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瓛撰《玉烟堂法帖》第八册楷书瘗鹤铭

陈瓛撰《玉烟堂法帖》第八册,陶弘景楷书瘗鹤铭

陈瓛生卒年未详,初名祖夔,字元瑞,又字季常,号增城,明末清初书法家。

 
 

大字之祖《瘗鹤铭》简介
  《瘗鹤铭》刻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传为陶弘景书。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
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术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楷书摩崖。存90余字。
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
熙间挽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七十余字。乾隆二十二年嵌于
焦山定慧寺壁间,共九十余字。未出水时之拓本称“水拓本”,字数不多;出水
后初拓本(五石本)即上皇山樵书。唐人孙处元《润州经》认为系王羲之书,宋黄
庭坚、苏舜钦等亦持此看法;因陶弘景曾自号华阳隐居,宋人李石《续博物志》
即认为系陶弘景书。

在中国书法史上,“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的说法由来已久。
大字之祖《瘗鹤铭》就保存在素有“东南第一碑林”之称的镇江焦山碑林。
在焦山碑林中,最早的石刻来源于六朝
著名的摩崖石刻、被誉为“大字之祖”的《瘗
鹤铭》。
在中国书法史上,“北有《石门铭》,南有
《瘗鹤铭》”的说法由来已久。《石门铭》在陕
西的汉中博物馆,《瘗鹤铭》就在焦山碑刻博
物馆。
“瘗”是埋葬的意思。关于《瘗鹤铭》的来
历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途经镇江来到焦
山,看到一对仙鹤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
王羲之从中受到启发,于是便和养鹤的和尚提
出,用自己的书法作品和他交换这对仙鹤,这
位和尚答应了王羲之的要求。王羲之说,等他
出去办完事情再来焦山领走仙鹤。一个月后,
王羲之再次来到焦山,那位养鹤的和尚告诉他,
这对仙鹤在他走后不久便死去一只,另一只没
多久也死掉了,已把它们埋在山上。王羲之听
后十分伤心,他爬到山上,仙鹤已杳,看到的
只是一对小坟丘。此时他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
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不朽之作—《瘗鹤铭》。关于《瘗鹤铭》至今还有两个千年不解
之谜:
《瘗鹤铭》自宋代被发现以来,
备受书法家推崇。


历代书家对它都有很高的评价。
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更是
推崇备至,称之为“大字之祖”
其一,书者究竟是何人。虽然前述传说表
明《瘗鹤铭》是东晋王羲之所写,但也有人认
为是南朝梁的茅山隐士陶弘景所书,或认为唐
代中期颜真卿所书,或认为唐代晚期皮日休所
书,可谓是众说纷纭。
其二,《瘗鹤铭》落水之前全文有多少字不
得而知。宋代发现时已经落水成为残石。现存
残石有五方,一共九十三个字,其中有十一个
字不全。根据存字,补全原文,补得最好最早
的为“唐人本”,还有“宋人本”。
除此而外,《瘗鹤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
传奇般的经历。它原来在焦山西麓的峭壁上,
在唐宋之际因山体遭雷击,引起滑坡而堕落江
中。北宋庆历八年(1048),镇江太守钱彦远从江
中获得一块《瘗鹤铭》残石,于是在焦山建宝
墨亭,将这块残石与另外三块晋唐前贤墨迹石
刻一并藏于亭中,开启了焦山收藏碑刻的先河。
但其余《瘗鹤铭》残石一直在江中达七百多年,
直到康熙十五年(1713),才由闲居镇江的苏州
知府陈鹏年募资打捞出来,放在定慧寺山门左
侧。到了抗战时期,日寇曾多次上焦山找寻《瘗
鹤铭》,但被当时的住持和尚镜融法师藏起来,
才免遭一劫,于1960年迁进碑林。而焦山碑林
自明代改建为宝墨轩后,藏碑逐渐增多,形成
一定的规模,发展到清代又不断充实,从那时
起即名贯江南。
《瘗鹤铭》自宋代被发现以来,备受书法家
推崇。历代书家对它都有很高的评价。宋“四
家”之一的黄庭坚更是推崇备至,称之为“大
字之祖”。南宋大书家曹士冕称“瘗鹤笔法之妙
为书家之冠冕”。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龚自珍
也对它大加赞赏。甚至有人称为“仙书”。
《瘗鹤铭》书法的主要特点是古朴、自然、
潇洒、奇逸,具体看有三大特色:第一,行笔
时圆笔藏锋(显得含蓄、稳健),笔意从篆、隶
中演化而出,古意盎然。第二,结字更具创新
精神,核心凝重、体势开张,横画、撇画、捺
画尽情地向四周扩展。这种“扩四周紧中宫”的
艺术处理方法给人一种宽博雄浑的气概,达到
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第三,在章法上,
追求整体的平衡对称,字大小参差,节奏感和
流动感很强。
《瘗鹤铭》的书法艺术代表了南朝的书法面
貌,是书法发展史上字体由篆、隶向楷书过渡
时期一个极为珍贵的实物遗存,虽然它已经是
成熟的楷书,但仍能从中看出楷书发展过程中
的篆隶笔势的遗意。它是研究书法发展史的珍
贵资料,也是历代书家学习书法艺术的一个重
要范本。宋黄庭坚就是吸取了它的精髓,成为
一代大家。它还对日本的书法艺术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书家良宽就以取法
《瘗鹤铭》而成为一代宗师。

