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部榕城游记80年后终成书 记录福州风土人情(组图)
一部榕城游记80年后终成书
  福州老人林家燊,1929年开始记录福州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不久前,子女将其书稿印刷成书,赠送亲友

2
作者林家燊
2
林家燊所作《榕胜待访录》书影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3月16日讯(记者 缪星象) 1929年开始写稿,2012年印刷成册,80多年来经历战火、动荡和时代更替。20万字的内容、14幅手绘地图,记载民国时期福州很多地理典故、民俗风情。近日,记者从福州林女士处看到了这部书稿其父林家燊(shn)所写的《榕胜待访问录》。

1
老人当年手绘的西湖地图

  14幅手绘地图 民国时榕城桥梁密布

  “定远桥”、“太平桥”、“观音桥”星罗棋布;宁越门、迎仙门、井楼门一字排开,有些地点已不复存在,有些早已改名。

  在这本书上,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福州城墙环抱、桥梁密布。林女士说,父亲林家燊毕业于福建高级商科学校,当过会计、教师。80多年前,他还在读书时就游览福州,像探险一样寻访各处古迹,地图也都是他自己画的。原稿1934年就已写好,当年也曾发表过一部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林家燊逃难到闽西,书稿托付朋友看管。抗战结束,已经遗失了很多。那时他没有工作,家里生活窘迫,写书这种“风雅之事”一搁就是几十年。上世纪60年代,一次家里大扫除,搜出了这些旧书稿,差点当垃圾烧掉,但林家燊却很激动,一一收拾起来,并继续增加新的内容,直到1986年逝世。

  近20万字文字 时间跨越半世纪

  记者看到,全书分十六卷,从江河溪涧、寺观祠庙到机关学校、民俗掌故都有。约二十万字,都用文言书写。每写一个事物,都引经据典,进行注释。“"城门山"俗称柴门山,《闽都记》:"城门山在永福山之巅"……”,引用的典籍有《三山志》《闽都记》《榕城考古略》《萨氏家谱》等上百本。

  除了记录民国旧事,书中也有很多解放后的新鲜事物,如省图书馆、西湖公园中的儿童游乐场等,飞机坪“中置地球仪,周围架铁梁,架上置小飞机十数,每一飞机可乘一至二人,地球中有轴,轴转机旋,凌空翱翔,儿童乐为之……”这些上世纪60年代的记录,充满了当时的新鲜感。

  林女士说,小时候父亲常带着她和弟弟到乌山、鼓山游玩,每到一个景点,都会给他们讲述历史故事。“那时太小,讲的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但是父亲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我一直记得。”

  2012年,林女士和兄弟姐妹四人将书稿集印成册,送给亲朋好友。城市发展很快,他们希望父亲的记录能唤起以往的记忆,也让父亲的这份热爱,终有一个结果。

  作者:缪星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老未曾离去,爱乡精神永存......
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后代今何在?
福州∶榕城大剧院演艺之夜 03
老照片:回顾1913年的榕城福州
榕城拾趣(6)一一沁园春_福州
每日学闽菜-09.榕城南煎肝(福州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