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末道台马文卿的私家宅院

清末道台马文卿的私家宅院--- 课植园

                  课植园,又称马家花园,乃清末道台(捐)马文卿的私家宅院。

                 相传马道台用三十六万两白银建成此园,有人曾计算价值上亿元。

    位于朱家角小镇水道的末端的“课植园”,人们看着路旁毫不起眼的小门,谁也料不到里面却“别有洞天”。

                          

 

 步入课植园,满眼的亭台楼阁,给人有一种特别之感。    课植园的主人马文卿,祖上原籍江西(从陕西迁入江西,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是其本家)。受祖训“不以仕途为官”的影响,马文卿青年时就从父经商,家中颇有资财。

马文卿步入中年后,受“置田造园”思想的影响,选中了朱家角镇西井亭,买地近百来亩,建造课植园。历时15年也未全部建成。他曾出过洋,开过眼界,是一个识时务的开明之士。在他家厅堂正中有一副“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的对联,也是他的家训。“课读之余,不忘耕植”,则是“课植园”之涵意。

 

                               深深庭院,处处江南

 “耕读传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家教传承。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身命。

 他的儿女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学了国学兼西学,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取得不凡成就。

                                   宛如迷宫的课植园

    在课植园里,能看到上海豫园的的荷花池、九曲桥;也能看到苏州狮子林的倒挂狮子;四大才子手迹之碑廊,又使你感觉到了杭州的孤山。

   

                     

       据说当年马文卿为造这座园林,曾游遍江南,每见一处胜景,决不放过,必命人着意仿建。这同当年乾隆皇帝在颐和园修建苏州街,“缅怀”江南风景,颇有相似之处。

      中式游廊配上西式廊柱,西式方塔扣上中式尖顶,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来,也很大胆

  园中装饰风格,有专程从德国运来的地砖,房顶上安装的吊灯吊扇,五色缤纷的琉璃窗。中西合璧,古香古色。

台榭之间,品着正宗的江南小调,仿若时光逆转

  晚年的马文卿,因儿子自小被他送出国门,女儿也都已出嫁,儿女皆无法承欢膝下。他便常邀戏班来家中演出,每每在家门口贴出告示,招呼让镇上的百姓前来一起看戏。打唱台下的草坪就是邀村民看戏的所在。老百姓扶老携幼,看的是热闹戏文,马文卿看的是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以此弥补他的晚年之不足。

    马文卿把卧室的安置在临街的头厅楼上,每日醒来便能听到街头的熙来攘往。道理与戏台是相同的。

    真是纵有豪宅百亩,家资万贯,也难抵英雄迟暮的凄凉晚境。

                         

          

 

园中有:迎贵厅、宴会厅、正厅、耕九余三堂、逍遥楼、书城楼、望月楼、戏楼、打唱台、藕香亭、倒挂狮子亭、司教亭、碑廊等各类建筑共有200余间。碑廊内嵌有明代文人的书法碑刻,系园主马文卿延请雕刻高手周梅谷所刻,计有文徵明写于明万甲申年的“游西山寺”诗十二首、祝枝山“梅花”诗一首、唐寅信扎和周天球诗二首,共15块石刻。还有假山、九曲桥、课植桥、荷花池、稻香村告示游览胜处。

                         

                                                

  课植园坐西朝东,正墙门面对西井亭港,沿河原有船舫及一垛数十米高的照墙,照墙两旁曾建有两座“司鼓亭”,每遇宾客来临,吹鼓手就吹吹打打,鼓乐齐鸣,以示欢迎

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大部分构成,墙门内第一道建筑为往来宾客停放轿子用的门厅,门厅后是头厅、二厅、三厅和迎贵厅等四联进深的“厅堂”建筑。厅堂内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屋顶面采用双层瓦片行板结构,有冬暖夏凉之奇效。

            

头厅后仪门处还饰有精细砖雕,处处显示出大富人家的豪华气派。其迎贵厅,更显雍容华贵,它紧靠一角月洞门亭子和碧波粼粼的荷花池,两旁装就雕花落地长窗,地铺印纹水磨砖块,拼成各种花样图案,前植桂花两株,以谐其音。 

