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 韩愈《远览》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远览》诗,镌于广东阳山县城北贤令山游息洞口远览亭侧石壁,诗文为:“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前有“远览”二字作题,后有“退之”二字署名。今尚存。
  在几年前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曾有人说该石刻诗书均非出自韩愈之手,这位先生虽未将他的看法写成文章,但已经把问题提了出来。
  做学问,搞研究,虽允许大胆怀疑,但若无充分理据,便对前人的东西加以否定,未免有点轻率或者武断。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对该石刻从诗书两个方面,说说个人的看法。
  屈守元、常思春主编的《韩愈全集校注》,易题为《题游息洞》,收入该书附录之“存疑诗文”。编者在诗后加了注,曰:“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卷二十四辑录,云‘见民国廿七年刊朱汝珍纂《阳山县志》卷十七《金石》。按:《阳山县志》录《陆志》云:右诗字大一寸五分,在游息洞口石壁。’”
  《阳山县志·金石》(朱汝珍总纂,民国二十七年版),照抄清嘉庆年间陆向荣所修的《阳山县志·石刻》,标明为“韩文公诗刻”,无诗题“远览”。
  《远览》诗,将“远览”二字作为诗题,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这个题目,诗人乐什么?曾有论者说,饮此冷水“表现了他(指韩愈)关心民瘼、与民同乐的思想。”假如阳山像戈壁大沙漠那样缺水,这样说读者当然可以接受,但是,阳山县城并不缺水,即使在贤令山上,也不缺水,除远览亭旁的汩汩泉水之外,“水帘洞”的水,长年流淌不断。因此,“乐饮冷水”就不能不是笑话了。
  诗题既曰“远览”,必有所见,而所见之物是什么?诗人虽没有写,但并不意味着他什么都没有见到,今人如果亲身登临韩氏昔日远览之处,首先映入眼帘的当是“千岩表”,据此可以推测韩愈那时所见之物,也是这个千岩表,否则,那里何以会留下韩愈的《千岩表》题刻?
  韩愈令阳山,“有爱在民”,故而他游过的山洞、种植的树木、坐过的石头、留下的墨迹等等,阳山人民一概视为珍宝,悉心保护,因而至今还留有游息洞、读书台、钓鱼台等古迹。其中,在韩愈当年远览之处便有了远览亭。远览亭前百数米处有一石峰,峰顶有“千岩表”三字题刻,石峰因得千岩表之名。题刻后有“退之”二字署名,旁列四句铭语:“万石之中,巍然雄尊。与岁寒君,心契无言”。《阳山县志》(朱纂本)说此题刻“相传为昌黎书。”(按:题刻有“退之”署名,何须云“相传为昌黎书”?)潘沧先生在《评韩愈贬谪阳山》一文中说:“从韩愈的性格、贬阳山后的处境和诗的意境分析,这首四言诗似可信为韩愈所题”。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被贬谪阳山,实为无过遭贬,韩愈本人也认为自己是无过遭贬的。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他在赴江陵途中写的《岳阳楼别窦司直》一诗中说:“前年出官由,此祸最无妄(指其贬谪阳山乃无妄之灾)。”正是因为无过遭贬,心中有怨,所以韩愈在阳山写的诗中,就有宣泄这种悲愤情绪的文字,如“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答张十一》),“潺缓泪久迸,诘曲思增绕。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同冠峡》)。句中的“且”字,值得玩味,他身为贬官,处境本甚可悲,何以说暂且无须这样悲伤?因为“盖棺事乃了”,是非功过将来才可以定论,悲愤之中还带有几分刚强。这便是韩愈当时的心情,同时也是他的性格的具体表现。
  《千岩表》及其铭语的象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作者是以石喻人,说石峰是千岩万石的表率,实际是赞颂石的抗风傲雪的精神。这和韩愈的性格及其当时的心境是吻合的。世上有这种铮铮铁汉,当然是值得高兴的,所以诗人在远览中见到此物,触景生情———乐了,并且认为人人都会有这种感情。《远览》前两句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两句,则是补充说明在那一特定时间里,远览者乐的程度,即三伏天能喝到清冽的甘泉,是爽快舒心的。远览亭旁确有清泉,至今未涸,但近在身边,何须远览?所以这两句只能理解为说明远览者乐的程度。
