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赏析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

  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松亭远山图》  立轴  (168万元,2008年5月北京匡时)

      款识:客有自闽中缄书索画者,因作此纸以报。不识能上方比玉,下敌友介否?石城龚贤。

      本画未署年款,从画风、款书分析,大约是龚贤六十岁前后的作品,不是早期的“白龚”,不是中期的“灰龚”,也不属于后期的“黑龚”。

      此图为闽客所作,以前、中、后三段写就江南山水,属于龚贤的逸品。前作疏林坡石,树三组,株株有别,或作横划,或为圆点,或作松针,或为夹叶,垂枝、介字夹杂其中,高低横斜,参差错落,疏密得当。运笔方中见圆,且时有波折,老而秀,苍而润,是典型的龚氏笔墨。中为小洲茅亭,后作对岸山峦,层层推远,疏朗松秀中寓着沉雄的功底。我们称其为逸品,是因为它的笔墨气息与倪、黄有合,疏落的笔墨中,含着文气和书格。合着前贤的传统,又备着自我的风神,这是龚贤成功的标志。

      画上端作者以行书题识,所说比玉,即宋珏(1576-1632),晚明山水画家,福建莆田人,比玉是他的字;友介,应是有介,即许友,清初画家,福州人,擅画枯木竹石,有介是他的字。龚贤为福建客人作斯图,因此想到了前后两位福建画家,并戏问道:比之他们如何?有趣的是,三百年后,徐邦达在右侧边跋中作了回答:“以余观之,实均不逮半千之深厚精到耳!”是的,宋珏与许友的成就,在今天看来,距龚贤远矣!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木叶丹黄》 纸本墨笔 乙丑(1685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木叶丹黄何处边,楼头高坐即神仙。玉京咫尺纔相问,天末风生讯管缠絃。乙丑霜寒日半亩龚贤画并题。钤印:龚贤(白文)、半千(朱文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木叶丹黄》  纸本墨笔 乙丑(1685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木叶丹黄何处边,楼头高坐即神仙。玉京咫尺纔相问,天末风生讯管缠絃。乙丑霜寒日半亩龚贤画并题。钤印:龚贤(白文)、半千(朱文)。

      本幅作于乙丑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作者时年六十七岁。图绘雨后秋山,霜林涧流,境界沉寂清幽。山石叠积,用短笔披麻和乾笔密点层层皴染,石骨崚嶒浑厚。树木用短笔勾皴,浓淡虚实相宜,极有厚实之感,为作者独创之法。全图墨色富有层次变化,善于以浓衬淡,以实衬虚,既有空间深度,又具秋林清润之意,为龚贤积墨法达到精熟程度的杰作。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 寒林古屋》 纸本水墨 安徽省博物馆藏 《寒林古屋图》中山石积墨,层层深厚,富于质感和量感。散散落落的村舍、茅亭、安置妥帖,与杂树蓊翳相掩映,清江不流,空山无人的意境跃然画面。整个画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寒林古屋》  纸本水墨   安徽省博物馆藏

      《寒林古屋图》中山石积墨,层层深厚,富于质感和量感。散散落落的村舍、茅亭、安置妥帖,与杂树蓊翳相掩映,清江不流,空山无人的意境跃然画面。整个画面“元气淋漓嶂尤湿”,但给人的感觉不是激动奔放,不是荡气回肠,而是清幽静寂、平淡蕴藉。画中所形成的强烈的黑白反差,极得造化至深至静之理。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 秋江渔舍》 绢本水墨 南京博物馆藏 龚贤在画面中所留白道,或为横锁山腰的烟岚,或为直挂崖壁的泉瀑,此外还有浓荫间的树干枝杈、山麓下的茅亭板桥。《秋江渔舍图》中,便是计白当黑,使黑者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秋江渔舍》  绢本水墨   南京博物馆藏