迎贵厅向东为书城,前有双帛亭,今亭毁井仍在。这别具一格的书城,有仿城墙,城垛,上书“月洞门”三字,进洞门,内筑有一拱形岸桥,桥扶手栏杆饰以翠绿琉璃瓦筒,显得古色古香,踏步上桥,可进入藏书楼,楼有两层,飞檐翘角,此地为当时所谓“课读”之用。 

迎贵厅南侧,有一条长约20多米的碑廊,碑廊内镶嵌着明清著名书画家碑刻15块,有明代文人文微明“游西山寺”十二首,祝枝山的“梅花诗”,唐寅的手札及周天球诗等,时为马氏聘请雕刻高手.依照其真迹雕凿之,字体苍劲有力,笔锋勾丝毕露,丝丝入扣,令人叹为观止,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现已外加玻璃木框罩之,定为县文物加以保护。

以碑廊为界,北部为厅堂区,南部为假山区。假山区内是以各种造型的瘦、漏、透太湖石堆砌而成,形成迂迥曲折,如人迷雾的格局。假山南面是庄园内一座标志性建筑——正方形五层楼,顶端饰有四角形亭子,称“望月亭”,是全镇最高建筑,雄伟壮观,气势非同一般,与望月亭遥相呼应的是旁边二楼上的四方亭,同走马楼及五层楼相连通,形成颇具江南建筑风格的建筑群体。 

在假山区,还建有打唱坛,唱戏楼,观戏厅等建筑,形成颇具特色的消遣娱乐场所,惜乎目前年久失修,顿显老态。从假山区到书城间,有一长形荷花池,将假山区隔成半岛,由一座“课植桥”与之相连,此桥为全镇36座桥中最小的一座,全长仅5米,但桥栏、桥洞、石级一应俱全,小巧玲珑,犹如微缩景观,惹人喜爱。

荷花池中原还有一钓鱼台,故称“水晶宫”,用青砖砌成拱形门洞,冬暖夏凉,此处撒钩垂钓,优哉游哉。钓鱼台旁另辟一小池,置有湖石,喷水不息.内养金鱼,供人玩赏。地边有一蝙蝠亭,亭内四壁画有上百只蝙蝠。 

  银杏、枇杷等各种果树,还植有紫薇、香圆、罗汉松、古松翠柏等古树名木,常年郁郁葱葱,绿树成荫,马氏宗祠墓地也设置在旁。 紧靠荷花池西即为园林区,也称稻香村,内中植遍桃、李

在其西南角又辟小型游览区,内有小型假山,荷花池,九曲桥和倒挂狮子亭。该亭又称“五角亭”,值得一提的是,一骰亭子均为四角或八角成双的,此亭造型稀罕之处是成五角,在建筑上颇有难度,足见当时能工巧匠的手艺之高。那五只翘角上各有一倒挂木到狮子,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整个课植园中共建有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独具匠心,在私家园林建筑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我最早见到“道台”一词是读初中时,是从豆腐西施 嘴里说的,当时只理解为一个官吧,也不知多大。后来一查 :

道台是老百姓对道员的尊称
         [道员] 官名。明布政使有佐官左、右参政及左、右参议,分管各承宣布政司辖区内部份地区、钱谷等事,无定员,因事添设,各省不等,称分守道;按察使有佐官副使、佥事,无定员,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辖区内部分地区、刑名等事,称分巡道。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废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官衔,专置分守道主管一省内若干府县政务、分巡道主管全省提学、屯田等专门事务,守、巡诸道多加兵备衔,长官皆称道员,俗称道台,尊称观察。清末又在各省置巡警道与劝业道。民国初年曾分一省为数道,以道尹为长官。道员(道台、道尹)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级别,为从三品或正四品官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光影 | 课读之余,不忘耕植——朱家角·课植园
哇噻!好气派的课植园(马家花园)
课植园,课读之余不忘耕植的园林
行走上海(四十)古镇·朱家角·课植园
传统民宅(19)课植园
朱家角古镇的“魂”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