  读《远览》诗,必须联系《千岩表》及其铭语去理解。韩愈在阳山写的《次同冠峡》诗,清汪琬说:“(‘今日是何朝?’)当与风诗‘今夕何夕’对看”,否则就很难看出诗中饱含悲苦之情;读《远览》诗,如不联系《千岩表》及其铭语去理解,首先,这首诗文不对题,其次,也只有为饮冷水而乐了。
  也许有人会问,韩愈为什么将所见之物略去不写,让读者去猜谜?笔者认为:《千岩表》及其铭语虽系以石喻人,但却不可以说是确指某人,若写进《远览》诗中,就可能会被人认为是诗人自况,韩愈身为贬官,锋芒岂可太露?处境如此,故而略去。
  综合上述,《远览》一诗,应是韩愈的作品。正因为如此,所以明郑荣、钟宪有次韵之作,明陈应龙、金戴中、胡文亨、陈子芳、陈祯、清萧丙坤等人的景韩诗中都提及此诗(上列诗作均见《阳山县志》、《阳山县文物志》),清陆向荣、民国朱汝珍将之作为韩愈的作品收入《阳山县志》,近年来,潘沧、习之、李世亮、陈胜林等人也将之作为韩愈的作品收入他们的著作中。
  《远览》诗是韩愈的作品,《远览》诗刻是否为韩愈所书呢?此石刻年代已久,风蚀剥落,加上阳山乃穷乡僻壤,石匠镌刻技艺较差,与原书相较,有些变形,在所难免。但是,由于阳山人民对之十分爱护,所以至今笔画依然清晰可辩。
  潮州韩文公祠现有两方碑刻,一为韩愈手书《谒李勃题名》(见图二),一为韩愈手书《曹娥碑题名》,前者据宋·星凤楼刻本刻石,后者据宋·群玉堂帖刻,不少专家认为是真迹。既然这两方石刻是真迹,那么就可以将《远览》拿来与之对照一下,比较一番,通过对照和比较来辩别真伪。
  首先看书作的章法。所谓章法,就是从通篇来看一幅字的行距和字距的疏密以及单字的大小等。
  其次看书作的笔法。所谓笔法,是指用毛笔写出的字的点画形态。图一、图二均为行楷,楷法多于草法,并且都用圆笔(即藏锋),所以可比性很强。唐人写字,爱用兔毫笔,韩愈写于阳山的诗中有《李员外寄纸笔》,内有“兔尖针莫并”句,是说李员外寄来的兔笔的笔锋比针还要尖。兔毫较硬,故而写出来的字笔画比较坚挺朴拙,图一图二这一特点都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看书作的结字。所谓结字,是指字中的笔画安排,也称为“小章法”。韩愈之书,单字结构较松,不求匀称,如图一的此、泓、清,图二的君、拾,在这方面的表现都突出。
  第四看书作中的习气。书法中的所谓习气,是指个人书写的积习。如图一的里,图二的卢、处,图二的宗、室的宝盖偏大,说明韩愈书写确有习气。

书写有习气,并非个别人有,而是不少人都有,宋代四大书家苏、黄、米、蔡,除蔡襄的书法没多少习气外,苏轼的字厚重而抗肩,黄庭坚结体奇瘦,中宫收紧而笔画纵放,米芾的字习气更重,其特点是自左向右欹侧,有一股霸气。书法中的习气,为辨别字是谁写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切切不可以忽视的。
  综合上述,《远览》诗刻也可以认定为韩愈所书。 (佚名)

 

韩愈生平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韩会能文章,对韩愈有影响。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二年(786),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第,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汴州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宪宗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其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愈被贬到岭南连州当阳山县令,他遭遇了怎样的委屈和艰难?
济源盘古寺摩崖石刻原来是乾隆皇帝的检讨书
阳山探寻韩愈真迹
韩愈与连州
英德县阳山县连县名胜古迹简介
【粤故事】韩愈与连江同冠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