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之初(图文)
  最早的墨,不是用来书写,而是用于绘画。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史前社会遗址中,不但出土过用红、白、褐、黑颜料绘制的彩陶,还发现过不少天然矿物颜料遗物。这些颜料呈块状、粉末状、锭条状。在绘画时,研磨成颜料浆,已比较方便。除了天然矿物颜料外,植物性的木炭也可以作为黑色的墨颜料。1982年在甘肃大地湾史前遗址中发现的大型房屋地面绘画,就可能是用炭墨作为颜料绘制的。

  商周时期墨的实物,目前还没有发现。但《礼记》“绳墨诚陈”等记载,说明木工校正木料的曲直已经使用了墨。另外,当时还有墨刑,就是用刀刺刻面部,再涂上墨色。《左传》还记述道:“郑之美者,粉白黛黑,不知者以为神仙。”但这些都还不是人工墨,而是天然矿物原料。使用时,要用研石将墨或颜料研成粉末状,和之以水,也就是《庄子》讲的“舐笔和墨”。再从考古发现看,这时使用朱书或墨书来作陶文、玉石、龟甲文字等,已不鲜见。还有很多帛画、缯书、漆画、壁画等,也都是用墨或彩墨施绘的。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发现的墨块,是已知最早的实物人工墨。圆柱形,墨色纯黑、质地细腻,易于研磨。同出的研石和研棒上也留有墨迹。这种墨取燃烧后的植物烟粉,加入胶质以及其它辅料如麝香、冰片、金箔等制成。比之于后世的墨,已经是相当地接近了。

  早期人工墨,以汉代初期为代表,不过还没有比较固定的形制,丸粒状、块状、瓜子状均有。手工制作,与后世相比还比较粗陋。一般较短,不超过3厘米,尚不便于用手执之研磨。进入东汉以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模制的墨锭,墨质坚实,形制规则,尺寸增大,已经可以用手直接执之研磨。

  总结汉代以前墨的发展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先秦时期,是使用天然矿物或植物为颜料的阶段,墨色多样,黑色还没有独占成一,使用时必须用研石或研棒研磨;第二阶段为秦代到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人工墨,但形制不统一,形体较小,尚不足以手执研磨,需要辅以研石和研棒;第三阶段为东汉时期,进入了模制墨的阶段,制作精致,形体趋于固定,体量增大。研棒之类用具渐被淘汰,直接研于砚上即可发墨。在材料上,也真正进入了许慎《说文》所说的“墨者,黑也,松烟所成土也”的松烟墨时期。 古墨的收藏,在中国古代曾经受到民间特别是宫廷的重视,这使得后人得以管窥古代制墨的发展过程。但在现存清代宫廷旧藏的数万件古墨中,已很难再看到唐宋时代的作品,更不要说汉代及其以前的了。所以,对发生期的墨的研究,仅仅依靠传世品和文献记载的只言片语,是无法穷究其源的。而考古学发现在这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未可限量。图为陕西史前遗址出土的墨块、研及研棒。  高蒙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砚的历史
[文房四宝]砚的起源
中国写意画超细致讲解 动物篇:蝗虫
中国画技法教案
关于磨墨的十一个问题
早期的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