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冠意书中楷唐太宗圣教序
userphoto

2015.02.04

关注


  作品名称大唐三藏圣教序

  作品尺寸】(60*45)*23

  圣教序来源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当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从事译经。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此序和记,与太宗御敕、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碑,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现存于西安碑林。此序在《西游记》中有全文记载,所书版本来自《西游记》。







 



























































 

          作品全文】圣教序(摘自:明·吴承恩《西游记》)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古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见常隐之也,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移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禽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佛有经,能分大小之乘;更有法,传讹邪正之术。

  我僧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使千古而传芳。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振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步;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欲达。周游西宇,十有四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三乘六津之道,驰骤于心田;一藏百箧之文,波涛于海口。爰自所历之国无涯,求取之经有数。总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译布中华。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金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作。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染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矧乎人伦有识,宁不缘庆而成庆?方冀真经传布,并日月而无穷;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也欤

    【译文】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

  然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恒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出它的根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然而佛教是在西土产生并兴起的。流传到大唐汉地就象明亮的美梦一样,照耀着大唐而流传着慈爱。

  古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

   很早很早以前天地初开的时候,语言还没有传播,教化还没有形成,当今人们敬慕德行也懂得遵循礼仪。

  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

   在漫长的等待中,人类由浑沌昏暗回归到今天正本清原的时候,世道更替,法度发生了变化。

  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

   早先佛祖那光辉的容颜被一种颜色所遮蔽,佛光照耀不到三千大世界之上;

  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

   今朝它美好的形象才得以展开,我们似乎看到了空中端坐着佛像,甚至连它身上的三十二个显著特征都清晰可见。

  于是微言广被,拯禽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于是精妙的语言广为流传,才得以从生死的苦难中去拯救万物。于是先辈说的有道理的话得以长久地传播,也才能在广阔的大地上引导众生度过苦难。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正教很难广泛流传,各种教派不能把真教的意旨精华统一归属到一起;

  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

   而邪僻的不正当的学问却容易使人依从,于是邪正之间就在教义上交错杂乱。

  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

   所以空宗派和有宗派有了各自的观点;有时沿袭着旧俗便产生了争执。

  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于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学说,就暂时沿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或兴或衰中交替流传。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

   有个叫玄奘的法师,是法门的领袖人物

  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

   他从小就很聪明,心怀忠诚,早就能明白"三空"的教义;

  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

   长大后他的神情、性格又和佛教的要求很是投合,他总是坚持包括"四忍"境界的佛门修行。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即使是松林涧的清风、湖水中的朗月,也比不上他的清丽华美;即使是仙饮的晨露、明亮的珍珠,岂能和他的明朗润泽相比?

  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所以他智慧超群,没有牵挂,精神清透,并不显露;他超出“六空”,不同于常人,多少年来没有人可以和相比。

  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

   他聚精会神地从内心修炼自己,常以正统佛学的衰落为悲伤;他静心钻研佛教,常因这精深的理论被谬传而感慨叹息;

  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他想着要有条有理地分辨剖析经文,扩大佛学古代的经文典籍;取掉虚假的,保留真实的,让后辈学者从此开始不再混淆真伪。

  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

    因此他向往净土,就到西域去求学。

  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他冒着生命危险在万里征途上行进;他拄着拐杖独自远行。

  积雪晨飞,途闲失地;

   途中艰险无以计数,早晨的漫天飞雪,行进途中有时找不到栖身之地;

  惊砂夕起,空外迷天。

    傍晚的滚滚风沙,遮天蔽月难辨方向。

  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

   在万里山川之上,有着他排开险阻、拨开迷雾前进的身影;

  百重寒暑,蹑霜雨(别本有作「雪」者)而前踪。

   在多少个严寒酷暑的季节里,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进的脚印。

  诚重劳轻,

   他凭着对佛祖的诚心,视付出的辛苦为小事,

  求深愿达,

    期望着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

  周游西宇,十有七年。

    他游遍了西域各国,历时一十七年。

  穷历道邦,询求正教,

   他历经了所有经过的地方,探询追寻正教。

  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他经双林;到八水,体会到了佛教圣地的高贵风尚;

  鹿苑鹫峰,瞻奇仰异。

   他去鹿苑,登鹫峰,瞻仰了佛祖生活过的奇珍异途。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

    他在先贤圣人那里接受了深奥的学问。

  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对于“一乘”“五律”的佛学教说,他很快就牢记在心中,对“八藏”“三箧”的佛学理论,他讲起来就象波涛流水,滔滔不绝。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

   于是玄奘从所经过的大小国家中,总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译成汉文后在中原传布,从此这宏大的功业得以宣扬。

  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

   慈仁的云朵,从西地缓缓飘来,功德无量的佛法象及时雨一样遍洒在大唐的国土上。

  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残缺不全的佛教教义终于恢复完整,在苦难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

   熄灭了火屋里燃烧的熊熊烈火,(解救众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此不再迷失方向;

  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佛光普照,驱散了昏暗,照耀着众生到达超脱生死的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

   因此懂得了做恶必将因果报应而坠入苦海,行善也必定会凭着佛缘而升入天堂。

  升坠之端,惟人所托。

   为什么会有升有坠,那就只有看人的所作所为。

  譬夫桂生高岭,零露方得泫其华;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

   比如桂花生长在高高的山岭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够滋润它的花朵;莲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飞扬的尘土就不会玷污它的叶子。

  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这并不是说莲花原本洁净,桂花原本贞洁,的确是因为桂花所依附的条件本来就高,所以那些卑贱的东西不能伤害到它;莲花依附的本来就很洁净,所以那些肮脏的东西就玷污不了它。

  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

   花草树木没有知觉,尚且能凭借好的条件成就善事,更何况人类有血有肉有思维,却不能凭借好的条件去寻求幸福。

  方冀真经传布,并日月而无穷;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欤。

   希望这部《大唐三藏圣教》经得以流传广布,象日月一样,永放光芒;将这种福址久远地布撒人间,与天地共存,发扬广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愙斋书法」怀仁集王圣教序(第一部分)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原文及譯文
圣教序译文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墨迹高清本)并临帖要点
大唐三藏圣教序 今译文 - 凤桥镇书法协会 的日志 (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