 

金山本《瘗鹤铭》原文: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宋刘昌诗《芦浦
笔记》载“宋镇江别刻本”文本如下:
瘗鹤铭并序华阳真逸撰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
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黄
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
相此胎禽浮邱著经乃徵前事出于上真余欲无言纪
尔岁辰雷门去鼓华表留声我唯仿佛尔亦微冥尔其
何之解化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缺一字)割荆门
未下华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上皇山樵逸少书夅山徵士
丹杨外仙尉江阴真宰立石

元陶宗仪考次瘗鹤铭文
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
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黄
之币藏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故我立石旌事篆铭不朽
词曰相此胎禽浮邱著经乃徵前事我传尔铭余欲无
言尔其藏灵雷门去鼓华表留形义唯仿佛事亦微冥
尔将何之解化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荆门历
下华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丹杨外仙尉  江阴真宰
明 顾宸家藏本
瘗鹤铭并序 华阳真逸撰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
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黄
之币藏乎兹山下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
此胎禽浮邱著经乃徵前事出于上真余欲无言纪尔
岁辰玄门去鼓华衮留声我惟仿佛事亦微冥尔将何
之解化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荆门未下华亭
爰集真侣瘗尔作铭上皇山樵人逸少书山徵士丹阳
外仙尉江阴真宰立石
程康庄重刻玉烟堂本

瘗鹤铭并序  华阳真逸撰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年岁化
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
黄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
曰相此胎禽浮邱著经乃徵前事出于上真余欲无言
纪尔岁辰玄门去鼓华衮留声义唯仿佛事亦微冥尔
将何之解化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荆门未下
华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上皇山樵人逸少书 夅山
徵士 丹阳外仙尉 江阴真宰立石
康庄跋:原铭怪石峻嶒,大于半间屋,其间砥平
四方如席,字累累成行,纵横正等。今易之两两相
比者,从海盟翻本,笈笥可以展玩。为石十有三,横
冱五丈有奇,经始于辛丑阳月,至壬寅上巳毕工,谋
置海云堂两庑,与众宝之。赞予兹举者:吴人潘生
陆、计生侨。
林企忠重摹本
上百岁子午岁于朱方未遂吾奚也乃裹以玄黄
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
胎禽浮表留唯仿佛事亦厥土惟后荡洪流前固重爽
垲势掩华亭爰集真侣瘗山徵君丹阳外仙尉江阴真

林企忠跋:右瘗鹤铭原碑文179字,内无考证,
缺11字,又不全3字,实止165字。今存原本并宋
人补刻,共计83字,有不全二字。甲午蒲月,华亭
林企忠,丹徒祝应瑞同江都吴洛如重摹上石。
《志略》:此刻83字,较之今存原石81字,内增
9字,去7字,跋云不全2字,实5字也。
近代流传瘗鹤铭碑刻文
瘗鹤铭并序  华阳真逸撰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
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之遽也乃裹以玄黄
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有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
相此胎禽浮邱著经乃徵前事出于上真余欲无言纪
尔岁辰玄门去鼓华衮留声我唯仿佛事亦微冥尔其
何之解化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右割荆门未下华
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上皇山樵人逸少书夅山徵士丹杨外仙尉江
阴真宰立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家葵:故宫藏潘宁本瘗鹤铭再鉴 ——兼论水前本的问题
大字之祖《瘗鹤铭》是用柳枝写的吗
【】王文治--行书临《瘗鹤铭》
(南朝梁)陶弘景(炼丹师)楷书《瘗鹤铭》(高清大字)《玉烟堂法帖》第八册
南朝楷书《瘗鹤铭》赏析:沉毅中含逸致,雍容处显苍茫
古今联语汇选第八册·集字(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