      龚贤在画面中所留白道,或为横锁山腰的烟岚,或为直挂崖壁的泉瀑,此外还有浓荫间的树干枝杈、山麓下的茅亭板桥。《秋江渔舍图》中,便是“计白当黑”,使黑者愈黑,白者愈白,凝重处凝重,空灵处更空灵。展开画卷,水村舟桥、平林大江、重山复嶂,洋洋洒洒。就如龚贤自述“白者阳也,黑者阴也。石面多平故白,上承日月照临故白;石旁多纹,或草苔所积,或不见日月,为伏阴故黑。”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 山溪村居》 水墨纸本 款识:半亩龚贤画。钤印:半千朱文方印 龚贤山水作品多写金陵山水,主张笔法、墨气、丘壑、气韵要兼而有之。在龚贤这幅《山水》中,从整体结构看,龚贤的山川沟壑接近深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山溪村居》  水墨纸本

      款识:半亩龚贤画。钤印:“半千”朱文方印

      龚贤山水作品多写金陵山水,主张笔法、墨气、丘壑、气韵要兼而有之。在龚贤这幅《山水》中,从整体结构看,龚贤的山川沟壑接近深远与平远,恰如郭熙所言:“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致冲融而缥缥缈缈。”该实在之处皆实实在在,该空灵的地方又坦荡无涯,有如元初赵孟畹慕仙剿砸荻至鞒K纳剿び谟媚没ㄗ鞣锤瘩宀粱荆嘀潦覆悖ㄖ兀杂猩钋场⑴ǖ⒚靼档认肝⒈浠绞髂就肴谝惶澹鲈谘裘婊蚵掷咴荡α舫鲂┬砀吖夂图崾档穆掷Ч苛遥哂谢牒瘛⒉孕恪⒊劣舻亩捞胤绺瘢晒Φ乇硐至私仙剿堋⒆倘蟆⒂纳畹奶卣鳌F溆帽氏灿美侠逼幼镜谋蚀ィ磷盼戎兀罕视爰獗始嬗谩M保渖剿煨妥既贰⒓蛄范鞒┯斜浠1泶锍鼋鲜馀ㄖ氐纳剿吧币彩构ㄏ偷幕婊哂辛艘恢稚钣艟材碌母竦鳌。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 茂林幽居》 立轴水墨纸本 题识:石头草阁开空窗,夕照寒烟印大江。鼓罢瑶琴抱琴睡,爱听天外远钟撞。半亩贤。印鉴:半千 。 龚贤的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

 

清代画家龚贤山水画《茂林幽居》  立轴水墨纸本

      题识:石头草阁开空窗,夕照寒烟印大江。鼓罢瑶琴抱琴睡,爱听天外远钟撞。半亩贤。印鉴:半千 。

      龚贤的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然而,他从米氏云山得到启发,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体会,逐步改造旧法,由白到灰,再到黑,把积墨之法用到了极致,形成了自我独创的风貌。

      此图用墨层层积染,烟润淋漓,正是龚贤采用积墨法的精心佳构。图中前景树木茂盛,表现手法株株有别,或作横划,或为圆点,或作松针,或为夹叶,夹杂其中,高低横斜,参差错落,疏密得当。运笔方中见圆,且时有波折,老而秀,苍而润,是典型的龚氏笔墨。山坡上各种各样的树木层层推远,一石头草阁藏于其中,用笔和构图合着前贤的传统,含着文气和书格,又备着自我的风神,这是龚贤成功的标志。

      龚贤喜用老辣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秃笔与尖笔兼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勒,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龚贤用笔在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并且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颇为精辟。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其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并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效果强烈,具有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龚贤的画法分两类,世称“墨龚”和“白龚”。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

      龚贤的山水画非常重视构图。他的画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他的“三远”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人化。他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尺幅之中,山河无尽。作“高远”构图,也是如此,先俯视,尔后眼光往上作仰视,真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他的山水画一般很“满”,但“满”而不塞,常常用云带、流水作为空白透气。从整个画面来说,很有气韵。这才是龚贤的笔、墨、丘壑浑然一体的韵,从而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 龚贤 山水画赏析
金陵八家 龚贤作品欣赏(二)
龚贤山水画赏析下
[转载]江苏常州.谢稚柳的山水画欣赏(2)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3
大玩明暗光影技法,中国画史上积墨法第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