字大小变化不大,主要靠结体的欹侧反正、紧密开张、左右轻重、上下错落,来显现起伏跌宕;字姿呈方形的整体结构,又时出奇险之态,点画通过粗细、干湿、疏密、方圆的变化,表现出跳荡之势;全幅呈字距紧密、行距宽疏的布局,然紧密字距中,时用舒缓的笔法和揖让的结体来调节,宽疏行距中,又时以出格之字和破直之势来调节,从而达到了密而不窒、疏而不空的效果 
  二、字形取斜势,峻峭险劲。此外,该帖还兼具横粗直细、率意潇洒的特点。此件书法体现了张瑞图鲜明的书法特征,圆处悉作方势,盘旋跳荡,风骨摇醉,富有力感。落笔以方为主,提按结合,横撑竖挫之中运笔转动,扭转翻转,方圆并施,潇洒爽快,自由傲慢,用笔很舒展,夸张。 
  三、章法上跌宕有致,欹正多变。其跌宕,主要表现在墨色的变化上,书写过程中的浓淡实虚清晰可见;其欹正,主要表现在字的左右摇摆上,每行字都摇曳不定,各显姿态。 
  四、用笔上以露锋为主,而并不显得刻薄,有时候转化为劲健的中锋用笔,更多的时候中侧转换复杂,在起行收的用笔过程中复杂的进行转化,使其用笔呈现多变的面貌。 
  此幅书法,显示出张瑞图强烈的个人风格,张瑞图有一方白文印章:“兴酣落笔摇五岳”,这是表明他在创作时那种无古无今的自信,我们依稀从这幅作品中看出他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豪迈用笔状态。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叹道:“明季书学极盛,除祝允明、文征明年辈较早,非本篇所能说及的外,余如张瑞图、孙克弘等,并不在董其昌下。”而时人赞其书:“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这般激荡跳跃的气势,奇崛纵横的风格或许正是他足以抗肩董其昌的独特之处吧。而此幅张瑞图大幅行草作品,极老笔横披、淋漓痛快之气势,生拙老道中别有一番清奇气骨,足以撼动人心!诚为近年来少见的张氏成熟老道之作品,艺术价值之高以为张氏书作中罕见,更兼品相完好,甚望藏家万珍之宝之! 
 
张瑞图《行书翠壁层层合诗》轴 绢本 179×45.5cm 年代不详 
释文:翠壁层层合,孤松恶恶寒。白云闲不去,常满石阑干。瑞图。 
题签:张二水行书。修庐藏,袌鋗子书签。钤印:吴征。 
钤印:张长公、张瑞图印、文学待从之臣。 
边题:张瑞图书诗轴真迹。谢稚柳鉴题。钤印:壮暮翁、稚柳。 
说明:明末书法四大家,邢,张,米,董如雷贯耳。张二水书法回出时流,无所师法,完全超脱于当时正统书苑之外,比起王铎来,王氏根基于临摹古法帖,其狂怪不脱规矩,唯张瑞图自我开张,睥睨前人,开有清以自我为本位书家书风之先河。
 张瑞图《行草书佳燕是何年》轴 绫本 194×52厘米 年代不详 
释文:佳燕是何年?突兀人间有洞天。怪谷异换,三月枯槎,断栈也登仙。题诗俯瞰卧龙杖,平临驾鹤巅,吾当胜缘良不偶,隔筵破苍烟。果亭山人瑞图。  
钤 印:瑞图、书画禅、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鉴藏印:海宁钱氏 。
 张瑞图《行书八言联》 立轴 纸本 145×29厘米×2
释文:百和传香独游花里 狂蜂扑酒时入茆堂
钤印:笔研精良人生一乐、瑞图、左柱国少师大学士章
款识:瑞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桑莲居|【桑莲雅集】奇崛雄峭力辟新天——张瑞图书法评说
张瑞图《行书诗轴》
明.张瑞图--书画作品欣赏
张瑞图--------凌厉的点画,奇倔的字形
书法欣赏●张瑞图诗轴
张瑞图草书李白《望天门山》诗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